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决心
作者:米糕羊      更新:2023-05-05 05:21      字数:3362
  关中,云阳,行辕,北巡途中染病的魏国大冢宰宇泰,咽了气。先前闻讯赶来见面、接受托付的宇护,此刻守在床边,见叔叔已经撒手人寰,强忍悲痛,下令封锁消息,密不发丧。以便给应变争取多一些时间。宇泰临终前,将宇家的家业和霸业,托付给侄儿宇护,因为宇泰诸子年幼,下一代之中,只有宇护能扛起重任。所以,宇护决定立刻行动,其中一件事,是马上联系常山公于谨。宇泰临终前,特地交代宇护,常山公于谨值得倚重,也必须倚重,所以宇护得赶紧和于谨通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资历浅,根本就镇不住叔叔的等夷们,必须依靠于谨来撑场面。所谓“等夷”,指的是“同辈之人”,宇泰的“等夷”,主要指魏国西魏所立八柱国之六:陇西郡公李虎、赵郡公李弼、河内郡公独孤信、南阳郡公赵贵、常山郡公于谨、彭城郡公侯莫陈崇。其中,李虎已故,剩下五位,其资历以及在军中的影响力,都不是宇护能够比的。所以,宇泰去世、其子宇觉接任后,辅佐堂弟的宇护掌握大权,根本就无法服众,这五柱国之中,必然有人要夺权。而五位柱国,对他的态度,根据各自经历,各有不同。赵贵和侯莫陈崇,当年和宇泰一样,是关中大行台贺拔岳的部下。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谋害后,赵贵和侯莫陈崇力排众议,推选宇泰为首领,统率贺拔岳的军队。所以赵贵、侯莫陈崇属于贺拔岳一系头面人物,又有拥立宇泰的大功。而宇泰当初被推为首领,击杀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后,侯莫陈悦部将李弼率残部归降。所以李弼为归降的侯莫陈悦残党一系头面人物。贺拔岳在关中遇害时,其弟贺拔胜在荆州沔北,因为事态紧急,所以贺拔岳的军队被宇泰继承,贺拔胜和宇泰之间关系微妙。后来魏国立八柱国时,贺拔胜已经去世,所以贺拔胜的心腹大将独孤信,成为贺拔胜一系的头面人物。至于于谨,不从属于贺拔岳、贺拔胜派系,也不是侯莫陈悦残党,而是“外来户”。于谨早年就战功赫赫,与贺拔岳兄弟类似,后来为尔朱氏大将,因为诸尔朱在韩陵与高欢决战惨败,于谨便西入关中。后来任夏州长史,而当时的夏州刺史为宇泰。所以于谨和李弼一样,和宇泰关系很好。这五柱国之中,赵贵、侯莫陈崇当年有拥立宇泰之功,所以宇护认为这两个肯定不服他掌握辅政大权。独孤信之女,嫁给宇泰的庶长子宇毓,现在宇泰去世,由嫡子宇觉接任官职。宇护认为,无论是基于贺拔胜一系对宇泰的怨念,还是基于女婿宇毓的地位宇毓比宇觉年长,独孤信一定不服他宇觉掌权。于谨因为是败逃关中的尔朱氏残党,所以和李弼一样,能投效的就只有宇泰,接下来鼎力支持宇氏继续掌权,他二人才不会靠边站。所以,对于临危受命的宇护来说,五柱国之中,赵贵、侯莫陈崇、独孤信不会认可他来辅政,迟早要搞事。李弼支持他辅政,但能够给予的支持恐怕不够充分。所以宇护目前能够依靠的就只有于谨,于谨完全能靠资历来压制赵贵等人。然而,光靠于谨撑场面,又能撑多久?想到这里,宇护的目光变得凛冽,暗暗下定决心。叔叔把宇家的未来托付给他,无论再难,他都要把这重担挑起来。他不光要依靠于谨,还要把宇家的追随者们组织起来,一起对抗那些老资格的“等夷”。谁敢挡他的路,谁就要死。管你资历有多老,敢搞事,我就把你们都干掉!。。。。。。大江之上,船队顺流而下,浩浩荡荡向东前进,荆州刺史、南郡王萧大连看着烟波浩渺,百味杂陈。重阳节那天,父亲在乐游苑遇刺身亡;长兄、皇太子当晚也被刺客袭击,负伤,后来发烧,高烧不退;消息传到江陵,萧大连震惊之余,还有愤怒:有人给他泼污水,误导别人认为他是弑父害兄的元凶。因为长兄是被潜入宫殿的怪猴弄伤,而据说当晚,建康城内南郡王府有猴子出没。萧大连没有养猴子的喜好,府里不可能养猴子,也没有做过弑父、害兄的大逆不道之事。所以,对于幕后主谋的污蔑,心中只有无穷无尽的怒火。他和皇太子是一母同胞,为嫡出皇子,皇太子出了意外,其子年幼,所以,稳妥计,皇位该兄终弟及。