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大明朝廷调节失灵和区域不平衡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5      字数:3374
  休息了将近一刻时,郑森回到座位上,萧谨拿起小棍子,继续给郑森上课。

  “郑森,你说说为什么崇祯元年以来,大明北方处处烽火,而东南数省却相对平静,虽有一些民变,但朝廷还能基本控制局面。”萧谨问道。

  “崇祯元年以来,北方多省出现大旱,继而是蝗灾,朝廷不仅无力赈灾,反而催科甚严,南方多雨,偶有旱灾,也能勉力应对,才出现朝廷还能基本控制局势的情况。”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并不是深层次的原因。”萧谨摇了摇头,说道。

  “那师父说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郑森问道。

  “你再想想,凡事要自己先思考,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为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想想苏州城外那一片片桑树。”萧谨笑了笑,说道。

  “苏州城外那一片片桑树?”郑森轻声重复了一遍后,闭上眼睛开始思考,他想到江南大量良田种的都是桑树,如果这些良田全都改种稻谷,肯定收获大量的粮食,北方即使出现旱灾,也不至于饿死这么多灾民,逼得众多灾民为了不饿死,铤而走险,跑去当流贼。

  “是师父之前说的钱压倒权,如果朝廷的权力能压倒江南众多大地主大商人的钱,就能在北方大片地区大旱,极度缺粮的时候,逼迫这些大地主大商人把江南众多良田全都种上稻谷,使市面上多出大量粮食,能大幅度地降低粮价。”郑森睁开眼睛后,说道。

  “恩,不错,还能记得为师几年前说过的话。”萧谨笑了笑,说道:“不过郑森你忽略了一个问题,大部分的灾民都没什么钱,即使粮价大幅度降低,他们还是买不起。”

  “是啊!灾民没钱,这是一个大问题,可是让朝廷花钱买粮食赈济灾民,恐怕也不现实,朝廷连军饷都发不出,哪有钱买粮食赈济灾民。”郑森说道。

  “是啊!朝廷现在很穷,根本没钱买粮食赈济灾民,所以为了赈济灾民,朝廷必须得有钱才行。”萧谨直接做了一个反向推理给郑森看。

  “师父你的意思是说朝廷不能太穷,那朝廷就得征收高一些的赋税,而本朝太祖一向主张轻赋薄役,师父你的意思就是说本朝太祖的主张是有问题的了。”郑森很快从萧谨的话推测出他的另一层意思,这种理论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教儒学的师傅一直给他灌输朝廷不得与民争利的理论,他对这个理论一直深信不已。

  “郑森,朝廷收的赋税收得太高不好,民众会不堪重负,但朝廷收的赋税太轻的话,也不好,因为赋税太轻的话,朝廷会缺钱去解决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西南土官之乱、东北建奴入寇,西北流贼肆虐,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得调动官兵去跟土官和建奴打仗,去围剿流贼,就得每年花许多许多的钱,朝廷现在光是在军饷这块,每年都是入不熬出,更不要说其它的花费了。崇祯年间大规模的旱灾和蝗灾连续不断、大规模的瘟疫去年就让京师死人无数,九门日出万棺,朝廷收的赋税太轻,连九边精锐的军饷都发不出,根本没钱治理旱灾、蝗灾和瘟疫,更没钱赈济灾民,走投无路的民众才大规模去加入流贼,使得流贼队伍越发庞大,现在都称号建国了。”

  “是啊!师父说得有道理,朝廷要做的事情很多,收的赋税太轻,朝廷缺钱,许多事情根本做不了。”郑森恍然大悟道,他脑海里朝廷不得与民争利的观点,被打碎了。

  “当然了,增加的赋税一部分增加在农民身上,大部分还是要增加在商人身上,同时要取消士绅的免税,这样增加的赋税应该是够用了。”萧谨说道。

  “恩,没错,可惜这些现在的朝廷根本做不到。”郑森感概道。

  “师父是不指望朝廷了。郑森,你以后在郑氏当权后,治理地方的时候,要为师刚才说的那些。”萧谨看向郑森,郑重地说道。

  “好的,郑森记住了。”郑森一边拿毛笔在书册上记录,一边说道。

  不知道为什么,萧谨突然想到了美国,他觉得美国跟大明太像了,特别是税收这一块,都是收不到富人的税,明朝加税往往倒霉的是自耕农,美国加税往往倒霉的是中产阶级,只能说这个世界即使过去几百年,但运转的规律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朝廷没钱,控制力度不足是崇祯这么多年来,北方处处烽火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此次,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导致北方处处烽火,郑森你想想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萧谨笑了笑,说道。

