第48节
作者:长安墨色      更新:2023-05-01 17:51      字数:3598
  四人对视一眼,都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科举考试的灵魂是公平,是沟通各个阶层的桥梁,舞弊行为破坏公平,自然引起众怒。贺青山喝了几口茶,评价道:“活该。”沈长林点头:“咎由自取。”这时他们点的菜上来了,是栗子烧鸡、煎鱼、芙蓉豆腐、千层馒头、酱炒三丝等家常菜,热气腾腾的刚出锅。夹起一筷子吹吹热气,再塞到嘴里大口咀嚼,酸甜、咸香、油辣等各种滋味在舌尖上舞动,吃在嘴,咽下肚,安慰了饥肠辘辘的胃,带来巨大的满足感。美食当前,他们很快抛下别的杂念,一心一意享受起来。直到回了府学,才知今日所听说的舞弊确有其事,作弊的是一名县学学子,而为其做保的,正是李文柏。李文柏想趁这次院试为人做保赚取贽敬,通过自己的人脉甄选了几位找不到人做保并且出价高的学子。要院试了还找不到人做保,便可窥见其人品,多半不端才无人愿意承担风险。这点,李文柏自然也考虑到了,但他想到最近几年,景川府从未出过科考场舞弊的事,便放松了警惕,谁知就此自陷泥潭。事情是考试第一天发生的,因此,等沈长林他们知道消息,这事已经解决。作弊学子试图带一页抄满典故的纸页进去,在入考场之前就被查获。因该考生未入考场,这事就有操作的余地,知府宋槐程和学政都不想自己治下出现舞弊这样可通天的丑闻,因此,该考生是以缺考入档记录的。虽不上报,但处罚不轻,作弊学子永生不得参加科考,并要带枷示众,不仅斯文扫地,其后代和同族亲朋若要科考,也是不能了。至于李文柏,则被革去廪生名额,逐出府学,并永生不可参加科举,但祸不及子孙,而联保的学子,则不幸中的万幸,因没有上报而不连坐。待沈长林他们回到府学,李文柏已经收拾好行囊,第二日就要启程回恭州了。“文柏兄……”相顾无言,多说无益,沈长林道,“你明日几时走,我们送送你。”也算尽了同窗之谊。刚入府学的那段时间,李文柏对他们多为照顾,不过后来他忙于抄书挣钱等杂活,接触便少了许多。但无论如何,那份情谊一直存在。李文柏看着四位小友,看着熟悉的府学,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充满不舍。“大丈夫何患前途,文柏兄,不要气馁。”“承你吉言。”作者有话说:[1]出自《论语》;[2]出自庾信《枯树赋》;感谢在2022-05-29 23:38:26~2022-05-30 23:34: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个;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宛若夏花、洛书 1瓶;第51章 小三元◎回家接亲人去【合更】◎翌日一早, 送走李文柏后,四人回到斋室。对于李文柏的遭遇,他们不免唏嘘惋惜, 但错了就是错了,敢作敢当为大丈夫。“文柏兄足智多谋, 今后虽不可参加科考,但秀才功名尚在,回乡后或开私塾或谋差事, 生计不成问题。”甚至, 他会比现在过的更宽裕,但其代价是断送科举路的话,这事就不值得高兴了。四人感叹一番,不再多言。院试后,府学开始放假,直到放榜前,诸学子均可随意自由活动。趁这次长假,沈长林决定出城去找王指挥好好学射箭骑马:“一块儿去吧。”“行, 长林你等等, 我们收拾一下。”四人简单的收拾出一个小包袱, 同卫大娘打了声招呼,接着便雇了马车直奔城外。他们决定去巡检司衙门小住几日, 免去每日奔波的辛苦和繁琐。巡检司衙门兵丁超千人, 因此衙门修筑在郊外一个较为僻静的地方, 占地极广。校场上,王巡检正在训练手下的弓兵, 见沈长林他们来了也不意外, 直接让人带他们去放行李, 接着热身松泛筋骨。“先练箭。”王指挥极擅箭术,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手是妥妥的技术型人才,这也是他在景安巡检司设立之初,就是巡检的原因之一。到了靶场上,王指挥摆好姿势,“大拇指扣弦,再以拇指的力量拉开弓弦,注意了,箭尾需卡在拇指和食指的指窝处,紧接着放平呼吸,瞄准,发射。”话音刚落,箭矢已破风而出,正中靶心。但这还不算完,一箭,两箭,三箭……王指挥一连射出十箭,沈长林浅略的估算了一番,十箭连发,他用了不到半分钟时间,平均一支箭从取箭搭弦、瞄准发射不到三秒,再看成绩,十射十中,不过只有八箭正中红心,另外两箭略有偏差。