而幕后主谋为了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就要给他泼污水,如此一来,庶出的二皇子、寻阳王萧大心,就有机会登基称帝。这可能么?不可能!远在荆州的萧大连,很快下定决心,要当机立断。他不等建康那边有什么决定,立刻率领精锐乘船东进,返回建康。州郡长官无诏令不得离开任职地区,否则此举等同谋反,但萧大连可不会傻乎乎的在江陵等着,且前往建康的理由也很充分:父亲遇害身亡,他作为儿子要回建康奔丧;嫡兄遇害身亡,他作为嫡亲弟弟要回建康奔丧;他作为先帝目前唯一再世的嫡出皇子,是兄终弟及、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当然要回建康,不需要任何人的许可以及施舍!这一切,理所当然,谁敢阻挠,说明谁心里有鬼,说明此人要么是谋逆的主谋,要么是逆贼同党!萧大连想到这里,信心满满,他率部从荆州前往建康,走的当然是水路,因为是顺流而下,所以不用多久就能抵达建康。只是沿途要经过湘州、郢州,江州,一旦沿途驻军拦截,会很麻烦。然而,船队已过郢州江段,进入江州江段,前方就是湓城东北的桑落洲江段。萧大连仔细观看前方,只见江面上帆影点点,都是零零星星,没有船队聚集的样子,放下心来。所以,江州也不是问题。江州刺史为安陆王萧大春,排行第六,庶出,无同母弟,按排行和皇位无缘,所以无心也无力参与皇位争夺,自然也反应不过来。问题在于抵近建康后,建康那边,会不会让他入城。刺杀父亲、嫡兄的逆贼,其主谋大概是某个皇子或者宗室,对方既然敢动手,想来此时在建康,亦或是在建康有内应。所以,对方不会让他从容进入建康,一定会从中作梗。甚至,在半路上截杀他,不让他抵达建康。对此,萧大连和心腹们商议后,做出了一系列应对。首先,派出使者前往建康,联系一些必须联系的武官员,譬如表兄、吏部尚书王褒,打好招呼,让这些人知道,他不日就会抵达建康。其次,派出另一拨使者前往建康,偷偷联系一些故将、故吏,封官许愿。然后,让这些人在建康城里大造声势,驳斥“南郡王涉嫌弑父、害兄”的说法。并掐准日期,对外宣称南郡王回京奔丧,即将入城。做好该做的铺垫,提前一步大造声势,他抵达建康后,才会有内应,而不是一片哑然。那个“南郡王府有猴子出没”的指控,萧大连认为可笑至极,根本就没有实据,所以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泼污水。所以萧大连有自信驳倒任何非议。但是,即便他顺利入建康,顺利获得支持,登上皇位,万一有其他人不服,起兵造反,怎么办?譬如某位皇子,譬如某位藩王。若这些人在建康作乱,发动宫变,萧大连有信心靠着自己带来的精锐以及拉拢的将领,将叛乱平定。毕竟建康城里的兵马数量有限,他有大义名分在,掌握了禁军,加上自己的精锐,胜算还是较大的。就怕有人从外藩起兵,因为有充足时间做准备,所以能够集结重兵进攻建康,这就需要野战决胜。所以,萧大连需要拉拢能征善战的将军,以其为帅,率军出征,把这些逆贼击败。萧大连部下没有能征善战的名将,但他认为这不是问题,只要自己能够继位,有了大义名分,就能调兵遣将,平定叛乱。譬如宿将羊鸦仁,但最合适的人选,萧大连认为建康城里就有:领军将军陈霸先。萧大连知道陈霸先的事迹:陈霸先之前南征交州,平定叛乱,威名传到建康,祖父都为之高兴不已。后来,陈霸先又挥师北上勤王,奉命收复司州,与魏军鏖战,麾下将士能征善战。如今任领军,统率禁军,虽然萧大连不清楚父亲遇刺身亡是否为陈霸先失职有关,但终究有失职之责。那么,按照“使功不如使过”的办法,他觉得自己若登上皇位,只要给陈霸先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想来对方会很用心去完成。而同样战功赫赫的北荆州刺史王僧辩,因为坐镇沔北,且为湘东王故吏,立场可疑,所以不在考虑之列。至于那个据说很能打的徐州刺史李笠,因为坐镇淮北,要提防齐国入寇,调不得,同样不在考虑之列。面对接下来的局势发展,萧大连已经有了周全的考虑和安排,所以,关键还是能进入建康,顺利继位。他已经下定决心,等自己继位后,一定要揪出元凶,然后连同其党羽一起游街、脔割,以告慰父兄的在天之灵。至于那些敢作乱的人,有个是一个,统统都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