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作者:小春贤      更新:2023-05-31 09:01      字数:6572
  “莫侯爷小小年纪就中了举人,像他这样的好儿郎,京里也没几个了,此次科考一定能蟾宫折桂。”崔世君柔声说道。莫婉闻言,微笑说道:“那就借姑姑的吉言了。”一路闲聊,马车到了清华观山腰,她们一行人下车步行,一路边走边聊,倒是并不觉得很累,走了半日,等进到清华观,仍是志文和志明二人出来相迎,彼此都是熟人,互相问侯一声,崔世君先陪着莫婉去求签。且说二人洗手奉香,莫婉先从签筒里摇了一支签,她转头看着崔世君,说道:“姑姑何不也求一支签?”崔世君近日并无甚么心事要求,只是听了她这话,少不得要凑趣,于是顺从的抱着签筒摇了几下,只待签子落地,她捡起一看,却见上面写着一句签语:枯木逢春又发芽,百般好事到君家,心中纵有忧疑事,胜如云开见日霞。她不解其意,暂且收起签子,问道:“莫姑娘求的是甚么签?”莫婉抿嘴一笑,把签子递给崔世君,崔世君接过来轻声念道:“长江浪暖鱼争战,空谷春回花正开,得地得时须进步,好将踪迹出尘埃。”这分明是上签到,崔世君笑道:“我虽不通文墨,却知道这是说莫侯爷要高中呢。”莫婉亦喜上眉稍,两人说话之际,志文进到大殿,他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宁国老侯爷听说你来了,请你过去一趟。”崔世君微微有些诧异,这宁国老侯爷常年四处云游,不想他还在清华观里?另一边的莫婉起初没想起志文口中的宁国老侯爷是何许人也,思索片刻,便记起这人的身份,她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既是有事,就先去忙吧,且不必管我。”崔世君暗道,宁国老侯爷请她过去,八成还是为了宁国侯的婚事,心里如此思索,崔世君向莫婉歉意的一笑,将求来的那支签子重新插到竹筒里,随着志文走出大殿。宁国老侯爷霍云在清华观有一处独住的院子,他天生爱静,那院子离主殿颇有些距离,志文和崔世君走了半日,方才到了,志文推开院门,朝着里面喊道:“老侯爷,崔姑姑来了。”宁国老侯爷原本背对着他们,他听到声音回头,视线落在崔世君身上,淡淡说道:“来了。”他的语气带着一丝熟稔,这让崔世君有些意外,她和宁国老侯爷霍云分明只见了两三回罢了。志文把崔世君带到,便退了出去,院子里只剩崔世君主仆和霍云,地上湿漉漉的,崔世君看到他脚边那几丛兰草上挂着水珠,在此之前,霍云正在给花草浇水。水还没浇完,霍云和崔世君打完招呼,又回身浇水,崔世君等侯了小片刻,才见霍云放下花壶,他对崔世君说道:“坐吧。”不远处的柿子树底下安放着石桌石凳,地上放着一个小炭炉,炭炉上的铜壶还在冒着热气,崔世君不敢先坐,直待霍云坐下,她才在他身旁的石凳上落坐。二人坐下后,霍云取出竹筒里的茶匙,朝着一个素色薄胎瓷碗里舀了两匙茶叶,又提着铜壶,不紧不慢的往里注水。霍云的动作优雅舒缓,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高贵,茶叶的清香氤氲而上,崔世君迷惑不解,她看着霍云,似乎离开宁国府的重重朱门,这人忽然也变得平易近人了。这种想法只是一闪而过,当崔世君再重新看他时,他又变回那个清冷孤傲的宁国老侯爷。