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
作者:青端      更新:2023-05-13 18:56      字数:4075
  小皇帝和他爹相反,从来不信这些鬼神之说,厌恶这一套,简直厌恶到了骨子里,没让人把寺庙道观都拆了,都算他教育得当了,还请道士和尚入宫,怎么可能?歇了会儿脚,口渴也解了,他起身提起琉璃灯,就想离开,却听身后那个道士继续为自己争辩:“自然是真的,知道三年前遭刺早陨的帝师陆清则吗?那位可是出自咱们临安府呢,圣上便是请道士设坛七七四十九日,为帝师招魂!”陆清则脚下猝不及防一绊,及时伸手扶住门框稳住了身形,琉璃灯却脱手而出。眼见着就要摔落到地上砸个稀碎了,横空出现只手,稳稳接住了琉璃灯。陆清则脑中还有点嗡嗡的,慢了半拍抬起头,撞上双熟悉的眼睛。段凌光脸上戴着面具,一手拎着琉璃灯,一手摇摇扇子,调侃笑道:“这灯可不多得,砸了多可惜,你要是不想要,那可就归我了。”陆清则扶着门框,慢吞吞地直起了身子,脑子里还回荡着那声“为帝师招魂”,揉了揉太阳穴:“送你吧。”段凌光一喜:“当真?多谢多谢,我这人吧,就喜欢亮晶晶的东西,见着就走不动道。”店里那几个胆敢议论天子的看到动静,纷纷探过头来:“没事儿吧?”“当心看路啊,看你这身子骨,还没我家姑娘健朗,摔了可不得躺几日,大过年的。”“这位道友,我这有一味强身健体丸,吃下之后健步如飞,龙精虎猛,保你家夫人三年三胎,只要十两银子……”“可闭嘴吧你!”陆清则哭笑不得,向热心的群众摆了摆手:“多谢,不必,诸位还是当着点心吧,上元节城中官兵巡逻,要是听到你们的议论,就得在牢里吃元宵了。”这几位往外一瞅,还真看到了巡守的官兵,赶紧把嘴闭上了。陆清则好心提醒了一句,才跨出门槛,跟着笑个不停的段凌光往外走。他本来想说话的,脑子却禁不住反复思索那几人说的话。他再清楚不过宁倦的性格,那孩子小时候在冷宫中孤独无依之时,面对着诸多恶意,都能坚韧地活下去,从来不是软弱的人。简直是天方夜谭。宁倦怎可能那么软弱,相信那些道士和尚的把戏。所谓为帝师招魂,恐怕只是民间又一桩谬传吧。毕竟这几年在外游走,偶尔在乡野间听到几个熟悉的名字,也都是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传闻。段凌光见他不知道思索着什么,眼神很辽远的样子,忍不住提着琉璃灯在他眼前晃了下:“我好容易甩开眼线找过来,你就这么把我晾在一边啊?”陆清则回神,眨了下眼:“好像我也没有通知你我来临安府了罢。”段凌光啧了声:“是是是,我自个儿巴巴来找你了——想什么呢,那么出神。”陆清则安静了几瞬,随口道:“想那位江湖术士的强身健体丸。”段凌光感觉自己被敷衍了,但他没有证据,只能把话吞回去,看陆清则露在外面的手冷得有些发青,推着他往酒楼上走:“知道你来,特地包了酒楼,赶紧进去避避风吧,还强身健体丸,你再吹就得先完了。”陆清则向来不太习惯和旁人有肢体接触,不动声色地避开了点。尤其是在宁倦的事过后,他更注意和其他人的距离了。也不是颇为自恋,觉得谁见了他,都得喜欢上三分,但注意距离总是对的。段凌光心大,摇摇扇子,领着陆清则上楼。进了包间,陆清则看了眼窗外的灯火熠熠,开口道:“我方才在城中看到了锦衣卫的身影。”本来他没戴面具,察觉到临安府内竟然有锦衣卫,怕遇到见过他的熟人,才随手买了副面具戴上。