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
作者:天人少爷      更新:2023-06-07 00:55      字数:3986
  袁丰立即附和,顺便添油加醋了一番,逗得小李氏前俯后仰,乐不可支。这时就见幼清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藏蓝小短褐——还是用方长庚的旧衣改的,从隔壁屋里踉踉跄跄地跑出来,看见方长庚先是胆怯地停住脚步,啃着手指歪着脑袋,用乌黑的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打量他。等方长庚蹲下身朝他招了招手,幼清顿时眼睛一亮,小步地挪过来,嘴里吐出清晰的两个字:“哥——哥!”方长庚看着白白净净的小幼清,将他抱到怀里轻声地哄,暗想当初的自己在小李氏他们眼里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还有小宝,当年也是这么小小的,可爱得不行,现在却是个姑娘家了。方长庚有些感慨,想想幼清已经四岁了,送到私塾也不算早,是时候和家人商量这件事了。不一会儿方小宝也眼含惊喜走了出来,她现在已经十三岁,俗话说女大十八变,在方小宝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只看外在,完全感受不到她小时候气人的样子。让方长庚比较欣慰的是,小宝性格独立,有自己的主见,以后必定不会过得太差。上回修族谱时方长庚给她取了大名,就叫方芃,取自《诗经》里的“我行其野,芃芃其麦”,形容植物茂盛,十分贴合她如野草般生长的形象。只是私下里他依旧不改叫她小名的习惯,说实话,他还是更喜欢“小宝”这个名字,只是对外就不太雅致了。至于三丫也有了大名,叫“琇莹”,看得出三丫也十分看中这个名字,只要她们自己喜欢,方长庚自然是高兴的。伸手揉了揉走到身边的小宝的脑袋,方长庚又开始想怎么安排小宝以后的日子,如果到了年纪就把她简简单单地嫁出去,他心里终究说不上满意。长幼之间和乐温馨的样子看得老李氏和方万英欢喜不已,等坐到饭桌上,方长庚就提起送幼清去私塾的事,看样子众人对此都没什么意见,方长庚便道:“哥早就提过送幼清去他那儿住,以后上学也方便。二叔二婶要是放心不下,时常去县城看幼清就是,但上学是一点也耽误不得,只能辛苦二叔二婶了。”何氏心里虽然十分不舍,但也不敢拿唯一的儿子的前途开玩笑,红着眼圈连忙道:“不辛苦不辛苦,长庚说得对,啥都比不上孩子读书要紧!”说完低头看着缩在自己怀里的幼清细声道:“娘的宝贝,想不想去县城念书?城里有大房子,还有好吃好玩的,幼清高不高兴?”方长庚刚想皱眉,读书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不下苦功还不如不读,何氏这么说不是误导孩子。不料幼清转了转乌溜溜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说:“我想和哥一样,每天都看书,好吃好玩的,幼清不要!”方长庚心里一暖,满脸赞许地看着幼清,见小娃儿似乎越发被鼓励到,眼里透着坚定的光,方长庚越发满意。接着,方长庚就提到了小宝与三丫。第72章 安排因为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小宝和三丫就不用像普通村里女孩儿那样每天有干不完的活, 只是在家里刺刺绣, 做些轻松的家务,自然养得人也一般农村女孩儿精细了许多, 手指上除了一点薄茧,都还是细白纤长的。原来以他们家的家境, 像二丫那样嫁个商户已经很不错, 但方长庚现在已经是举人,以后难保还能再中个进士,封了官以后地位就完全不同于平民,他的两个妹妹自然也不能随便嫁人。但她们都在村里长大, 行为举止一点都没有官家女子的样子,对方长庚来讲没什么所谓,可那些有家世的人家却不可能像他这么想, 所以他想为她们找个老师, 不用专门学什么四书五经, 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稍微通一点就好,但像琴棋书画之类, 还是越早学越好,至少也得有一样拿得出手,以后才不至于被人轻视。方长庚的想法一提出来, 全家就愣住了。尤其是何氏, 她一向觉得女儿家到了年纪嫁个有钱的夫家就成了, 有方长庚举人老爷的身份依傍, 她根本不用为三丫的亲事操心。可方长庚突然来这么一出,她脑海里顿时浮上“没事找事”四个大字,其实是不大愿意的。“请老师来家里上课,那学费可不少吧?咱们这儿还是农村,谁肯来这里教孩子呢!再说了,村里从来没有女孩儿学这种没用的东西,还专门请老师来,我怕还要被人家笑话。”何氏抿嘴笑道。现在家里这个二侄说话才是最有分量的,可她看看三丫,实在觉得这相貌已经够白净好看的了,哪里用得着花那冤枉钱呢,又不是男孩儿。方长庚早知道何氏会有这种想法,按理说三丫是何氏亲生的,他作为堂哥能管,但管不了太多。只是三丫和小宝一样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亲疏远近的界限就不用分得那么清楚,况且让家里孩子在能力范围内过得最好,也是他坚持读书科举的原因之一。老李氏沉默了半天,听完何氏的话才看着小宝和三丫开口:“长庚说的也有道理,小门小户的人家不在意这些,换做大户人家,三丫和小宝这样的就入不了他们眼了。再说以后长庚要是当了官,家里人也要给他撑撑面儿,不能被别人笑话咱们农村来的粗俗不懂规矩,还是学点儿好。也用不着请老师来村里,索性都去小明那儿,也不怕多两张嘴,再说女孩儿家能吃得了多少。小宝是小明亲妹子,让小明管那是天经地义,至于三丫,二山,你和你媳妇儿就出个请先生的学费,别的也不用操心。”