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
作者:黍宁      更新:2023-05-18 21:20      字数:4614
  伊洛书坊的伙计早就熟悉了她, 甲方爸爸把她领到书坊门口,就转身忙活自己的去了。张幼双抱着笔记本蹿了进去。眼前立刻就闪过了一道人影,随即响起个惊喜交加的嗓音。“你来了?!”吴朋义眉飞色舞, 拉着她迅速坐下, “我就知道你会来, 怎么样?有什么想法没?”张幼双扭头望门帘后面看了一眼,压低了嗓音问:“你哥不知道你要干的事儿?”吴朋义脸色突然变得很奇怪,有点儿红, 也有点儿骄傲:“哪能让他知道,他一知道我爹不就知道了。”这次他必须要闷头不则声地干个大的!到时候惊艳所有人。于是少年桃花眼一眨,看着张幼双的眼神就格外热切起来。人不中二枉少年。张幼双对此表示理解。这就跟她小时候和她爹妈吵架,一气之下想学哪吒偷偷自尽惊艳他们所有人,叫他们后悔莫及似的。将笔记本从怀里翻出来,摊在了桌子上。写这事儿可是门技术活, 这上面记着的都是她近日以来的成果了。吴朋义翻了翻, 顿时就被笔记上面频繁出现的“宝晋堂”这三个字吸引了注意力。好奇地眨巴着眼睛问:“这是什么?”张幼双露出个商业化的礼貌微笑:“回答之前, 先商量一下稿费?”吴朋义答应得爽快“没问题!10两!上市之后四六分。”张幼双据理力争:“三七分!”吴朋义毫不相让:“四六分!”张幼双:“三七分!”吴朋义:“行行行,三七分就三七分。”目的达成。张幼双飞快地说:“这是市场调研,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都有利于咱们摸清对手, 找准市场。”吴朋义凑过去看, 发现果然细细地记述了宝晋堂等众多书坊的产品及价格策略、渠道策略、营销(销售)策略、竞争策略、研发策略、财务状况及人力资源等,还有各种针对目标消费者们的问卷调查。这一行行翔实的数据看得吴朋义一怔。身为商人的儿子,耳濡目染久了,他当然也知道这笔记本上记载的东西意味着什么!!这些系统的理论体系……如果拿出去卖, 相信即便价值千金也有人愿意出价!可面前张幼双竟然就这么大方拿了出来。吴朋义越翻心里越惊。张幼双她怎么会懂得这么多?抬起头, 吴朋义望着张幼双的目光里带上了显而易见的庆幸与崇敬之意。看来他找张幼双真的找对了!三七分真的不亏。如果当初张幼双去的是宝晋堂……吴朋义心里一个激灵, 立刻按捺下内心的心潮汹涌。光是这市场调研, 就已经看得吴朋义他浑身上下热血沸腾,心花怒放,桃花眼波光潋滟,激动地面色潮红。又翻了一页:“这是什么?”张幼双凑过去一看,“这个是一句话主线。”“一句话主线?”“就是故事梗概。”张幼双耐心地解释说,“帮助理清思路的。”“那这几页呢?”“是大纲,也是帮忙掌控全局,理清思路来的。”张幼双那过书,将书翻得哗啦啦的,“这个是细纲,细化之后的大纲。”“这个呢?”“这个是爽点。”吴朋义不解其意:“爽点是什么?”“就是说能让读者的时候感到愉悦的地方,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这都是爽点。”考虑到古人不大清楚网文的套路,针对“爽点”这两个字,张幼双又细细地阐述了什么叫“打脸”啦。什么十年之约已到,恭迎龙王归位啦。不过张幼双她现在还没打算写这种龙傲天爽文。打算先写个中短篇试试水看看效果,如果可行她再写个主角穿越到宋朝抗金变法的男频历史yy向爽文!继续说爽点,张幼双详尽地指着笔记本,比如说,你以为我是个青铜,其实我是个王者啦。这种扮猪吃老虎流。比如说,你以为我是个王者,其实我是个青铜啦,这种装逼疯狂作死流。再比如说,曾经我是个青铜,现在我是个王者,这种废柴逆袭流。吴少年认真地听完了,举一反三地问:“那这个虐点就是让读者感到悲伤、难过的地方?”“差不多。这两者相结合,才能有起伏,调动读者的情绪。”吴朋义若有所悟,指着笔记本上“薛纨”、“谢玉山”等名字又问:“这个呢?”“这个是人设小传。”“人设小传?”“对,方便你理清楚人物性格的。这样写出来才不会脱离人设。还有人物弧光。