反正上元节戴着面具的人多了,他戴着也不稀奇。“这两年锦衣卫势大,四处为金銮殿上那位办差,你在哪儿见着都不稀奇。”段凌光放好那盏琉璃灯,坐下来道:“我看你上次发来的信说,去了蜀中,感觉蜀中如何?”陆清则唔了声,更糟心了:“还不错,只一点缺陷,是宁琮的地盘。”段凌光看他的脸色,就猜出几分:“你和他有过节?”又琢磨了下:“这么一说,我曾到蜀中去过,听过些传闻,传说这位蜀王殿下极爱圈养美男美女,府中人数之众,都能搞个男女选秀了。”说完了,看看陆清则脸上遮得严实的面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明白了。”陆清则并不想赞赏他的推理,摘下面具,净了净手,坐下吃了口菜:“宁琮府里养了多少人我不知道,但我在蜀中待了俩月,发现他养的私兵倒是不少。”段凌光眉梢一挑,大喇喇地毫不避讳:“哦?难不成他想造反?”蜀道难行,易守难攻,离京城也远,不像水运通达的临安府,那边天子耳目难抵,的确很方便心怀鬼胎者搞事。尤其天府之国,土地肥沃,也不愁食粮的问题。“若是当今陛下软弱一些,他早就反了。”陆清则望了眼京城的方向:“这两年削藩,引得许多藩王不满,现在宁琮还按兵不动,大概是见陛下手腕铁血,不敢硬碰硬,但若是觅到机会,就说不定了。”隔得这么远,也不知道宁倦晓不晓得宁琮养的那堆私兵。段凌光见他不由得又开始为上头那位操心了,用筷子敲敲碗,拉回他的注意力:“想那些做什么,打得再火热,也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无关,好不容易脱身了,自由逍遥的日子还没过够呢。还是说,帝师大人,你不会准备回京吧?”最后那两句就有点调侃意味了。陆清则抬腕,倒了杯酒,推过去给段凌光,再给自己到了盏茶,平和地迎着他的眼神:“前两年京城闹的动静大,我都避着北方走,现在三年过去了,想来陛下也放下了,清明节将至,我准备回趟北边,看望个故人。”段凌光“哦”了声:“去看谁?”“史大将军。”陆清则笑笑道,“走得匆忙,一直没机会回去祭拜,大将军若泉下得知,恐怕把我祖宗八辈都骂过了,漠北是驻军重地,我不方便去,只能去趟京郊的衣冠冢了。”“当真要去?要不要我陪你?”段凌光不太放心,“毕竟是小皇帝的脚下,万一你被发现,岂不是要倒血霉了。”这两年陆清则和段凌光愈发熟悉,从前算是同乡之情,现在也算是好朋友了,陆清则身体不好,他便忍不住会多照顾些。陆清则直言拒绝:“不必,你生意忙时间紧,陪我去做什么,我就是去见见故人罢了。”段凌光也没说什么,把手边的红枣糕点推过去。两人坐在包间里一同用完饭,陆清则的脸色也好看了许多,有了点红润血色,思索了下:“临安府离京城也不近,按我的脚程,这两日就该出发了,你的酒庄里有没有什么好酒?给我拿两坛吧,我带回去给大将军尝尝。”段凌光大惊:“你不是又想骑着你那只小驴子回京吧?”如雪似月、仙里仙气的一个大美人,居然骑着只驴四处游走,他简直痛心疾首!陆清则失笑:“那还是不能为难它的,我就把它托给你照顾了。”段凌光不满:“我堂堂段公子,你就让我照顾驴?”陆清则诚恳地注视着他,语气认真:“是不太好,那驴子挺能吃的,我给你托管费?”“……”段凌光道,“那倒是不用了,京城可是龙潭虎穴,你去了人还能回来就最好。”