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作者:春未绿      更新:2023-05-14 16:08      字数:4569
  要说徐氏也独有两子,虽然爵位给了小儿子,但是她心里还是很疼方惟彦。不一会儿,新婚夫妇到了,走在前面的方惟钧一派世家公子哥的模样,脸上含笑,看的出来他对常氏很满意。常氏退却了以前的娇怯,脸上挂着笑靥,看起来很有主母气象了。众人各有一番厮见不提,常氏心里有了计较,大奶奶俞氏性情宽和,三奶奶乡君倒是健谈,但她似乎开口闭口都是孩子,四奶奶阮氏并不多说什么,人也还算热情。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徐氏也为了支持新媳妇的世子夫人的地位,况且她也上了年纪,正需要帮手,故而道:“你年轻,我听说你在家中就常管着家,以前家里就我管着,我问过她们,你几个嫂子都忙,你若得闲就让你管着如何。”俞氏听了这话微微一笑,她是之前见阮氏避嫌,自己也避嫌,现下看来,这样反而是好事,以免太太还恼她们不识时务。到时候还得推拒一番,反而不美。乡君自知管家一事她不成,平日就不大参与,虽有此心,但实在是争不过俞氏和蜜娘,现下她们都退居,自己就没什么好怨恨的,反而道:“太太时常说累,又上了年纪,又五弟妹来,倒是好事。”蜜娘也点头:“正是如此。”常雨珠心中不免得意,还好她没听二姐的话进宫,否则,还得从低位嫔妃做起,也没有答应别家婚事,别家哪里比得上东安侯府,进门就是世子夫人。其实,当时她们进京来,还有信陵侯府的小儿子求娶自己,只可惜信陵侯夫人是个难搞的人物不提,她那小儿子也平庸的很,常家不答应,她还放话说谁家敢娶云云?这样的放话实质上伤害不到常家分毫,但信陵侯夫人到底在京中浸润多年,旁人就是想娶常家的姑娘,也不愿意和信陵侯府对着干。要知道信陵侯府的顾望舒,可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还好东安侯府不惧怕信陵侯府流言,而且还是世子求娶,常家本就有意,也就很快应下。如今看来,她的选择果真是对的,才一进门,婆母就要自己管家。她先推辞几句,见徐氏意志坚定,于是爽朗一笑:“太太既然这么说,我就却之不恭了,只愿替太太分忧。”徐氏对儿媳妇们并不苛刻,她对蜜娘也很宽容,对常雨珠自然也如此。正在此时,蜜娘却要先走,常雨珠心里不大舒服,又听徐氏道:“快些去吧,羡哥儿得照看好。”蜜娘歉意的对常雨珠笑笑。却说蜜娘带着羡哥儿出去后,徐氏对孙子恋恋不舍:“羡哥儿方才都打了哈欠,也不知道如何。”众人都知道东安侯对羡哥儿很喜欢,徐氏更不必说,虽说也时常念叨方雅晴生的岁岁,可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第一个就是给孙子。更遑论羡哥儿说话伶俐,相貌更是分外可爱。还是俞氏道:“您别担心,四弟妹方才还说吃了经筵席,还给咱们都带糕饼回来,让咱们都沾沾喜气。我们在家里都等着呢,羡哥儿平日每每四弟妹她们不带他出门都生气,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少了他。”“是啊,是啊,吃了经筵席,指不定羡哥儿也能和她爹爹一样,明儿也中进士状元,太太您就是享福的老封君了。”乡君也附和。徐氏笑呵呵的,很是高兴。常雨珠却觉得有些不舒服,今日分明是她的喜事,她才是主角,但仿佛大家都不怎么看重她,反而夸四房。殊不知各人有各人的考量,在俞氏和乡君看来,你都要到管家的实权了,我们都不同你争,已经给了你最大的面子了。至于管家权在你手里,也不代表她们就要听她的,她们是嫂子,现在就巴结起来,不是让人笑话么?即便是以前方惟彦官位最高,蜜娘对俞氏乡君也很尊重,从不逾矩,出外见客,都是以俞氏为先,这让俞氏和乡君都很满意。