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作者:北佚      更新:2023-06-09 15:36      字数:3551
  苏玉秀问,“忘了什么?笔名么?”温向平呆呆地看着苏玉秀,面上渐渐浮起一点委屈的样子,“我寄《蜀山奇侠传》的时候没有署名,玉秀你说,是不是因为这个我才没有收到回信啊。”他连寄信都要跑到城里去,万一真有他的回信,人邮局也没地儿找他啊,等过了存放的期限,他的回信说不定就要被扔了。算一算从他寄稿到现在,也有一个来月了。苏玉秀从来没有见过温向平这个样子,连忙安慰道,“不怕不怕,我们再寄一次就是了啊。”温向平突然一个鹞子翻身跳起来,握住苏玉秀的手认真到,“我要去一趟城里。”他要去看一下是不是有他的回信。虽然他的确是个大作家,也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但也不意味着他每一个作品都会被人予以肯定,不意味着他的作品会和现在的时代完全吻合。人最怕的就是止步不前,他要从不被肯定的地方吸收经验从而提升自我,这是身为文人的执着没错。但是,他现在也确实需要一个肯定,一个对他实力的肯定,一个给他生财有门的信号。虽然温知秋从不担心钱财不能支撑自己的创作,温向平却需要。虽然他也打算再接再厉,但次数终究是有限的,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一块四毛钱的亏本,还不包括纸张铅笔的消耗。而一个成年男子一年到头的最终工分只能换两块钱。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他也才寄了一次稿子的原因。“啊?现在?”苏玉秀迟疑的看了一下天色,“已经下午了,你赶不到最后一班汽车的,难不成你要从城里一直走回来吗。”温向平被这么一阻拦,也冷静下来,“是,是,玉秀说得对,我应该等到过两天一起去的。”省得还要掏两次车钱。罗家和之前寄出去的那封信果然没有了下文,他抓心挠肺的把《蜀山奇侠传》看了一遍又一遍,简直都到了能对每一句话倒背如流的地步了。罗家和迫切的想知道下文,甚至也自己动手写过后续,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只得把自己写的撕碎了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毕竟是一个新起的题材,加上长达十年的思想禁锢,人们还没有相关的天马行空的思维,自然不如温向平这个外来者更放的开,更敢想。这日,罗家和一如既往的翻阅着寄来的信件,只不过,这回未读的稿件已经被小方提前分好,厚的在上,薄的在下。罗家和寄信无果,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作者还会再寄一次来信。只是――罗家和把又一封厚厚的信稿放到右手边,右边已经摞起了厚厚一沓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废稿。罗家和长叹了一口气。难不成这本小说真的要成为他的执念了?小方敲了敲门进来,“罗副编,有一封您的信。”“我的信?“罗家和一个激灵,想到一种可能,连忙接过来拆开,掏出信纸。还没待看清里头的内容,罗家和就差点从椅子上蹦了起来。这这这这这――这字迹――这字迹――这字迹果然跟他手里的那份《蜀山奇侠传》的手稿一模一样!作为一个能把《蜀山奇侠传》倒背如流的忠实读者而言,区分作家的字迹绝对不会有问题!等等等等――罗家和顾不上看内容,反而先把首尾和信封封面仔仔细细、翻来覆去得看了一遍。待看到信封右下角清隽俊逸的“温知秋”三个大字,罗家和一拍双手哈哈大笑,“可算是让我找着你了!”会议室。罗家和把入选本周杂志的文稿列举在黑板上,“本周一共入选五十篇文章,减去李作家每周的专栏和我们杂志自己作者的文章,我们还要再选出三十四篇刊印在本周的杂志。”说完示意一眼小方,小方立即将五十篇的复印件分发给在座的主编和各级组长。罗家和从厚厚一沓中拿出一份,展示在大家面前,“我在挑选过程中,看见了一篇上佳的作品,故而在此,我要大力向大家推荐它,这是一篇童话――《纽扣妈妈》。“这篇文章的题材虽然不是新的,但目前我也还没有看到有杂志刊登童话一类的作品,倘若我们先人一步,只怕能抢占不少先机。”一个小组长反驳道,“可童话是针对孩子的,我们的杂志却是面向成年人的,这未免有些不适合,更遑论谈什么抢占先机了。”另一个小组长也举手道,“我们的杂志向来刊登的是有关人生哲理,针砭时事一类的文章漫画,童话会不会…太幼稚了。”杨主编轻轻颔首,也不知是在肯定谁。罗家和丝毫不慌乱,他拿起手中的文稿略微翻了几页展示给在场之人,上面标满了勾画的痕迹,“这篇虽然是童话体裁,内容却不止适用于儿童,它更多的是在给予父母深思和提醒,同时密切结合放下的热门话题,涉及了教育的题材,可以说是两只脚一起走路了。