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作者:小春贤      更新:2023-05-31 09:04      字数:6004
  第80章崔老姑姑七十岁大寿热热闹闹的办完了, 宁国侯府这边却不大太平,起因是崔老姑姑寿宴, 宁国老侯爷霍云屈尊纡贵亲自到场贺寿,论理,他两家非亲非故, 霍家是有爵位在身的皇亲国戚, 崔家不过九品末流的小小官媒,宁国侯府派人送些贺礼也就全了礼, 偏偏老侯爷不理世俗, 自然惹来许多流言蜚语。宁国老侯爷向来我行我素,这宁国侯霍嘉实在无可奈何, 只是他老子他说不得,底下伺候的人却不能轻饶, 宁国侯把火华等人叫过去, 带斥带喝教训了一顿,怪他们没能劝住老侯爷,这一来倒好, 老侯爷得知此事, 二话不说, 带着小厮回到清华观去了。这事, 崔世君自是不知情,前些日子, 她忙着崔老姑姑的寿宴, 衙门里公务堆积, 眼看就要过春节,公务需赶在节前打理妥当,再一则,自打崔老姑姑见了陈举人夫妇,心头就一直惦记着崔世安和陈二姑娘的婚事,再三催她到陈家,商议将他二人的婚期提前。这日,崔世君总算抽出一日空闲,借着送年礼,和徐氏一同来到陈家。陈家离崔家不远,坐马车不过一袋烟的工夫,崔世君和徐氏到时,陈太太带着两个女儿迎出门。这是崔世君每一回来陈家,她看到陈太太身后站着两个姑娘,一个中等身材,长着鹅蛋脸,一双丹凤眼微微上挑,看起来十五六岁的模样儿,另一个十来岁,行容举止还带着孩子气,崔世君心知,这大的是陈二姑娘,小的就是陈三姑娘了。彼此问了一声好,陈太太拉着徐氏和崔世君的手,说道:“外边冷,咱们进屋说话。”进了大门,崔世君抬眼望去,四四方方一个院落,院子里栽着一颗梨树,树下安放着石桌石椅,正值冬日,树上光秃秃的,有个三四岁的小哥儿蹲在地上玩耍,看到来人了,站起身扑向陈太太,嘴里喊道:“妈妈。”这小哥儿乃是陈家的幺子,小名儿叫做东儿,陈举人和陈太太老年得子,分外宠爱幺儿,她抚着他额前的碎发,说道:“家里来了客人,怎么不喊人?”东儿左右看看,一旁的徐氏他倒见过几回,崔世君却是头一回看到,他冲着崔世君甜甜的一笑,又扭头望着徐氏,喊道:“婶娘。”徐氏喜爱他机灵可爱,于是牵着他的手,问道:“一些时日不见,东儿又长高了,前几日怎么不随你爹妈到我家去吃酒?”东儿有问必答,他摇头晃脑的回道:“爹爹说了,叫我在家里陪着姐姐们呢。”“真是个好孩子!”他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了众人,徐氏牵起他的手,随着陈太太进了正房。走进里屋,重新见礼,又分主宾坐下,不一时,陈二姑娘端着茶水进屋,第一盏茶水先端给了徐氏,其次是崔世君,最后是她母亲,徐氏见她忙前忙后,慈爱的说道:“别忙了,又不是外人,你挨着我坐下说说话罢。”陈二姑娘望着她母亲,她母亲轻轻颔首,那陈二姑娘方才坐在徐氏身旁,徐氏指着崔世君,说道:“这是你大姐姐,前面两个姐姐你已见过的,只因你大姐姐在衙门里当差,轻易不得闲儿,今日遇着她休沐,便和我一道来拜见你们太太。”陈二姑娘起身,朝着崔世君盈盈一拜,嘴里称道:“大姐姐好。”崔世君回她一礼,叫她妹妹,又道:“往日只听太太和妹妹们说起你,今日可算是见着了。”这位陈二姑娘闺名叫做雪莹,陈太太身子羸弱,底下一双儿女年幼,自从大姑娘嫁人后,陈雪莹就在家里帮衬母亲,这也难怪陈太太舍不得她出嫁。徐氏今日来访,是和陈太太有正事要谈,陈雪莹是事主,不便在场,那陈太太便打发她和崔世君回屋说话,她道:“我们说的都是些家常里短的话,年轻人恐怕不爱听,你们自去顽儿罢。”崔世君本是老姑姑遣来的,不过她想着徐氏和陈太太二人更熟,由她来陈太太商议,兴许比崔世君还要管用,因此崔世君也乐得清闲,由着她二人去合计。