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节
作者:王不悔      更新:2023-05-14 18:10      字数:2239
  第二,买猪粪的去猪圈头,找老葛,价钱是固定的。第三,远处来路上要是耽搁了没处吃饭,去卫家,卫家给安排,一份饭菜一毛钱。来过一次的人,就知道这个村子好了。不用自己厚着脸皮挨家挨户去求水喝。大树底下就放着桌子椅子,还有碗。现在的人也不讲究,一只碗随便几个人喝。然后吃饭不发愁了。虽然能自己带,但是自己带不也是累吗,还容易冷了压了。现在一毛钱就能在村里吃上一口热乎饭,谁不愿意啊?远处的都愿意。所以渐渐的,在村里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聂源让卫家人专门统计了数据,一个月之后,就改成了一家多做三个人的饭。说好了看趋势,如果做得好,饭菜干净,人家愿意吃。再过一个月还能再多。对村里人来说,菜就是自家屋檐下的。红薯是盘溪村的特产,一年都要分个好几百斤,吃得腻了。这么消耗消耗,正好。等于无本的买卖。一天三毛钱,一个月就是九块钱。说句不好听的,人家在厂里上班一个月工资也才二十来块钱呢。这都小半个月的工资了。还不费事,就做自家饭的时候多放一把菜,多蒸两个红薯就成了。村里其他人眼看着也着急了。都找到聂源:“我家做饭也行的!把我家加上吧!”但是聂源拒绝了。“咱们村就让五家人做这个,谁要是私下做坏了行情,叫我知道了,天天上你们家堵门去!”其实聂源说这话都不用他自个儿去。但是做饭的五家,能让别人占了这个便宜?家里八十多的老头老太太干不了活,还骂不了人了?什么?你说赶走?我都八十了,你动我一个指头试试?但聂源紧接着又说:“不过这五家也不是固定的,要是叫我知道了悄悄涨价,或者做饭不干净,少了人家的份量,叫人家生气了不满意了,我也是要换下来的。”这话一出,没做饭的人家的老头老太太也有活干了——盯着做饭的那几家呗。大家还都高兴。这样一来,做着生意的占着便宜,不会不支持聂源。没做生意的,都盼着聂源有一天能把他们换上去。一时之间,别管村里姓什么的,哪怕是以前李山的本家,也都开始听聂源的话了。为啥?因为听聂源的话有钱赚啊。之后聂源也劝其他村民别着急。“大家只要听安排,肯定会有钱赚的,咱们要一步一步来嘛!”紧接着,聂源就提出了继卖猪粪、做饭之外的第三个主意。“咱们村里不是红薯多吗?大家都说吃红薯吃烧心了,那就干脆卖吧。”第315章 盘溪村新风貌有村民提出意见:“倒卖粮食是违法的。”聂源笑道:“谁说咱们倒卖了?倒卖是有标准的,超过一百斤才算倒卖。”不然人家亲戚周转,一袋子红薯就是七八十斤,难道也给抓起来啊?聂源说:“你们把红薯都分成一份一份的,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就去河边弄点儿藤子来,编个网兜子,一兜子三斤,按一毛钱的价格写着,统一都放到村口的大树下。”“这样人家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要是有买猪粪的人愿意捎带上一袋子,那就是一毛钱的入账。”“家里有种枣子梨子苹果桃子玉米的,也都这么干,自己分,一毛钱一袋,放什么随意,不许催人家,人家看中哪袋拿哪袋,叫腿脚不好不能下地不能养猪的人来看着就是,给算半个劳动力工分。”聂源这消息一出,大家再没有什么意见了。其实困难时期早就过去了,地里的产量没那么低。饿死人那是六几年初的事儿。现在没有真正饿死的。大家说饿,都是因为缺油水,缺糖。红薯这些玩意儿都管饱。可吃多了烧心。没办法换成白米白面,一年的肉跟油也没个半斤二两的,这才让人觉得困难。但红薯是真够。唐晚吟就知道,好多这个时期的人到了几十年后说起红薯来,都还心有余悸。吃怕了。实在是吃的太多了。拿出来卖正好。这样小的份额,不超过农村集市的量。又不耽误什么时间,不需要村民个个都去学怎么做生意,怎么砍价,怎么卖货记账。兴许很多人还不理解,但唐晚吟是真的亲眼见到了,还有连钱都不认识的人。村里有些老人,不认识字。只能靠颜色来区分钱。也分不出真钱假钱。出去容易被人骗。这也是大家不愿意去镇上买东西的缘故。太多太多他们不能掌控的东西了。而现在就好了,只用把东西收拾出来。自己觉得值一毛钱就是了。这家收拾是两斤红薯,再加两个玉米。那家是三斤红薯,但是加了一小串干辣椒。还有人干脆就放了一个苹果。各家放各家的位置,绕着大榕树一圈。村里有个瘸腿的老拐,平时干不了活,但人很老实。就让他在村口守着,给人指路、倒水,顺便看着这些东西。来往的人要是看中了,就给一毛钱老拐,老拐这里记着是谁家的东西,回头把钱给聂源就行。自己就挣半个劳动力的工分。比以前为难下地要好。这种方式做的不错。随着大家摆放上去的物品数量跟种类多了起来,来村里的人就不只是买猪粪的人了。附近村里的,不愿意去远处的,偶尔没事也来盘溪村看看。兴许就能看到想买的东西,不用大老远跑去镇上了。慢慢的,人就越来越多。刚开始还有人淘货郎也想来这里放东西,被聂源拒绝了。聂源说:“咱们村就有自己的淘货郎。”人家还很疑惑:“你们村也有吗?为啥我从来没见过呢?”淘货郎也是有淘货郎的圈子的。聂源就说:“反正有就是有,你也别问了,做这个生意的,没有你这样打听的。”这倒是,虽然现在风头渐渐松了下来,但到底还是不正规。人家也不敢多问。但是偷偷再来的时候,发现树底下还真有一些淘货郎才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