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节
作者:二木则林      更新:2023-05-02 19:54      字数:3913
  跟在后面的许桥笑着解释:“淙哥儿,你爹为了这件事花了好多心思呢。”“我们先是让祥云书坊的人把《竹精传记》上册合集收到库房里,再从其他地方调来了整整一千册的《科举记》,哦对了,这个名字也是后来改的,为的就是让所有关注院试的人都知道,这本画册讲的是科举。”“然后再让伙计敲锣打鼓到处喊,这不没几天全城都知道了。”许淙没听明白,“为什么啊?”“当然是为了…”许桥话还没说完,就注意到了许明成犀利的眼光,他顿时一凛,打了个哈哈道:“…是为了,是为了卖得更好!”“对对对,是为了让整个庐州城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本关于科举的画册,如今正好是院试嘛,城里的读书人也多,大家也都感兴趣。”“是为了卖得更好,卖得更好。”还能这样?!许淙还以为自己出的上下合集的主意就很少见了,没想到他们居然还无师自通地做起了营销,他看向渣爹的目光顿时就不一样了。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渣爹!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渣爹这个人嘛,向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当初都能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出糗的画册往外面卖了,现在做个营销也很正常,毕竟要拿走自己一半的分成呢,画册卖得越多,他就能分得越多。所以许淙留心了一下那些人讨论的是‘许大林’,但没有把‘许大林’和许淙等同在一起,证明自己后来几本不断把两人分开还是很有效的,于是就把这个事情抛开一边了。考院试,赚奖金才最要紧!……随着看到画册的人越来越多,留意到‘许淙’这个神童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跟许淙一起考过县试和府试的人,对他更是印象深刻。第一是他的年纪,年初考县试的时候是九岁,听说现在已经满十岁了。但不管是九岁还是十岁,都是今年考中童生的人里最小的。尤其他还是两试案首!第二就是他的身份了,乙丑年进士许明成之子。说起许明成,庐州的读书人大半都知道。因为对方是庐州最近十几年来考中进士的人里最年轻的,听说如今已升任知州。本次参加院试的人里,还有人跟他是同一年考中童生的呢,不过现在一个是大官,一个还是童生,已经不敢去攀交情了。没想到不过区区十年,他的儿子居然都能下场了。不但能下场,还画出了如此令人啧啧称奇、捧腹大笑的画册,《科举记》里面的县试、府试,哪个读书人看了不感同身受?如今碍于许明成的身份,没有人敢上门打扰年纪小的许淙备考,但不妨碍他们在聚会的时候议论纷纷,把许淙的事迹翻来覆去地说。一时间,许淙的‘神童’之名宣扬得整个庐州城的人都知道了。人们不管是提起院试还是提起如今卖得正火的画册,亦或者是单纯地提起读书、孩子等等话题,都会拐着弯儿讨论到‘神童’许淙。一直让人关注着读书人的闵学政自然也不例外,在他让人打听到的庐州本次参加院试的读书人名册里,年仅十岁但已经连中两元的许淙高居榜首。闵学政看到这个名字,便想起了桌上的某本画册,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许淙……”第75章翰林院出身的闵学政,和许多出京担任主考官的同僚们一样,都有每到一处就让人收集当地读书人诗词、文章、名气等的习惯。他并不会直接将这些人取为秀才,但若其考卷已入备选之列,那么有名气的人往往会上移一些名次。这是因为评卷时同考官会为本地名气大的读书人据理力争,也是为了放榜之后的争议考虑。一个平时素有才名的人,和一个平淡无奇的人,若其考卷水平相当,但名次是一后一前,那么名气大的那人可能会拿着考卷纠缠不休,说那人平时才学平平,此卷亦未胜过我多矣,为何他在前我在后?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要想平平安安做官,这些平衡之道都是主考官们需要考虑的,不然你主持的考试出了好些人闹事,最后事情平息了,但可能会在你的履历上留下一笔。所以闵学政看过之后,就放下了。一切都以院试为重。……七月初二,贡院门开。这次还是许明成送许淙来赴考。因为有大红包的激励,也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和周围或是紧张、或是凝重、或是谈笑风生的考生们不同,许淙兴致勃勃。“爹,我进去了!”许明成的手在宽袖下紧握成拳,但脸上却不露声色。他冲着许淙点头道:“好,吾儿尽力即可,为父在此等你凯旋。”院试除了要在里面待三天,把两场都考完才能出来之外,其他的考试流程和县试以及府试是一样的,都要先经历搜身、点名、禀生应保等程序,不同的是院试作保的禀生是两名,比县试和府试多一名。这些流程走完之后,许淙才可以去找位置。但这一找,他便惊讶了。因为在第一排!