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南京的屏障—安庆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4      字数:2884
  把阵亡的护卫火化掉,骨灰放进瓷器里,郑氏队伍重新拔锚起航。明朝是禁止火葬的,不过到了崇祯年间,死的人太多了,宋朝就盛行的火葬重新盛行,毕竟这世道,死在外面,还能把骨灰拿回家乡安葬,不被饥民吃得只剩一个骨架,已经很不错了。

  经过五天的航行,萧谨一行人抵达安庆,安庆的城墙并没有像萧谨想像的那样高大,看上去也就七八米高,不像清代历史书上描述的那样三丈六尺高,坚固无比。

  “看来后来的安庆城肯定是被太平军加固过了,才能在湘军的猛攻之下,守那么久。”萧谨在心里想到。

  “咦,这安庆城这么近的距离怎么有两座城门?两个城门的距离估计也就一百丈左右吧。”郑森看了一下岸上的安庆城如此近的距离有两个城门,觉得有些奇怪。

  “估计是从长江出入安庆城的人员比较多,所以特意在这边多设了一座城门。大的那座城门叫镇海门,小的叫康济门,我们人员和东西都较多,从镇海门进去比较合适。”洪升解释完,还特意说明了两座城门的名字。

  萧谨自然听出洪升话里显摆他见多识广的用意,不过他没说什么,在领导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以便以后图个重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洪升这人情商和智商都很高啊,怎么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萧谨心里很是不理解,他只能感概中国人才实在太多了,想要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何其不易,现在他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哦,那就从镇海门进城吧。”郑森说道。

  洪升让三船大船各留下十五人守船,其他人下船,押着二十车货物,浩浩荡荡地走向了镇海门,巡检司的巡检弓兵看到萧谨一行人尽皆持刀拿枪,没说什么,检查一下二十车货物,没有违禁品,就放行了,毕竟现在天下大乱的,商旅出行哪能不带刀枪。

  “洪升,我们在安庆城安顿下来,不急着出发,先在附近的州府逛逛再说。”骑在马上的郑森转头跟他旁边的洪升说道。

  洪升大惊,他们护卫的甲胄都放在船上,没敢拿进城,安庆附近他可是知道小股流贼不少的,就这么出城逛,安全他难以保障啊。

  “郑森,我们坐船沿着长江到武昌就回头了,没有必要在安庆的州府附近逛了吧。”洪升说道。

  “在安庆附近的州府逛一下怎么了,难道还能掉块肉,我就要在附近的州府逛一逛。”郑森从洪升的态度看出问题了,看来安庆附近的州府似乎不太安全,萧师父似乎是对的,不过他还是要亲眼所见才信,安庆即使有刀山火海,他也要去看看。

  “行行,我想想办法。”高升赶紧改口,他可不敢惹大少爷不高兴。

  骑马在旁边行进的萧谨在心里笑了,郑森的脾气还是有些大的,从小锦衣玉食的大少爷脾气都这样,这个他没有办法改变。

  安庆在南直隶也算是一座不小的城市了,不过进城走了一段路之后,郑森却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这座城市的街道上竟然到处都堆满了垃圾。

  “这安庆城怎么这么脏!”郑森皱了皱眉头,说道。

  “很正常,后面我们去的城市都跟安庆差不多,街道没人打扫,垃圾也没人收拾,习惯就好。”高升很淡定地说道,这种情况他已经习已为常了。

  “为什么在泉州、杭州、苏州和南京这四个城市的街道又比较干净?”郑森很是不解地问道。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福建、浙江和江南八府比较有钱吧。”洪升愣了一下,说道。

  郑森对这个答案显然不太满意,他转头用期待的眼光看向萧谨。

  “郑森,江南八府、浙江和福建都是大明的财斌之地,每年都要上缴很多银子给朝廷的,搞城市卫生的钱还是有的,其它地方就没这个钱了,收的钱能给下面各个衙门的衙役按时发工资就不错了,哪有钱请人打扫街道,清理垃圾。”萧谨说道。

  “那朝廷不拨钱下来接济一下各个地方吗?”郑森震惊之余,问道。

  “朝廷也没钱,拿什么接济,大明九边军镇闹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军队可是国之重器,朝廷现在连给军队发饷的钱都没有,更别说拨钱下来接济地方了。”萧谨哑然失笑道。

  “哦,朝廷还真是穷啊!”郑森感概道,他想起在南京“媚香楼”那群为了在李香君的闺房留宿一晚而一掷千金的官家富商们,两者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萧谨一行人在安庆转了一下,在一家“悦来客栈”住下。众人刚刚安顿好,在二楼房间的萧谨就看到高升急匆匆带了两名护卫走出去,不懂是去办什么事情,不过他也有事情做,没空想太多,他在包袱里翻了一下,找出南直隶的地图走到郑森的房间给他上课。

  “郑森,这个安庆城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它是下游南京的屏障,定都南京的朝代,上游的安庆势在必争。”萧谨指着地图上安庆的位置跟郑森说道。

  “师父,为什么说安庆城是下游南京的屏障呢?”郑森看着地图上安庆的位置,不是很明白,难道在上游就是屏障了,南京的上游城池很多好不好,为什么不是其它城市,而是安庆呢,而且历史上北方消灭南方政权的时候,好像没有围绕安庆进行大规模的争夺吧。

  “这里是安庆城,这里是大龙山,从北面进入安庆城,只有集贤关一条通道,可谓易守难攻,而从安庆出了集贤关,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从北方攻打南京的一方,如果不拿下安庆,根本无法专注地攻略南京。”萧谨指着地图的几个地方,跟郑森分析道,他倒不是多厉害,纯粹是太平天国与湘军在安庆的血战实在太有名了,他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对安庆的地理多花了一些心思。

  “那如果从西面进攻安庆呢?”郑森问道。

  “从西边进攻南京,一般是顺着长江,乘船东进,而长江到了安庆这一段呈将近九十度的大拐弯,江面极窄,不拿下安庆,想乘船绕过去,一个小不心就会全军覆没的。”萧谨指着地图上长江在安庆的大拐弯,说道。

  “那如果不从长江上绕过去,陆师乘船在南岸登陆,从陆上绕过安庆不行吗?”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不行,安庆附近往东、往西、往南全是山,绕过去,后勤补给线拉得太长了,后勤补给很容易被安庆偷偷跑出来的一支小军队切断,到时军队往前方进攻,就算吃的可以就地抢劫,箭支、火药、弹丸等军事消耗品却是没法就地补充的。”萧谨指着地图上安庆城周围的山,说道。

  “师父,安庆对南京这么重要,怎么感觉蒙古进攻宋的时候,主战场都是四川和襄攀两城进行,安庆感觉没起什么作用。”郑森对蒙古攻宋的历史还是比较熟悉的,安庆城在这段历史基本没什么存在感,主角是襄阳、攀城和钓鱼城。

  “郑森,城池再坚固也要靠要人来守的。襄攀之战后,宋室大势已去,当时的安庆守将范文虎见长江上游多城已破,已经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心,他和部下商量后,选择了向元军主帅伯颜投降。”萧谨笑着把蒙古攻宋关于安庆府的一小段历史讲了出来,讲城市的历史是萧谨的长项,他穿越前当了将近十年的历史老师,不是白当的。

  “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郑森恍然大悟道。

  “明白就好,我困了,回房间休息一下先。”讲完安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萧谨觉得有点困了,他白天坐船很少睡觉,他留地图给郑森慢慢研究,自己回房间睡觉去了。

  “好的,师父。”郑森专心地看着地图,头都没抬一下地应了一句,安庆优越的地理位置把他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