因此,她二人对常雨珠也是先当弟妹看。哪里就那般急切。常雨珠按捺下心中不快,记了几人一笔,心道日后自己定然会树立自己的威信。现在她还不能表露出来,反而夸俞氏女红手艺好,自谦道:“我那点野狐禅,在大嫂面前不够看的了。”她还故意把自己做的荷包拿出来现丑,俞氏心道这是个实诚的姑娘。忽见她又夸敏哥儿生的好,问乡君是怎么生出这个好看的孩子来的,还自贬道:“我三哥家的儿子和敏哥儿一般大,黑不溜秋的,比敏哥儿差远了。”徐氏忍不住笑了:“小孩子家家的,嘴上没把门,哪有这么说你侄儿的。”顿时,大家都觉得她爽朗不藏私,心眼不多,俞氏和乡君对她也热情不少,心道四弟妹阮氏平日也就请安时能多说几句话,很少这般,而且天天看书画画,基本请完安就在自己院子里,最多带孩子去园子里逛逛,很少这般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这常氏倒是好相处多了,像个傻大姐,没什么心眼儿。第112章却说蜜娘已经带着羡哥儿和方惟彦汇合了,方惟彦看到蜜娘这身,想夸一句,但是人太多,没好意思说,蜜娘倒是很开心:“我们在宫外等了好久,你儿子都快被我捂出汗来了。”方惟彦和蜜娘都不是那种赞成儿子穿越多就越保暖的人,羡哥儿今天怕被风吹到,那是里三层外三层,还想把帽子摘下,被蜜娘按住了。“殿内暖和,可以把兜帽拿下来。”“好。”蜜娘边说边替儿子把兜帽拿下来,只听方惟彦忙道:“蜜娘快来,我介绍人给你认识。”原来是今日和方惟彦一起值日讲的同僚,蜜娘本以为自己和羡哥儿俩个拖油瓶来不是很好,没想到人家是妻妾儿女济济一堂,连下人都挤着坐。这么一看,蜜娘心道,早知道不如让自己的两个弟弟和娘都来,反正她们在家也没什么事情。“这是肖大人和肖夫人。”方惟彦介绍。蜜娘连忙见礼,但蜜娘这个人总是给人一种疏离感,倒不是她板着脸,而是她前世在宫中就是如此,即便笑也只是淡淡的笑笑,没什么亲和力。而且她生的过于美艳,寻常人有点怕。肖夫人年约五十,蜜娘主动让羡哥儿喊伯母,羡哥儿也从不认生,连忙喊:“肖伯母。”肖夫人孙子都不小了,但是看到羡哥儿戴着虎头帽,一双葡萄大眼睛闪闪的,脸奶唧唧的,一看就喜道:“这孩子生的真好看。”蜜娘笑道:“我看您家的孩子也都生的好。”几句话就消弭了尴尬,肖夫人不免觉得自家人多太夸张,有些不好意思,蜜娘就笑:“今儿是我们家有客人,才来了我和儿子,若是以往,要来的人可不少呢。不过,您别笑话我,我食盒可是带了不少呢。”这一桌是上桌,只见三人坐定后桌上已经摆满了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烧炸五般、凤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按酒五般、菜四色、汤三品、簇二大馒头。马牛羊胙肉饭、酒五钟。蜜娘先拣出要送人的,用食盒装好,她当然也是各房只送一小碟,酒则送给东安侯。她还对方惟彦道:“相公,我替你剔骨。”一幅贤妻良母的样子,却让方惟彦起了鸡皮胳膊。没搞错吧,她在家里吃螃蟹和虾都怕指甲劈了,还经常让他来剥壳,当然也是下人不在的时候,现在这样会服侍,方惟彦觉得自己受不起。他小声道:“不必了,你快些吃吧。”“这怎么成呢,平日我在家中就是这般服侍你,现在在外面难道看着你如此,不必多说,相公。”蜜娘站起来替他剔骨。四周还有不少经筵官员都忍不住点头,这才是贤良之妻,方侍讲真是好福气。当然,蜜娘也是做做样子,因为筵席上的好吃的着实不错,且说这汤就三种牡丹头汤、鸡脆饼汤、猪肉龙松汤,还有马牛羊胙肉饭也是极好吃,蜜娘盛了一小碗给羡哥儿,他吃着自家带来的热牛乳,一会儿碗就空了。蜜娘自然不能让她多吃,连忙给了一份点心给她,她自家也是比较节制的,但因为今日高兴,大家也都说说笑笑,到最后,方惟彦都帮忙打包。因为皇帝允许碗筷都能带回去,蜜娘自然也没放过,吃完经筵席,人人都开心。