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作者:一点萤      更新:2023-05-05 19:52      字数:5061
  秦意岚站到门口张望,隔壁的隔壁,三阁臣之一的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高世拱跟秦意岚默默对视了一眼,俩人谁也没说话,各自退回了房里。没等秦意岚重新躺到床上,门又被敲响了, 皇帝的大伴张佐领着一队禁军匆匆而来:“谢大人,您老赶紧地穿戴起来吧,爷爷急着见您呐。”秦意岚抿头发穿衣服,官服繁复,张佐心急不已,上前来要帮秦意岚束腰带,秦意岚赶紧后退两步:“不敢不敢,岂敢劳动大伴。”本朝初立时,太|祖皇帝为把权力归于自身,废除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取消宰相制,直接由自己统管六部。这行为就等同于一个大型集团公司,董事长不设执行总裁,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等高层领导,自己亲自跟各人事部,工程部,销售部,企划部等等部门经理直接对接。可想而知,董事长必然得忙个四脚朝天。一国之政务比起一家公司自然更要繁杂上许多,太|祖的子孙都没他老人家那么能干,这么大的工作量,没哪个皇帝能受得了。如此一来皇帝就想要找人帮他干活,可老祖宗取消的部门他也不好再明目张胆地重新启动,不然也显得对老祖宗太不敬了。于是皇帝另辟蹊径,招了一帮学识渊博的大学士组成了内阁,让这些内阁辅臣来帮他干活。所有政务从六部交予内阁,内阁大学士票拟(重要内容摘抄记录并附上处理意见)过后呈送皇帝御批,皇帝只需要按照票拟内容批复即可,很是简便省事。皇帝倒是轻松方便了,可这么做却有一个弊端。皇帝的批复都是按照内阁的票拟结果给出来的,如此一来皇帝的意志和权力必然会受到阁臣的左右和限制,长此以往,皇帝不就变成了个专门给阁臣们盖章签名的工具人了吗?这下皇帝不肯干了,于是他又成立了司礼监,用自己的心腹太监去辖制内阁文臣,内阁的票拟得先通过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审阅才能呈送到皇帝跟前。若司礼监的太监不满意票拟结果,他有把奏疏发回内阁让阁臣重拟的权力,如此以来,司礼监等同于“第二内阁”,司礼监太监的权柄比之被老祖宗废除的宰相都大了。而文臣们若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想要让自己的意愿和设想被皇帝得知,就得巴结太监,甚至还得给他们行贿。陈如维身为首辅盘踞朝堂多年,在先皇的大伴儿跟前还自称“晚生”呢,秦意岚可不敢让张佐伺候她穿衣。穿好官服戴好官帽,隔壁的高世拱也准备好了,两个人就撩袍端带迈着四方步跟着张佐往内宫去。皇帝已经快不行了,他披散着头发靠坐在床头上,脸色蜡黄一副随时都会断气的模样。气若游丝的皇帝强打精神,跟原剧情中一样,先气若游丝地夸了谢至庸跟高世拱一顿,然后表示要擢升谢至庸为内阁首辅,高世拱为次辅,没等他俩跪下谢恩,张佐就奉来一份草诏给了秦意岚。秦意岚接过来一看,正是皇帝的遗诏。平日里皇帝下旨多让司礼监拟制,然司礼监毕竟是由太监掌管,虽得皇帝信重,世人却多鄙薄,现这遗诏关乎皇权承继国祚绵延,由司礼监拟诏当然不如由内阁大学士拟诏更让文官集团信服。张佐已经在旁边儿的长案上铺好了空白的诏书,宽一尺余,长丈八的空白诏书满绣了华丽繁复的祥云和团龙纹。张佐亲自给秦意岚伺候笔墨,皇帝神情凝重,点着诏书示意秦意岚动笔。秦意岚提起笔,深吸了一口气,在已经绣好的“奉”字左下,提笔开写:“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登极以来…………”这份大行遗诏是皇帝此生最后一次颁诏了,因此诏书内容极丰富,圣旨用的也是最大的,得有五米长。皇帝先在诏书里感慨了一下皇帝这个职业不好做,接着把自己的功绩美美地夸了一遍,夸完自己又从先秦开始,点了几个功劳不大但名声极好的皇帝跟他自己做对比,拉踩完人家又感慨自己不肖,没有祖宗们能干,丢了祖宗的脸。明贬暗褒之后,就是身后事的安排,先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又定好了全国人民给他服丧的规矩才算完。遗诏比高考作文字数还多,许是秦意岚抄得慢了点儿,没等她把一遍抄完,外面的动静就不对了。秦意岚心里一凛,一滴墨顺着笔尖淌下来污了还未抄完的圣旨。