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作者:小春贤      更新:2023-05-31 09:01      字数:6156
  这会儿,崔老姑姑又说起先皇大婚,此事可谓是老姑姑这辈子最光荣的一件事,只因她是先皇大婚的见证人,当年不光进过大内皇宫,还亲眼见到先皇与先皇后的真容。崔老姑姑正说到皇宫殿宇众多,她险些迷了路,她说道:“要不是宫里的总管派来小宫女找我,我说不定就走丢了呢。”徐姨娘笑了两声,她说道:“听说宫里有九百九十九间半的屋子,这么大的地方,别说姑姑初进宫,只怕在宫里当差的人也会常常走迷了路哩。”崔世君见她俩说得有趣,跟着一起笑了起来,一时,崔福家的上了滚茶,崔福也说起早年在外地办事,沿途遇到的风土人情,一大家子说说笑笑,不知几时,外头忽然响起零星的鞭炮声,崔海正看了一眼更漏,说道:“子时到了。”子时一到,便要开门放鞭炮迎接财神,只要有一家开始放了,外面就像煮粥似的,崔海正坐在轮椅里,他叫崔福取来前几日就买好的鞭炮,招手对崔世安说道:“安哥儿,你去点鞭炮。”崔海正腿脚不便,往年都是崔福或是小厮阿智去放鞭,徐姨娘听了,嗔道:“安哥儿这才多大,万一鞭炮崩了眼可不是闹着顽儿的。”崔老姑姑乐呵呵的对徐姨娘说道:“你也太过小心了,安哥儿又不是小孩子,有些规矩大的人家,都是当家家主来放炮呢。”崔世安到底还是个孩子心性,听说要去放鞭,早就跃跃欲试,崔世君看他满脸期待,拍了拍他的手臂,说道:“去吧,跟阿智好生跟着,仔细一些。”有了崔世君这句话,徐姨娘也不好再多嘴,那崔世安撩起衣袍,兴冲冲的随着阿智一同往外去了。稍时,就听屋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鞭声响完,崔福家的带着厨娘一道往厨房去煮饺子,等到鞭炮声渐渐停熄,崔世安推门进屋,他朝着屋里几位长辈拱手说道:“新春大吉,恭贺新禧。”自家几个人互相说着吉利话,家里老姑姑最年长,一家人给她老人家磕头拜年,崔世君代替他爹给老姑姑也磕了一个头,一时,崔福家的端来饺子,家人围桌坐下吃了顿新春饺子,便各自洗梳歇息。正月里,崔世君并不曾闲下来,各处人情走动,忙的时候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正月十五这日,崔家正在准备过元宵节,毕家打发人来送信,说是崔世雅生了,是个五斤六两的小哥儿,母子平安。崔世君吃了一惊,她问道:“不是还有个把月么,怎么现在就生了?”过来送信的人,是毕远文的弟弟和弟媳,他弟媳说道:“昨日夜里,嫂子就说像是要生的样子,家里人算着日子还早,谁也没放在心上,不想到了夜里就开始发作,请了隐婆来帮忙,不到半个时辰,孩子就平平安安的生下来了。”崔世君听完她的话,心里有些不舒坦,妇人产子,就好比往鬼门关走上一趟,他家竟不当一回事,好在是没出事,要是她三妹有个三长两短,她必定不依毕家。毕家来的弟媳看崔世君脸色微微发青,便住了嘴。一旁的崔老姑姑听说大人和孩子平安无事,松了一口气,她喊来徐姨娘,高兴的说道:“快去把催生的东西拿出来,你和世君一起去看看世雅,把安哥儿也带上。”催生的衣裳鞋袜是先前就已备好的,徐姨娘笑道:“小哥儿不用催,就顺顺当当生下地,可见这是疼惜三姑娘呢。”那毕家的弟媳也连忙凑趣几句,说话时,崔福家的从外头寻回崔世安,崔福又去套车,马车出了大门,先去陈家接上崔世柔,一家子便同去探望崔世雅。第9章崔世雅的婆家住在郊外,前两日刚下了一场雪,路上泥泞难走,一家几口乘着马车摇摇晃晃走了半日,方才赶到庄子上,毕远文的兄弟和他弟媳二人先到,他弟弟跳下驴车,冲着屋里喊着:“娘,大嫂娘家来人了。”