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
作者:土豆熟了      更新:2023-05-02 13:24      字数:2068
  当德国a、b、c三路大军150万人攻陷烈日要塞,跨过法国边境时,法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九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200万人已经在马恩河以南,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1854年10月5日,法国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与德国a路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德国a陆军集团司令在给毛奇发出的电报中说,“我已经看到了埃菲尔铁塔”。这是德国军队最靠近巴黎的一次。面对紧急情况,法军使用1200辆汽车把第七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毛奇发觉a路军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后,命令德国a集团军所部于8日全部撤至马恩河北岸,遂与b集团军之间出现宽50公里的防御间隙。9日,法国第5集团军和英远征军从德军防御间隙地带穿插,11日逼近马恩河,构成对德a路军的包围态势。同时,德国b路军右翼也面临被围的危险。13日,德国a、b两路军被迫后撤。德军在其他地段虽略占上风,但鉴于a、b两路军所面临的态势。毛奇于14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56.3万人,德军损失52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打破了德国旋转门的计划,德军原本打算一波推速胜的规划破产,陷入了消耗战的结局。与原时空不同,得益于北华之前对德国大奶瓶补给,将近1000多万人的东南亚土著让德国几乎增加了相当于2000万人口所能带来的收获。1000多万青壮年可以从基础的农田和基础工业解放出来,或加入军队或加入军工厂。北华更是事前在德国境内以企业的名义设置一个大型的物资储备基地,里面包括数以百万吨的各种生活物资和粮食。欧洲大战的最终爆发让宋肖的心里是大舒了一口气,之前最怕的就是因为北华的崛起让大战消失或者欧洲白人势力联合起来,对北华来一次十字军远征。欧洲大战爆发了,北华面临的最大威胁也就消失了,北华又可以安心的发展了。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世界霸主,有昙花一现的,也有经历了一两百年依然处于世界巅峰的。比如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后来的荷兰,英国,以及原时空的美国,红色沙皇。这期间有很多的明星国家,比如德国,沙俄,岛国。他们在国家经济实力未达到巅峰的时候就向当时的世界霸主发起了挑战,毫无疑问结局都是以悲剧结束,很多国家的政权因此被颠覆。这是为什么呢?宋肖在空闲时刻经常对这个进行思考。经过认真的思索,宋肖总结了一些经验,昙花一现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主要就是地理大发现时期至工业革命时期,原因要么就是不重视工业发展,不重视技术的力量,要么就是核心版图小,人口少。工业革命之后,德国,沙俄,岛国的经济在一段时期内都是发展快速的明星国家,比如德国的精密机械;沙俄从彼得大帝开始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超过8%的经济增长,斯大林时期更是取得了世界第一的经济增长率;岛国经历了明治维新,经济长期处在亚洲第一的位置。这些明星国家在经历的一定的发展后,经济势力未达到巅峰时期就发起了战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宋肖认为就是封建残余势力还是很多,国内都有一个势力十分强大的保守势力,德国的容克地主,沙俄的庄园主,岛国的武士阶层。这些明星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保守势力占据主动,对科技的发展兴趣远没有对军事的兴趣浓厚。纷纷投入大笔资金投入到军工业,国家的军事工业占据了绝对的大头,不符合金字塔的合理结构。一个正常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结构,底部是众多的民营经济,中间是国营经济,顶端是最先进的军备工业。这些明星国家没有足够的民营经济作为支撑,很容易被军备工业拖垮。相比于这些明星国家军备工业平时就占据经济20%以上的比例,美国的比例就好了许多。原时空二战前夕,军备投入只占财政投入的5%以下水平,军备工业不如这些明星国家,随着二战的进行,美国很轻易的就提高了军备投入的水平,生产了大量的装备海,大炮海,飞机海,军舰海,生生砸死了这些所谓的明星国家。宋肖对历史进行了总结,一个就是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经济,是一切的物资保障基础,再拥有能够保障自身安全的军队之后,发展经济永不过时;第二个就是,要扫清一切封建残余势力,当一个人决定一国人的天花板时,崛起的也就是一个人,跪下的是所有人。宋肖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把政务权力交给政务院,逐步减少在社会上的政治活动。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果真的是吸取了教训,也就不会有欧洲大战的开始。与历史上的美国不同,历史中的美国濒临两大洋,北面和南面又都是不值一提的军事小国,只要拥有一定实力的海军就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相比于美国,北华濒临美国、关内和沙俄,且海域广阔,天生就需要强大的海军和陆军,维持一定数量的海陆军才能够确保国家的基本安全,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