“诸位不妨先看一下,我说的这篇文章在第八份,请大家看第一页第十五行:‘灰色的墙角脱落了皮屑,裸露出惨败的石灰,房梁上到处是结网的蜘蛛,在悄悄打量着好奇的卡罗琳。’“这篇童话采用这样灰暗的色调,制造压抑的氛围,点明父母对于孩子内心的忽略,融情于景恰当却不过度。”有组长问,“这样通篇黯淡的色调和气氛会不会吓到孩子?”“我不能完全否认,”罗家和说,“但它只会让孩子们害怕,而不是恐惧。”罗家和把纸张翻到后面,“请大家看第三页第二段到第五段:‘橘黄色的灯悬挂在房间里,红蓝相间的沙发笑眯眯的坐在墙边,呼唤着卡罗琳去坐下来试一试它的柔软,长长的方形饭桌上摆满了好吃的,有卡罗琳爱吃的烧鸡和蛋糕,还有巧克力和糖果做成的微型城堡,有各种色彩的甜味饮料,也有咸香扑鼻的各种汤羹,妈妈如此轻声细语的问她的想法和选择,而不再是不耐烦的催促和粗暴。’”罗家和放下稿子,“灰暗有之,明亮亦有之,通过对另一个家的强烈色彩和理想生活进行大量描写,欲抑先扬,反倒使作用更明显,突出了糖衣炮弹的可怖之处,不仅教育儿童不要被他人的糖果等物骗走以免陷入险境,也将孩子所理想所渴望的父母的关注和家庭的温馨清清楚楚的展现在父母的面前。“这篇虽然是童话,却蕴含着为人父母的哲理: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因为这样会使得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因为工作忽略孩子――因为这会使得孩子孤独寂寞;不去无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情感――因为这会使得孩子们逐渐封闭自我;不再独立专行不过问孩子的意见――因为这会使得孩子们的自信受到打击,他们灵动好奇的灵魂被禁锢。“这样一篇文章,我认为,应当被选上,不仅要被刊登在我们的杂志里,更要刊登在首页,封面的推荐也不能缺了它的一席之位。”一番话说的酣畅淋漓,一扫罗家和之前没能推举《蜀山奇侠传》的郁气。众人思考讨论了一阵,翻阅了《纽扣妈妈》的文字,一个小组长又举手问,“可是罗副编,这样的童话只有一篇,我们怎么利用它建立稳定的专栏从而抢占先机呢?就算我们召集相似的作品,可我们能别的杂志也能,您能确定这个作家更胜一筹么?”杨主编点了点头,等着看罗家和怎么回答。“他当然能。”罗家和毫不犹豫,干脆利落的给了答案。“为什么这么有底气?”杨主编终于开了口。罗家和微微一笑“因为一个人一旦打开了新思想的大门,他的创作灵感会源源不断。后来的人再怎么写,也终究是模仿者。“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很难完全领悟到这些故事真正的思想精髓,不过是画皮难画骨而已。”这点,他自己已经做过尝试了不是么。之前发问的小组长又举了手,“罗副编,我赞同您推选这篇作品的提议,但您不觉得把这样一篇旨在教育的童话摆在其它更深奥更直观的文章面前有些不妥么?“更何况,哪怕是那些已经成了名的作家和画家创作的打油诗、段子还有漫画,我们都是刊印在中间和结尾的。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作家,哪怕他的作品确实不错,也不应该有这样好的待遇吧。难不成…”那人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罗家和,虽然后面的话没有再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他的未尽之意。杨主编皱了皱眉头。罗家和严肃道,“我们红星杂志向来刊登的是思想、技术方面先进或创新的文章,谁的文章更有力度,谁的作品就值得被大力推荐,这与个人感情没有关系,与身份名气更是没有关系!“诸位自己凭心而论,这份作品如何?无论是题材、体裁、文笔还是思想深度,哪一点配不上封面推荐,首页刊登?何况这样的做法,更能显示我们杂志的石破天惊,显示我们的开放和包容,展示我们的先进和创新,杨主编,您觉得呢?”杨主编笑着看了一眼罗家和,微微颔首,拍案做了决定,“既然如此,那就照罗副编的意思,封面推荐加首页刊印。行了,时间紧迫,我们赶紧继续,还有四十九篇等着我们投票呢。”罗家和微笑应是。下班之后,罗家和却不像以往一样直奔家去,他驱车来到邮局,寄了一封信,寄信的地址填的是杂志社的地址,以免被人家误认为是骗子。临了写收信人及收信地址时,罗家和从公文包里小心的掏出一封信,照着上面的地址逐字摘抄在信封上,最后在收信人的位置上落下三个字:温知秋。罗家和一路舒心的离开邮局,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