立时,就见屋里迎出来几个人,打头的是毕远文的爹娘,毕远文跟在他们身后,彼时,崔世君等人已下了马车,那毕母见到她们几人,满脸堆笑的说道:“这么远的路,劳烦大姑娘和二姑娘还有哥儿几个跑一趟。”崔世君问了一声安,她先看了毕远文一眼,又扭头看着毕母,笑着回道:“我三妹生孩子,娘家一个人不在她身边,这已经是很不应该,好在她们母子平安,家里的老姑姑和父亲再三催我们赶紧过来看看。”毕母神色略微有些尴尬,她干笑一声,岔开话题,说道:“外头风大,几位快请屋里坐。”崔世君带着崔世柔和安哥儿并徐姨娘进到屋里,毕家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家里宅子建得很是宽阔,一家十几口倒也住得开,那毕远文的祖父依然健在,毕母原本要领着崔世君去看崔世雅和小哥儿,崔世君却说要先拜见毕老爷子,毕母便打发毕远文带着她们过去。崔老爷子年过花甲,身子很是健朗,家中添丁进口,他老人家脸上喜气洋洋,崔世君恭喜他抱了曾孙,崔老爷子笑眯眯的说道:“我们也喜,亲家也喜,等到孩子出了月子,再叫远文小两口带着孩子去给亲家磕头。”崔世君笑了笑,又跟毕老爷子说了几句闲话,随着毕远文去崔世雅住的屋子。此时,崔世雅刚醒,她看到自家的姐姐兄弟都来了,挣扎着要坐起身,崔世君三步并做两步,上前将她扶下去,嘴里还说道:“躺着,你坐月子的人,谁还挑你的理不成。”崔世雅眼眶微红,嘴里喊了一声:“大姐,你们来了。”崔世君摸着崔世雅的头发,转头对毕远文说道:“远文,你去忙吧,三妹这里有我们陪着。”毕远文口中称是,留她们姐妹说体已话,那崔世安虽是她亲生的兄弟,到底不便在屋里久留,看过姐姐后,随着毕远文一同出去了。待到屋里只剩她们自家人,崔世君摸着她床上的被褥,又握紧她的手,轻声说道:“世雅,你受苦了。”崔世雅再也忍不住,眼泪絮絮的往下流,旁边的崔世柔唬了一跳,连忙问道:“你哭甚么?是不是谁让你受委屈了?”崔世君看了崔世柔一眼,示意她莫要急躁,她给妹妹擦着眼泪,说道:“你们母子平安,这是喜事,怎么倒哭起来了。”崔世雅脸上带着一抹羞赧,难为情的说道:“不是,昨日生孩子被吓到了,这会儿回想还会觉得后怕。”毕家人口多,他们兄弟三人,还有两个没出阁的妹妹,崔世雅性情温柔和善,不管是和婆婆还是妯娌,亦或是底下的小姑子,彼此相处得还算不错,只因昨日是头一回生产,身旁没有娘家人相伴,难免有些害怕,此刻见到家人,眼泪就像是掉了线的珠子。在场只有徐姨娘是过来人,她安慰道:“好姑娘,快别哭了,做月子要是流眼泪,最容易坏眼睛的。”崔世雅收了泪,崔世君见她好了,问道:“侄儿呢,来了大半日,也不抱给我们看看。”小哥儿还在熟睡,被崔世雅放在炕上的内侧,她抱起小哥儿,递到崔世君面前,满脸慈爱的说道:“稳婆说了,小哥儿虽说提前一个月出生,身子却很健壮。”崔世君接过小哥儿,刚出生的孩子,脸上红通通的,看不出是像妹妹还是妹夫,她把孩子给徐姨娘抱着,笑着说道:“真快,世雅都当娘了。”崔世雅只顾傻笑,另一边的崔世柔一边替妹妹开心,一边又为自己辛酸,她比妹妹还早成亲几年,别说是儿子,连个毛丫头都没有。暗自伤神半日,崔世柔拿了一个包袱出来,说道:“小哥儿的衣裳鞋袜我备了两套,你做月子要多吃补品,我带的补品都是上等货,已经交给妹夫收起来了,你每日叫婆婆炖一盅吃下去,包管能做好月子。”崔世柔婆家就是米商,陈家家境殷实,给妹妹带的催生补品,自然是捡好的拿,她伤了一回心,转眼丢开,抢着从徐姨娘手里抱过小侄儿,要是能沾沾妹妹的福气就好了。没过多久,毕家的小姑娘端进来一壶热茶,又拿来几碟家里自产的瓜子花生,崔世君想着妹妹昨夜受了累,便不再跟她说话,只叫她好生歇息。又过了半日,毕远文进屋来请崔世君出去用饭,堂屋里毕家的爷们儿带着安哥儿坐了一桌,又单设了一桌在偏屋,由毕母和她两个儿媳陪着崔世君等人用饭。