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买桂花同载酒 第64节
作者:桑微      更新:2023-05-26 18:56      字数:3083
  刚一回身,便看到了陈爷爷含笑打量的眼神。吓得她心头一跳,忙垂下眼去,身上的襦裙随着她加快的步伐在晚风中勾勒出袅娜娉婷的身段。陈爷爷半眯着眼,颇有些“我家有女初长成”的怡然骄傲在。又瞥了一眼紧闭的门扉外,隐隐约约杵着的那道修长挺拔的身影,轻笑着摇了摇头。孩子们啊,都大咯!看破不说破的陈爷爷并没有劝阿桂什么,也没有多打听。这么重要的人生大事,全由她自个儿做决定。毕竟以后的路,都是自个儿走出来的。倒是林母,阿桂再与她说话时,就听出了她话里那明显的意味。每每被她说得脸红耳热的,不知该如何回应。这等事情当着面议论起来,本就容易叫人害臊。再加上阿桂脸皮又薄,听到林母数着那左晔春这好那好的优点,又问她左晔春何时会来提亲,她就再也坐不住,埋着头跑开。本是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左晔春送的那截彩丝绳还放在她的妆奁里,她还犹豫着。可到了林母嘴里,却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一般。这些日子,左晔春并未再出现。听林母说,是因那三年一次的乡试即将开始,左晔春作为三年前的解元,忙着在嘉宁书院指点这一届的生员及监生。方喻同前不久中了院试第一,自然也是这一届的生员。阿桂巴不得左晔春在嘉宁书院多留些时日,既能多指点指点方喻同的乡试,又能让她理清理清头绪。婚姻大事,不可儿戏。她总得多考虑长远一些。过了几日,阿桂恰好去姜淑鹞送些她新做的绣品,也就红着脸与姜淑鹞说了此事。姜淑鹞如今算是嘉宁城里她唯一的好友,能说说知心话,也替她参谋参谋。姜淑鹞没见过左晔春,可她仿佛听刘定提起过左晔春,两人似是有些交情。便当即蹙着眉尖应下,说去找刘定打听打听再议。又过了些时日,到了八月初八,姜淑鹞才姗姗来迟,来阿桂家里找她。阿桂正在小院里涮洗衣裳,见到姜淑鹞来了,忙将手在裙裳上擦干,请她进屋喝茶。姜淑鹞从前也来过这儿几回,当下便拉阿桂的手说道:“不必泡茶了,我刚吃过茶点,来与你说说话罢了。那左晔春的,我已打听了许多。”听到她的来意,阿桂脸颊又热了热,垂下眼去,轻声应道:“他到底如何?”姜淑鹞眸底已然散去了之前的担忧,显然是打听来的结果让她很是放心。她温柔的眸子里掠过一丝喜意,牵唇笑道:“阿桂,此人很是不错的。我问过刘定,又叫他问了不少与左晔春相识之人,都夸他惊才绝艳,却又谦逊有礼,宽厚待人,品性极好。”“且闻听他生得一副翩翩好相貌,嘉宁城有不少姑娘家都想嫁他,只可惜他十七那年父亲病逝,耽误了三年,是以二十岁了也没议亲。”二十岁还未议亲的男子,在嘉宁城中也算是老大不小了,并不多见。姜淑鹞拉着阿桂,真真儿地替她高兴,“你若能与他成,倒真是一门好亲事。以后日子,也不必过得如此辛苦了。”“可我……”阿桂咬着淡粉的唇瓣,垂下眼,潋滟秋眸中仍存着不少纠结犹豫。隔着纤长的鸦睫,姜淑鹞看不大懂阿桂的神色。是以有些疑惑地问道:“阿桂,你还在担心什么?从前你阿弟年纪小,你只顾得了他,可如今,你阿弟都快要乡试了吧?”“嗯,就是明日。”说起方喻同,阿桂不自觉弯起唇角,露出温和的笑意,“我方才托了人给他送了些秋衣还有点心去。”“你呀。”姜淑鹞点了点她额心,埋怨道,“你也该多想想自个儿的事。”第49章 中秋感谢订阅乡试共考三场, 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和十五。正好考完就是中秋,考生们能回家赏月团圆。中秋节前几日,阿桂将酿好的一批新酒放出来卖。不消两日, 便一售而空, 都卖了个好价钱。陈爷爷乐得合不拢嘴,去街市上买了石榴、梨、枣等果子回来摆着等过节。