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福建地理和仙霞古道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3      字数:3557
  五天后的清晨,薄薄的雾气笼罩在安平上空,经久不散,萧谨、郑森和洪升拜别郑芝龙,在三百名骑兵的护卫下,出发远行。为了掩人耳目,萧谨一行人拉了二十辆马车的货一起出发,其中十车是一些货物,十车是粮食。如遇到盗贼袭击,小股的打退,运气不好,遇到大股的盗贼,三百名护卫会立即丢弃货物和粮食,掩护郑森等人安全撤离。

  三百人的骑兵虽然只是一人一马,这在东南地区已经是一支战力非常强劲的力量了,一支商旅竟然有这么一支力量护卫,而且还打着“郑”家的旗帜。郑家可是福建的土霸王,在福建敢打劫郑家商队的山贼队伍真的不多,有胆量的山贼队伍看到这支商队护卫队伍多达三百名骑兵,也放弃了,他们本钱也不多,损耗这么多力量,冒着引来郑家围剿的风险,抢劫二十车一看就明显贵重物品的货物,划不来。

  萧谨一行人先是在沿海地区行走,等过了福州,才往内陆走去,横穿福州府、建宁府地区,花了十天时间,进入浙江境内。

  萧谨骑在马上,回想之前看到连绵不绝的小山,感概道:“终于出了福建了,福建还真是山多,从泉州府到建宁府,一路上几乎看到的全是山,难怪福建这么多人下海谋生。”

  “萧师父,福建山多跟福建多人下海谋生有什么关系?”跟萧谨骑马并行的郑森有些不解地问道。

  “福建山多,能耕种的田地就少,可以依靠种地为生的人就少,其他人为了生活,只能驾船出海靠贩卖货物为生了,像郑森你父亲就是靠海赚大钱的主。”萧谨解释道,他觉得福建有点像希腊,山多地少,又靠海,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以驾船出海贩卖货物为生,这种地方很容易诞生强悍的海上力量,当年的雅典海军就一度是海上霸主。

  “是啊,福建山地多,没办法靠种田活下去,福建人大多只能驾船出海靠贩卖货物为生了,我家里就是没什么田地,又觉得出海打鱼没什么前途,才跑去当海贼的,没想到还能混成这样。”洪升感概道。

  “哦,原来是这样。”郑森恍然大悟道。

  “郑森,你把福建省的地理情况说一遍。”萧谨突然问郑森道。

  “闽浙山地多,我们福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只有四个小平原,分别是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和莆仙平原,这四个平原都是很小的平原,方圆不过数十里,在这四个平原上建立了,漳州、福州、泉州三座大城市以及莆田县和仙游县两座县城。这四个小平原都是沿海平原,是福建的核心地区,闽地也主要围绕这四个地区展开。”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恩,说得不错,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和莆仙平原我们都走过了,确实很小。”萧谨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他心想,理论结合实际确实是教学的好方法,带郑森走这么一圈,明显给他的印象深刻多了。

  “是啊,福州平原和泉州平原那点平原,勉勉强强够建一座大城市,莆仙平原本来就不大,还是分开的,所以建了莆田和仙游两座县城。”郑森说道,他停顿了一会,露出惋惜的神情接着说道:“可惜,还差漳州平原还没有去过。”

  “漳州离泉州那么近,郑森你以后大把机会去漳州平原看。”萧谨笑了笑,说道。

  说到漳州,萧谨突然想起历史上郑成功所部围困漳州的历史,历经七个月的围城,漳州饿死了七十五万人,他的心情突然变得有些沉重。

  “一定要提高郑氏的攻城能力,不能让历史上的悲剧重演!”萧谨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

  “萧师父,你怎么了?”郑森看到萧谨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凝重,很是奇怪地问道。

  “没什么,郑森,你把福建的历史知识也说一遍。”萧谨赶紧转移郑森的注意力,让郑森说说他教过的福建历史。

  “福建原本是闽越部族之地,百越之一,福建俗称闽就是由这个历史得来的。秦始皇统一华夏时,将其纳入华夏的版图,汉初重新独立,汉武帝时,派兵灭了闽越国,将举国民众全部迁往江淮之地,复迁汉民进入,才使得闽越之地真真正正地容入了华夏的版图。”郑森很快流利地把福建的历史说了出来。

  “可以,不错。”郑森笑了笑,说道,郑森的记忆力很好,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萧师父,出来逛有意思多了,还能很好地复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比背那个四书五经,有趣多了。”郑森看着周边的小山,感概道。

  “没办法,师父也不想你浪费时间学那个儒学,可是你父亲希望你通过科举这条路进入仕途,我也没办法。”萧谨有些无奈地说道,他觉得郑芝龙这个人就像一名暴发户一样,突然有钱了,就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儿子教育成上层人士,从而挤进上流社会,他根本没看到,大明这艘船已经快沉了,明明他有重新造一艘船的能力,却硬要挤进这艘旧船的头等舱,可是又有什么用,时间一到,还不是一样得跟着这艘旧船一起沉进海底。