  “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原因!”郑森有些惊讶地说道,他一时间想不到其它头绪。

  “师父,可不可以给点提示。”郑森想了一会,实在想不到头绪,他用可怜的目光看向萧谨,说道。

  “为什么是北方处处烽火,而不是南方处处烽火,这两个区域,为什么会发生截然不同的情景。”萧谨说道。

  “难道是因为气候不同,北方多旱灾,南方多雨,蝗虫又多是在干旱的土地产卵,所以蝗灾多在北方,旱灾叠加蝗灾,导致了北方流民四起,继续演变成大规模的流贼。”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自古北方多旱灾,南方多水灾,这种气候的差异又不是崇祯年间才有,之前那么多朝代,为何没有发生北方处处烽火,而南方相对平静的情况。”萧谨笑了笑,说道。

  “师父,除了这个气候的差异,我实在想不到其它原因了。”郑森很是无奈地说道。

  “是海外贸易,唐宋元时,虽然东南地区也有海外贸易,但规模都没有本朝这么大,郑森,想想你父亲每外通过海外贸易赚了多少钱,就知道东南数省海外贸易的规模有多大了。还有,本朝的海外贸易,跟唐宋元时不一样,唐宋元时,海外贸易使用的货币大多都是铜钱,白银数量较少,而本朝海外交易基本都使用白银作为交易的货币,还大多都是我们卖东西出去,换取白银回来,东南数省每年都通过海外贸易,赚到了大量的白银。”萧谨直接说道。

  “我父亲确实是卖生丝、丝绸、棉布、茶叶和瓷器出去,却很少买东西回来。”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恩,其他商人大多跟郑森你父亲一样,卖东西出去的多,买东西回来的少,所以到现在,通过海外贸易,东南数省早就积累了天文数字的白银,可是大量白银流入产生的通货膨胀,却是大明所有地区一起承担的,这等于大明东南数省通过海外贸易,变相地吸大明其它地区的血。”萧谨一字一句,地说道,怕郑森不理解,他说得比较缓慢。

  “师父的意思是大明货物大量卖出,钱币大量流入,所以会变相增加市面上货物的价格。”郑森有些听懂了,他毕竟是大商人家庭出身的,对钱和货物比较敏感。

  “没错,就是这么理解。”萧谨十分高兴地说道,他真怕这些经济学的知识,郑森听不懂,没想到他一点就通。

  “没想到我们东南地区通过海外贸易赚钱,竟然还会比大明其它地区带去伤害。”郑森感概道。

  “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为师也是思考了很长时间,才想到这一点的。”萧谨感概道。

  “那怎么办,难道海外贸易不做了,不出口生丝、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赚白银了?”郑森问道。

  “海外贸易当然要做,很多很多人靠这个为生,不做这个生意怎么得,但朝廷对东南数省需要征收的税收要高一些,折算成白银运往朝廷。朝廷每年拿这些白银进口一些必需品之外,剩下的白银可以每年定期运去大明其它省份,这样可以大幅度缓解商品价格上涨对其它省份的影响。”萧谨想了一下,说道。

  “师父这个方法是把东南数省赚到的白银做二次分配,扶持大明其它地区。”郑森有些听明白了,他赶紧把这个方法用毛笔记在册子上。

  “是的,没错。”萧谨点了点头,说道。

  萧谨又想到了美国,他觉得美国跟明朝真是太像了。明朝在大航海开始的初步全球化时代,通过出口生丝、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赚到了海量的白银,江南的大地主大商人大发横财,东南数省受益,变相吸血大明其它地区,美国在深度全球化时代,通过世界货币美元、转移制造业、高科技和互联网也赚到了海量的金钱,华尔街、硅谷赚钱赚疯了,美国东西海岸的州从中受益,美国其它地区被变相吸血。

  “美国没有转移支付,以后美国被变相的内陆地区肯定也会像明朝北方一样,出现大规模的动乱。”萧谨在心里想到。

  想了一下,萧谨拿起茶杯,喝了两口茶后,看着在书桌上低头写字的郑森,说道:“好了,郑森,今天就讲到这里,你记完就可以回去了,回去以后好好温习一下为师今天讲的内容,明天为师要问你的。”

  “好的,师父。”郑森抬头看向萧谨,答应道。

  记完笔记,郑森喝了两口茶,起身跟萧谨道别,拿着记笔记的册子,走出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