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悲惨原配[快穿] 第84节
作者:大河东流      更新:2023-05-20 03:45      字数:2868
  树大分根。他虽然还没去,下面的子孙已经长成了,趁着他还在,把这个家分了,免得伤了和气,以后就各奔前程了。上学是不用交束脩了,但是要写字,也是要买纸笔的。他一说分家,三个儿子都惊了:“爹,这怎么行?”“老人在不分家。”“这样别人还以为我们家不孝。”“不行……”莫石柱又敲了敲桌子:“安静,听我说!”他摸索了一下自己的袖口:“这件事我不是冲动提起的,我已经琢磨一段时间了,你们年纪都不小了,以前是我给你们挣嚼用,以后小辈就靠你们了。”“分家这事你们不用再说,我已经决定了,我只希望你们记住,你们是亲兄弟,以后分家了也是兄弟,要守望互助。”“分家了每户都能有一个名额,按照通知,可以免费上一年,一年后看成绩决定是否留下来,目前也只是在府城及周边实施,哪怕这个学堂只能开一年,咱们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不会有人说闲话的,我已经跟你们叔伯商量过了,我们都是这个意思,不能因为这个耽误了孩子。”“等过了年,咱们就利落的把家分了。”三个儿子面面相觑,越听越说不出什么拒绝的话。不分家,他们就只能出一个人,分了家,他们可以出三个人。就跟爹说的那样,要是以后这个学堂不办了呢,血亏啊!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家这个年都有些心不在焉。年刚过,管理户籍的里正就忙碌起来了,他要帮着许多户家里有适龄孩子的人家写分家文书。上学的孩子要求年龄在八岁至十五岁。这个跨度很大。大部分人家都有适龄的孩子。家里的情况还过得去的,都愿意花点钱,给孩子置办一份笔墨,送去学一年。而今年的年景好,大部分勤快肯干的人家收货都还过得去。他们要买的东西不用多好,只要能用就行。等到报名时间一到,汇报上去的人数意料之中的多。苏荞初看了人数,按照之前的计划继续实施。开学堂,她提供地方屋舍,桌椅,还有聘请老师。一个老师管二三十人。这些学生又按照年龄段大致分大中小班。这些老师从哪里来?从落第的童生、秀才中来。大部分没考上秀才的童生手头都很拮据,而考上了秀才的没有开私塾补贴家用也没有那么多钱财支撑他们继续考下去。当然,有家世支持的除外。苏荞初除了给钱之外,还给这些去当老师的提供苏茂初当初科考的一些书籍笔记。这就把那些不为银子烦恼的人也吸引住了。聘期一年,十日一休,每年还有两个长假。干了!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是不是很早,哈哈哈第64章 原配在朝堂在学堂门口排起了长队,这些都是适龄的孩童,而在边上还有许多不放心的家长,他们也跟着过来了。他们不放心,毕竟是第一天上学,能抽出时间的都会有个大人过来。周扬是个秀才,他今年已经四十五了。他是上一届院试考中的秀才,得到功名的时间不长,还是以到车尾的名次考中的,如果不是运气好,落第才正常。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他没有继续考下去的本事,就不继续了,每一次科考都很费钱。没有那个天赋的话,不应该浪费下去。他不如把钱节省下来,留着给他儿子科考用。以他儿子的实力,他下一次参加院试有比较大的可能考过,跟他不一样,儿子还年轻,他中了秀才后可以再尝试去考举人。所以,他为了月银,还有知府大人提供的书籍经验,前来应聘,最后被分配到了这里,负责这个学堂。在他的手底下,还有三个童生。童生就是只过了县试和府试的,院试没过,这个实力教正经科考的学子有问题,但是按照知府大人给他们的教案,教他们常用字,还有简单的算术绰绰有余。他们这里是四个班,现在先粗略的按照年龄分班,然后等一个月后,再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再分一次班。周扬他看着下面来报名的孩子,这些就是这个学堂的学生了,加起来一百多人,代表着一百多户人家。分到他手底下的是年龄比较大的那一拨孩子,十三到十五岁。大部分学生身上的衣服都带着补丁,样子也是瘦瘦小小,脸色蜡黄,家境不太好。如果不是这次知府大人的仁政,他们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学堂。他自己家的情况稍好一些,算是小地主,但也好的有限,不然他也不会为了节省路费放弃尝试一下秋闱,他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先做个简单的了解,我是你们的夫子,我姓周。”“从最左边的这位开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坐在右边第一个的王光明一脸呆滞,他只是进门太晚,然后又因为身高,才坐了这个位置的,只是现在不允许他发呆,他迅速的站了起来,结结巴巴的开口,“我、我是王光明,今年十四岁。”他满脸通红,故作淡定的坐下,都不敢去看其他人脸上什么表情,就怕从他们脸上的笑意看到了自己的失态。太、太丢脸了,他居然结巴了!幸好没有人笑他,夫子也没什么不喜的反应。直到他听着下一位的自我介绍,安心了。大家都这样。周扬:“王光明,好,下一个。”“我是赵四松,今、今年十三岁。”“赵四松,坐下,下一位……”一个一个的简单的说了两句自己的姓名和年纪,整个班自我介绍完了。周扬在台上一块非常平整的木板上写起了字,“我也不多说什么,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不要浪费了知府大人的好意,大家之前应该都没有什么基础,我们先从自己的姓名开始学起,背几段百家姓。”“第一个介绍的人姓王,咱们班上有五个姓王的,大家来记一下,这个字,就是王,你们先不要动用纸笔,先在你们的桌子上用手比划,或许你们也可以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面先练,可以节省一点笔墨。”如果是正经科举的,一笔字十分重要,但是这些人情况不一样。能写的工整就好了,大部分人要考虑纸笔的价格。这可不便宜。能省则省。凡是姓王的,听到他这样说,脸上都更加专注几分。不是姓王的也打起了精神。一个一个的都学的很认真的就算不是自己的姓氏,也可能是他们娘亲、奶奶、婶子等等的姓氏。周扬选择的切入点跟他们切实相关,回去之后跟家里人也能说的上来。过了一段时间,有铃声响起。周扬:“大家先休息一会儿。”他也要去喝口水。……今天一天,周扬教了他们每个人的姓氏,百家姓前四句,还有每个学生的姓名。王光明就收到了夫子给他写的三个字,上面写着王光明。“你们今天的功课是背下前四句,学会写你们的名字,明天我会检查,也会抽查背诵,好了,回去吧。”这些学生没有书本,只能靠死记硬背,所以周扬教的少,万事开头难。王光明走出课堂,心里还在默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他姓王。娘姓陈。奶奶姓孙。他慢慢的走回家,走到路上,看到了溪边的细沙,灵光一闪,他过去捧了一把细沙。回到家里,意料之中的,娘和奶奶在家里面等着他回来。娘一把将他抱进怀里,“儿,今日学堂一切顺利吗?”王光明不好意思的挣脱开来,“娘,我都大了,你别这样。”他娘竖起眉毛,“你再大也是我儿子,快说,你在学堂怎么样?”奶奶也急急的走过来,“夫子好相处吗,他教你们什么了,你有没有调皮?”这时候他爷爷和爹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