这圣旨是织造局用品质最好的蚕丝织成上好的绫锦,然后由宫内供奉的绣娘用特殊技法绣上团龙和祥云纹样,最后再制成卷轴,一份空白圣旨往往要耗时数月才能完工。制成之后由专人保管,每一份的领出和使用都有详细记录,想要补上一份,是极其麻烦的事情,然而现在殿内诸人已经顾不上她污了圣旨的事儿了,外面乱起来了!甲胄碰撞声伴着惨叫,秦王带着人马闯了进来,随后两把刀就架在了秦意岚的脖子上。秦意岚…………刀锋雪亮,寒气逼人,一边儿一把架在脖颈两侧的大血管上,秦意岚真是一动都不敢动。秦王速度极快地控制了局面,然而还没等他说出什么胜利者宣言,原本几个围在皇帝身前想要保护他的太监就全跪在地上开始哭嚎:“爷爷龙驭宾天啦!”皇帝本来就只剩了一口气儿,受了这宫变的刺激,如原剧情中一样,这口气没能喘上来,直接凉了。皇帝已经死了,唯一的皇子只有两岁,皇宫内秦王是没有对手了。然而皇帝的兄弟可不止秦王一个,现在他唯一要做的,就是赶在别的兄弟们反应过来之前,以死去的皇帝的名义广诏天下,确立他合法正统继承人的位置。这样一来他别的兄弟再要闹腾就站不住脚了,毕竟“师出无名”嘛。秦王选定了秦意岚去拟他的登位诏书。刀架在脖子上,这个诏书必然得去拟,可她就这么乖乖地去拟了,且不说以后肯定会被人骂苟且偷生,怕是秦王也会对她“贪生怕死”这回事印象深刻。一个读书人,没了风骨没了名声,以后在士林中如何立足?秦王这个诏书要拟,但不能就这么拟。秦意岚梗着脖子,做出一副不屈样儿:“王爷也读圣人之言,因何弃君臣纲常于不顾,行此大逆不道之举。”“谢大人,这你可就错了。”被秦意岚指责大逆不道,秦王也没恼:“本王非是大逆不道,反倒正是出自一番忠君爱国之意才行此事的。”把自己犯上谋逆的行为包装成忠君爱国,这秦王也够不要脸的,秦意岚一抖胳膊把袖子甩得啪啪响:“哼!无耻之尤,巧言令色!”“皇兄寰宇不眷,英年早逝。国赖长君古有明训,然皇侄儿年幼,家国天下该何去何从?”秦王挨了骂也没恼:“承恩侯手握重兵,太后垂帘,外戚之祸势不可免,本朝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天灾频发,若再添人祸,黎民百姓何以度日?”外戚干政自古都是让皇帝和文官集团头痛不已的祸端,秦意岚不说话了。“本王不才,幼时跟着父皇读书,倒也学了些治国安邦之道,谢大人,难道你认为本王还不如我那两岁的侄儿吗?”秦王眯着眼看她。秦王在他几个兄弟里名声和才能都还算不错,而两岁的小皇子能不能长大还是两说,秦意岚沉吟了一阵儿,就在脸上摆出一番意动之色。“谢大人,本王知你是一心为民的好官。”秦王语重心长:“就算为了黎民百姓着想,你也该辅佐本王,尽早颁下本王的继位诏书才是,不然本王的兄弟们若是起了心思,兵祸顷刻就在眼前,你说是也不是?”那肯定是啊,龙椅只有一张,哪个皇子不想坐?打起来再正常不过了。秦意岚被说服了,但这还不够,她跟秦王谈条件:“小皇子年幼无辜,王爷必须留他一性命且保证善待与他,王爷允否?”见他服了软,秦王高兴了,亲自过来搀扶她:“卿家放心,皇兄传位予本王,此恩本王无以为报,皇侄儿即本王亲子,本王必保他一世安康,可颁敕书为证。”那这样的话就没问题了,秦意岚终于“被劝服”了,刷刷几笔,把皇帝的遗诏改了改,继位人选从小皇子换成了秦王。秦王也说话算数,直接拟了一份封小皇子为礼亲王永享亲王俸禄的诏书让秦意岚写了。写完诏书,秦王笑咪咪道:“本王刚进宫,千头万绪不知从何理起,还得委屈谢大人几日才好。”谢意岚和高世拱被关押在了太极殿的偏殿里,他们俩倒是不寂寞,里面已经有个老熟人了,正是首辅陈如维。他们三个谁也没有梗着脖子激烈反抗,不管是为了前朝权利的平稳过渡,还是为了传位诏书的信服力,秦王只要不傻,就不会杀他们。虽然三个人都成了阶下囚,可好歹命是保住了,在宫内被关押了了七八天,才被放出去。担惊受怕了被关了好几天,秦意岚一回家,迎接她的不是嘘寒问暖,反倒是谢至庸他儿子谢明安的质问:“秦王谋逆,爹你因何要助纣为虐,给他写那劳什子的诏书?”秦意岚淡淡地撇了他一眼:“因为我怕死。”第52章 我为吾皇尽忠3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秦意岚这直接了当接地气的回答把谢明安噎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看着自家老子,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圣人言‘君君,臣臣, 父父, 子子’ 为君尽忠, 只比尽孝, 子不忠父, 乃为逆子,臣不忠君,终为贰臣, 爹你怎可因贪生怕死而置先帝遗愿于不顾,你…………”谢明安红着眼睛控诉秦意岚, 秦意岚静静地听着,倒是不觉得恼。