大概就是从故事开头到结束,角色性格的一些变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说一个角色刚开始他性格是比较懦弱的,但经历过一场冒险之后,他变得勇敢,敢于向故事开头他曾经害怕的一些东西发起了挑战,他有了收获,获得了成长。”“这会让角色更加丰富和立体。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张幼双这番滔滔不绝下来,吴朋义两只眼睛几乎都快变成蚊香眼了。此时此刻,脑子里只回荡着一行大字。写话本原来是这么困难的一件事吗?!!在大梁写这事儿,张幼双颇有信心。需知大梁朝人民对于教育的狂热程度,与后世相比几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不相信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视科举为唯一的上升通道,不管是家里有钱还是没钱,想法设法也得把孩子送到私塾里去念书。久而久之下来,这就导致了大梁民众的识字率蹭蹭蹭上涨。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相应地,人们就要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了。大梁人民近几年对于的狂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市面上缺好稿子”。各书坊翻来覆去地将四大名著系列来来回回再版了无数遍,甚至还出现了诸如《东游记》《北游记》《南游记》之流的奇葩。与后世的全庸、金庸著、金庸新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还出现了以戏谑方式处理历史资料的嬉化倾向。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市面上缺好稿子,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十分饥渴。张幼双忍不住翘起了嘴角。如今市面上的作者,人文笔好的士大夫不屑于做这个,文笔好也不代表故事就好,情节就有吸引力。古代可没什么编剧学,创意写作书系,没什么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没什么《救猫咪》三部曲,没什么指导人进行剧本创作的相关理论支撑。虽然没能全部理清,但吴朋义还是察觉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不明觉厉。整理了一下思绪,吴朋义桃花眼双目奕奕,薄唇上翘,大为兴奋地说:“这回咱们定能在越县这话本业上抢占一席之地了。”“那可不是!”张幼双嘚瑟地丢了笔,站起来蹭蹭蹭飞快走了两步,一直走到了门帘前,深吸了一口气,打起门帘看向了门外欲下的夕阳。猫猫已经准备入学,开启他的新征程了,她怎么能在原地继续打转。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等着她来做。张幼双褐色的双眸沉凝,看向了书坊外人来人往的街市,眼里仿佛凝聚了两个璀璨的日轮。说张幼双她自私也好,她可不想一辈子围着孩子打转。再说了,张猫猫从小就省心这点让张幼双很是欣慰。此时,斜阳西下。张幼双中二病发作,气血上头,将昨天憋在心里的话再度呐喊出来:“我可是要做大梁朝文娱行业的1,要做站在大梁朝文娱教育事业顶端上的女人!”内心默默呐喊。她要拼事业!拼事业!吴朋义睁大了眼,丝毫没觉得任何羞耻,望着金色的光芒勾勒出的那道身影,不由心神激荡,热血上涌,忙也丢了笔,快步赶到她附近,拍掌大笑道:“好!那我就是站在大梁朝文娱行业中的男人!”……两人中二兮兮的呐喊完,正在店里查账的吴修齐抬起眼看了过来。吴朋义一拍脑门,突发奇想,扭头问:“那我哥呢?”张幼双眨眨眼:“呃……人妖?”两人面面相觑,看着不明所以的吴修齐,幸灾乐祸地齐齐喷了。“噗。”发展副业这件事已经敲定了下来,当下张幼双最要紧的事就成了解决张衍的入学问题。和九皋书院一样,附近的社学入学前也有一场入学考试,考的多是些贴经之类的基础知识。