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劫将至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5      字数:2290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萧谨的脸上,感受到脸上暖和的萧谨慢慢睁开了眼睛。

  熟悉的床铺、床边熟悉的书桌、床对面熟悉的衣柜,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萧谨发现自己躺在“君来”客栈他房间的床上。

  “看来昨天的聚会上我喝醉了。”萧谨摸摸他的脑袋后,轻声说道。

  萧谨拿定以后这种文人的聚会他还是不参加的比较好,他觉得参加这种聚会没什么意思,纯粹是浪费时间。

  在床上又赖了一下床,萧谨起床洗澡、漱口、更衣、吃早点,做完这些事情,他立马走出房间,去隔壁房间,叫他的随从贺义去通知郑森过来上课。至于国子监那些四书五经的儒家课程,让一个长得比较像郑森的人冒名顶替他上课就好了,早在南安县学,他就经常让人冒名顶替郑森去县学上课,反正那些课程,少听一些,也没什么。

  萧谨在房间把画板、地图和纸张整理好,准备等下的课程,今天他准备跟郑森分析李自成东征的战略决策。

  两刻时后,郑森推开萧谨房间的门,走了进来,两人太熟了,郑森连门都不敲了。

  “师父,今天复社的人跟我说,京城传来了一个很坏的消息。”郑森走到萧谨旁边,说道。

  “哦,什么消息?说说看。”萧谨好奇地问道。

  “元旦那天京城发生一场特大风霾,行人之间咫尺不见,天子不安,沐浴更衣,请“神”问乩,谁知得了一个大凶之卦。”郑森说道。

  “大凶之卦!是什么卦啊?”萧谨问道。

  “帝问天下事,官贪吏要钱。八处七处乱,十处九无烟。黎民苦中苦,乾坤颠倒颠。干戈从此起,休想太平年。”郑森回忆了一下,直接把卦背诵了出来。

  “唉,又是一个大凶之卦,大明这些年就没过吉兆,卜出来的卦都是大凶之卦,看来大劫将至啊!”萧谨感叹道,他来到明末的时间越长,对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普通民众,就越是同情。

  旱灾、蝗灾不断,赋税又重,流贼、官军和清军再来回折腾,明朝末年的普通人根本没办法生活下去。悲哀的是,民众经过崇祯年间十六年来灾荒不断、兵戈不休的苦难生活,迎来的却不是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而是更为残酷的生活,清军入关后,剃发易服政策导致了的更为残酷的战争,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久。

  “又一个大凶之卦?大劫将至?”郑森有些疑惑不解地说道,萧谨刚才说的那句话包含的信息量有点大,他一下子没有听明白。

  “是的,郑森,接连不断的大凶之卦让为师觉得我们华夏族的大劫将至了。”萧谨轻点了点头,郑重地说道。

  “师父,我们大明现在还不算是处于劫难之中吗?从崇祯元年到现在,大明旱灾、蝗灾不断,流贼四起,逐步壮大,直至今年建国改元,建奴更是六次入寇,攻克城池无数,抢掠众多财帛子女,大明现在还不够惨吗?难道这还不算是劫难?”郑森很是不解地说道。

  “郑森,你看过《天变邸抄》吗?”萧谨没有回答郑森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他另外一个问题。

  “看过啊!《天变邸抄》记载的是天启六年京城王恭厂发生的大爆炸。”郑森愣了一下,说道。

  “《天变邸抄》里记载,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后,钦天监上奏五月初六日巳时地鸣,如霹雳之声从东北艮位来。地鸣者,天下起兵相攻,妇寺大乱。地中汹汹有声,是大凶之象,其地有殃,其邑必亡。”萧谨想了一下,把《天变邸抄》里他最喜欢的一段话大概的意思说了出来。

  “师父的意思是说我们华夏族的大劫来自东北方,是建奴!”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萧谨轻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现在的大明虽然旱灾、蝗灾不断,官贪吏要钱,民不聊生,导致流贼逐步壮大,今年甚至已经建国改元,可是卦象告诉我们,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内忧外患的大明倒下之后,建奴从东北进入中原,到时我们华夏的劫难才会降临。”

  说完这番话的萧谨突然想到了推背图,推背图里面有一象,是一舟插八旗载10人从东北而来,从《天变邸抄》里钦天监奏折的内容很像,两者都是东北方向。

  “清军入关恐怕是天数,我意图改变历史的努力能成功吗?”萧谨在心里询问自己道。

  “算了,尽人事而听天命吧。”萧谨想了一下,只能无奈地自勉了,毕竟他都来到了这个时代,总要努力一下。

  郑森被未来可能降临的劫难吓到了,现在大明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未来竟然还会更糟糕,我实在无法想象那会怎样的情景,他呆若木鸡,愣在原地好一会,才看向萧谨,说道:“师父,我们大明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劫难啊?睿智如您知道吗?”

  “不知道,大明现在撑不了多久,卦象里预测的劫难这两年恐怕就会降临,到时郑森你就知道了。”萧谨摇了摇头,说道。

  萧谨想到了未来将要发生的剃发易服、圈地占田、逃人法、迁界禁海,跟现在大明的灾难相比,未来将遇到的劫难更可怕。

  “唉,恐怕这就是劫数吧,我们华夏民族命中注定要有此劫。”萧谨在心里感叹道,他来到明末这么多年,也没能改变什么,一直在看着历史的车轮按照原来的轨迹,滚滚向前,很快李自成打进北京,吴三桂开门揖盗,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就要发生了。

  “好了,别想那么多了,郑森你现在没有什么权力,改变不了什么的,我们上课吧,今天主要分析李自成东进山西和大顺筹饷的策略。”萧谨一边说,一边从书桌里拿出一张地图,粘上糯米,准备贴在画板上。

  “好的,师父。”郑森回了一句,去圆桌上拿两个茶杯,泡了两杯茶,一茶放在他的书桌上,一杯放在画板旁边的椅子上。

  放好两杯茶,郑森搬了一张椅子,在画板前面的书桌后面放好,并坐下,书桌上已有文房四宝,他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册子,准备等下做笔记。

  郑森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知识,在未来发生的大劫中拯救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