出了陈太太的正房,陈雪莹带着崔世君来到西厢,一进门,便闻到一股幽香,有别于寻常的熏香,这香闻起来清新怡人,崔世君仔细一看,只见东窗案几上摆放着两盆君子兰,绿叶黄花,使得屋里平添了几分春意。崔世君忍不住夸赞:“好俊的兰花。”陈雪莹笑道:“养了几年,今年冬天才开花。”说着,陈雪莹给她让座,又打发小妹去倒茶,崔世君打量她的闺房,屋子虽说不大,收拾得极为整洁,墙上挂着书画,案上还放着一架五弦琴,崔世君问道:“妹妹还会弹琴?”陈雪莹谦虚道:“只懂些皮毛罢了。”她和崔世君相差十多岁,听闻她掌管崔家,比男人还要能干,是以陈雪莹在她面前,不觉有些自惭形秽,崔世君看出她有些拘谨,直接说道:“我们见得少,彼此性子不熟也实属正常,不是我自吹自擂,日后相处久了,你就知道我这人是极好说话的。”陈雪莹低头一笑,恰巧这时陈小妹进屋,她抬着下巴,振振有词的说道:“我姐姐性子也好,亲戚里面的姊妹们都爱和她顽儿。”像是怕崔世君不信似的,她又道:“不信你去问问毕家的表嫂,家里的长辈们也说我姐姐好呢。”她说得表嫂正是崔世君的三妹崔世雅,这桩亲事还是她牵的线,崔世君看她一派天真,笑道:“我信,你姐姐要是不好,你也不会这么急着护她呢。”陈雪莹闹了个大红脸,她瞪了妹妹一眼,骂道:“大姐姐面前没大没小,看我回头不告诉妈。”陈小妹唬得一吐舌头,放下手里的茶水,说道:“我去找东儿。”说完,溜出门了。陈雪莹连喊几声也没叫住她,她转头对崔世君歉意的说道:“我这个小妹,从小被家人惯坏了,还请大姐姐不要介意。”崔世君岂会和孩子一般见识,她道:“你小妹倒没说错,我听我兄弟说,前些日子你爹娘病了,里里外外都是你在操持。”上回地龙翻身,陈举人和陈太太意外受了伤,好在有惊无险,这家里伤的伤,小的小,只有陈雪莹还算顶用,她说起那时的情形,说道:“多亏了他,我家才度过这层难关,大姐姐回去代我多谢他。”“哪个他?”崔世君明知她说得是谁,故意笑着追问。陈雪莹脸上羞得通红,低头看着脚面,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地动后,京城买米买粮都有配额,是崔世安带着粮米送到陈家,每日陪同她到米铺买粮,陈雪莹这才真正体会到这人的好。崔世君不愧是官媒人,她道:“我兄弟你是见过他的,他心肠最是柔软,家里虽说只有他一个哥儿,我们合家却并不肯娇惯他。”崔世安的好,陈雪莹自然知道,便是崔家今日来的目的,她也听母亲说过,崔世君比陈雪莹年长,又善于察言观色,她只看她的神情,就心知她十分中意自家那个弟弟,崔世君便捡着崔世安年幼时有趣的事情说了几件,陈雪莹起初还羞怯的低着头,后来听得津津有味,实难想象那人竟还有这样一面。“你别看他如今一副四平八稳的模样儿,淘气起来也够缠人,刚进私塾第一年,和同窗打架,人家比他高一头,门牙都被打掉了,回家他不肯说实话,只说是自己摔的,过了几日,悄悄往那人茶壶里灌了墨水,人家不提防喝了一口,整个人黑眉乌嘴的,直到先生找来,我们才听说这事。”陈雪莹捂着嘴偷笑,她道:“这却也不怪他,吃了亏不叫他想法子打回去,心里就像长了一个疙瘩,是怎么也抚不平的。”崔世君看她笑得欢快,缓缓说道:“后来考学,他连考了几次不中,我家老爷和太太着急,便是他自己也急,我劝他,年少时受些挫折不算坏事,但凡用心做学问,不怕没有回报,如此劝了几回,他这才渐渐放开了,今年童试中了秀才,家人替他欢喜,他反倒变得沉稳踏实,直说考中秀才不算甚么。”陈雪莹说道:“大姐姐这话说得是,便是我爹爹,也是考了几回,才得了这举人的功名呢。”崔世君叹了一口气,说道:“其实依我来看,功不功名的倒是其次,只要心思端正,这才是正道。”