院子里很安静,霍云煎的茶不老不嫩,崔世君享用一回,她将瓷碗放回石桌,看着霍云说道:“老侯爷是为了小侯爷的亲事,特地招小妇人前来的吧。”霍云双目一挑,他端着茶盏的手停了下来,缓声说道:“我儿的亲事当真如此难办?”若是在侯府,崔世君指不定该如何惶恐,然而此时面对霍云,她却少了先前的拘谨,回道:“这是侯爷的终身大事,自当是要谨慎。”霍云听完她的话,微微抬起下巴,他放下手里的茶盏,洁白修长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像是在沉思似的。崔世君看着霍云,她犹豫了一下,说道:“老侯爷,小妇人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霍云的目光又转到崔世君身上,他说道:“你直说便是。”崔世君侧头一想,她道:“侯爷的亲事,家世门第固然重要,不过依着小妇人的愚见,娶妻当要娶贤,当家主母除了家世,紧要的还是治家的本领。”她的话音刚落,霍云的双眼半眯,崔世君心头一滞,自知逾越了,可她话已是说出口,崔世君放大胆子又道:“不瞒老侯爷,为了侯爷的亲事,小妇人将京城的名门闺秀翻来覆去比对几遍,依然觉得东郡侯府的莫姑娘是个不错的人选,若是错过了她,着实可惜。”第11章崔世君三番两次流露出对莫婉的赞赏,倒令霍云意外不已,眼前这小妇人看着虽是一副娴静温柔的模样儿,实则并非是个热心肠,他一语不发,看了崔世君一眼,示意她往下说。霍云神色并无异常,这令崔世君暗自放下心来,她说道:“莫姑娘的相貌人品实乃百里挑一,俗话说高嫁女,低娶媳,况且莫姑娘的家世并不低,她亲兄弟是正经的东郡侯呢。”说来说去,宁国老爷还是看不上莫家,就算莫婉有个兄弟,尚且不知成不成得了气候,即便他们宁国府的境况比莫家强不到哪里,当然,这些话崔世君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霍云默默不语,崔世君顿了一下,又说:“再者,当今的太子殿下,说来还是莫姑娘嫡亲的表哥呢。”她把话说完,就不再开口,霍云忽然一笑,端到唇边的茶盅停住,他放下茶盅,双眼直视崔世君,崔世君被他这般打量,不禁有些惴惴不安,她连忙垂下目光,眼角扫到他放在桌上的手,那双手白净修长,指甲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竟让崔世君看得痴住了。等到崔世君惊觉自己看一个男人的手,还看得入了神,顿时觉得耳根一阵发热。过了半晌,霍云收回视线,他执起茶壶,泼掉瓷碗里的茶水,亲手给崔世君续了一盏茶,沉声说道:“你说的话,我会考虑的。”崔世君松了一口气,眉稍微微带着一丝喜意,莫婉是个好姑娘,霍嘉也是京中的俊才,他二人门当户对,若能说成一段好姻缘,她这个媒人打心眼里也是欢喜的。霍云既然松口,崔世君也不便多留,她说道:“莫姑娘还在前堂,老侯爷要是没有别的事吩咐,小妇人就此告辞。”霍云颔首,崔世君起身朝着他屈膝行了一礼,带着阿杏转身走出院门,霍云目送她离去,直到她的身影消失不见,这才又专心饮茶且说莫婉在清华观求完签,因她府中还有家事要打理,故此并未在观里多做停留,用完中饭,又给庙里捐了香油银子,主仆收拾东西就准备下山,此时,崔世君的差事也已办完,于是跟着她们一同回城。一行人浩浩荡荡下山,等走到停车的地方,莫府派遣的马车早已等侯多时,不过莫婉与崔世君性情相投,正是相见恨晚的时候,莫婉依旧坐上崔家的马车,两人一路边走边聊,很是畅快。