带回去的大油饼,回家重新用刀切成几块,有男人在家的,如东安侯,方惟钧和方惟廷那里多送一壶酒,其余人都是一样的,用小碟子摆好,用的碗筷也都是御赐的。再剩下来的,院子里下人们都分了。方惟彦看的目瞪口呆:“你怎么带了这么多回来的,我都没见你怎么装啊?”“我自己没吃几口,都带回来分了。”“这是为何?”“就俩个字‘高兴’。”蜜娘见方惟彦不以为然,便道:“你是仕途走的太顺了,不知道常人连中进士都难,更遑论是做侍讲,有人进翰林院也许一辈子都在编修的位置上,要不就调往南礼部荣养了,这么高兴地事情怎么就不值得了。像我爹爹,他二甲出身,没有选入翰林院,很是遗憾呢。”读书这种事情,有人到白首都未必能中秀才,方惟彦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是蜜娘觉得实在是太厉害了。他又问:“你若是觉着好,下次我若升了日讲官,再去吃就是。”“一次就好啦,若是我每次去,每次都还要跟她们带,我才不想呢。”有一个人她会为了你的事情,发自内心的喜悦,知道你的不容易,这实在是难得。东安侯得了酒,倒是很开心,重要的不是这酒如何,而是这是御赐的,最是难得,俞氏、于氏、乡君处都分的是一样的,并未薄待任何一人。给方惟钧的多了两壶酒,一来是庆贺他新婚,多分一些,二来也是以示亲厚。凤梧院的下人们虽然分到手没有多少,但也都跟着沾了喜气。常雨珠正和方惟钧在用饭,见他直接把酒满上,不由笑道:“妾身以为世子会过些日子再喝呢,到底是御赐的。”方惟钧笑道:“我哥哥那里多的是,他是天子近臣,将来只怕更多呢。”像他挂御前护卫的衔,大多数时候能排班到紫宸殿门口做护卫都已经能够吹嘘了,每次看到这些直日讲的官员们谈笑风生,好生羡慕。常雨珠微微撇嘴,明明是她和方惟钧才是主角,却被她抢了风头,一点残汤剩羹,送人还整出那么大的动静来。但她是新妇,虽然有些心里不舒服,终究没有表露出来。又说次日去徐氏处请安,常雨珠是早就到了,蜜娘见到她已经在此处,茶都喝了一半了,不免笑道:“弟妹这么早就来了。”常雨珠连忙道:“我也没什么事儿,还不如早些来给娘请安。”这个娘倒是叫的亲热,一般侯府这样的人家,方惟彦和方雅晴他们喊徐氏也是喊太太,蜜娘起初虽然不大习惯,但是她也是随着丈夫喊太太,没曾想常雨珠都喊娘了。俞氏正好过来,不由夸赞道:“五弟妹真的是好勤勉。”“唉,我也想多睡会儿,只是我自小觉浅,真真是苦不堪言。”常雨珠呷了一口茶,有些困扰。不过,她很快又问俞氏:“大嫂昨儿睡的如何?我那里有不少和田的大枣,最是补血,比咱们这边的枣子好吃,过会子我送些给大嫂去。”俞氏推辞一番:“不必管我,我怎么好偏了的东西。”“这有什么,不值几个钱。”常雨珠笑。如此,俞氏才收下。乡君今儿没来,派人来和徐氏说孩子身子骨有些不舒服,徐氏看了看蜜娘,心道,该不会是昨儿吃的经筵席有问题?但当着众人不好说。只是想暗中叮嘱蜜娘一二,日后可别烂好心了。蜜娘自然心里也有此想法,但是她却不是那种因噎废食的人,她是送东西过去,吃不吃在于你自己。果然要散了的时候,徐氏让她留一下,常雨珠不知道徐氏向来对蜜娘很关心,她以为徐氏是私下要交代什么给她,有些不悦。俞氏则从徐氏这里告退了,去了翁老夫人的松鹤堂,二奶奶于氏正在此处伺候,俞氏见到她忙道:“老太太怎么样了?”“如今能起床了,但仍旧要静养。”于氏在翁老夫人处伺候,翁老夫人怜惜她们孤儿寡母,又看她服侍的极好,也只是在徐氏面前夸了几句,至于其他却一分不提。于氏也有些心灰意冷了,她当然知道徐氏也是好意,别的妯娌都能出来正常走动,就她不能正常走动,下人该如何说呢?俞氏在这府里,平日不怎么和谁走动,但是她还是很同情于氏,别人都不愿意伺候老夫人,太太却派于氏来伺候,干的多也无人多说一句如何,大家下意识的忽略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