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四合院
作者:韭菜盒子      更新:2023-05-02 00:29      字数:2087
  “舅舅,小实还小,他出生时妈妈就去世了,所以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从来没有怪过什么人,她总是温柔的,每天都是笑着生活的,她从来没抱怨过生活,反而经常和我说感谢生活,我小时候她还经常带我去后山里的杨树下坐着,现在想来,她从来没怪过你,一直是很想你们的。”阮书诚听到唐阮阮说杨树,眼泪又流了下来,嘴唇蠕动着,小声喃喃道:“小溪小时候就在门口的杨树下等我放学,树上还有我们藏的小盒子,她说那是我们的小秘密。”听完唐阮阮的话,阮书诚眼泪流的更凶了,唐阮阮不再安慰什么,她看得出来,阮书诚这是解开心结后的情绪发泄。过了一会儿,阮书诚擦干了眼泪,只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带着鼻音把唐阮阮送到了阮溪房间。唐阮阮站在房间门口看着他的背影,只觉得他整个人都笔挺舒展了很多,萦绕在头顶的阴郁气息也消散了。休息了一会儿,阮念希敲响了房门,开饭了。上了餐桌,菜色很丰富,唐实坐在唐阮阮旁边一直悄悄地咽口水,他今天都没吃上一顿正经饭,早就饿了。阮家家教很好,等外公动了筷子以后其他人才拿起筷子,唐实在一旁跟着有样学样。林思文坐在他身边,看他只夹面前的青菜,特地挪动了盘子,把其他菜放到他面前。“谢谢外婆。”唐实小声说道。林思文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手一直不停的往他和唐阮阮碗里夹菜。两位老人年龄大了,食欲也不是很好,吃了几筷子就停了手,都笑着看唐实像小仓鼠一样吃吃喝喝。吃完饭后,也没再多说什么,都知道她们一行人坐车累了,阮家早早地就闭了灯。身在他家,唐阮阮和唐山都起的很早,唐实还是小孩子,所有人看他还在睡觉也没吵他,轻轻关上房门,林思文和阮念希继续带着唐阮阮熟悉家里,阮书诚则陪着唐山四处走动。九十点的时候,唐实终于醒了,看见窗外明亮的阳光,他飞快起身洗漱跑到姐姐旁边,一副知道错了的样子,“姐姐,我起晚了。”唐阮阮还没说话,林思文把他拉到身边,摸着他的头说:“没事,小孩子还在长身体,多睡一会儿应该的。”唐实起来了,阮书诚就开着他的红旗轿车带着两人去办了手续。一瞬间,唐阮阮在京城就多了不少资产,主要都是各种公司工厂的股份。回小洋楼的路上,唐阮阮向阮书诚打听起了四合院的买卖。“买房子?”阮书诚虽然没什么经济头脑,但家里父亲是干这行的,自然也有所了解,“这年头可没什么人买房子,买房子可不是件划算事,你要买吗?”阮家的房子是国家分的,阮家外公作为经济学教授,在这方面颇有建树,他们住的小洋楼就是国家对这类人才的优待。唐阮阮点点头,“我想在北京买个房子,以后小实上初中了就搬过来住,这边的教育资源好些。”“最好是四合院。”唐阮阮补充道。阮书诚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帮她留意的。过了一天,阮书诚就带着唐阮阮出了门,“你要的四合院我帮你找了几个,今天就带你去看看,顺便逛逛北京城。”阮书诚带着唐阮阮来到了一个菜市口附近,那有个阮书诚的朋友带着两人从小巷子里七拐八拐后进了左手边的一个院子,不算茅房和煤棚子的话,大小一共7间房,算上院子不到200平米吧,比较规整的小四合。地理位置和大小唐阮阮很满意,但不好解决的就是这几间屋子都被人住着,那朋友说这是分别租出去的,到时候和他们说一声就行了。等走远后,阮书诚才悄悄和唐阮阮讲,“这个是朋友介绍的,我也不知道是这种情况,但这种屋子千万别挨,这里面住的都是些赖皮狗,一旦买了这种房子,到时候里面的人看你这么一个小姑娘,心思肯定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唐阮阮点了点头,她也没想到这年头的四合院居然这么乱。刚刚那个院里七间房居然住了八家人,最大的那个主屋被隔成了两间,院子里也四处拉着麻绳,上面挂满了衣服,墙壁也被煤灰熏的乌漆麻黑的。接下来阮书诚又带着唐阮阮去看了另外两个院子,一个在医院旁边,院子维护的倒是挺好的,但是也被做成了群租房,里面住的都是南来北往去医院看病的人。用阮书诚的话来说,另一个除了位置不太好以外,其他都挺好的。院子房屋维护的都很好,也没有人租住,房主孩子都在国外,如今就想接老人过去,老人一个人在这边也孤独,顶不住孩子们的劝说,就打算卖了房子过去。要唐阮阮来看,这位置也不能说是差,周围也有学校医院公园,只是这个院子在一栋废屋旁边,听周围的街坊邻居说这屋子搁以前是个青楼,名声不好,但如今也被推倒了一半,唐阮阮倒觉得这院子就挺好的。甚至她还想把旁边那个废弃的老青楼也买下来。唐阮阮把自己的主意和阮书诚一说,阮书诚都被她的想法惊到瞪大了眼睛,可自己又阻止不了她,只好回去搬了救兵。没想到搬来的救兵也不太靠谱,阮外公一听唐阮阮的想法立马倒戈,转而让阮书诚按唐阮阮说的去问,“书诚,你就按阮阮说的去问,那个地方能买就一起买下来。”阮书诚不理解,还想说点什么阻止这场在他看来将会极为失败的交易。“阮阮自己就是开饭馆的,现在放开了,经济上行,人们思想会越来越开放,那屋子的前身是什么没人在乎,况且那位置很好,旁边的院子用来住,那屋子就可以修来给阮阮继续开饭馆,不然她们来了京城怎么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