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
作者:一点萤      更新:2023-05-05 19:52      字数:4605
  谢家是累世的官宦之家,谢至庸从小学得就是圣人之言忠君为国之道,二十三岁考中进士之后,先在中书省任了一届中书舍人,后直接否了家里让他去吏部的提议,去了工部任职。彼时天下多雨,黄河乃至江南都洪涝频发,朝廷连年治水,人力物力没少消耗却未见多少成效,谢至庸有心治水,一头扎进工部,找方略,拜师傅,苦研治水一道,屡屡建功。时年黄河改道,“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流离失所。谢至庸临危受命,任工部尚书兼领“总治河防使”一职,进秩二品,授天子剑,征发民夫十五万,兵丁三万,历时五个月,疏、浚、塞并举,凿新河道三百余里,修筑堤埽二百余处,终把自本朝初建以来就贻害无穷的黄河治理服帖了。谢至庸因此功被授文华殿大学士,成为内阁三辅臣之一,他入内阁没多久,老皇帝驾崩,太子即位。新皇沉迷长生之术,“丹药”服食过多早早就垮了身子,临死前皇帝在病榻上治了内阁首辅一个死罪后任命谢至庸为内阁首辅太子太师,让他执笔撰写了遗诏。遗诏刚用过印,皇帝的兄弟就谋反了,秦王带兵闯入宫门,皇帝受惊而死,秦王挟持了才两岁的小太子,把刀架在谢至庸脖子上令他重写诏书。谢至庸唾了秦王一脸,骂他“窃国之贼人人得而诛之”,然后就横刀抹脖子自刎了。他的死没能挡住秦王上位。首辅刚被处死,他又自刎了,剩下的唯一一位内阁辅臣和两岁的小太子连个浪花都没能翻起来,秦王直接坐了天下。因谢至庸治水于民于国有大功,他虽唾了秦王一脸吐沫星子,秦王却也没跟他个不听话的死人计较,登极后还是给了他“文忠”的谥号。因为这个谥号,后世的教条老夫子总爱把他为君尽忠的行为拿来宣扬。让谢至庸没想到的是,他死后竟然又重新活了过来,再次回到了秦王逼宫的那个夜晚。第50章 我为吾皇尽忠1魑魅魍魉的鬼蜮伎俩……谢至庸又回到了秦王逼宫的那天晚上。刀架在脖子上, 他被兵士推到了秦王跟前,这次他不准备再唾秦王一脸了,吐沫星子除了恶心秦王一下还有什么用?他弓腰垂手假意臣服, 在靠近秦王时扑过去拔出了秦王的佩剑誓要把秦王捅一个对穿, 他要杀了这乱臣贼子!术业有专攻, 身为一个纯粹的文臣, 谢至庸的身手既不敏又不捷, 如何能比得过秦王的护卫?他还没来得及把秦王的剑完全拔出来,就被护卫们斩杀于乱刀之下,快得秦王都没来得及阻止。看着谢至庸血肉模糊的尸首, 秦王叹了口气:“国之栋梁,可惜了。”和第一世的剧情并无太大差别, 谢至庸又又得了“文忠”的谥号。死了两遍的谢至庸懵头懵脑地发现自己又双叒活过来了,再再次回到了秦王逼宫的那天晚上,一个没下巴的鬼魅对着他长篇大论,胡言乱语指责他做得不对。呵!鬼话连篇,为君尽忠有何不对?魑魅魍魉一肚子的鬼蜮伎俩,知道什么是忠君爱国吗?不过这个鬼魅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秦王势大, 他若强来,恐还是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不如示敌以弱,觑准机会再见机行事。刀架在脖子上,谢至庸干脆利索地俯首称臣了。这一次他装得久了些,利用秦王对他的礼遇,联络了一班子先帝的死忠心腹,在秦王登极前终于寻到了机会, 偷了才两岁的小太子往西北边疆的大同去了。镇守大同的乃是皇后的嫡亲兄长,小太子的亲舅舅承恩公刘宪。这位不世出的将才手握重兵,盘踞西北多年,又是小太子的血亲,小太子要是得了他的庇护,必能擒拿逆贼夺回皇位。谢至庸携小太子潜逃,走的是一条血淋淋的路,最先死的,就是中宫皇后太子亲母。太子虽然年幼,毕竟是合法顺位继承人,秦王不可能放松对他的看管,皇后为了给谢至庸创造机会,领着亲信携了刀兵在秦王议事时去闯太极殿,被乱刀斩杀于殿前。为了防止秦王的党羽察觉他的计划,谢至庸偷走小太子之前没有给谢家人透漏一丝一毫的口风,等秦王发觉之后,毫无准备的谢家阖族六百余口,除了身高不足三尺的孩童,其余诸人尽皆命丧黄泉。