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讨论未来时局(二)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5      字数:2798
  回到明末这么多年,萧谨依靠自身的亲身经历和郑芝龙的情报系统,得出一个结论,清军之所以能入关,原因有很多,不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明末的阶级矛盾太严重了。一开始士绅阶层压迫农民阶层太狠了,有功名的士绅不缴税,把大明朝廷征收的绝大部分田赋都转嫁到农民阶层上面去了,后面李自成三年免征的口号赢得了农民阶层的支持,成了农民阶层利益的代言人,开始疯狂报复士绅阶层,李自成大军所过之处,士绅阶层被迫出钱出粮,“追赃助饷”的政策出来后,被拷打致死的士绅更是不计其数。

  当一个民族的上层与下层矛盾太过剧烈的时候,另一个民族就有了趁机而入的机会,就像两夫妻由于家庭矛盾,反目成仇,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外人趁机介入并拆开这个家庭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只能说多尔衮为首的清庭很高明,成功抓住了明末汉族上层与下层矛盾太过剧烈的机会,趁机而入,打击李自成所部。打赢李自成所部,得到许多缴获后,清庭还很知趣地把从李自成那里缴获的金银归还一部分给明朝原来的官员们和地主们,赢得了相当多汉族士绅的支持,在关内站稳了脚跟。

  “一个家庭被拆开之后,这个家庭就不复存在了,一个民族的上下层被拆开之后,等待这个民族的又会是怎样的结局?”萧谨在心里问自己道。

  萧谨想了好一会,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汉族规模如果小一点的话,恐怕真的就消亡了,即使汉族规模这么大,也沉沦了很长时间,直到一个伟大的政党和一个伟大的领袖出现后,才开始慢慢有了重现昔日辉煌的可能。

  看到萧谨坐在画板旁边的椅子上发愣好一会,不懂在想什么,这种场面郑森见了好几次了,他没敢吵师父,他喝了两口茶,坐在椅子上默默等待。

  “看来有学问的人都是这样,想问题总是会陷入沉思。”郑森在心里想到。

  想了一会,萧谨终于回过神来,他看到郑森在旁边瞪着大眼睛,一声不吭地看着自己,他直接愣住了。

  穿越前萧谨也是当老师的,上课的时候他还没有走神过,穿越后给郑森上课时,偶尔会想起穿越前的事情,走神三四次了。

  萧谨咳嗽了一下,笑了笑,说道:“郑森,我们继续上课。京城所需的粮食每年都是通过漕运从江南运到京城,所以建奴入关与李自成大战后,不管哪个是胜利者,都会派大军南下,你说现在在南京登基的福王守得住南方吗?”

  萧谨脸皮很厚,一点都没有提刚才想事情入迷,走神的事情。

  郑森听完陷入了深思,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他想了好一会,用不是很确定的语气,说道:“淮河一带河流纵横,骑兵优势大打折扣,昔日宋室南渡,依靠淮河一带的地利建立防线,顶住得女真人的进攻,后面蒙古人南下时,淮河防线也很稳固,直到宋室灭亡,淮河防线都没有被突破。如今大明江南半壁江山仍在,像昔日宋室一样,依靠淮河一带的地利建立防线防御李自成或建奴的南下大军吧,即使最终不守,应该也能守个三四年吧。”

  萧谨就知道郑森会想到宋朝时的历史经验,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地笑容,谆谆教导道:“郑森,很多事情我们需要回顾以往的历史,利用历史经验来给现在的事情做决断,但绝不能直接照抄前人的经验,因为时移势转,现在很多情况都跟以往大不一样了,直接照搬前人的策略会出大问题的。”

  “那现在的淮河地区,跟宋朝时有什么不同。”郑森十分不解地问道。

  “当然有很不同。”萧谨一边说,一边从书桌里拿出一张纸,他用糯米把这张纸在画板上。

  郑森看到纸上画着两张地图,两张地图上分别写着宋朝和明朝。

  “第一点,宋朝时是没有漕运时,你看现在,依靠北京到杭州的运河,可以从北京坐船直达杨州。大军出征,后勤是很重要的,现在从北京出动的南征大军,可以靠船运输物资,大大降低了运输途中的损耗。”萧谨拿起挂在画板上的小木棍,指着两张地图,说道。

  “是哦,现在有运河了,物资运输损耗比宋朝时低很多。”郑森摸了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他考虑事情还是不够周全。

  “第二点,宋朝防御北方的防线是分为三部分的,西线是四川,中线是湖广一带,以襄阳和樊城为核心,东线才是淮河北岸和南岸的两淮防线。宋朝面对女真和蒙古的进攻时,这三地都在宋朝手中,而如今襄阳和樊城为李自成所占,长江防线已经不完整了,李自成如打赢建奴,效仿蒙古人造船从汉江进入长江,再沿长江西进,南京将不保。”萧谨用小木棍指着地图,说道。

  “如果是建奴获胜呢?”郑森插话道。

  “建奴获胜,沿着北京到杭州的运河南下,为师先说结论,我大明的军队恐怕一样挡不住。建奴的军队并不单单是骑兵强,步兵一样很强,宋朝时在两淮地区河流纵横地带,修筑大量的堡垒来进行防守,那时的火炮相对来说不是很强,以骑兵为主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进攻两淮地区,都很艰难,而现在红夷大炮比宋朝时的大炮厉害多了,修筑堡垒来防守这一招用处恐怕不大。为师上面列举的那些其实都是次要的,一场战争的胜利,最重要的还是打仗的人行不行。”萧谨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向郑森,问道:“郑森,你说说看我大明现在在淮河两岸的军队都是些什么军队?”

  “大概有高杰、南京总兵刘良佐、山东总兵刘泽清和庐州总兵黄得功等人的军队吧。”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高杰本来是原来是孙传庭的部下,孙传庭跟李自成决战输了,跟李自成有私怨的他不敢投降李自成,才带着部下跑到了淮河一带的。南京总兵刘良佐原本是流贼,后来才投降的朝廷,两人的军队坦白讲绝对打不过李自成的军队。山东总兵刘泽清懒得分析了,建奴入寇抢掠山东时,都没见山东的军队有什么好一点的表现,战斗力肯定是很弱的。庐州总兵黄得功是京营出身,建奴入寇时也没什么好的表现,我看这么多塘报,他的亮点就是跟刘良佐一起率部打败过张献忠,战斗力估计也就比高杰的军队稍差一些,但对上李自成或是建奴的大军,肯定是打不过的,即使守,也守不了多长时间。”萧谨直接把后来江北四镇军队分析了一番,坦白讲他们都是李自成和清军的手下败将,不管是李自成的大军,还是清军的大军南下,他们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哇塞,师父你怎么对江北的军队这么了解!”郑森十分惊讶地说道。

  “郑将军转过来的塘报我基本都看过了,你平时塘报看得少,对大明军队的了解没有师父深。”萧谨笑了笑,很是骄傲地说道。

  “哦,这么看来,我们在南京怕是呆不了太长时间了。难怪之前师父让我在南京学习一阵子,不着急回军从军领兵先,原来我们是在南京呆不了多久了。”郑森感概道,他突然想明白这个在南京新成立的朝廷恐怕不能存在多长时间了。

  “是的,我们在南京确实呆不了多长时间了。”萧谨轻点了点头,说道:“好了,休息一下,等下师父跟你讲讲淮河区域有哪些河流和城市。”

  “好的,师父。”郑森答应道,坐的时间长了,他屁股有些麻了,起身伸了伸腰。

  休息一个刻时后,萧谨给郑森讲了淮河区域有哪些河流和城市,讲完就让郑森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