方二山看了看何氏,讷讷地点了点头,嘴里含糊,也不知道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其实他心里一点都不愿看到三丫受委屈,尤其是有大哥家的小宝做比较,自己闺女怎么就要眼巴巴看着人家越来越好呢?可他到底还得听媳妇儿的,自己一个人做不了那个主,想着也觉得心里憋屈。小宝和三丫一直埋头往嘴里塞饭菜呢,听到这话顿时抬起头,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有些兴奋。只是三丫心里始终带着忧虑,她知道自己和小宝其实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和大伯家分家以后,对大伯家而言她已经算个外人了,到底怎么安排最终还是得听她娘的。她不禁悄悄看了何氏一眼,果然见她不怎么高兴,心里顿时也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娘不止一次两次在私底下跟她说,等她到了十六,就像二姐那样嫁个家里有田产有铺子的人,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而且现在她堂哥是举人了,她能嫁得比二姐还好。原来她也觉得这样不错,做人可不能太贪心,可今日经堂哥这么一提,她顿时想起戏文里演得琴棋书画精通的官家小姐,不能说是不向往的。她倒不是像嫁什么大户人家,只是很想摸一摸能弹奏出好听曲子的古琴,能拿起笔写出几首小诗,这样就很好了。可看何氏这副神情,她顿时觉得自己不配学这些,白白惹人笑话,还是听话地在家里陪老人,等三年后就嫁出去,比村里其他女孩儿不也好多了。方小宝许是感应到她心中所想,桌子下的手握住三丫的,眨眨大眼极小声道:“別胡思乱想,哥会帮我们的。”她不喜读那些枯燥无味的书,但手却格外地巧,如今在家里除了刺绣就没什么有趣的事做,能学点别的就不那么无聊了。她和两个亲哥关系极好,从来不用担心麻烦不麻烦的问题,再说她做事有分寸,性格又好,她嫂子也很喜欢她,早就说过要她一起住过去给她作伴了。等老李氏说完,小李氏已经考虑了许久,这才笑着出声:“就算不提嫁人的事,家里如今宽裕,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苛待孩子们。咱们对什么诗啊画啊一窍不通,一辈子就是个劳碌命,可不能让孩子们随咱们老路,多学点贵人们学的东西,以后才能过贵人的日子,咱们也就不用替儿女操心了。”何氏还想反对,她后半辈子就指望自己的幼清,丫头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别说她压根就没想过能和什么大户人家结亲,就是可以,她又不能跟着享福,手里存的银钱可是要留给幼清的!“爹,娘,咱家和大哥家不一样,小宝以后那是正正经经的官家小姐,咱们三丫可不是,在这小县城小村镇,学那些有劳什子用?还是让小宝去吧,咱们三丫就不麻烦大哥家费心了。”何氏的话软中带刺,意思却很明显了。三丫神色一黯,但很快压了下去。她早就知道何氏不会同意的,也习惯了作出乖巧听话的样子,尽量不惹大人们为了她不开心。方长庚知道跟何氏讲道理纯属浪费时间,还不如用最直接粗暴的办法解决。“既然都要请先生,教一个还是两个没什么区别,三丫跟小宝一起去哥那儿,二婶也不用出什么学费,偶尔去看看她们就好。”何氏又是高兴又是尴尬,虽说不用花银子了,可自己抠门的样儿显然已经成了人家的笑柄,她面子上过不去,努力挤出笑脸道:“那怎么好意思?我也不是多么不舍得花那份钱,只是觉得没那必要。我家三丫由没有那小姐命……”“行了!”她的话突然被一声重喝打断,却是身边的方二山发出来的。何氏顿时目瞪口呆,愣愣地看着从没对她发过火的方二山,一时都反应不过来了。别说她,家里其他人也觉得意外。“大哥,大嫂,三丫就麻烦你们照看了,学费我们会出,只要能让三丫高兴就好。”方二山绷着脸看了何氏一眼,对着方大山一家时扯开嘴角笑了笑,然后就闷头专心地大口吃饭。何氏被方二山那一眼给镇住了,到底是干惯了苦力的庄稼汉子,真发起怒来也不是一般人敢对抗的。至于后来回了屋,方二山被何氏骂了个狗血喷头却不敢回一句嘴,又是后话了。事情最后下了定论,幼清、小宝和三丫改日就由方长庚送到方启明那儿去,至于学费,方长庚是不打算拿的,他现在每三个月就能收地租和铺面租金,让三个孩子请先生没有什么压力。况且真到了那关头,方启明也不会问他要那点银子,总之,这件事上,对眼下他们家而言,钱是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第73章 种什么安排好了小宝和三丫,方长庚的心事又了结了一桩, 一时也没有心思再去思考别的, 直到第二天一家人吃饭时谈及村里许多村民宁愿荒田也不种蔬菜的情况时,方长庚才骤然想起昨天回来时方大年所说的话。他略有些疑惑地问道:“按理说以往几年都是这么种的, 怎么就去年没卖出去呢?”昨天听到方大年的话,当时也不曾深想, 只是现在稍微一琢磨, 就发现问题了,就算去年产量再多,也不至于那么多蔬菜滞销,应该有隐情。虽然不是自家的, 但老李氏也心疼那些烂掉的作物:“其实不是咱们村种得多,是隔壁镇的菜农觉得白菜/萝卜好种,成本低, 去年种这些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 而且人家土地肥, 比咱们种的要好,摘得也早, 就没人愿意买咱们的了。别说咱这小村子,咱们隔壁的大岭村也被影响了,只是没咱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