封建社会的君主们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以“君权神授”为基准,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概念。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这是当下社会的主流思想, 谢明安不过是其中普通一份子罢了。君主独裁的制度下“朕即国家”, 人们的思想被训导禁锢的只知忠君不知忠国了。名臣于谦为官清廉,战功赫赫,为大明王朝立下不世功勋,最后却落得个抄家砍头的下场,究其原因,就是他忠臣事了二主罢了。明英宗亲征,在土木堡被瓦剌首领也先所掳,也先挟此大胜, 围困京城,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挺身而出召外地兵将进京,自己带领民众死守京城,最后反败为胜,把瓦剌赶出了关外。也先以英宗为要挟,逼迫明廷交出大量岁贡来换回英宗,这笔钱多到足以拖垮明廷,于谦当机立断,说服了英宗之母孙太后,立了英宗之弟代宗上位。此后于谦总督军务,多次发兵于瓦剌交战,终迫得也先遣使议和放回了英宗,英宗复位后却以谋逆之罪杀了于谦,流放了他全家。于谦不忠吗?他一生都在为明廷呕心沥血恪尽职守。于谦无能吗?英宗被掳能毫发无伤回返本国,于谦功不可没。可英宗还是杀了他,不过是因他效忠的对象是国不是君罢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先帝大行,小皇子孤立无援,爹你身为三阁臣之一,你若缄口不言……”谢明安还在悲愤地指责秦意岚,秦意岚抬手打断了他的话,把墙上挂着做装饰的宝剑扔到了谢明安身上:“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你自戕吧!”谢明安不知道是被宝剑砸的,还是被秦意岚的话吓得,一时间愣在那没敢出声。秦意岚抬起下巴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快点,好半天后谢明安才反应过来,对着秦意岚一脸悲愤地道:“爹是被儿子指责,恼羞成怒才赐我一死的吗?”“别废话。”秦意岚揪了揪下巴上的山羊胡子:“就说你死不死吧。”谢明安涨红了脸不出声。“你不甘毫无意义去赴死,我也是,小皇子即位也好,秦王篡位也罢,总归都是太|祖的子孙,只要社稷安稳,又何必介意是谁坐了江山呢?”秦意岚带着几分讥讽勾起了嘴角:“他们一家人抢家产,为父身为一介外人,犯得着豁出命去帮他们争抢吗?”秦意岚的话简直颠覆了谢明安从小受到的忠君思想教育,他失魂落魄地走了。三位阁臣没闹事儿,前朝平稳,秦王篡位的行动就显得极迅速,秦意岚被放出来的时候,遗诏的搨黄(雕版印刷的诏书)就已经由驿道分送各地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秦王上位了,重要位置肯定都要留给他自己的心腹。三位阁臣因为归顺的识相,秦王也不好卸磨杀驴撸了他们的官职,可权力一是要自己人拿着才放心,二是属下们担着谋逆的罪名跟他一起冒险,这份从龙之功他得以利相酬,怎么办呢?聪明的秦王一口气儿又封了四位大学士,把内阁成员扩充成了七个人。七位阁臣一同议政,连首辅陈如维手上的权力都被分薄的所剩无几,更别提秦意岚了,整个就成了朝堂上的边缘人。控制了前朝后宫,秦王已经是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控者了,他却不能急着去坐龙椅,最先要做的事就是给已经凉透的先皇办葬礼。按规定,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和内外命妇,都要进宫给先皇哭灵。秦王跟先帝所出的小皇子在最前面,诸多皇室宗亲拱卫在他们身后,然后就是一众官员按品级高低排排跪坐。本朝规矩,一品和超一品的官位都是为了恩赏给的虚职,并无实际权力,谢至庸虽然是内阁辅臣,工部天官,他的品级却不高,只得正二品。他前面还有一众超品的文武散官,先帝的舅舅,魏国公许靖正好就在秦意岚前面跪着。一轮礼罢,唱礼官念了起,这个休息间隙有一刻钟,众人可以趁此机会去上个厕所喝口水活动活动腿脚什么的,秦意岚刚要站起来,前面的魏国公就弯着腰把屁股怼到了她脸上。秦意岚一歪头,脸避开了,身子却避不开,魏国公几乎坐到了她肩膀上,秦意岚被压得往旁边儿一倒,手撑在了地上,魏国公一脚就踩到她手上站直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