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作者:远上天山      更新:2023-05-03 21:51      字数:5148
  d盘里塞的东西果然有些多,纪时一眼就看到了tvb的金庸武侠剧——他完全不了解表姐对金庸剧的狂热,《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和《倚天剑屠龙刀》她至少已经看了5遍了,每年暑假回来就是眯着眼睛的张无忌在光明顶上装逼的剧情。纪时很无语,但再往后一翻,他就看到了储存在d盘里的《死亡笔记:l改变世界》,是最新的,这片现在已经被禁了,他之前看了前两部,就差这部没看了。回到过去也是有好处的,很多电影以后都看不到了,或者成了不会有人特意去看的老电影,就像港片,纪时高一的时候,在家里的不知名电视台连看了n部港片,《赌神》《千机变》《新扎师妹》每天都有得看。日本电影和动漫在时下高中生里还是很有市场的,女生看《恋空》,男生看《死亡笔记》,不过有时候纪时看着这个年代火热的电影,听着这个年代流行的歌,才会产生一种时光飞逝的错位感。谁也不知道,眼下事业当红的某位明星会在十年后选择自杀,亲如家人的组合会以最难看的方式解散收场,还有更多人会在未来完全失去踪迹。“吃饭了!”二姑的声音又在门外响起,纪时把笔记本放回桌子上,来到了饭厅。二姑家的房子已经重建好了,比纪时家要早上几年,看上去宽敞又明亮,地面贴着崭新的瓷砖,客厅里一张大圆桌,后面是一张长条桌。大圆桌上全是纪时他们爱吃的菜,炒泥螺炒田螺蒸螃蟹,还有红烧鸡块和芋头汤,盐水大头虾和红烧小眼睛,小眼睛学名叫梅童鱼,也是本地特色的海鲜,外表与小黄鱼近似,肉质却比小黄鱼更鲜嫩,除了个头小之外没有任何缺点。等人来齐了,倒上饮料,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纪爸他们自然是聊最近地里的收成,也会谈谈纪时在学校里的情况,二姑时不时还会带两句表姐四级和六级都没过的事,气得表姐想翻白眼,又被鱼刺卡住了,赶紧喝了几口醋。“他们除了说这个就没别的可说了。”表姐吐槽道,“我是学渣,我自己知道啊。”纪时:“……”他其实还想说,表姐不仅四级六级都没过,就连毕业论文也是花了几百块钱买的,她既不敢和二姑要钱,又不敢告诉二姑买论文的事,只能找当时还在读大一的纪时借钱。对,还是分期还的。不过这种事情毕竟不适合说,他和表姐成长的过程中充斥着各自的黑历史,从他1岁、表姐4岁的时候说起,能说上二十年不止。第20章 在家日常 去外婆家回家之后,纪时打开电视机,电视里正在回放上午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阅兵式上展示了很多新型的主战装备,明明地里的活儿很忙,纪爸还是拉着纪时一起看到了最后。纪时回想起来,70周年的阅兵式他好像也错过了,那年的阅兵式,他在回程的大巴上,用信号不好的手机断断续续看着。虽然乡村的风景在这十年间变化不大,但外面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纪时开始做第二套英语试卷,依然用一小时左右搞定。他今天下午的计划是,做完英语试卷然后看化学书,他要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把化学成绩提高到及格线。“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纪时看着一长串公式,目光专注,精力聚焦,回到高三近两个月,纪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专注度,他可以把时间分到最细的程度,又不至于让生活太过枯燥,因为拥有一个成年人的灵魂,他很明白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笔尖在草稿纸上流畅地滑着,虽然还有很多理论不太懂,但纪时犹如化冰一样把它一点一点融开,即便月考近在眼前,他也没有想过加快进度或者放弃某个知识点。参考书上记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有卢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过的,有纪时私下里找姚蒙请教的,当然也有他自己觉得有必要记下来的理论,再去看这些笔记是一次加深记忆的过程,对于纪时来说尤其重要。