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作者:易楠苏伊      更新:2023-05-29 16:29      字数:4133
  这家建国前是个裁缝,所以特地在城里盖了房子。现在裁缝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使了就想把左边带门面的房子给卖了。右边用来养老。这家人的儿子当了兵,常年不在家,儿媳,孙子都去随军了。所以就有点孤独。四人看了都很满意。这房子一看就是精心保护过的,价格三百块钱和一百斤粮食。两人买好了房子,到了房管局做登记。钱淑兰回到家里,立刻把王丹娜找到自己房间里。劈头盖脸地就问她,“你咋想的呀,你这么年轻为啥要找那么老的?差九岁呢。”王丹娜却一脸平静,“娘,我知道你想给我找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可这世上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何况,我自己本身就不完美。那些吃商品粮的哪一个不嫌弃我是个农村姑娘,觉得娶我回家就是个拖累。郭明德虽然年纪有点大,可他娘对我还不错,并没有嫌弃过我,就算他有个女儿,可也只是个女儿。又不是儿子。将来给她一份嫁妆嫁出去就行了。钱淑兰觉得这姑娘冷静得有点吓人了,“你没事吧?”这是刚失恋的人应该有的状态吗?看着他娘担忧的眼神,王丹娜才把心里憋了好几天的话说了出来,“洪顺友已经在相看媳妇了,他都能找,我凭什么不行。我非要找个条件比他还好的。”钱淑兰有些无语,“这是你的婚姻大事,你居然拿来赌气!”她气得直跺脚。王丹娜却摇头,“才不是赌气。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然我不能嫁给喜欢的男人,我为什么不找个条件好一点的呢。起码对方能让我过上令人艳羡的生活,不用我受尽别人的冷眼,不用我辛辛苦苦去挣钱。郭明德年纪是有点大了,可同样的,他的存款也多,他还有个稳定的工作,一个月能有六七十块钱的工资,只要嫁给他,我再也不用下地干活。我也不需要受婆婆的冷眼,更没有糟心的小姑子和妯娌,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钱淑兰实在无话可说了。这姑娘的意思就一条,既然她嫁不了爱情,她就嫁个好条件的男人。钱淑兰突然有点可怜郭明德了,王丹娜摆明了就没看上他,只是看上他的外在条件。“可如果将来你嫁给了郭明德,有一天他失去他的工作,变成一个普通人了,你还会离开他吗?”王丹娜愣了半天,显然没想到她娘会问这个问题。钱淑兰也就是随口一问,这俩人,一个看脸,一个看对方的条件,都有各自的目的,半斤对八两,谁都不单纯。作者有话要说:我下一章写灾荒,会不会被锁呢,有点瑟瑟发抖……第120章钱淑兰看着王丹娜,连续这么多天的辛苦劳作让这个原本还算白皙的姑娘直接晒成了黑人。她脸色蜡黄,背因为太过疲累不自觉地躬着,浑身上下写满了疲惫。弯腰浇水这事看起来很容易,可如果让你一天干十八个小时,连续干上一个月,真的是很折磨人。壮劳力们都吃不消,更别说王丹娜一个柔弱的姑娘了。王丹娜其实从骨子里就是个非常现实的人。说她很喜欢洪顺友,也对也不对。她喜欢洪顺友不假,可同样的,她的喜欢是有条件的,就是自己要舒服。这个从小被原身忽视长大的闺女,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母爱的人,要么强烈渴望母爱,如洪顺友那样。要么一切以自己为准,就像王丹娜这样。她不能说王丹娜有错。这世上的傻女人太多,像王丹娜这样事事为自己打算的姑娘,她反而是比较欣赏的。没有一个女人不想嫁给爱情。可这世上的婚姻恰恰很多都不能称作为爱情的归宿,更多的家庭是两个人凑和在一起过日子罢了。但是她虽然欣赏王丹娜的冷静自持,可她同样也讨厌始乱终弃,不负责任没有底限的人。“你要和郭明德处对象,我没有意见。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王丹娜见她娘表情严肃又认真,莫名有些忐忑不安,“娘,你说吧。”“结婚之前,我不管你们。但结婚之后,如果郭明德将来有一天落魄了,他也没有对你不好,你就不能离开他。老王家不能接受陈世美那样的女儿。你明白吗?”这世上许多事情都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尤其在这个年代,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结婚前,王丹娜怎样,她可以不管。但是结婚后,就是两个家庭的事。如果王丹娜做出始乱终弃的事情,那就是坏了老王家的名声。她不可能因为王丹娜一人而让家里的女孩嫁不到好人家。这年代的名声可是关乎到家庭的上学,升迁以及嫁娶。如果是郭明德对她不好,她提出离婚!钱淑兰可以理解。甚至不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哪怕是被人戳脊梁骨。如果是因为她吃不了苦,只想共富贵,不想共患难,对不起,钱淑兰坚决不能接受这样的女儿。更加不会留她在家,而让老王家承受那么大的压力。王丹娜低着头,好半天也没回答。钱淑兰也不催她,“娘要管理一大家子,不可能事事以你为重,你的婚姻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将来你过得好与不好,都要自己担着。