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历史上的襄阳攻防战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4      字数:2682
  “那是什么楼啊?这么高!”萧谨想关客栈二楼房间的窗户时,看着襄阳城中间有一座很高的楼阁,有些惊讶地说道,他估计这栋楼阁连台基一起算至少有三十米高,在明朝,这是已经非常高的建筑了。

  “师父,那栋高楼你现在才看到啊!我早就看到了,客栈的伙计跟我说那叫镇南楼,是襄阳城的标志性建筑。”郑森笑了笑,说道。

  “哦,晚点我们一起去那栋镇南楼看看,先上课。”萧谨转过身来,笑着说道。

  “好的。”郑森打开拿起小本子,拿起毛笔,准备做笔记。

  萧谨走到桌子旁边,在已放在桌子上的几张地图里找了一下,拿出襄阳附近的地图,挂在一个放在桌子旁边的长杆子衣架上,然后拿起小棍子,说道:“郑森,以前在讲蒙古攻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跟你讲过襄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现在再详细地讲一遍,讲完地理位置,我们就讲历史上围绕襄阳城进行的攻防战。”

  “恩,好的。”郑森点了点头,说道。

  “好了,现在开始。”萧谨用小棍子指着地图上襄阳城的位置,说道:“襄阳城的位置在这里,南阳盘地的十字路口,南北和东西贯通都要经过襄阳城。襄阳城往南,经湖广的宜城,可入抵荆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江陵城,三国时曹操就是沿此通道占领江陵城,兵临长江的;襄阳城往东南,沿着汉水推进,就可抵达武昌,昔日蒙古大军攻破襄阳城和攀城之后,就是从沿着汉水推进,快速攻占了鄂州。”

  “恩,我们就是从武昌城沿着这条汉水抵达襄阳城的,不过我们是逆水而上,速度要慢一些,顺水而下的话,速度应该会快很多,蒙古军队用汉水来运送军队的后勤补给是再合适不过了。”郑森点了点头,说道。

  “襄阳城往北,是南阳盘地,出了南阳盘地,就是河南中原腹地的洛阳,春秋时,楚国和晋国争雄,就是在地处中原的郑国打来打去;襄阳城往西,经武关,可以抵达蓝田,离西安咫尺之遥;襄阳城往东,过了义阳三关,就是南直隶的以北的江淮平原了。”萧谨用小棍子一边指着地图上的标识,一边说道。

  “恩,襄阳城确实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郑森附和道。

  “历史上围绕襄阳城和攀城的争战有三国时的襄樊大战、秦晋襄阳大战、宋金襄阳大战和宋蒙襄樊之战,不管是哪一次争夺襄阳城的战斗,都必须先攻取襄阳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头,再攻城。”萧谨用小棍子指着地图上襄阳城西南方向众多的山头,说道。中国历史上这么多次围绕襄阳城和攀城的争夺战,只有一次守军没有守山头,就是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让国军放弃山头,集中兵力守城,研究历史的萧谨对国军这种打法无语了,历史上的战例抄都不会抄,老蒋真是微操感人,襄攀两城十几天就被解放军快速攻破也不冤枉。

  “为什么一定要先攻取襄阳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头,再攻城?”郑森很是不解地问道。

  “我们来看襄阳城附近的地势,北边是汉江,西南边是众多山头,东边汉水绕了一个弧形,形成一块的空地。北边是汉水,靠城的一边大多是滩涂,大船靠不了岸,还有攀城互为依角,要想从北边攻得先拿下攀城,很麻烦的,东边就是一块弧形的空地,没什么纵深,如果不拿下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头,山头上的守军在攻方攻城的时候,突然从山上冲下来,攻城的军队很可能会被赶下汉水。”萧谨用小棍子指着地图,说道。

  “哦,原来如此。”郑森有些明白了。

  “历史上的襄阳大战最出名的就是宋蒙襄樊之战,为师就从宋蒙襄樊之战开始说起吧。”萧谨笑着说道。

  “好的。”郑森兴奋地说道。

  萧谨在桌子在几幅地图挑了一下,选了宋蒙襄樊之战的地图,把襄阳附近的地形图换掉。

  “蒙古人其实开始对襄阳一带的地形不熟悉,宋蒙之战开始时,蒙古人就曾经利用守军叛变的大好时机,占领了襄阳,不过他们根本没有重视,只是派了一些杂牌军防守,后来被孟珙趁机夺回。蒙古人真正开始重视襄阳城是刘整率部投降元之后,在刘整的建议下,元世祖忽必烈才开始重视襄阳城,后面的整个作战行动以夺取襄阳城为中心。”萧谨用一副惋惜的口气说道,汉族两次被少数民族征服,汉奸都是出了很大的力,爱内斗实在是汉族的一个大弱点。

  “那个汉奸刘整真是该死。”郑森咬牙切齿地说道。

  “其实刘整当年是被贾似道整得走投无路,才迫不得以投降元朝的。郑森,我们对同胞要少一些责难,多一些宽容。”萧谨看着郑森,说道。

  “好的,师父,我知道了,我一定会自己的同胞宽容的。”郑森看着萧谨期待的目光,点了点头,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了,我继续说蒙古攻襄阳之战的情况。元世祖忽必烈在刘整的建议下,对攻襄阳采取了持久围困的战略,蒙古人贿赂镇守鄂州的京湖制置使吕文德,让他同意在樊城外设立榷场。蒙古军进而借口防止榷场货物被盗,所以要修建防护措施在沿汉水白河口、新城、鹿门山等地筑垒置堡,吕文德反应过来,出兵攻击的时候,已经晚了,根本无法打破蒙古人的众多堡垒,宋军败退回城之后,蒙古人乘胜占领了襄阳城西南方向的众多山头,彻底包围了襄阳城和樊城。”萧谨用小棍子指着地图,说道:“为了弥补蒙古水军弱小的缺点,忽必烈还让刘整在汉水造了五千艘战船,训练七万水军,这两招可谓是招招致命,打在了宋室的要害上。汉水本来水的深度就不太够,宋军大船的优势比较难发挥,蒙古人水师又在上游,还有两岸堡垒的炮火支援,再加上懂水军的刘整作为对手,宋军屡次从汉水增援襄阳城,除了偶尔成功一次外,其它的增援很难抵达襄阳。重重围困之下,蒙古人只需要等襄樊两城里的粮食吃完,就可以拿下两城。”

  “要是一开始那个吕文德不收蒙古人的钱,不让蒙古人建立榷场就好了。”郑森有些可惜地说道。

  “蒙古人的攻城策略一开始就选对了,还积极弥补自己的劣势,打赢很正常,即使吕文德不收蒙古人的钱,襄阳城最后一样会丢,蒙古光是水军就训练了七万人,造了五千艘战船,陆师还是襄阳城和樊城一起围困,总兵力二十万人以上,可谓下了血本,还很有耐性地围困了襄阳城和樊城五年之久,两城陷落只是时间问题。”萧谨感叹道,这世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能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付出很大的努力。

  “好的,师父,我知道了。”郑森轻轻点了点头,说道。

  “知道就好,我们来说下一个,就说三国时的襄樊大战。”萧谨笑着说道.

  “好。”郑森笑着说道。

  萧谨在桌子上的几张地图上找了一下,找到了三国襄樊大战的地图,换了上去,开始继续上课,郑森边听边记,听得很认真。

  ……………………………………………………

  萧谨足足给郑森上了一个半时辰的课,讲完了争夺襄阳城的四次大战,才结束课程,带郑森去襄阳城中间的镇南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