他们班已经有不少人在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了,那是所有课程复习到位可以进入新阶段的意思,纪时却不行,他才开始复习不久,对他而言《五三》太系统了,他现在还在做很碎片的工作。纪时并不慌乱,他的目标并非清京,甚至可以说,他暂时还没想过自己理想的大学是哪所——他只要考到一座更好的大学就足够了。看似不设限,然而这种说法还有另一层含义——永无止境。燃烧这一整年的热血,把自己的全身心全副精力投入进去,他也很好奇,自己的终点究竟在哪里。课本上空白的地方也开始被纪时写上笔记,他不懂的地方依然有不少,不过幸亏新知识点不像灌输似的一下子灌过来,也有旧的理论蕴在其中,纪时不至于一点头绪也没有。虽然还很难就是了。“继续继续。”纪时长舒一口气,抱着即将开启大餐的心态坐在化学课本前面,先从最基础的理论看起,再去看课本上的实证,最后才是参考书。最开始的积累无疑是最难的,纪时这么想着的时候,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他想起来,这次回家还带了一些东西,有之前暑假做的套卷和平时的练习卷,虽然那些卷子上不少内容他都不会,可他听课的时候把老驴讲的步骤都抄上去了。几套卷子抄得满满当当,步骤相当清晰。老驴的讲解一针见血,又不像参考书上??里八嗦让人摸不着头脑,堪称纪时复习的大杀器。他累积了十来套卷子,用夹子夹好,每套卷子上都有涉及新内容的题型,纪时从第一套看到第十套,思路犹如坐了火箭,最后几套压根不需要看答案了,他自己就能把答案完整写出来。最关键的是,老驴在课上讲解的时候纪时也很投入,他虽然不太理解,终归是对老驴说的东西有一些印象。果然,卢老师yyds!他现在其实在用最笨的方法,一遍不行就来十遍,跟刚上拼音课的小孩似的,但纪时并不在意方法的优劣,只要能达成他的目标就是好方法。最重要的是——他找到感觉了!顺着老驴的思路往下走,再结合参考书,和自己的思路产生碰撞,把这些步骤做完之后再去看课本,纪时便没有了对于课本的陌生感。接下来他要做的工作就是重复再重复,遇上实在不懂的题就给姚蒙发信息。他这边也遭受了曾泰然的狂轰滥炸,在数次索要数学答案终于成功之后,纪时qq里收到了一连串哭哭表情包,曾泰然要请他吃的饭也快排到下个月了。和曾泰然在qq上随意聊了会,纪时继续搞化学。这次发的化学套卷纪时还一个字没动,物理和语文也没开始写,四天假一共只10套卷子,老师们算是很仁慈了。纪时写完了数学和英语,打算明天开始搞另外两科,至于化学,他想利用这几天的时间把这门课程整体过一遍,最后一天再做试卷,他想看看,到那时候,他做完一套卷子的正确率能有多少。天色又暗了,一到10月,天就黑得早了,纪时开灯,门外却传来纪爸他们电瓶车响起的声音,果然,过了一分钟,他的门被推开:“时时,学了一天了,也出来走走,别老闷在家里。”纪爸纪妈也挺担心纪时的心理状态的,就算z中之前开家长会,班主任也没有过多强调成绩,反而要求家长别给孩子太大心理压力。纪时他们村里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隔壁大队有个女生前几年考上z中,高三那年心理压力大,高考失利,家里就让她去复读,结果复读了又没考好,后面精神慢慢出了问题。“等我写完这题,20分钟就出来。”纪时这本书翻得差不多了,看纪爸这么早回来,不由问,“爸,今天怎么这么早?”?“要送中秋礼了。”纪爸换好衣服,“等你妈回来一起去。”“去婆婆家吃饭吗?”“不去,你婆婆家也忙死了,省得麻烦他们。”纪爸问纪时要不要一起去,纪时把刚刚的题抓紧写完,把书折了个角:“我去!”纪时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外公外婆却都健在,纪时爷爷这边他爸排老三,外公那边纪妈却是老大,不过相对纪爸和姑姑们小时候吃的苦头,纪妈反倒没怎么吃过苦,反而是阿姨和舅舅小时候太皮挨过揍。纪爸这一代和纪妈这一代,家里都没有成功走出农村的,阿姨嫁在了隔壁镇,前两年靠海包田种,这两年姨夫在外面帮人养虾,阿姨在打零工,日子过得也很辛苦。等了一会,纪妈也回来了。纪家的中秋礼这些年都没什么变化,基本是送些水果牛奶加上称的肚肺,另外再给些钱,外公外婆都不喝酒,送了酒也没人喝。纪妈另外去超市买了一百块钱零食给舅舅家的小孩。纪时舅舅和舅妈在外面打工,常年不在家,两个小孩都是外公外婆在照顾,纪妈平时对自己抠,对舅舅的小孩一点也不抠,去一趟都带不少零食,加上他们家住得近,纪妈平时去得也多。外公平时如果因为没空或者身体不好接不了小孩,基本也都是纪爸去接。一家人出行,照旧是纪时坐纪爸的三轮车,纪妈骑着一辆小电瓶在后面。