说到宁国老侯爷,莫婉免不了有几分好奇,她问道:“我听闻这位老侯爷素日在外修行,一向不理庶务,不想姑姑竟认得他?”崔世君一笑,她拉着莫婉的手,亲热的说道:“不为别的事,宁国侯霍嘉到了婚配的年龄,老侯爷夫人仙逝多年,老侯爷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的终身大事,总归要亲自过问的。”“难怪呢。”听了这话,莫婉没有追问,她一个没出阁的姑娘,不便胡乱打听宁国侯的婚事,于是话题又转向别外,崔世君想着时机尚未成熟,到底没有唐突的跟她多提今日之事。马车一路慢悠悠的回到长安城,崔世君将莫婉送回东郡侯府,莫婉本要留她,崔世君推拒了,她道:“来日方长,过些日子我说不得还要再来拜访姑娘。”莫婉见此,便没有强留,只打发仆妇将她送出莫府。只待崔世君离去,莫婉身旁的奶嬷嬷张氏送她回屋,嘴里不住的念叨:“姑娘,你别怨嬷嬷多嘴,崔家干得是走街串巷的营生,你一个清白干净的姑娘家,很该离她远些才是。”莫婉不以为然,张嬷嬷服侍了她一场,她也没当场落她脸面,只道:“嬷嬷这是甚么话,你为我好难道我还能不知道?不过少均大了,眼看两三年就要娶亲了,到时还不是得找崔姑姑帮忙。”张嬷嬷平生最重规矩,担忧自家姑娘和崔世君走得近了,平白带累她的闺誉,她嘴里说道:“话是如此,崔姑姑那样的人家,还是少来往为好。”莫婉已经走进屋里,她笑了笑,扭头回了一句:“你老人家实在太多虑了,人家有正当差事在身,哪里那个闲工夫时常过来串门子。”说罢,她径直去了,只留下奶嬷嬷摇头叹气。且说不到三日,崔世君果真来了,彼时莫婉正在屋里对账,听到府里的管事媳妇儿说崔世君来了,难免有些诧异,她二人前几日才见过,倒不知她这么快登门所为何事。莫婉心中不解,她低头沉思片刻,那管事媳妇儿立在地下等了半日,见她没有发话,轻声说道:“姑娘若是不想见她,我这便去推了。”莫婉回神,她说道:“不必,你请崔姑姑进来。”管事媳妇儿口中称是,退了出去。莫婉收起账本,没过多久,就见管事媳妇儿领着崔世君主仆进屋,莫婉笑着起身相迎,崔世君问了一声好,嘴里说道:“今日冒冒失失就过来了,我先给姑娘赔个不是。”莫婉听她这口气,似乎是有事找她,这般想着,她却并未主动开口询问,只道:“姑姑这是哪里的话,我一个人在家,正好盼着有人来说话解闷儿呢。”说罢,她给崔世君让了座,自有丫鬟们上了茶点。这是崔世君头一回进莫府,一路走来,她留心打量,只见府邸雕梁画栋,收拾得干净整洁,东郡侯府前几代还算子嗣兴盛,到了莫婉这一代,整个莫府就剩两个正经主子,是以府中服侍的下人并不多,不过即便如此,这府中打理的也是井井有条,不见半点萧瑟之气。去年,莫婉将东郡府隔出一半,重新砌起高墙,并把隔出来的宅子租赁出去,因着此事,京里的贵妇们私下议论了好几日,便是莫家的宗亲,听闻之后也是多有报怨,想来是嫌弃她此举伤了莫家的体面。当时崔世君还不曾与莫婉相识,她听人说过一回,也就一笑而过,如今,崔世君对她更是敬重了几分,这长安城里,多少功勋富贵人家是靠着祖宗挣下的家业过日子,更有那些分明过不下去,还要死撑摆阔的人家,莫婉持家有方,把侯府管得井然有序,怪不得提起她,总要赞她一声能干。崔世君用了茶点,她见屋里是莫婉贴已的丫头,于是开口说道:“莫姑娘,我今日上门,确是有正经事来跟你商量。”