逃至半路的谢至庸听闻了这个消息,痛煞心扉,呕了几口血出来。远在大同的承恩公得了谢至庸提前派人送达的消息,亲率大军迎出两百里来接小太子。双方一见面,承恩公就跪下给谢至庸磕了头:“先皇慧眼识人,太师果然忠义,秦王不忠不孝不义,趁太子年幼窃国,其行可耻,其罪当诛,还请太师发榭文遍传秦王之罪行于天下,召天下人共讨之。”榭文一发,战事即起,秦王拿承恩公府的所有主子祭了旗。本朝立国不过百年,外有强敌屡次寇边,内有水患洪涝频发,百姓从未真正修养生息过,现在内战又起,这王朝将会走向何处?谢至庸永远不会知道结果了,那个没了下巴的鬼魅来到他跟前一晃,他的记忆就此断绝了。看完原主的记忆,秦意岚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小太子只得两岁,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婴儿夭折率极高,就算没人害他,能不能养大都是两说。万一小太子没养大就嗝屁了,一群死忠保皇党们该怎么办?再说承恩公,太子太过幼小,要跟秦王争天下必然是以他为主力,他要是真保着太子得了天下,还会舍得把自己亲手打下的万里江山给太子坐吗?九边重镇屡有外敌来犯,南边海域也时有倭寇滋扰,万一叔侄争位时顾及不到边疆,被外敌侵入国门怎么办?战火一起,会有多少青壮将被强征入伍?又会有多少民夫将被被迫去战场服劳役?数万万的百姓家,得平添多少深闺梦里人?打仗打的是钱,是粮,兵马未动粮草就要先行,双方兵马交战,要消耗多少钱粮?这些钱粮哪里来?最后还不是要落到饱受兵灾之苦的百姓身上?谢至庸牺牲了整个谢家尽的 “忠”,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揪了揪下巴上的山羊胡子,秦意岚倒吸了一口凉气暗暗思忖下次遇到老板一定要找ta讨要些功法来。封建社会太特么危险了,皇帝们个个都是说杀人就杀人的狠角色。而且这该死的时代一点儿都不讲究人权,杀就杀吧,还要想着法子折磨着杀。除了常见的斩、绞之外,还有凌迟、枭首、戮尸等等酷烈的刑罚,花样极多,十分可怕。秦意岚的锻体诀只有初级,再练也只是肉体凡胎,别说那些奇奇怪怪的杀人方式了,就连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刑罚她也遭不住,除了寿终正寝,她绝不接受任何其它的死亡方式。这万一遇到了意外,她必须要有能保命的技能,不然岂不是眼看着刀斧加身却无计可施,那也太悲催了。想到刀斧加身秦意岚就是一个激灵。皇帝已经不大好了,眼看着就是这几天的事儿了,为了这,包括谢至庸在内的三位内阁大臣晚上都不敢回家,全都宿在宫内的值房里。再沉迷修仙的皇帝也是皇帝,自有其帝王心术。谨身殿大学士陈如维在位多年,朋党无数,皇帝估计是怕自己死后朝政被这个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把持,临死前干脆利落地杀了陈如维,把谢至庸提到了首辅的位置上,陈如维一死,陈党必然分崩离析,各自为政。谢至庸虽因治水有功晋身文华殿大学士,成为内阁三辅臣之一的次辅,可他只掌了个无权无钱又无势的工部,就算把他放到首辅的位置上,陈党一脉也必然不会听他调派。如此内阁即可形同虚设,权力下于六部,而六部官员互相牵制,则不至于一家独大。太子年幼,若有人心怀不轨觊觎皇权,首先得把其余人都踩下去,不然一伸手旁人看着眼热,肯定也会跟着胡乱伸手,那最后就是谁也得不了好儿。因此,想要图谋不轨之人必得先把权柄集于一手,才好去挟制太子。所以朝堂愈乱,收拢权力这事儿就愈不好做,情况于太子就愈发有利。大权独揽的首辅陈如维,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太子变为他手中的提线木偶,所以他是皇帝临死前必然要除掉的人。陈如维虽然结党营私爱权了些,可他人还真不错,秦意岚不舍得他这么白白去死。