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作者:漫步长安      更新:2023-05-13 17:04      字数:3373
  “真是不识抬举!”赵大人用力将茶杯掷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本官看上你,那是你的造化。若不是你的长相颇合本官的心意,本官何需如此礼待?许你正室之位是怜惜你,若不然以你的品性与名声,连姨娘都做不成!”叶娉挺直背,双手成拳。“大人或许以为自己手眼通天,但小女更相信本朝律法。若我父真有罪,小女何必救他,若我父无罪,又何来救字一说。小女多谢大人看得起,就此别过。”“天真,简直是天真得可笑!”她不理赵大人的话,低头往出走。手刚碰到门,那位仆从叫住了她。“叶姑娘,你当真想好了。你这一出去,此事就再无回旋的余地。你想想身在牢中的叶大人,你真的忍心他就此断了前程吗?”叶娉慢慢抬头,终于看清这人的长相。英武不凡,唯我独尊。“这位先生,我方才说过我父亲的事,自有律法裁定。”仆从傲睨道:“若律法不公允,你又该如何?”叶娉稳着心神,不惧回他,“若律法都不公,则国之将倾,我父亲便是断了前程,那也是万幸。”“放肆!”第44章瞬间,气氛突变。仿佛是风平浪静的秋水,腾地如煮沸的汤,卷起千层的巨浪。巨浪翻涌着,热气似高压层层压过来,让人无法呼吸。窒息的感觉从四面而来,压迫着叶娉的每一根神经。这是真正上位者的霸气,铺天盖地叫人无处可逃。一个仆从,不可能有如此威压!赵大人已经下意识站起来,险些将桌上的茶水都带倒了。他一张脸青青白白极为难看,声音更是尖利到吓人。“你还不快跪下!”他朝叶娉喝道。若只是一个下人,她为何要跪?“小女为何要跪?”“你…你这话的话都敢说,怕是不要命了!”赵大人青白交错的脸上,带着几分惊惧几分忐忑。此女当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如此大放阙词,私议国之根本,简直是胆大包天。叶娉装作倔强的样子,道:“大人何必这般激动,视律法为无物者,不正是像大人这样的朝中大员吗?腐树之下,群虫狂欢,朝纲越是乱得厉害,大人这样的害虫应该更加欢呼雀跃。他日大树倒塌时,你们还可以附在死树之上,尽情吸食着残汁。以国之倾覆,中饱你们贪婪的肚腹,何乐而不为?”一席话,吓得赵大人差点跪在地上。他堪堪扶住桌沿,惊疑不定地看着眼前无知无畏的女子。这女子当真是死到临头不自知,真是不知死活。房间内的压迫感节节攀升,似有什么东西要冲出来,将一切吞噬干净。明明是清寒的天,竟是叫人出了一层冷汗。他后背已湿,心跳如鼓。“你当真不怕死?”叶娉哪里不怕,她的心抖得厉害,她的身体也在抖。她知道,自己在赌,赌心里的那个猜测。不过是几个呼吸间的功夫,竟像是过了好几年。她不能退,也不能怂。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她也要硬着头皮闯过去。“大人是想草菅人命吗?”“胡说!”二人对峙,皆是腿软。赵大人频频看向那仆从,身体伊然都有些佝偻了。叶娉也是怕得紧,她知道言语如刀,且有两面性。一面救人,一面能杀人。这刀是她自己的,救她还是杀她却掌握在别人手中。他们针锋相对时,那仆从的气势已收。他慢慢踱步过去虚扶一把赵大人,赵大人微微侧身,然后赶紧就势坐下。那仆从道:“我家大人不杀人,叶姑娘多虑了。只是方才那样的话,叶姑娘也敢讲,难道不怕传到当今陛下耳中吗?”“事实之言,传出去又何妨?小女虽是闺阁女子,却也知陛下英明,便是听到这样的言论也不会降罪。”“陛下英明?”那仆从的脸色现出些许古怪,目光沉沉地睨视着叶娉,“你方才指责我家大人为朝中害虫,若陛下真英明,又怎么会重用这样的人?”叶娉没有躲,如果对方只是一个下人,她不应该躲。“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是以一叶障目之事常有。”那仆从冷笑一声,道:“听闻叶姑娘常有惊世之言,还曾讥讽王家一门草包,不知是何人所教?”“说话如吃饭,无需人教。”一阵静默后,那仆从表情似讥,“倒是随意,难怪好好的姑娘家,生生败坏了自己的名声,招来无数闲言碎语。”