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
作者:天人少爷      更新:2023-06-07 00:59      字数:5535
  到了晚上,小李氏果然气得不行,连饭都没吃下,她倒没怪方长庚,只是气方芃不听话,不拿自己的人生大事当回儿事,这不是作践自己呢么?方长庚和徐清猗双管齐下,又让阿玖多喊几声奶奶,劝了半天,不惜胡诌京城风气就这样,姑娘都是十九、二十才出嫁,这才让小李氏将信将疑地接受了,把注意力放到了阿玖身上。方长庚这才松了口气,知道一时半会儿二老不能接受是正常的,再过一阵子慢慢改变他们想法就好了。接下来半个月,方长庚就陪着小李氏和方大山在京城里四处游玩,很快阿玖也熟悉了至今才得见的爷爷奶奶,老少相处得十分融洽。离孝期还有一个月,皇宫里来了人,让他进宫面圣。第142章议事方长庚从宫里出来时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原来永淳帝看他闲在家无聊,就让他继续着手办学堂的事,至于银子也不用他操心, 户部那边自然会拨出来。在方长庚长期讲学的耳濡目染之下,永淳帝对西方此时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有了清醒的认识, 尤其是军事技术上的差距,更让他心惊,是以他才会如此支持方长庚的举措。而对方长庚而言, 这下总算没了后顾之忧, 越发感到此事应当作为眼前最要紧的事来办, 最要紧的就是培养一批掌握英语、德语、日语等语言技能的人才, 送到海外深造学习,回国后传播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这个国家缺的东西太多, 农科、医科、工科、商科、法政科……那么多的学科, 虽然科举亦分了二十几个科目, 但人人热衷投身进士科, 不怪其它学科日渐没落。回到家后, 方长庚用剩下一个月时间重新起草了章程, 交给永淳帝过目。正要走时,却听永淳帝道:“方大人先留下吧,朕请了几位大人过来商议此事,你也听一听。”方长庚清楚接下来多半是大场面,跟在永淳帝身后去了隔壁便殿。经过这半年的波折,永淳帝的背影比以往坚毅了许多, 步伐稳重,让人不敢想象他如今也才十五岁。来的的大臣们正是三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通政使司以及大理寺卿等十余位人,分列东西,方长庚一个从五品官,一袭青袍在一溜儿大红官袍中无比显眼。不过他是侍讲学士,品级虽低但却是皇帝身边的人,倒没人觉得他的出现奇怪。“今儿个找各位大人,就是商议办洋学堂的事儿,这是学堂章程,你们自己看吧。”永淳帝脸上带着一丝浅淡笑意,让人不敢轻视,颇有昭武帝的风范。高渊早就跟永淳帝通过气儿,接过太监手里的奏折后只装模作样地粗略看了一看,就递给下一个人,然后老神在在地闭目养神。其余人也只扫了几眼,便眼观鼻鼻观心,紧紧闭上嘴。最后还是礼部尚书徐达仁先站出来,神情有些愤懑:“皇上!洋人那一套都是唬人的,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尚且学不精,还要办这劳什子洋学堂,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随即有大臣附和,无非是反对办洋学堂,还纷纷抱怨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边关夷军卷土重来,东南又有倭寇,泉州那边英国人捣乱,伤了几个渔民,更不说修河堤城墙,加上军饷国库支了一大笔银子,哪有闲钱和闲工夫做别的事。方长庚心里憋闷得很,这事如何能等?弱国无外交,也就这时候中国还有足够的国力与其他国家平等交流,等到西方明确了瓜分世界的目标,他们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根本没有主动权。要是他们的国家能早一步研究出大炮军舰,哪怕只要不落后,都不会在将来落到那种境地。然而眼下不好插嘴,只能听这些大臣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只有高渊和他的岳父顾尚仁没有参与,也不知是不是顾及他的面子。永淳帝没等这些人说完,突然打断道:“你们说的朕难道不知道?今天是让你们告诉朕,如何把学堂办好,不是问你们办不办!”皇帝一发怒,臣子们自然都不敢明着触他逆鳞,只是神情明显不怎么服气,大概还是认为永淳帝不懂事,生不出十分的敬畏。永淳帝最烦他们露出这种表情,轻咳了一声,目光投向方长庚。方长庚心知要想让永淳帝信任,此时必然要站出来,不然不管之前他和永淳帝是否有过师生之谊,他将来都没好果子吃。顶着压力,方长庚走出来:“臣有话说。”第143章 争论他这一站出来, 顾尚仁的脸色霎时变了, 心里暗骂他强出头, 让皇帝当枪使。可方长庚这会儿再不说话, 事情就没个头了。说了说去还不是这帮老顽固死守着老规矩, 不见棺材不掉泪。众人的目光全集中在方长庚身上,礼部尚书更是眼一乜, 想看看他能说出什么话来。