说完,她停了来,对着莫婉又道:“论理,这事不该找姑娘来说,可是老侯爷和侯夫人仙逝多年,你府上也无其他长辈,我只得亲自跟姑娘说,等会儿若有冲撞的地方,还请姑娘不要见怪。”莫婉心里越发奇怪,只是脸上还是带着笑意,说道:“姑姑,你是个爽快人,为何今日却吞吞吐吐,有话你直说就是。”崔世君深知她与旁人不同,索性也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的说道:“前几日,我对姑娘提到宁国侯霍嘉,他现今十八岁,去年宁国老侯爷托我给他说亲,偏生总没有合适的人选,后来老侯爷偶然听人说你秀外慧中,是个难得的好姑娘,因此差我登门求见,此番我来就是询问姑娘的意思。”那日见了霍云,他说再想一想,崔世君只当要过些日子才能得到音讯,不想昨日宁国府的管事崔长松送来口信,说是他们府上的老侯爷点了头,崔世君知道莫婉素来是个有主见的,此事也不必去问莫家的族亲,问她本人便是。听完崔世君的话,莫婉神情一楞,随后双颊涨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崔世君见她不语,又道:“实不相瞒,前日在观里见到宁国老侯爷,他就把这话说了,那日在外面,三言两语说不清,今日我特意上门,姑娘是个甚么想法,莫要顾虑,请跟我直言,我虽不能做姑娘的主,也能帮着参详一二。”莫婉默默想了半日,脸上的红晕渐渐褪去,她顿了一顿,对崔世君说道:“崔姑姑,劳烦你先替我多谢老侯爷的厚爱,只不过我恐怕要拂了老侯爷的好意。”崔世君见她谢绝了霍府的求亲,心里有些错愕,脸上却并未显露半分,她转念一想,问道:“莫姑娘,请恕我多嘴,难道是为了莫侯爷?”莫婉苦笑一声,府里老爷太太早逝,她从十几岁就当家,为保家业,拖到二十岁还未说亲,甚至于对弟弟管教过严,还被编派了个母老虎的混名,原本她已打定主意终生不嫁,谁知霍家打发崔姑姑上门,竟是有意婚配。“姑姑,你是知道的,愚弟年少,还没娶亲,我若就此不管不顾,实在愧对莫家先祖。”说完这句话,莫婉垂下双眼,说道:“宁国侯年轻有为,我实在不敢耽误他的青春。”崔世君看着莫婉,她先给莫公夫妇守孝,后来为了管家,蹉跎到双十年龄还待字闺中,这在京里本就少见,如今莫少均已袭爵,霍家与她莫家门当户对,崔长君只当这桩婚事她会欣喜应下,谁成想她倒婉拒了。屋里静了下来,莫婉不应,崔世君没有急着相劝,她缓缓说道:“姑娘的心事,我倒能体会几分。”正是因她与莫婉的情形有几分相似,崔世君对她既是钦佩又是怜惜,她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和莫姑娘一样,底下只有一个弟弟,当年老父摔伤了腿,弟弟年幼,家业无人继承,少不得我这个当姐姐的豁出脸面,扛起一家老小的生计。”“眼下一比,莫姑娘比我更难,我那一家,拢共有几个人呢?你们这一大家子上百口人,要是没人撑着,叫他们指望谁呢,不提一日的吃穿用度,光是每年的人情走动,再到日后侯爷进学娶亲,说句冒犯的话,姑娘不是不愿嫁人,是不敢嫁人呀。”莫婉眼圈儿一红,崔世君的话算是说到她的心坎儿里去了。第12章旁人只看到当家主母在人前的风光,却看不到她们背后治家的辛酸,何况莫婉这样没出阁的姑娘,打理侯府更是犹为艰难,且不提府里各项庶务,暗地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就盼着她做错事闹出笑话,光是这些,就够她受了。