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杭州城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3      字数:2744
  天空蔚蓝,万里无云,小山旁边的小村子里的烟囱升起一缕缕青烟,径直升上天。过了仙霞岭,萧谨一行人经过十天的长途跋涉,抵达杭州附近的这座小山,小山看上去不高,他估计小山一百米的高度都不到。

  骑行在郑森旁边的洪升看了看头上的太阳快到正中,又看了看不远处已经进入视线的杭州城,他传令让赶了一个早上路的众人,在山下阴凉处原地休息一下,等下进城再吃饭。

  “洪升,你不是来过杭州吗?这座山叫什么山啊?”下马的郑森问洪升道。

  “这座山形状似宝石,名叫宝石山。”洪升想了一下,说道。

  “宝石山!这名挺不错,我们爬上去看看不远处的杭州城,怎么样?看一下就下来进城吃饭。”郑森抬头看了看宝石山,提议道。

  洪升没有马上表态,他转头看了一下萧谨。

  “这个主意不错,我们爬上去看看。”萧谨笑着附和道,穿越前,萧谨去杭州旅游过,不过那时杭州的古城墙已经被拆掉了,他没法看到整个城墙的全貌,现在有这个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

  “何队长,带你的人马跟我一起上山护卫,其他人原地休息。”洪升转身向部下传达了命令。

  大部队原地休息,萧谨三人和十六名护卫爬上宝石山的山顶,在山顶眺望南边的西湖和不远的杭州城,一个大湖和一座规模庞大的城池进入他们的视野。

  穿越前,萧谨没法看到杭州整个古城墙的全貌,现在站在宝石山上,他看到了,杭州城的城墙不是很高,估计也就两丈多一点而已,不过城墙的长度很长啊,往北看,很远才看到头,往南看,一眼望不到头,西湖都看到头了,城墙还看不到头。

  “杭州城真大,比泉州、福州都大多了。”郑森感叹道。

  “郑森,你知道为什么杭州会这么繁荣吗?”萧谨问郑森道,杭州的地理他可是跟郑森讲过的,现在正是加深记忆的好机会。

  “我想想,师父,我记得这个你有跟我讲过。”郑森摸了一下脑袋,说道:“浙江大部分是山地,最大的平原是杭嘉湖平原,杭州城东北部地区属于这个大平原,加上西湖、凤凰山、萧山和一条由东部大海直通进来的钱塘江,使得杭州此地有平原、有大湖、有山、还有直通大海的江河以及直通京城京杭大运河,地理位置独天得厚,故而发展迅速。”

  啪啪啪,萧谨和洪升同时鼓掌,郑森说得很好。杭州这座城市就是地理位置好,早在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时就得以成为吴越国的首都,宋室南迁时,赵构又选择了这座城市为宋朝的临安府,使得杭州城有了很大的发展。

  临安府意为“临时安家”的意思,跟抗战时重庆陪都的地位差不多,只不过宋朝这个临时的时间太长了,足足长达一百三十八年,宋朝直到灭亡都没有机会把首都迁回开封。

  看了一会,心满意足的萧谨三人和十六名护卫才缓缓走下宝石山,上马往杭州城走去。

  “我来过杭州,北边的余杭门是一座水门,我们从南边一点的钱塘门进城吧。”洪升说道。

  “城门我只听说过陆上的门,没想到杭州的城门还有水门?”郑森有些惊讶地说道。

  “杭州水系发达,把河流引进城,既能满足城内生活用水,又能让舟船提供交通方面的便利,所以杭州把针塘江引进城,为了战时防守便捷,特意设置了水门。”洪升解释道。

  洪升的学识还是比较渊博的,不过萧谨在南明的历史上没有听说过此人的名字,感觉郑成功后面接管郑氏后,洪升作为郑芝龙的亲信,他似乎隐退了,萧谨觉得真是太可惜了。

  “南京也有水门,靠近大江的城市有水门很正常的。郑森,这方面我之前没有讲过,有些疏忽了。”萧谨转过头看向郑森,说道。

  “书上认识世界有疏忽很正常。难怪俗话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果不其然。”郑森感概道。

  萧谨和洪升都笑了笑,没说什么,走南闯北才见多识广嘛,光靠读书就想认识这个世界是不现实的。

  聊了几句关于水门的话题,萧谨一行人往钱塘门走去,他们一行人尽皆骑马,身着内甲,手挎腰刀,许多护卫身后还背着弓箭,不过杭州巡检弓兵看到后只是有些惊讶,不过却没上前盘查什么,直接放萧谨一行人进入杭州城。

  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出门的商队带护卫很正常,巡检弓兵早就见怪不怪了。

  “从安平出发到现在还没有休息过呢,大家肯定都累了,我们就在杭州休息三天,再继续出发吧。”萧谨提议道。

  “好啊!休息三天,我们正好逛逛杭州城。”郑森笑着说道。

  “恩,好。”洪升点了点头,说道。

  进入杭州城,萧谨一行人找了一家名为“百福府”的客栈住了下来。

  ——————————————————————————————————

  ——————————————————————————————————

  凤凰山地处西湖风景区东南隅,其山形状宛若凤凰,故而取名凤凰山,这里曾是南宋的皇宫,山上建筑众多。

  吃完午饭,休息了一个时辰,萧谨三人在十六名护卫的跟随下,爬上凤凰山,眺望杭州城。凤凰山一百七十多米,比宝石山要高得多,又是在杭州城内,整座杭州城尽收眼底,近处甚至街道上行走的民众都能清晰地看到。

  萧谨心想当年南宋的皇帝们一定经常这样眺望杭州城内街道上的民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他觉得南宋的皇帝们一定有一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感觉。

  “在这里俯瞰杭州城,感觉还不错。洪伯伯,我听说钱塘江的大潮十分壮观,在这凤凰山能看得到吗?”郑森转头问洪升道。

  “在凤凰山上只能看到钱塘江,但大潮看不到,得去盐官或萧山那边才得,不过去那两个地方都太远了,至少七十里以上,得走一天才到。”洪升说道。

  “至少七十里以上,那算了。”郑森听到距离这么远,顿时打消了观潮的念头。

  萧谨一行人又眺望了杭州城一会,往其它地方走去。

  “萧先生,我不明白宋高宗怎么把皇宫放在凤凰山上,这里其实在杭州算是比较偏的地方了,正常的皇城一般都是在城市正中央的吧,像北京的紫禁城就是在北京正中央。”洪升看着一座宋朝的古建筑,问萧谨道。

  郑森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转头看向萧谨,听他师父的回答。

  “我觉得应该当时宋高宗应该主要是考虑到战争的问题,战争时期,控制凤凰山有两个好处,第一,凤凰山是整座杭州城的制高点,占据凤凰山,杭州城的所有情况全都一览无余,方便控制整座城市;第二,凤凰山的东山边就是钱塘江,一旦金军直逼杭州城下,宋高宗可以很方便地从钱塘江上乘船出海,逃离险境。”

  洪升和郑森听了都点了点头,宋高宗时情况特殊,选择凤凰山这里主要是基于战争的考虑。

  凤凰山上游人并不多,这里其实也就有只有一些宋朝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主要就是看山上的自然景色。这种景色,萧谨一行人一路上见得多了,看到都没什么感觉,他们在凤凰上逛了一会就看腻,直接下山回客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