陈雪莹点着头,很是赞同崔世君的话,又深觉这人目光长远,不愧是崔家的当家人。两人说了半日闲话,陈小妹来请她们出去用饭,那陈举人在学馆里授课,中午回不来,屋里只剩下这几个女眷,也不必分席,众人团团围坐,陈太太甚至还叫烫了一壶热酒,她身子不好,饮不得酒,便由陈雪莹陪着崔世君和徐氏用了几杯。在陈家用了中饭,因着冬日天短,崔世君和徐氏二人不肯久留,便要家去,陈太太和陈雪莹挽留不成,只得亲身送出门。马车离了陈家,崔世君看到徐氏眉眼始终带着笑意,问道:“我看太太的样子,只怕是说成了罢。”徐氏笑道:“虽说没有一口定下,也差不多了。”眼见就要做婆婆,徐氏心里了了一桩大事,再者陈雪莹勤俭持家,温柔贤淑,很合徐氏的心意,崔世君笑道:“等她过门,太太就能享清福了。”徐氏听了这话,心里十分熨帖,她笑道:“要是能再生个三男两女,我这辈子也就别无他求了。”崔世君笑着说道:“媳妇儿还没过门,太太就想孙儿了。”徐氏回道:“女人这辈子盼得可不就是这几件事么。”崔世君一时怔住,徐氏犹自不知,嘴里絮叨着养育儿女的事情,崔世君听在耳里,思绪却已经飞出很远。第81章一眨眼, 就到了小年,衙门里早早放了年假, 小到家里除尘扫旧,大到亲戚年节走礼,徐氏早已提前安置, 这几日, 老姑姑的身子也有好转,崔世君每日只在老姑姑屋里陪她说话, 竟比平日还要清闲自在。这日, 崔世君去看望河阳侯夫人,无意听闻老侯爷霍云前几日带着小厮回清华观了, 说起这事,河阳侯夫人还摇头叹息, 说这个宁国老侯爷乖张的脾气只怕改不了。崔世君暗自疑惑, 先时老侯爷就说过要回观里,她还为此劝他,后来他不再提及此事, 崔世君只当他会留在京里过年, 谁知赶在年底, 这人竟又回到山上, 也不知又是哪里没如他的心意。她心里默默了一回,到底也不能亲自去问问他。腊月二十七日, 无论是皇室侯府, 还是平头百姓, 家家都会煎炸炖煮,以备过年的吃食,这历来是家家户户的大事,往年,炸肉都是崔世君动手,今年她索□□给徐氏。到了这日,四处弥漫着炸肉的香味,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炮竹声,崔世君陪着老姑姑,在屋里听她讲古论今,没过半日,就见徐氏端着炸好的酥肉送来给崔老姑姑过目,崔老姑姑看了,赞道:“很好,供过祖宗不曾?”徐氏回道:“供了,余下的端给老姑姑和姑娘尝尝。”那崔老姑姑正在服药,吃不得大荤,不过她闻着肉香,实在忍不住吃了一小块,崔世君也吃了一些,说道:“分给屋里的人都尝尝,今年炸肉的滋味着实不错。”徐氏笑道:“多亏了小清,好肉都留给了咱们自家。”厨房里还有活计需得徐氏料理,徐氏送来炸肉,自去忙了,不久,就见崔世柔摇摇晃晃的进来了,崔世君见她也带来许多炸肉,说道:“家里炸肉尽够,你又巴巴的送来做甚么。”崔世柔没好气的说道:“还不是夏小清,家里只有我们两个,炸得酥肉狠不得能吃到明年开春。”前些年,夏小清独自过活,又没个家人,过年时都跟那些酒肉朋友混在一处,今日这家一顿,明日那家一顿。好容易把媳妇娶到手,眼看孩子就要落地,他再不愿将就应付,刚进腊月就大操大办,还邀了兄弟家来吃酒,只为让他那班兄弟知道,他如今也是有家室的人。“肉是他炸的,屋里烟熏火燎的,他打发我回来顽半日,等家里收拾好了再来接我。”崔世柔说道。崔老姑姑听说夏小清在操办厨房里的家事,嗔道:“不像话,就算你身子重,指挥烧饭的婆子动手就是,哪有叫男人围着灶台打转的道理。”她嘴里虽是在责怪崔世柔不懂事,眼里却带着浓浓的笑意,分明是对这个侄孙女婿很满意。崔世柔有夏小清宠爱,难免有恃无恐,她道:“我闻不得炸肉的味儿,横竖我又没公婆管束,不怕叫人挑理。”崔世君摇着头,说道:“这个夏小清,越发把你宠得无法无天了。”