都没舍得提前吃, 打算等方喻同回来一块赏月的时候尝。中秋这日,阿桂想着方喻同刚考完乡试,定是辛苦,便想着好好犒劳犒劳他。八月正是吃蟹的季节, 加上方喻同也爱吃这个,她半月前便去河边买了些回来。每只肥美的蟹都是她精挑细选过的,将蟹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泥沙之后,再放一小撮椒盐到蟹腹中, 泡进她酿好的甜三百酒的坛子里。蟹很快便在坛子里头醉得透透的, 再把酒坛子倒满,用红布封好。这半月来, 阿桂每日都去将封了醉蟹的酒坛子斜侧着转一回。虽繁琐,可这样做出来的醉蟹才最是美味。到了中秋佳节, 正好可以取出来吃。酒味闻起来醉人,缠绕在蟹身上,可入口却是轻淡鲜嫩。不仅驱了河蟹的腥味, 而且还衬得蟹肉越发细腻清甜。炉焙鸡也是方喻同爱吃的。阿桂买了只新鲜杀好的大肥鸡回来, 用滚水煮到七八分熟,再将那鸡的骨头全剔掉,切成小块。不必放油,只将那肥鸡小块放到锅里炒几下, 就煸出了肥嫩的油脂,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在铁锅中噼啪作响。阿桂将这锅用盆子盖好,又将灶上另一口锅烧热,放进酒、醋和酱油,再放香料和一小撮盐。全炒匀后混成一小碗,浇到肥鸡块上,继续焖着。焖到汁水烧干,又调一碗同样的汁水再浇上去。如此反复几回,直到肥鸡块的油脂全煸出去,烹得又酥又干的时候,再盛出来。这样做出来的肥鸡,外头是油脂炸出来的焦脆口感,可包裹着的里头的肉却还是嫩的。酥和软交织在舌尖,口感极好。念到方喻同乡试辛苦,阿桂还买了条鲜鲫鱼,打算熬个鲫鱼羹给他补补脑。这鲫鱼羹做起来也简单,只要将鲫鱼收拾干净,便放到滚水里焯熟。再拿出来,放凉后将鱼肉从鱼骨头全撕下来,和切成丝的鲜笋还有陈爷爷做的豆腐块一块放到锅里熬煮。当然,也还得放些黄酒去腥味。阿桂喜欢吃鱼,可方喻同却嫌麻烦,不爱剔那鱼刺。所以阿桂为了照顾他,每回都尽量将鱼做成不用剔刺的口味。这又鲜又浓的鲫鱼汤,他是很爱喝的,每回都能喝上两三碗。除了鸡、鱼和蟹,陈爷爷拿手的豆腐自然也是少不了的。阿桂取了些许炖好的鱼汤用来泡豆腐,再将浸泡好的豆腐放到锅里炖熟。放凉后便可以放到热油的锅里去煎了。豆腐的外表煎得金灿灿的,滋滋作响。内里却鲜嫩得很,还有股子浸过鱼汤的鲜香味,很是入味。阿桂一边烧着菜,一边看着外头的天色。快到黄昏,按理说乡试已经结束许久了,可是方喻同却还没回来。她擦干净手,走到院子里问陈爷爷,“小同还没回来么?”陈爷爷也有些诧异,“我也正打算去同你说呢,隔壁小常都回来了,说乡试早结束了,书院也给了假。”阿桂远山含黛般的眉尖轻轻蹙起,忍不住去林家问了问。林常说,乡试后,方喻同说要回书院,便没和他一块回家。阿桂心里“咯噔”一声,这小孩,从没有过书院给了假却不回家的时候。莫不是出了什么事?她连忙将做好的饭菜放到灶上温着,同陈爷爷说道:“陈爷爷你莫担心,小常说小同只是稍晚些回来。我要去郑家铺子买合小饼,正巧去长街上接他。”她这样说,是怕老人家跟着担心。幸好陈爷爷也没想太多,点头笑了笑,“听说那郑家做的小饼酥得很,正好咱们也尝尝。”“陈爷爷,我们或许还会在外头逛一逛,你若饿了,便先吃,不必等我们。”阿桂怕耽误太久,便先找了个说辞。随后换了身上街的衣裳出了门。她这一去,便一路疾走,租了辆马车直奔嘉宁书院。马车依旧只能停在嘉宁书院的山下,剩下的路,要自个儿走。夕阳西下,秋日的晚霞泛着黄,染得一路的草木都有些萧瑟之感。阿桂咬咬牙,开始往上爬。没爬多远,她便发现不远处的石阶上,方喻同屈着长腿坐在那。清隽的面庞望着她一步步跨上来,神色莫辩,复杂难言。她心里又狠狠颤了一下,不知出了什么事。忙快步走过去,垂眸望着他,轻声问道:“小同,你怎的坐在这儿?”方喻同低低地“嗯”一声,却没回答她的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