几天后,张幼双紧锣密鼓地将笔墨纸砚,各种糕点吃食等东西全都塞到了个布包里,拍了拍布包,信心满满地把张猫猫给送出了门。张衍他记忆超群,这种小考试她相信他完全没问题。一道青瓦白墙临水而建,屋舍不大,统共六间平房,但胜在平整。张衍踏入社学的时候,脚下的青石板被水冲洗得干干净净。迎着晨光屋里正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张衍刚一站定,就走来个夫子打扮的男人,约莫五十上下,下颌生着三缕长须。他目光落在他身上,沉声问:“张衍?”据说这位周夫子有个得意弟子,姓沈,就在九皋书院念书,如今更是书院的斋长。少年躬身行礼:“学生张衍见过周先生。”对方眉头一皱,眼里颇为不快:“莫要说什么学生不学生,先生不先生的,考过才见分晓。”“你在这儿等着,我叫斋夫拿张卷子给你。”张衍愣了一下,清楚地看到了对方眼里的不喜之色。或许是他这痴傻的传言已经在邻里间传遍了。不,或许还有另一重原因。张衍他略一思忖,就明白了过来。娘这些日子风头正盛,可以章德厚为首的不少读书人却看不惯娘一个女人这般抛头露面。即便教出了祝保才又如何,到底算不上,也担不起“先生”这两个字。时人对猜题拟题这种风气可谓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张幼双此行此举,属于扰乱学风。自然也不可能对他这个张幼双生出的痴儿有多少好感了。男人便是如此。张衍心中默默叹了口气。他们抱团圈地,上立牌子女人免入,维护自己的利益犹如护食的犬,女人若是闯了进来,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他们不免紧张,以至于充满了攻击性。这姓周的夫子说完就离开了,独留张衍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等待。屋里这读书声不绝于耳。张衍记得很清楚,这是社学的学规。然后才能吃早饭。他来的时候正好赶上放课,没一会儿,迎面的那间正堂里,陆陆续续地走出了不少熟悉的面孔,正是居住在附近的同龄人。一看到张衍,都有点儿惊讶。“你、你也来上学了?”张衍没多说什么,只应了一声:嗯。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个斋夫快步走了过来,劈头盖脸地说:你捡个屋子去坐了,做完拿给我。要答得好,就留了你,要答得不好。”斋夫一抬眼皮,“就不用来了。”说完,让张衍跟着,给他拿了张卷子。嘱咐完了,说着莫要作弊,耍些旁门左道。张衍跟着他进了屋,坐下看了眼试卷,红色格线,每页十四行,每行约莫十八字,统共有十几页,另外也附有草稿纸,笔墨纸砚一律不缺。槐树阴,石桌前。一个儒雅冷清的男人频频抬眸望向这熙熙攘攘的街市,桌前摆着的棋局却无心拨弄。眼睫微微颤动,在薄而白皙的眼皮上绵延出一道淡色的阴影。俞峻他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在京城里生活的,可以说每天都与庞大的数字打交道,将自己化身成了那个庞大的帝国机器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个零件。或许是被褫夺了官身,贬谪到了越县,第一次脱离那运转的庞大帝国机器,竟然有些无所适从。却又说不上哪儿哪儿不舒服,总而言之,就是一身的闲暇劲无处使。他竟在这石桌前与陶汝衡连下了小半个月的棋。陶汝衡去解手,留他将棋盘上这不成样子的棋局拂去,俞峻垂下眼。恐怕下棋是假,心里隐隐还是期盼着那个白衣少年。这一个月来他一得空便来这儿下棋,却依然未看到那少年的身影。那少年年纪虽小,但进退有度,脑子活泛,他一见如故。他毕竟沉浮于宦场多年,不是个坐以待毙的被动之人。这样等下去到底不是个办法。俞峻略一思索,还是觉得得自己主动找找看。这附近住户不多,这少年进退有度,才思敏捷,必定不是藉藉无名之辈。他虽然隐姓埋名,但陶汝衡却在越县颇有声望,说找人,那当然不是自己挨家挨户的去问。只需借陶汝衡的声望,将附近的乡绅里长请过来吃顿饭,就可将这周围的情况摸个七八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