姊妹们闲聊几句,崔老姑姑忽然掰起指头算了算日子,问道:“世雅这几日就快生了罢?”崔世君回道:“是呢,前日安哥儿和福叔去送年礼,一并送了催生礼,安哥儿特地问过亲家太太,说是快了,稳婆早就找好了,老姑姑就放心吧。”崔老姑姑点了点头,她又转头问崔世柔,叮嘱道:“你虽还有两三个月,也需把稳婆先找好,别要生了才慌慌张张的找人,世雅还有她婆婆嫂子照顾,可怜夏家单蹦一个,你们太太又要顾着自家的事,到时叫你指望谁呢?”崔世柔还没说话,崔世君已先开口安慰老姑姑,她道:“不打紧,我们两家隔得近,也就抬抬脚的工夫,等世柔生了,我叫妹夫请个稳妥的婆子,太太时不时去看看,必定叫她坐好月子。”崔世君素来有成算,早把所有的事情都盘算好了,崔老姑姑握着她的手,说道:“世柔她们有你这个妹妹,是她们的福气,我只放心不下你,怕你受了委屈只会往肚子里咽。”自从她那日见到宁国老侯爷,就一眼看出,老侯爷对侄孙女自有情意,可惜她受崔家所累,半点不由自己,再者她那个侄儿一向有些左性儿,她在世时,尚且还能劝劝他,万一她去了,侄孙女虽不至于受他压制,保不准他又会生出许多事来,真要如此,哪怕离开崔家,跟了老侯爷也罢。只是,这话她却说不出口。崔世君笑了笑,把崔老姑姑膝上的毛毯往上拢好,说道:“老姑姑,崔家没人会让我受委屈。”崔老姑姑看着她尚且青春的脸庞,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君儿,老姑姑有一日走了,你就辞了衙门的差事吧,安哥儿要是舍不得,就叫他去接手,安哥儿要是不稀罕,舍了这芝麻大小的官儿又何妨呢。”“我看老姑姑这话很是。”崔世柔点头称是,她说道:“且不说安哥儿日后会不会走仕途,我只问你,就算你给咱家干一辈子,到了下一辈儿,若是安哥儿的儿子不肯接管官媒的职务,是不是又要安哥儿的姑娘来接你的手呢。”说着,她脸上带着一丝不忿,说道:“崔家两代的姑娘养着全家老小,世上再没这样的规矩了,没得叫小辈儿还走你们的老路。”她本意是为姐姐抱屈,崔世君却冷冷看了她一眼,说道:“住嘴,你是出嫁的女儿,不许插手娘家的家务。”崔世柔红了眼眶,赌气说道:“我是为了谁?要不是亲姊妹,谁爱管你呢。”说着,崔世柔气得落下泪来,崔老姑姑拉着她的手,说道:“你姐姐是好意,怕你讨娘家人的嫌。”这俩姊妹拌嘴儿,崔老姑姑是从来不骂崔世君的,这回她拉着崔世君的手,说道:“你别怪世柔,她看着你为了崔家日夜操劳,这也是心疼你。”崔世君瞅了崔世柔一眼,说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只是你说话很该有些分寸,这家里不光有我,还有太太和安哥儿,你说的话叫太太和安哥儿听到了,他们又该如何自处?”崔世柔一边流泪,一边暗道,坏就坏在她爹喜爱儿子,亲生的女儿却得不到他半点怜惜,偏生她这个大姐,倔强又执拗,看得她又气又心疼。好端端,平白生了一场闲气,那崔世柔怪没趣儿的,坐了半日,带着小丫头招娣走了。夜里,崔世君灯下看书,只是她心里存了事,看了半晚上,一卷书才翻了几页,阿杏进屋来给她换了几遍茶,说道:“姑娘,若是不想看,就早些安歇吧。”崔世君放下书,她盯着书架上的那卷画轴,怔怔的呆了半日,过了许久,崔世君对阿杏说道:“你去把福叔叫来。”此时夜色已深,阿杏说道:“姑娘有话要吩咐,我去传话就是,福叔怕是已经歇下呢。”崔世君却不说是甚么事,只道:“快去吧。”阿杏见自家姑娘定要崔福过来,只得打着灯笼去请人,不时,崔福来了,他只当崔世君是有要紧事,急急忙忙就赶过来了。崔世君见了崔福,说道:“明日你放下家里的事,替我到清华观里给宁国老侯爷送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