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襄阳城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4      字数:2744
  七天后,萧谨等人乘坐的三艘大船抵达襄阳城外,从没来过襄阳城的萧谨三人看到襄阳城的样子全都震惊了,3丈多高的城墙,城垣上密密麻麻的垛堞,一面城墙上至少上千个垛堞,城门设有瓮城,城墙前方还有异常宽敞的护城河。襄阳城的对面是攀城,两城中间有一座桥连接,遇到战事时,两城可以互为依角,敌军攻攀城,襄阳城的守军可以过去增援,敌军攻襄阳城,攀城的守军可以过桥前往增援,两城一起攻,所需兵力得增加很多才行。

  “这护城河至少有一百五十米以上的宽度。”洪升估算了一下,说道。

  “我现在知道当年北虏打襄阳城为什么要打六年之久了。”郑森看着宽敞的护城河,说道:“这种城根本没法攻,填平护城河要多长时间,得死多少人,不填平护城河连城墙都靠不近,坐船攻城更是不可能,护城河一般都不深,大船开不了进去,坐小船攻城就是大炮的靶子。”

  “是啊,这么宽的护城河,根本没有办法攻城,只能围城等城内粮食断绝,据我所知,像襄阳这种大城,宋朝时是五年的存粮,北虏打襄阳城打了六年肯定是打到粮食断绝才拿下。”萧谨教历史的,攻蒙古攻宋时的襄攀之战还是有点研究的。

  “恩,我也觉得。”郑森点了点头,说道。

  三人聊了几句,郑氏三艘大船放下锚停船,护卫们乘小船上岸,在岸上集结。

  “走了,下船了。”洪升转身说道。

  “恩,走了。”萧谨说道。

  在洪升的带领下,萧谨三人走下船,带领穿着大明军服的郑氏护卫们往襄阳城护城河上的石桥走去,为了防止马在石桥上突然出现什么意外,萧谨一行人全都是步行的,没有人骑上马,都是牵着马。

  “萧师父,这襄阳城护城河为什么会有石桥?万一打仗,再拆掉很麻烦的吧。”郑森看着襄阳城护城河上的石桥很是不解,他觉得弄一个吊桥差不多了,万一打敌军攻城,可以直接把桥吊起来。

  “建石桥方便城内外的民众出入城,吊桥木制,承重比较小,马车不方便出入城,再说大明和平两百多年了,襄阳城这两百多年哪遇到过什么战事,民众在和平时期生活时间久了,对战争的准备已经完全松懈了。”萧谨感概道,他心想真是应了那句俗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啊!

  萧谨觉得明朝末期的危机,清军能够趁虚而入,跟整个大明太长时间的和平有很大的关系。大明除了九边军镇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内地的军队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毕竟内地和平的时间太久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斗,军队和民众的战斗力都不行了。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收降明朝九边军队后,南下攻击南明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南明四镇和左良玉的军队都是望风而降,根本没什么战斗,跟美国打伊拉克的过程差不多,战斗力不相差太大,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哦,明白了。”郑森点了点头,说道,承平日久,战略松懈,他能理解。

  萧谨一行人都穿着大明军队的服装,一路上的民众看到军队来了,纷纷急匆匆走开,像躲瘟神一样。

  “这里的民众怎么了,干嘛见到我们都匆忙地走开了。”郑森很是不解地问萧谨道。

  “大明的军队名声太差,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民众不跑才怪。”萧谨有些无奈地说道。

  “为什么大明的军队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郑森接着问道。

  “朝廷没钱发军队的粮饷,军队没饭吃,自然只能去抢喽,不然怎么生存。”萧谨说道。

  “为什么朝廷会没钱发军队的粮饷?”郑森打破沙锅问到底。

  “还记得我们在南京媚香楼里见到那些达官贵人吗?大明的财富一半以上都集中在那些达官贵人手里,他们又不缴税,朝廷自然没有钱给军队发粮饷了。”萧谨说道。

  “哦,原来如此。”郑森明白了,他感概道:“看来大明很多社会问题都源自那些达官贵人。”

  “这是社会运转的规律,华夏历史历代王朝的兴衰周期概缘于此,这个是无法改变了,我们只有顺应这个规律。”萧谨说道。

  “哦。”萧谨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句。

  “要上石桥了,不说这些了,进城找家客栈安顿下来,我给你再讲一遍襄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然后我们再去周围实地看一看,这样你的襄阳地理位置的认识才会比较深刻。”萧谨看了一下前方的石桥,说道。

  “好的,萧师父。”郑森应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种学习方法他最喜欢了,他觉得这次出来学到了很多东西。

  萧谨给郑森讲解的时候,高升默默地在前方带路,领着众人走上石桥。

  在石桥上的民众有很多来不及躲开,只能硬着头皮站在石桥两边,萧谨一行人径直走过,不像以前遇到的官兵抢他们的包袱,搜出银子拿走,让他们大感意外,同时让他们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走近城门,城门上方“阳春门”三个大字在萧谨的眼里越来越清晰,他觉得这名字取得还行,他们走的城门在东边,东边又是最先迎接阳光的方向,取个阳字,唐诗里又有“东风归来,见碧草而知春。”的名句,再取个春字,这个城门的名字取得很高雅,花了不少心思啊。

  萧谨胡思乱想的时候,洪升已经领着众人走到了城门的前面,这时一名穿着布面甲的小军官带着六名士兵挡在洪升的面前,说道:“三位大人请止步,请三位大人通报一下所属哪一营。”

  “我们是六省军务总理熊总理手下的督标营,最近在南阳一带追剿流贼,舟车劳顿,暂且进襄阳城休整两日。”高升笑着说道。

  “三位大人稍等片刻,在下向上官通禀一下。”小军官不敢擅自做主,跑开去通报了。

  等人的时候,萧谨看了看襄阳城城墙的砖,是那种很大一块的青砖,直径长达一米多,宽大概二十厘米左右,比他见过的其它城墙的砖都要大得多。

  过了四分钟左右,一名穿着锁子甲的军官领着小军官快步走了过来。

  “你好,我是襄阳城守军的百户军官王子仁,请三位出示一下兵部行文。”穿着锁子甲的军官走到洪升面前,很客气地说道。

  “请看,这是出兵令箭和兵部行文。”高升直接把出兵令箭和兵部行文拿出来递了过去。

  “不知贵部进襄阳的宿营地是否需要安排?”百户军官看完兵部行文,笑着问道,要安排的话,他得往上报。

  “不用麻烦了,我们自行进城找客栈歇息就行了。”洪升笑着说道。

  “好的,那请贵部进城。”百户军官递回出兵令箭和兵部行文,笑着说道,他心里松了一口气,这年头最怕别的军队剿流贼的时候,进襄阳城白吃白住,事后地方官花费的钱又极难讨回,不愧是督标营的,真的是不缺钱。

  “好的,有劳了。”洪升收好出兵令箭和兵部行文,笑着说了一句客气话,就领着众人进城了,他现在可是熊文灿手下的督标营,要表现得牛气才有派头。

  百户军官没敢多说什么,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看着洪升带人进城了。

  襄阳城不是很大,洪升领着众人在城里转了半圈,找到一家“悦来客栈”,住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