  “郑芝龙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怪历史上会有那样悲惨的下场。”萧谨心里十分鄙夷郑芝龙,他对郑芝龙非常失望,他已经懒得跟郑芝龙提什么建议了,只要还让他继续教导郑森就可以了。

  如果不是觉得郑森是可造之材,萧谨早走了,他会想办法说服家人把泉州的房子卖了,去安南红河三角洲一带买一座房子安心住下,躲避即将到来的大乱,跟剃发令引起的长时间大规模反抗比起来,崇祯年间的动乱只是小儿科。

  “洪升,我们还有多远到仙霞关?”萧谨突然想起快到仙霞关了,转头问洪升道,洪升对福建很熟。

  “估计再走二十里,我们应该就到仙霞关了。”洪升看着前方的连绵不绝的山,说道。

  “好,到了仙霞关,我们走慢一点,好好看一下这座雄关。”萧谨说道。

  “萧师父你跟我说过,仙霞天险,仅容一马。在仙霞岭设立的仙霞关是福建的八闽锁钥,如同秦国的函谷关,四川的剑阁,一关当关,万夫莫开。”郑森对仙霞关兴趣很浓重,这个险关对福建太重要了。

  “恩,知道仙霞关的重要性就好。”萧谨说道。

  沿着一条土质泥路往前走了三个多时辰,萧谨一行人终于抵达仙霞山前,只见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蜿蜒曲折地伸进山里,石头小路的一边长满了山竹,另一边是一条从山上延伸出来的小溪。

  “萧先生、郑森,这条路就是当时黄巢修建的仙霞古道了,古道比较窄,只能容两个人骑马并行,为了安全起见,你们在这稍等,我上人先上山警戒。”洪升回头跟萧谨两人说道,为了不暴露郑森的身份,洪升在远行途中一律叫郑森的名字,而不是叫大少爷。

  “好。”萧谨和郑森同时应道,听到对方的回答,萧谨和郑森相视一笑,经过四年多的相处,两人现在有些默契了。

  在洪升的带领下,一百多名护卫下马跑上山,搜索了一番并沿路警戒。确认没有问题后,萧谨和郑森才带着剩下的人上山,走了没多远,两人很快看到第一道关,一座很矮而且又不长的石墙,石墙中间开了一个拱形的门。

  “据我所知,仙霞关有四道关卡,这应该是第一道。”萧谨笑着跟郑森说道。

  出于好奇,郑森下马,走上石墙看了看,萧谨和几名护卫下马跟上。

  “师父,你说石墙是不是太矮,看上去两丈都不到。”郑森站在石墙上,说道,他觉得这石墙哪里有一点雄关的样子。

  “我估计刚开始石墙应该没有这么矮的,只是大明和平的时间太长了,这石墙平时根本用不着,你看这么重要的关卡,连个守卫都没有,估计石墙很长时间都没有修过了,上面的石头估计都脱落了,才变矮了。”萧谨猜测道。

  “恩,确实很有这个可能。”郑森点了点头,认同萧谨的猜测。

  看了一下,萧谨和郑森走下石墙,骑上马带着队伍继续往前走,第二道关在山腰往上一点,跟第一道关的石墙差不多高,第三道关在仙霞岭顶端,跟前面两道关没什么区别,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两人带着队伍从仙霞岭往下走,很快抵达仙霞关的第一道关,映入两人眼里的是一座两丈多高,往山两边都延伸将近二十多米的城墙。

  “师父,在这第一道关下的本钱明显比较多。”郑森笑着跟萧谨说道。

  “是啊,这第一道关是直面浙江入闽的方向,如果有军队试图从浙江攻入福建,这里是第一道防线,不多下点本钱怎么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仙霞岭这四道关都是我们福建人建的。”萧谨笑了笑,说道。

  “肯定是战乱的时候建的,现在没什么用了,平时根本用不上。”郑森说道。

  “好了,走吧,我们穿过门洞。”萧谨控制马往前走,他心想用不了多少年,这仙霞关很快就会派上用场了,到时不懂郑芝龙会不会跟历史上一样,把仙霞关的守军撤空,放清军入闽,他连献两策,郑芝龙都不采纳,他没有把握说服郑芝龙到时改变主意。

  “好的,师父。”郑森控制马跟上萧谨。

  看到萧谨和郑森过了第一道关,洪升才撤除在仙霞岭顶部的警戒,跟在两人队伍的后面走下仙霞岭。

  出了仙霞岭,有一条泥路直通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萧谨一行人又走了一个时辰,才走到保安乡,山路一天走四个多时辰还是很累的,萧谨等人就在保安乡花钱借住村民的房子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