两人说话时,赵大人还保持着堪堪沾了一点凳子的坐姿。他眼里的惊疑全变成了惊,竟是连仪态都忘记了。他惊的是二人的你来我往,更惊的是两人各自的态度和他们所说的话。叶娉几乎肯定了心里的猜测,所有的神经越发紧绷。她说:“既是闲言碎语,招来又如何?我何需理会?”那仆从反驳,“生而为人,或是为名或是为利,名声之重,堪比性命。你一个女子,这般言行无状不管不顾,所为哪般?”“自然是为了自己自在。”“你竟是半点不惧?”“惧。”叶娉声音平稳,“但流言如风雨,若我因风雨而生怯止步,那我还有什么出路可言。是以无论惧与不惧,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走?”那仆从厉目渐深,竟是重复了这句话。如此言论,似是听过,又似是从未听过。字字平常,却又闻之动容。他的眼神复杂,问:“若无名声,无异于自断生路。路已断,又该往何处行?”“敢问这位先生,名声从何而来?”“他人口中,文人笔下。”“他人是谁,文人是谁?非我父母,非我兄弟,非我姐妹,亦非我友。我与他们素不相识,他们诽我谤我,却不曾见过我,更不曾了解过我。我怎可因为这些不相干之人的闲言碎语,便自我厌弃,视自己为耻辱?”那仆从倏地面色大变。类似的话,多年前他听过。那人护他顾他,引得无数非议,却说世人毁誉如浮云,云散时无踪,云聚时无影。若为这些无踪无影之事黯然神伤,太过不值得。他望着眼前的女子,忽然明白了那个孩子为什么会说她是意外。“难怪你敢痴缠男子,原来心性与旁人不同。但你可知你再是高看自己,在世人眼中你依然低微如尘埃,怎敢妄想高攀温郡王。”“我知自己低微,也知温郡王高贵。世间芸芸众生,有人生而富贵,有人生来低贱。但无论高低还是贵贱,皆处于一方天地间。蝼蚁也好,树木也罢,所见星月并无不同。我仰慕温郡王,恰如蝼蚁仰望星月,唯心之所向,绝无亵渎之意。”那仆从眯了眯眼,眼神越发诡怪。这样的女子,确实与众不同。“好一个唯心之所向,绝无亵渎之意!你既不愿为妾,难道还想嫁进公主府不成?”“我不愿为妾,并不意味着我执意为妻。人生在世,得一心悦之人何其难得,我愿守着这份欢喜直到终老,有何不可?”不为妾,也不嫁。何其相似。良久,他说。“你走吧。”叶娉闻言,真的转身就走。她一走,那位赵大人赶紧上前,弯腰躬身。“陛下。”那仆从摆手,“回宫。”他们从茶楼后门出去,上了一辆并不走眼的马车。马车慢慢汇入街巷,不多时便泯然热闹之中。许久许久,叶娉从茶楼的墙角现身。她猜对了。但结果会如何,她并不知道。一切在于天意。是天意,等待即可。翌日温如沁上门,非要塞给她一匣子银票让她去打点。她既感动又有些哭笑不得,好说歹说才将东西塞回去。接下来的日子,除了叶廉和叶正兄弟俩正常去学堂外,叶家几乎是关门闭户。哪怕是忠婶等人出门采买,也是来去匆匆不与人交谈。纵是如此,叶忠还是日日在外打探消息。所幸三日过去,虽无更多的消息传出,但也没有坏消息传出来。这个案子仿佛被搁置在那,既没定案也没审理。叶娉知道,这是因为宫里的那位陛下在衡量。是就此灭亡,还是死地而生,他们叶家的命运全在帝王的一念之间。第四日,叶家来了一位稀客。温夫人王诚君。叶氏受宠若惊,诚惶诚恐地接待了她。她自来贤名在外,又是国公府的主母,最重要的是这些年一直和叶家有走动,若不然以前的叶娉也不可能成为温如玉的跟班。叶氏在王家伏低做小长大,从未感受过父母之爱和姐妹兄弟之情。她对王家所有人都没有亲情之感,唯独对这位堂姐心存感恩,只因对方不曾为难过她,甚至还为她说过几次好话。后来她嫁入叶家,对方也不嫌她嫁得低微,还愿意和她往来,所以她对这个堂姐很是尊敬。二人虽说是堂姐妹,但相处时宛如主子和下仆。温夫人礼数周全,一应上门礼任是谁也挑不出不是。她待人自来和气,说话有条有理慢声细气。上了茶,摆上了点心,叶氏小心翼翼地招待着这位堂姐。温夫人端起茶杯,象征性地沾了一下,道:“妹夫出了这样的事,你也不去找我。先前的那些事我事先都不知道,若我知道必是不同意他们那么做。”一句话,引得叶氏红了眼眶。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叶家出了这样的事,堂姐还愿意上门,可见真是一个心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