方长庚理顺思路, 清清嗓子便开口道:“我确有一事想问问各位大人,绝非故意冒犯。先帝在世时曾说西方人’好机巧, 善制作’, 不仅召见他们一起研究天文历法,更是请法国来的郝先生教皇上英吉利文, 数年来日夜不辍,可见先帝早已明白西方有□□可学习之处。如今大人们皆反对建洋学堂,这不就是说先帝的做法的是错的?”徐达仁脸色一变,心想这小子敢给他们戴高帽子, 当即反驳道:“哼, 你这招在我面前可没用。正是认为先帝做得对, 所以我等诸位才始终不同意办什么洋学堂。”他别有深意地停了片刻,似乎想看到方长庚无措的样子。可惜方长庚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不管他说什么,他都能再辩上一辩,便作出洗耳恭听状。徐达仁略有些失望,不过也不再卖关子, 接着说下去:“先帝在时,多是出于对洋人雕虫小技的兴趣才对其颇有看重,可从未说过要让天下百姓都学洋文还有那些不知所云的洋知识,以先帝之圣明,若是觉得有必要,难道会拖到咳咳还什么都没做?你这么胡乱揣测先帝的意思,到底是想干什么啊——”方长庚心道,昭武帝早就有办洋学堂的意思,还为此两次召见过他,怎么会是向徐达仁说的没有必要?然而这事从未宣扬出去,更没有明旨让人信服。其实方长庚也明白,昭武帝虽有学西方之意,到底还是漫不经心,多半心里对西方还是存了轻蔑,自然不可能将推广西学视为重中之重。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极其专注地与徐达仁对视:“大人方才说洋人的知识技术是雕虫小技,可大人可曾去过西方?知道洋人们如今在做什么,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大昭,又存了什么野心?”徐达仁恼羞成怒:“我用不着去,更用不着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这些蕞尔之邦派人来我朝进贡,还有我们屈尊降贵去他们那儿回礼的道理?!”方长庚这时反倒没脾气了,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好声好气道:“徐大人先不要动怒,有话咱们好好说。我想再问大人一句,人家派使臣来咱们地盘上把咱们里里外外的情况都打探清楚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咱们却对对方一无所知,这是犯了兵家大忌,难道大人不觉得这是不详的征兆?恕我直言,我与郝先生时常探讨中西异同,不说别的,光是军事武器的威力就远超我国,更不说他们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已经能让他们的人轻易踏上咱们的国土,这些都将是威胁大昭安危的隐患。如今我朝尚能望其项背,如果继续自以为是,早晚会害家国陷入危难境地,那么今日阻止办新学堂之人就是千古罪人,要遭先祖和千万子民的唾弃!”他语气始终不温不火,可字字重若千钧,让其余人都有些心虚,不由得低头细细品味他这段话的道理。徐达仁虽也被方长庚嘴里的“千古罪人”骇了一跳,但面子上始终过不去,强撑着气势道:“黄口小儿,你说的我一个字都不信。你今儿个要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别怪我向皇上请命,治你一个’危言耸听,扰乱朝纲’之罪!”方长庚已经不想照顾他的面子,冷笑道:“徐大人真是无知者无畏,你若想知道我说的是否属实,不如亲自去欧洲瞧一瞧,也好过坐井观天,对外面的变化一无所知。”徐达仁身体一歪,踉跄退了一步,差点没厥过去,没想到方长庚竟敢这么跟他说话,不过一会儿工夫,那脸就跟刚从蒸屉里端出来的螃蟹似的,红得冒烟,嘴唇颤抖着说不出一个字。永淳帝觉得差不多了,给高渊使了个眼色,让他做和事佬,没让场面更加难看。徐达仁歇了菜,其余和他站一条线的大臣们也不敢再出头,心里想的却是让永淳帝胡闹去,又不是丢他们的脸!到时候他们不配合,看这学堂怎么办下去!议事结束后,众大臣们鱼贯而出,方长庚走在最后,被顾尚仁给叫住了。这回他这岳父大人是少见的和颜悦色,与他并肩朝宫门走去。“你还是有些冲动了,徐达仁这老东西很麻烦,还是少招惹他为妙。”顾尚仁虽是告诫他,但语气轻松,甚至还是笑着的。方长庚没怎么和徐达仁正面接触过,但沈霖是他门生,更娶了徐达仁女儿,因此对他的为人方长庚还是有所耳闻的。“只要他还没老糊涂,就能判断我的话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今儿个是彻底得罪了他,以后多半要视我为眼中钉。”方长庚笑笑,也很无奈。顾尚仁觉得好笑似的摇摇头:“你也用不着担心,有我和高阁老在,还能让你在咱们眼皮子底下出事不成?不妨实话告诉你,我在兵部这么多年,你刚才一句话确实说中了我的心思,洋人带来的洋枪洋炮威力巨大,只怕他们还有更厉害的武器没拿出来,别的不管,造武器的技术一定得让咱自己人学会,不然我寝食难安!”听着顾尚仁的话,方长庚却不大能高兴起来,说到底这些老臣们始终觉得□□还是世界中心,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落后西方一大截,当然不会有危机感。