院试虽然和府试一样,是在庐州的贡院举行,但实际上参加此次院试的却不仅仅是庐州本地的童生,临近的濠州、和州、无为军州三地的童生也来了。院试就好比过家家,今年来你们庐州考,明年就去我们濠州考。而此次的院试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居然没有像府试一样打乱了位置,而是直接按照各州府试的名次来排。许淙是府案首,所以坐第一个!“许淙!”一同考过县试和府试的某个人看到许淙呆愣地站在某地,还以为他是年纪小找不到地方呢,顿时热心地凑过去。“你是哪个号间?”“我帮你找……嘶,天字一号!”他仰头看向眼前这间正对着主考等人位置的号间,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转身溜得比老鼠还快,“一号,一号啊哈哈。”“你好好考,好好考,告辞,告辞。”许淙回过神来朝他挥手,“你也好好考。”然后他就走进自己将要待三天的号间,首先先把干净的棉布取出来,问差役要点水将摆放好的两块木板小心地擦拭干净。好在因为是第一排,差役们干活的时候没有偷工减料,所以很快就擦好了。于是许淙就把考篮放好,坐直身体等待开场。因为庐州的考生是最先入场的,而且还是按照名次入内,所以许淙坐好之后陆陆续续看到了不少熟人。不过他们的动作都很一致。先是高兴地跟他打招呼:“许淙!我们之前的几次聚会都没见着你,等院试考完,得好好地聚上一聚啊。”然后一抬头,面露惊恐,“天,天字一号!”许淙:“……”是天字一号号间没错,是正对着主考官没错,但至于这样吗?惊讶的面孔看得多了,许淙在心里也泛起了嘀咕。好在也不是人人都如此惊讶的,有几个就特地来安慰他,说主考官都是纸糊的,让他不要害怕!许淙:纸糊的更可怕好吧!等熟人们全部进完,就轮到了濠州、和州和无为军州等地的童生们。他们进来之后发现天字一号坐着的是一个矮豆丁也很惊讶,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这估计就是本次院试年纪最小的那个许淙了。当即就有人毫不在意地转身离去,但也有人上来互通姓名。许淙好脾气地一一应了,反正现在还没开考,他也没什么事。没准过些年考乡试的时候,还能再遇到呢。在此期间,他也看到了其他三州的案首们,他们或是沉稳、或是高傲,或是焦虑,表情不一而足,看到正对着考官等人的号间的时候,也是神色各异。全部人都进来后,院试也正式开始了。先由主考官闵学政带领众人拜过孔子像,然后讲话。闵学政讲的都是一些场面话,比如你们要好好考,不要作弊、不许喧哗之类,然后就是公布考题。许淙等人因为坐在第一排,所以一眼就看到了这次院试第一场的考题。许淙第一感觉就是题目好多,第二就是不难。而且最让许淙惊喜的是,其中有一道题他还跟许明成讨论过,就是此前学习《中庸》这本书的时候读到过的。“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慎独!押到题了,好耶!虽然没押到题他也会做,但押题成功的喜悦就好像是分数凭空掉落一样,让许淙精神奕奕。是以在接下来长达几个时辰的做题过程中,他一直都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就连中午吃着温水就馒头,表情也像是在吃山珍海味。大题分数白捡,美滋滋!他这样的考试状态,让见惯了考生面白如纸,冷汗津津的闵学政有几分稀奇。所以下午带着其他考官巡场的时候,闵学政就停在许淙旁边看了一下。但此时的许淙正把早上修改得更符合题意的‘君子慎独’一文抄录在答卷上,全身心都沉浸在‘大题分数白送’的喜悦之中,所以并没有察觉。反倒是旁边的地字一号号间,濠州府试第一看到闵学政的半个身影,心跳如鼓。可不是人人都和许淙一般,天天面对许明成这个知州,还见过更厉害的云知府的。所以在下午的例行巡视之中,就有人一惊之下污了考卷,顿时面白如纸。“大,大人——”“噤声,不得喧哗!”心无旁骛的许淙并未留意其他号间发生的事,他把最后一道经义题抄完,然后从那种沉浸其中的状态下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只剩下最后的诗没有写了。而此时早已夕阳西下,考场内烛火与火把熊熊燃烧。这么晚了啊?许淙嘀咕了两句,然后仔细地将考卷收好。接下来他先是吃完了早已冷却的两个包子和一个馒头,填饱了咕咕叫的肚子,才继续思考最后的一首诗要怎么写。等想得七七八八,也到了他平时睡觉的时辰,他便起身将两块木板并做一块,再用带来的衣裳拼一个简单的枕头,然后蒙头大睡。殊不知他这边的动静传到周围,把其他还在奋笔疾书的考生们又吓了一跳。第二天早上,许淙把昨晚想好的诗改了又改,然后再检查了考卷发现该写的都写了,该避讳的地方也避讳了,于是安心等待交卷。下午,第二场开始。……院试连考三天,所以从第三天的中午开始,就有人陆陆续续地在贡院外焦急等候了,这些人大半都是有亲人在里面的。许明成也是早早地就来了。不过和其他人站在大太阳底下焦急等待不同,他坐的是马车,不但全程没有下地,车厢里还摆放了一个冰鉴,在这炎热的七月里散发着徐徐凉意。同车的还有许桥,因为青木已经学会了驾车,可以在外面看着马,所以许桥就躲车厢里纳凉来了。“林哥,你是在担心淙哥儿吗?”“我看你眼眶都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