我对郭明德没有恶感。如果你选择嫁给他,你玉瑛姐有的东西,你都有。而且我还给你一百块钱压箱钱。但是你要考虑清楚,如果万一有那么一天,你能不能跟他共患难。你别看县长似乎很风光,可同样也很危险。你不能只想着好处,却不考虑自己能不能承受风险。”王丹娜一时半会儿也做不了这个决定,“娘,我会好好想想的。”钱淑兰点头同意,“不急,你慢慢想。”这事也确实不急,因为接下来的日子根本没法让大家有闲心想这些。以前钱淑兰就听人说过灾荒的时候会有蝗灾,她特地到地里翻找,发现泥土里已经长出许多蝗虫卵,等这些卵长出来,这些麦地就会被它们啃噬干净。她立刻把这一消息告诉王守泉和钱明华。王守泉便把这一消息上告周社长。周社长对此也很重视,也派人下来调查。这蝗虫看着只是一个小小的虫子,生命期也非常短暂,可它的卵众多,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因为蝗虫生长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成千上万就非常恐怖了。周社长把下面的农技员全部招来商讨怎么灭蝗虫。许多人说用火,可自从大炼钢之后,许多树木被砍伐早就用完了,哪有那么多材料制作火把,更何况如果成千上万的蝗虫来了,逃命还来不及呢,哪有胆子举火把。有的人说大面积喷洒农药的方法灭蝗,可现在就是缺少东西的时候,这个法子根本行不通。有的人说把卵杀死,就长不成蝗虫了。可这么多卵怎么找。最后商定的方案就是组织人开始把有卵的地方翻出来。虽然麦地里的不能挖,可好歹地地头这些地方能减少一些。钱淑兰时刻关注地里的蝗虫,见它们已经长成了幼虫,就让负责养鸡的媳妇负责把生产队的鸡全部赶到麦地吃虫子。倒也减少了不少蝗虫。但即使如此,到了七月初的时候,还是长出来不少蝗虫。干部们经过商议过后,开始组织队员割麦子。也不管有的麦子还是青的。就怕蝗虫长大了,这些麦子全部颗粒无收。村里的壮劳力们全都下地割麦子。年纪小一点的人就负责搬麦子。钱淑兰负责运麦子。白天她不方便施展空间,晚上她就趁着天黑运麦子。自家拉完,她就帮别人家拉,总之要跟蝗虫赛跑,不能让庄稼糟蹋了。大家对她的帮忙很感激。麦穗放到打谷场,队里安排一些不能下地的老太太专门负责在家撸麦穗。把上面的麦子摔掉。然后杆子做成草帘子。草帘子可以用来盖住红薯秧。麦子虽然熟了,可红薯还在生产阶段。队里也买不起那么多的塑料布,白天只能用草帘子先盖着。晚上再去把草帘子掀开让红薯藤透气。经过关东大悍的老人都知道,蝗虫基本不怎么挑食,几乎各种阔叶绿色植物的叶子都吃,尤其是禾本科植物。蝗灾发生时,蝗群所过,赤地千里,这就是铁一般的证明。社员们时刻注意蝗虫的生长周期。一旦蝗虫变多,便用草帘子盖住这些被铡刀铡过的麦穗。好在天气热,麦穗晒完之后,就开始脱粒。以往是用牛车马车,现在直接有拖拉机,速度快上不少。全队上下,男女老少只要是能走动路的,全部有任务。包括正军都可以帮着捡麦穗。虽然一天只有三个工分,可也算不错了。钱淑兰怕蝗虫来的时候,他们来不及跑,于是便用打补丁的布给他们每人做了一个书包,书包里放着一个麻布袋子。等蝗虫来的时候,把麻布袋子往自己头上一套,就会很安全。怕他们不熟练,钱淑兰还练习了好几次,直到他们一听到人喊有蝗虫,就快速拿出麻布袋子。整个动作连一分钟也不到,十分熟练。其实她手里的粮食足够一家人人度过三年饥荒了,可钱淑兰不想自家太独特,要不然等大家都没饭吃,而他们一家吃得白胖白胖,很难不发现问题。到了七月下旬,蝗虫还是来了。蝗虫之多,遮天蔽日,也是罕见的。蝗虫飞过来,简直像天阴了一样,太阳也看不见了。这样说并非夸张。大的蝗群方圆几里,一落地,顷刻间就把几亩、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农作物吃得一干二净。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王家村还留在地里,没有长成熟的麦子直接被啃噬干净。听说附近有的村子,因为麦子熟得晚,收得也比较晚,留在地里的庄稼全部被蝗虫吃掉。甚至有人逃跑得不及时,还被蝗虫啃掉一块肉。钱淑兰趁着没人的时候,躺在空间里用灵力攻击这些蝗虫。可惜她的灵力不够,只杀掉一部分。她把这些蝗虫捡回去,等没粮食的时候用油炸了吃。钱淑兰去钱维汉家还奶粉的时候,跟他一起听过广播,也知道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闹蝗灾。今年大灾荒,各生产队上半年好不容易勒紧裤腰带挨到夏收,都不敢再虚报产量。自己都要饿死了,还争那荣誉干什么?周社长也拿这些犟驴没办法。周社长语重心长道,“咱们不争荣誉可以,我也不是那贪图先进公社名头的人。但咱们的粮食不能少交。少交一粒粮,我们这些人全都跟着一起玩蛋。我也不要你们多交,你们就按照前年的量来交吧。”前年没有虚报产量,所以大家也没什么意见。可紧接着他们发现不对劲儿了,虽然量是一样的,可他们剩得却不多。毕竟前年是丰收,今年因为蝗灾和干旱而减产。可任务粮是大事儿,不交就得挨批斗,就会被冠上落后分子的帽子。谁都不敢担这个责任。但下面那么多的队员看着,围在生产队仓库门口就是不让人把粮食拉走。生产大队长只好再去公社求情。周社长自己还头疼呢,上面又下来文件了,今年必须取得大跃进,粮食必须高产,没有政绩的官员都要被撤职查办。为了保住自己的命,周社长硬是咬牙组织武装部下乡收粮。干部们率领全副武装的民兵和积极份子,荷枪实弹下乡“征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