且说崔世君在毕家待了一日,又约定好等小哥儿洗三再来添盆,到了午后,为免耽误回城的时辰,她们几人告辞家去。回程的路上,崔世君和崔世柔说起闲话,她道:“世雅的孩子都生了,你也得为自己好好打算。”崔世柔一听这话,急了眼,抢白说道:“你以为我不想生孩子,那也得能生出来才行呢。”说着,崔世柔声音哽咽了,她气得哭道:“这几年药吃了不少,可就是没个动静,你这当姐姐的,公婆嫌我就算了,你也嫌我?”徐姨娘讪讪的,她眼巴巴的瞅着崔世君,不知该怎么劝解二姑娘。崔世君看到妹妹哭得两眼发红,把手帕递给她,缓声说道:“我几时嫌你了,刚跟你说两句话,就红眉赤脸的嚷起来,你这暴躁脾气何日才能改一改。”崔世柔被训得直掉眼泪,崔世君看着她,心里叹了一口气,说道:“按理来说,你们陈家的家事不该我来插嘴,可是看到你为了孩子,三天两头的和婆家争吵,我和老姑姑心里都不好受,不如你和盛容去族里抱养一个孩子吧。”崔世柔苦笑一声,她说:“公婆如何肯让家业便宜外人,他们如今是一门心思要给盛容娶个小老婆回来生儿子呢。”只是,若叫她眼睁睁看着狐狸精进门,除非把她休了,否则她是决计不会答应的。说者无意,旁边的徐姨娘脸上涨得通红,她当日就是被崔太太娶回来续香火的,安哥儿也在车上,他是读过书的人,自是懂得嫡庶尊卑,在家里还好,家中他最小,老姑姑和姐姐们都疼爱她,不过学里的同窗,向来都是嫡出的和嫡出的玩,庶出的和庶出的的玩,经纬分明得很。崔世君脸色一沉,双眼冷冷的看着崔世柔,崔世柔自知失言,不敢再作声了。因着这无端牵出来的话,马车里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闷,直到快要进城,崔世君开口又道:“盛容要是也想纳一房妾室,我就不多说了,可我冷眼瞧着,他对你有情有义,是和你一条心的,越是这个时候,你越要跟他齐心,莫叫人钻了空子。”崔世柔心知她说得有道,于是一声不吭的听着,崔世君停顿片刻,再次说道:“你只管叫盛容去跟你公爹谈,他是个心里有成算的,无论日后有没有妾室进门,你身边有个孩子也能傍身。”崔世柔咬着手绢,似是在考虑她姐姐的话。不久,马车进城,崔世柔没有回家,她先叫崔福送她去陈盛容管事的粮店,她们到的时候,陈盛容正在盘账,今日是元宵,店里的掌柜和伙计都放了假,只有陈盛容这个少东家看店,他看到崔家的马车,迎了出来。崔世柔撩起帘子,陈盛容扶着她的手下车,又道:“就要关门了,你这时跑过来做甚么,早些回家去歇着不好?”崔世柔原想呛他一句,今日她去给妹妹贺喜,回去少不得要被婆婆夹枪带棒的讽刺一顿,后来想起姐姐说的话,语气一柔,说道:“我来看看你,这样冷的天,怎么就穿一件夹衣,你早上出门的厚衣裳呢?”陈盛容刚要回话,崔世君掀起窗帘,他这才发觉崔世君也在车上,便和她打了一声招呼,又去店里抱出一口袋薏米,说道:“上回老姑姑说想吃薏米,大姐带回去给她老人家煮粥。”“快别忙活,上回你们带的小米还没吃完呢,她老人家也就是想起时嘴里念叨一回罢了,转头就忘。”崔世君不肯收,那陈盛容却定要她带回家,崔世君推辞不过,便叫崔福收进车里,眼见天时不早,崔福赶车送她们回屋。不到一袋烟的工夫,马车回了崔宅,崔世君和徐姨娘一同进了内宅,等到只有她二人时,崔世君说道:“世柔素来是个有口无心的人,她的话,姨娘别往心里去。”想起二姑娘说的那些话,徐姨娘如何能不多想,她心里一酸,眨去眼眶里的泪花,说道:“我也算是二姑娘半个长辈,怎会和她一般见识。”崔世君望着身旁的中年妇人,说道:“我娘走得早,多亏有姨娘照顾我们姐妹几个,你又给崔家生了安哥儿,从老姑姑到我爹再到我们姐妹三个,都很敬重姨娘。”崔世君的话刚说完,徐姨娘的眼泪就涌出来,她从进了崔家的门儿,十几年来伺候老人和丈夫,还要照顾三位姑娘和安哥儿,唯恐自己做错半点儿事,别人都说这是她应当做的,而今被崔世君这么一说,她心里的委屈再也藏不住。