众所周知,河工是最耗银子也是最能养出硕鼠的工程,谢至庸治理黄河时,陈如维一力支持,亲自督办拨款拨粮诸多事宜。他曾给手下的党羽下了严令,至他手中拨出去的钱粮,到谢至庸手上时不得少于八成,彼时钱粮运输路途损耗极重,损十之四五已是常态,损十之五六也屡见不鲜。陈如维这道严令一下,沿途的官员们非但不敢截留,甚至还得倒贴才能补足损耗。若没有陈如维在朝中全力支持,谢至庸未必能心无旁鹭治好黄河,说不得也会跟诸多前辈们一样,落得个劳而无功的下场。秦意岚吹灭了屋里那只蜡烛,撩起官服下摆,踮起脚尖跑去隔壁敲窗。宫内的值房小而窄,秦意岚不过轻轻敲了两下,窗子后就一声轻轻的喝问:“谁!”“我。”秦意岚压低了声音:“别点灯。”陈如维听出了他的声音,轻轻的把门开了一条缝儿,秦意岚闪身进去:“阁部(官员们对内阁官员的尊称),爷爷(明朝人对皇帝的口头尊称)就要不好了,你快出宫去吧。”她一开口就是这么刺激的话,把陈如维吓了一跳:“爷爷不好了?可是内宫有消息传出来?让我出宫是何意?”秦意岚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贴在他耳边轻语:“阁部,若你是爷爷,为保太子能安稳登极乃至顺利亲政,你要怎么做?”怎么做?把权柄过重的都杀了,再点了德高望重又无实权的来辅佐……要说权柄,满朝文武谁能及得上他?陈如维激灵灵打了个冷战。秦意岚感觉到他的颤抖,轻轻推了他一把:“速速出宫去吧,走小火者们(干杂活的低等太监)的偏门,许是能逃过这一劫。”“逃得这一时又有何用。”陈如维踉跄了一下靠到了墙上:“爷爷若有这个心,我又如何逃得过?倒不如就呆在这等人来拿,还省得牵连阖家老小。”“那倒不一定。”秦意岚幽幽一叹:“太子才得两岁,诸王俱已成年,爷爷想让太子继位,怕不是那么顺利。”陈如维的眼睛在黑暗里反出一点幽光:“你……,这消息确切吗?爷爷知道吗?”麻蛋,秦意岚气得只想骂娘,皇帝要是不知道,你特么的难道还要跑去告诉他不成?这家伙不会也傻到死都要尽忠的地步吧?“阁部,此时危机四伏,生死就在一念间。”秦意岚语带威胁:“你替爷爷操心,谁来替你操心呢?”秦意岚说完这话直接出去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他不走,自己走,省得秦王一会儿来了再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出了陈如维的屋子,秦意岚溜进自己的屋子把官袍穿好,牙牌印囊都挂在革带上,再戴上金线缘边的乌纱帽。一切准备停当,她探头探脑正要出门,一队披盔戴甲的大汉将军(锦衣卫的一部分,皇帝的私人禁军)执刀提枪,在两个提着气死风灯的小火者带领下,杀气腾腾直奔值房而来。得,这下想走也走不脱了,秦意岚恨得给了自己一耳光,早知道不穿这罗里吧嗦的官服了。第51章 我为吾皇尽忠2我怕死走是走不脱了, 秦意岚缩回屋里,三下五除二把身上的革带配饰跟官服外袍扒了精光躺到床上闭眼假寐。隔壁有了动静,估计皇帝下令的时候态度没含糊, 这群锦衣卫连招呼都没打一个, 直接就拍开房门闯了进去。陈如维凶多吉少了, 秦意岚叹了口气, 隔壁一阵乒里乓啷的乱响, 秦意岚的房门被拍响了。小太监在门口尖着嗓子询问:“谢大人,您歇下了吗?”这是躺下也得起来的节奏啊 ,秦意岚爬起来把身上的中衣扯吧扯吧拉开了门:“何事如此喧哗?”“谢大人, 陈如维大人身在何处您可知晓?”一个锦衣卫朝他抱了抱拳,直截了当地开问。陈如维跑了?秦意岚掩住嘴打了个哈欠:“不是在隔壁歇下了吗?”“隔壁没人。”那锦衣卫提了小火者的灯笼就要进秦意岚的屋:“陈大人没在您房里吗?”值房狭小, 一览无余,那为首的锦衣卫仍然不死心,朝着脑后一招手,又进来两个人,把值房翻了个遍,连被窝里跟床底下都没放过。秦意岚假作好奇:“阁部半夜三更不睡觉, 这是去哪儿了?”锦衣卫一无所获, 也不搭理秦意岚,呼啦啦全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