纪家在的村组离镇上3、4公里,纪时外婆家则更远些,要往北再往西走差不多远的距离,纪爸纪妈是忙完地里的活儿才出门的,出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骑到一半,天差不多全黑了,沿路的家家户户都开起了灯,狗叫声时不时从远处传过来。纪时记得,去外婆家这条路上住着他两个初中同学,现在他已经忘了对方长什么样子了。风呼呼在脸上刮着,他爸骑着车,唱起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路过了两个大一点的村组,一家人才到了纪时外婆家这片,外婆家也住得偏,在最里面,前面足足有两排人家,进村的小桥很窄,骑三轮车需要特别小心。现在村里的主路还没有装路灯,路上特别暗。到外婆家门口的时候,外婆家灯也亮着,一听外面的车上,外公和外婆两个人一起从厨房里出来:“才在说你们什么时候过来,来了怎么不打个电话?”外婆是少白头,还没老头发就白了,最近忙得没空染发,头发白得更厉害,对比之下,外公看上去要年轻许多,外婆抱怨的话刚出声,他就把电瓶车推了出来,要去买菜。纪爸和纪妈连忙止住了他。“你们不吃,还不让时时吃了?”外婆脸一皱,“要来就不能提前打个电话,家里什么菜都没有,时时今年都没怎么来过。”她看纪妈大包小包往家里拎东西,更是不高兴:“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小孩不要花钱吗?”纪时外公外婆家过得更节俭,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只有西屋的家具新一些,是当年为舅舅结婚准备的。一家三口终究没拗得过老人家,留下来吃了晚饭,不过他们终归是拦住了要去买菜的外公,在家烧了点简单的饭。其实也不是没有菜,舅舅家的表弟表妹在家,家里的伙食肯定要比两个老人在家要好上一些,不过外婆还是抱怨着说家里没菜,一边又嘱咐纪时下次过来记得打电话。每次回家,纪时总有种被全家宠着的感觉,实际上不仅在他17岁的这一年,哪怕后来他27了,来外婆家外婆还是一样的。家的氛围塑造出了他这个人,也让他在未来有所依靠。吃完饭,外婆催促舅舅家的表弟表妹去房间看电视,两个小孩跑走了,外公才把纪妈叫住,让她把水果牛奶带回去自己吃:“最近田里忙,你们自己也吃好点。”纪妈当然不肯带回去。外公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纸包,里头鼓鼓囊囊的,不用仔细看都知道是什么。“不要,我不要!”外公外婆都快70了,两个人靠种田一年忙个万把块,还有小孩要带,在农村的老人里,两人都属于很辛苦的了。纪妈和阿姨总觉得自己没本事不能让外公外婆过上更好的生活,自然更不可能收他们的钱了。“你和小玲都有。”外公个头不高但是手劲大,“现在我们还能帮上点,等以后我们帮不上了,你再来给我们买买东西看看我们。”红纸包里塞了足足五千块钱,外婆家的地不多,还不知道要辛苦多久才能赚到。外公塞钱的时候特意叮嘱纪妈,不能让舅舅舅妈知道。“你说这什么事啊?我们不是来送礼的吗?”回去的路上,纪妈把小电瓶开快了点,和三轮车并排,“我爸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找个时间再给他们吧。”纪爸也觉得收了不合适,虽说是他的岳父岳母,但是外公外婆毕竟有三个小孩,要是只纪妈一个收了倒也没问题。这事纪妈还不好去问阿姨,因为她不知道阿姨那边打不打算退回去,加上外公外婆平时其实更偏纪妈一些,她也不知道阿姨那边究竟给没给,盲目去问毕竟不合适。“要不现在收着,年底给他们包个大红包?”纪时建议道。“那也行。”吃完饭回来已经9点多近10点了,温度更是降得厉害,来的时候路上不少人家这会已经关了灯,纪爸把三轮车灯开到最大,怕纪时冷,他车速倒没开太快,夜里很安静,只有风刮着的声音和电瓶车发出的车声。路过北面的一座大桥,河上还有小船亮着灯,河边上堆着水泥和黄沙,暗暗的看不太清晰,接下来再骑了几分钟路程,路过村西头的那家小卖部,就到了他家门口的那条水泥路。邻居们都睡了,前后两排只有纪时家还亮着灯。风吹得纪时脸有些冷,他跺了跺脚,任由灯光照了一会,身体果然暖和起来了。回到房间,纪时第一时间打开台灯,翻到下午没看完的那一页继续看。时间如此宝贵,他不想再浪费一分一秒。或许是晚上在外婆家休息的时间足够,纪时一点也不困,相反,比起嘈杂的白天,宁静的夜晚更能够让他集中精神。纪时喝着热水,思考的过程中,他额头冒出了丝丝细汗,不过他精神却是很亢奋的,有种能学到至少1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