崔世君轻轻拍着徐姨娘的手,徐姨娘擦了擦眼泪,说道:“姑娘别说了,我都明白。”崔世君一笑,她说“老姑姑还等着我们呢,姨娘陪我去见她老人家,今日她得了曾侄孙,也叫她欢喜欢喜。”徐姨娘点头,二人携手一进走进里院。第10章毕家小哥儿洗三,崔家这个做外家的,自然要到场观礼,只因小哥儿的生辰恰巧赶在正月十五,故此便得了‘元宵’的乳名,至于学名,等上学时再取不迟。过完正月,日子逐渐回复平常,不知几时,崔宅前的那棵槐树已发出绿芽,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忽然有一日,街头巷尾变得异常的热闹,崔世君打听,方才得知再过不久就是春闱,长安城里到处都是从州府各地赶来的学子,不过,这事跟崔世君干系不大,家里的崔世安离会试还远着呢,她略微听了一耳朵,便丢到脑后置之不理。此前,崔世君又给宁国侯崔嘉相看了几家姑娘,听闻老侯爷霍云已经离京,她打发崔福将往宁国府送了一趟消息,隔了些日子,宁国府回信,老侯爷仍旧一个也没看中。崔世君无可奈何,只得再慢慢相看,这日,崔世君有事去清华观,走到半路,她看到路边停着一辆马车,马车后面还跟着三辆驴车,打头的马车似是车轮坏了,随行的仆妇和长随正围着马车焦急,崔世君仔细看了一眼,她见那马车有些眼熟,于是叫崔福停下,对阿杏说道:“你问一下那是不是莫府的人。”“可不就是莫府的人么。”阿杏记性很好,她也认出了这马车,于是隔着纱窗,开口问道:“请问你们可是东郡侯府莫家?”她这话刚问完,就有个管事嬷嬷搭话,回道:“正是,请问姑娘是哪家府上的?”阿杏撩起帘子,说道:“我们是住在柳枝巷的官媒崔家,我们姑娘看你家马车停在路边,差我来问问,可曾是遇到甚么难事。”管事嬷嬷说道:“多谢崔姑姑关心,家里马车车轮半道坏了,家人正在查看。”说话时,崔世君已扶着阿杏的手下了马车,她抬眼一望,只见莫婉也在,她身边围着五六个婆子丫鬟,看这样子,多半也是往清华观去的。莫婉同样看到崔世君,她向前走了几步,笑道:“竟是崔姑姑,多日不见,一向可好?”崔世君回了一笑,她说道:“劳烦莫姑娘惦记,我一向都好,莫姑娘这是要往哪里去?”莫婉说道:“过几日就要科考,我去清华观给家弟求一支签,谁知马车半路坏了。”“倒是巧了,我正要前去清华观。”崔世君扭头看了一眼那马车,说道:“瞧这样子,一时半会儿只怕修不好,莫姑娘要是不嫌弃,就搭我的马车一同上山吧。”莫婉笑着说道:“这样正好,崔姑姑可帮了大忙呢。”她原本准备搭乘婆子们坐的驴车,只不过她的奶嬷嬷张氏说有碍身份,一定要等马车修好再走,恰巧崔世君经过,还好意邀她同行,莫婉也便一口应下。奶嬷嬷张氏看到莫婉要上崔家的马车,她张了张嘴,刚要说话,莫婉已然走到崔世君身旁,阿杏伸手扶着莫婉上车,莫婉笑了一声,回头望着自己的贴身丫鬟,嘴里嗔道:“当真是没有眼力,还不过来扶我。”她那两个发楞的丫鬟一怔,三步并做两步,连忙上前扶着莫婉上了崔家的车。随后,崔世君也上了马车。眼见如此,莫家的管事嬷嬷打发余下的仆妇们上了驴车,跟在崔家的马车后面,一行几乘车马,往清华观而去。马车不急不缓的行在通往观里的山路上,崔世君和莫婉都是各自家里的当家人,两人说起闲话,竟是意外的投机,崔世君听说她是给弟弟求签,说道:“既是求高中的签,何不去状元庙?听说那里的庙祝,卜卦十分灵验呢。”“去过。”莫婉笑了笑,她对崔世君说道:“为着他要考学,长安城大大小小的寺庙都求了个遍,就剩下这清华观还没去,恰逢今日天气好,我便带着家人来了,一来是给他求签,二来就当是散心。”崔世君很能体会她的心思,如今撑起莫家门楣的只有东郡侯,况且她家并无有力的亲友帮扶,莫婉自是满心期望着莫少均高中,能为家里争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