无奈国内消息闭塞,看不到欧洲的先进是客观条件所限,至少办学堂的事终于有了着落,要是永淳帝能接纳他的意见派使臣去各国学习,有所见闻和收获,他就满意了。不知道高渊和顾尚仁在背后做了什么,总之经过各部尚书商议完善章程,编译馆顺利开办,集中人手开始编写课本,至于招生方面下了死命令,凡四品以上大臣家中有适龄儿童至少要有一个进学堂,至于师范堂需有举人功名者才可入学,结业后可留在学堂当老师,也能参加专门考试担任官职,而不必通过会试……等等诸类规定。方长庚并没有感到放松,因为这些举措治标不治本,要让举国上下都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还是任重而道远啊……永淳元年三月,方长庚被任命会试同考官,因接连两次恩科,今年考生数量远超以往,本着为永淳帝挑选更多年轻肱骨良臣的想法,录取人数也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一,对他们这些同考官而言工作量明显增加。方长庚这回累得够呛,批卷子批得眼冒金星,又不敢随意对待一份份凝结了考生心血的卷子,急得嘴边燎起几个小泡。看到其中一份卷子,方长庚总觉得这文风似曾相识,便在上头写了一个“荐”字,呈到主考官那里。会试结束后,方长庚连酒都没去喝,急着回家去看他宝贝女儿。因为贡院离家还算近,方长庚索性也不叫车,就这么走着往城郊而去。行至半路,方长庚就觉得不对劲,好像总听到身后有刻意放低的脚步声,不免多了一个心眼留意周围的情况,只是脚步不停,看起来似乎没发现异常。等到了没什么人的地方,脚步声陡然重了起来,脑后忽然一道凉风,裹挟着棍棒划过空气的呼啸声,猛地向方长庚袭来。第144章 挨打方长庚反应还算快, 及时躲开了, 只是手臂还是被木棍扫到, 瞬间火辣辣地疼。他脑袋一懵, 还以为遇到强盗, 刚想回头看到底是什么人,一个麻袋从天而降, 将他严严实实罩在里头, 只剩一片黑暗。雨点似的拳脚全招呼在他身上,方长庚立马护住头, 密集的疼痛让他头脑格外清醒, 马上否定了原先对这些人的身份的猜测,至少绝不是为财。难道是谁看他不顺眼, 所以叫人来教训他?间隙方长庚听到有人说:“……以后做事小心点儿,得罪了大人物还跟没事儿人似的,就你爱国”方长庚恍然大悟,自从办学堂之后, 因为招生的事儿京里看不惯他的人多了, 不只是那些被迫把儿子送到新学堂的权贵, 还有一些在私塾教书的老儒生也骂他忘本,总之这顶崇洋媚外的帽子他是戴定了。只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又少不了一块肉,不过他还真没想到会有今天这么一出,看样子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本来以为这帮人打一会儿交个差就得了,没想到歇了一会儿又要动手, 方长庚忍无可忍,吼道:“打够了没?知道殴打朝廷命官是什么罪名?我治不了那些大人物,还治不了你们了?警告你们,适可而止!”头顶的拳脚久久未落下来,这时不远处一道年轻男人的声音:“干什么你们!光天化日还有没有王法了!”这些人见被发现,生怕会被抓去见官,登时呈鸟兽四散状跑开了。方长庚松了口气,只觉得浑身疼痛,一时间竟动弹不得,刚想向来人求救,突然身上一轻,麻袋已经被拿开了,一瞬间亮光刺得方长庚眼睛都眯了起来。“你没事吧?”仍是那道声音。方长庚龇牙咧嘴地站起身,拍去身上的尘土,还没看清眼前人就先道了声谢:“多亏兄台及时出现,不然他们还真没完没了了。”对方没吱声,直到方长庚眼前恢复清晰,和那人对上眼,就见对方面露惊喜,指着他兴奋地说不出话来。方长庚也认出来了,立即笑了:“李琦?”李琦有些不好意思,还有些愤懑和疑惑:“方大人,那些人为何要打你?”方长庚摆摆手:“这事说来话长,还是别提了。对了,你这是来京城参加会试?”李琦点点头:“我就住在会馆,刚才出城办了点儿事,没想到就碰上方大人……”说着他也觉得尴尬,大概是怕方长庚觉得被他看到这种事十分丢脸。“说明咱们有缘分,我家就在这附近,不如去坐坐?”方长庚没有露出李琦以为会有的表情,相反完全没把刚才被打当一回事儿。李琦有些为难,不是他不想去方长庚家好好谢谢当初他给的一百两银子,而是明天会试成绩就出来了,眼下太阳都快落山,他怕晚了进不了城。方长庚知道他担心什么,十分理解他的心情,便道:“那你先回去,安心等结果就是。”说完两人就各自分别,刚走出几步,方长庚就觉得哪里不对,忙转身叫住他:“哎,你先等等。”他可算想起来了,今儿个填榜的时候,可不是有个叫“李琦”的人么!当时他还没觉得有什么,甚至已经把这么个人给忘了,如今被他一提醒就全记起来了。说起来叫“李琦”的人不知凡几,不过按照榜上籍贯,就是他没错了。现在想起来,他的卷子还是自己荐上去的,这可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不过方长庚还不能先告诉他,况且这种事要等明天揭晓才最惊喜,他还是别多嘴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