“啧。”显然,王指挥不太满意今日的表现,但对沈长林他们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相当亮眼,是可以顶礼膜拜的那种。“我来试试。”沈长林兴致勃勃。他接过王指挥的弓,戴上扳指,屏息凝神,平稳好心态,然后拉弓发射。一连三箭,沈长林都射中了,但从第四箭开始,准度便大打折扣,到第七箭时则险些脱靶。并非沈长林定力不足,而是他臂力不够。王指挥的这把弓非常有分量,而弓越沉其力量越足,准度也会更高,但对弓箭手的体力则是不小的考验,沈长林的身体年龄才十二岁,能拉动这把弓,并连发七箭已很了不起。“不错,但欲速则不达,还是用更轻巧的弓吧。”一整个早晨,四人都在练习箭术,王指挥示范几遍后,便去一旁继续练兵,偶尔过来兜几圈,点评提点一番。“长林、玉寿心态稳准度高,但力量弱,不过这急不得,好好练功,过几年长大了,力量自然会上去。”“青山,你性子太急躁了,要磨一磨心性。”“孙舒阳——咦,舒阳呢,你很讨厌射箭?怎么骑马去了。”王指挥平日略有几分吊儿郎当,但练起兵教起徒弟来,还颇为专业,最后总结道:“只要肯练勤学,哪怕练不成神箭手,至少是个熟手,以后考不上功名,做个猎户也能养家糊口了,哈哈。”沈长林忍住想刀人的冲动:“师傅,您这话简直太吉利了。”院试刚结束,这成绩还没出呢。“啊呸呸,和兄弟们胡说八道惯了,忘记这茬了哈哈哈。”王指挥大笑几声,“我的徒弟,自然是要蟾宫折桂,直上青云的,师傅还等你们提携呢,嘿嘿。”这边正插科打诨,那边孙舒阳哎呦一声,险些被马从背上甩下来,辛亏附近有几个弓兵,冲过来帮忙勒住了缰绳。从马背上跳下来的孙舒阳惊魂未定。尥蹶子的马儿正是林月贤给的那匹,名叫越川,越川桀骜难驯,此刻正不停的摆动着耳朵,鼻子里喷着粗气,满身的焦躁。弓兵们无法将其牵回马厩。“我去试试。”沈长林拿了几根越川爱吃的玉米,一边低声唤它的名字,一边缓缓走近,然后把玉米喂到越川嘴边,马儿继续煽动着耳朵,但鼻腔间发出的低声嘶鸣消失了,并且咀嚼起沈长林喂来的玉米来。只要愿意吃东西,就表明它的气消了大半。沈长林借机更靠近一步,一边喂它,一边轻抚安慰,在牵着它围绕校场走了几圈后,成功的将越川送回了马厩。“长林和越川有缘分呢。”沈玉寿道,“上次越川发脾气,也是长林哄好的。”王指挥耸肩,有种痛,叫心上人移情别恋,越川明明是他要来的,结果和沈长林最为亲近。这上哪儿说理去,哎……在巡检司衙门的日子,比府学的日子过的更快。每日骑马射箭,练拳习武,疲惫但很充实,每晚一沾枕头就能睡着,还睡的特别香甜。大考过后,他们暂时将学业上的压力抛在一旁,要好好放松一段时间。与此同时,考院里的评卷工作正在紧张的推进之中。本该今日粘榜公布成绩,但又延了三日。院试评卷与县试、府试不同,不再由本县本府的官员做主评判排名,而是由学政做主考试官,其他府借调的,科举资历至少为举人的官员做同考试官,然后一同阅卷。同考官会先批阅,称之为初筛,初筛过的答卷,才能被呈送至主考试官案前。并且,同一份试卷至少要有两位以上的同考试官批阅,并写下评语签字画押。这样一来,若有错评误评的,则可直接溯源找到阅卷人,大大减少了阅卷误差,也更加严谨了。如今埋首案前,批阅答卷的,正是年过五旬的主考试官杨敏然。杨敏然,元安五年进士及第,后任翰林院编修、学士等职,宦海浮沉十数载,官至礼部左侍郎,是正三品朝廷大员,去岁由皇帝亲任平南布政司之学政。学政虽无固定品级,实权似乎也不多,但因身身负皇命,颁有敕书,其地位在布政使、按察使之上,和巡抚、总督相当,一切礼仪规制按三品以上受礼。并且学政除了掌管一省科考外,还兼体察地方民情、经济、水文之职,是京城的耳目。因此,谁都知杨敏然怠慢不得,也不敢打扰他阅卷,推迟公布成绩亦无人敢催促。知府宋槐程一直悬着心,没敢往考院去,生怕杨学政一个转念,又想要上报考生作弊之事,这样他明年的考核,怕是过不了。“北安啊,你过来,咱们下一盘棋吧。”近日宋槐程终于想通,同意设立官办钱庄。顾北安作为提议者,自然也是筹建者,这几日正在起草钱庄的规章制度。上司心神不宁,顾北安心中有数:“大人不必忧心,杨学政不会自食其言的。”京官外任学政,几年后回京,多半要入阁,这关键时刻,杨学政何必自己给自己泼脏水呢。宋槐程想得通其中关窍,理是那个理,但还是愁啊,除非成绩出来尘埃落定,不然心里总归是七上八下。“北安,哎,不多言了,你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