边吃边聊了这么一会儿,时间也不早了,陆清则看看天色,准备告辞回客栈。段凌光摸着下巴,瞅着他那张过于引人注目的脸,忽然道:“我还是觉得,你就这么去京城,恐怕有点危险。”陆清则眨了下眼:“我不进京,避开人烧烧纸便走,应当不会出错。”宁倦日理万机,哪有空出宫闲溜达。况且宁倦也不是爱热闹的人。“那还是要有点防护手段的,临安是我的地盘,你一来我就知道了,何况京城?”段凌光咂舌道,“你对你家小皇帝的警惕心也太淡了,你也不想想,他现在悲伤劲儿过去了,若是发现你还活着,能放过你?”这倒也是。现在要是被宁倦发现了,那他恐怕就真得被招魂了。陆清则犹豫了下:“听你这语气,有什么法子吗?”段凌光这才得意一笑:“有,易容。”段凌光各行各业均有涉猎,手底下的确有不少人才,所谓易容,倒也不是像武侠小说里,贴张人皮面具就变样了,而是需要点化妆技巧。这位古代美妆大师忙活了大半个时辰后,给陆清则上完妆,还真就改变了他的面容。镜子里的脸从清艳绝俗,变成了普通清秀,除非十分相熟的人凑近看,否则发现不了五官的些微相似之处。陆清则摸摸脸,感叹:“真是鬼斧神工。”段凌光更得意了,摇着扇子道:“效果不错,你就带着他回京吧。”陆清则又看了看镜子里的脸,满意点头:“多谢了。”他都变了个模样了,就算回京时遇到什么熟人,想必也不会被认出来。作者有话要说:宁倦:?老师忘记我是狗勾了吗?陆清则,一个背上插满了flag的男人。第七十三章在段凌光的挽留之下,过了十五,陆清则又在临安多停留了两日,便告辞了段凌光和陪伴了自己几年的小驴子,带着那位叫钱明明的美妆大师,以探亲为由,混在一队上京城的商队里出发了。离京城越近,沿途关于京城的传闻就越多,陆清则刻意避开京城的消息几年,如今想做到不听不闻都很难。许多传闻还是和他的熟人相关。比如锦衣卫势大欺人,锦衣卫指挥使郑垚作风凶悍如匪,杀人不眨眼,能止小孩夜啼,据说有两个痛恨他的官员夜里聚在一起,骂他是天子养的一条恶狗,隔天就被锦衣卫敲响了门。又比如年纪轻轻便入阁的范大人,当年范大人平步青云,是老丈人一手提拔的,还曾是一桩美谈,如今却与老丈人的关系愈发差了,听闻是与当年帝师被刺杀一事有关,冯阁老的儿子因此案被斩。再比如继承了史大将军的遗志,在漠北镇守的史小将军,小将军寡言少语,但武艺高强,如今已经领兵上战场,数次击退了来犯的瓦剌,上次回京述职时,许多人得以一见,纷纷感慨,小将军真是愈发有大将军的风采啦。陆清则听着这些熟悉的名字,总有点恍惚,感到几许的陌生。谈论中,自然也有隐晦地说到年轻的天子的,不过越靠近京城,敢议论宁倦的人就越少。毕竟天子脚下,和临安府可不同,风吹草动都会被发现,敢妄议天子,不怕锦衣卫找上门吗?商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陆清则都待在马上里,很少下去,听人又有人闲谈起天子逸闻,说起有道士卜的那个卦,忍不住掀开帘子,插了句嘴:“诸位走南闯北,不知道晓不晓得一桩事?”商队里的人颇为和善,也可能是段凌光打过招呼,听到陆清则开口,纷纷应声:“你问。”陆清则斟酌了一下:“陛下当年,有招和尚道士入宫吗?”他还是很难相信,宁倦会做这种事。听他直呼陛下,众人大惊失色:“哎呀公子,可不能这么直呼天子啊,当心给路过的锦衣卫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