东郡侯夫妇刚走的前两年,莫少均年幼无知,皇上赐爵的旨意迟迟不下,莫家宗族欺负她姐弟俩无依无靠,三番两次上门挑衅,要不是她拼命护着,再则皇上顾念与先皇后的情份,她们姐弟还不知要流落何处。莫婉被说中心事,她眼圈儿泛红,强忍着不肯落泪,嘴里只道:“这都是命,谁叫我家老爷太太走得早,我不出头,叫这一大家子指望谁呢。”崔世君见她满脸倔强,暗自叹了几口气,她说:“好姑娘,你的难处我明白,只是你也该为自己的前程谋划,姑娘家的花期,一眨眼就过了,这大好的姻缘摆在眼前,错过了岂不是可惜。”崔世君是家里的长姐,再没人能比她更能体会莫婉的心情,她说道:“再者,莫侯爷已长大成人,去年也袭了爵位,姑娘是嫁人,又不是将莫家丢下不管,你们两家结为姻亲,还能相互照拂,姑娘可万万不要想左了。”“姑姑,你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在我家老爷和太太的灵前立了誓言,愚弟没有成亲前,我是绝不会出门子的。”莫婉勉强笑了一下,她道:“日后等他成了家,老天爷要是垂怜,赏我个好人,自是老爷太太在天保佑,若是不幸成了老姑娘,我余生就糊涂着过吧。”崔世君听着她这话,只觉心内五味杂陈,她给人牵线保媒,女人家这辈子,若能嫁一个良人,下生半与夫君举案齐眉,再生三五个儿女,也就圆满了,若非无依无靠,谁又会将自己逼到如此境地。莫婉坚持不肯应下这门亲事,着实在崔世君意料之外,不过,她也深知此刻不宜再劝,于是崔世君对莫婉说道:“姑娘,你别回绝得太快,终生大事容不得半点儿马虎,那宁国侯我曾见过,相貌才情都是一等一的好,说句得罪姑娘的话,你与他二人天造地设的一对,要是错失缘分,月老都要拿我是问呢。”莫婉正要开口,崔世君抢先又道:“也是我的不是,分明知道莫姑娘这些日子忙着莫侯爷考学,还拿这些事来叫你烦心,横竖时日长着呢,姑娘再好生斟酌,宁国府那边且先不急着回话。”莫婉不愿答应宁国侯的求亲,崔世君只得先用一招缓兵之计,余下的事情,留给莫婉思量。“时辰不早了,莫姑娘,我这就告辞,姑娘平日闲了,倘若想找人说话,尽管打发人叫我到府里来。”崔世君这话是告诉她要是想通了,随时叫她过来。莫婉默默点头,吩咐家里的仆妇送崔世君出门,她怔了半日,复又拿出账本,只不过心里存着事,账本上的字一个也没看进。“我的好姑娘,你还要委屈自个儿到甚么时候呢?”莫婉的奶嬷嬷张氏进了屋,她见她还在看账,急得捶胸顿足,说道:“姑娘还有闲心看账,这么要紧的事,姑娘若是拿不定主意,不如问问族里长辈罢。”这个张嬷嬷,素日最反对莫婉与崔世君交往,今日她原本在外院与人闲聊,得知崔大姑来找她家姑娘,急急忙忙就赶了回来,当她在外间听说崔世君这回登门,是专程为她家姑娘说媒,那男方又是宁国府小侯爷,恨不得立时冲进屋里替姑娘应下。这会儿张嬷嬷倒不嫌弃崔世君身份低微,她望着从小奶到大的姑娘,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莫婉本就烦心,看到张嬷嬷在她面前落泪,心中更是发堵,当年为了争夺爵位,他们这一支,除非必要的往来,平日能不见就不见,谁知她这奶嬷嬷还叫她去问族里那些人的意思,族里的长辈巴不得她早些嫁人,好来趁机拿捏均哥儿呢。“嬷嬷,我自有打算,你老人家歇着去吧,我还要看账呢。”莫婉无奈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