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怎么扼制明末的通货膨胀
作者:爱码字的蚂蚁      更新:2022-05-05 05:05      字数:2173
  在帆船出了吴淞长江口,进入东海后,帆船比在长江上摇摆了很多,萧谨停止给郑森上课了,改为用聊天的方式增加郑森的知识量,他现在主要跟郑森聊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毕竟日后郑森掌控郑氏集团的力量后,治理地方需要很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安全问题萧谨和郑森倒不担心,两人乘的船挂着郑氏船牌和福建水师的旗帜,又是三桅帆船,红衣大炮在船头和船尾各有一门,船的两侧各有弗朗机,火力十分强,没有哪一伙海盗不长眼睛,敢来抢劫。

  七月十日的清晨,新的一天开始了,萧谨和郑森如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往船头走去,准备在船头一边看风景,一边聊天。

  走出船舱那一刻,早上的阳光照在萧谨的身上,让他觉得温暖和煦。

  “今天天气不错。”萧谨抬头看了看天上蔚蓝的天空,笑着跟郑森说道。

  “恩,天气挺好的。”郑森笑了笑,说道:“师父今天打算教什么知识?”

  “等下你就知道了,跟这些来往的商船有关。”萧谨露出一丝让人觉得神秘的笑容,笑着说道。

  “跟船有关?”郑森看着前方星云密布的船只,有些疑惑地轻声嘀咕了一句,他已经发觉这些天师父教他的知识都是跟管仲之学有关,他想不通眼前这些船跟管仲之学有什么关系。

  萧谨不再说话,他领着郑森走到船头,开始默默地观察来往的船只。

  萧谨站在船头观察来往的船只一阵子后,转头跟站在他旁边的郑森说道:“郑森,这些往南边行驶的船只,大多吃水较浅,明显是空船,而往行驶的船只,大多吃水较深,显然是装满了货物的船只。”

  “是啊!我们郑家的商行从江南购买生丝、丝绸、粮食和棉花后,都是用船运到安平或中左所的,然后回江南的船,大多是空船。”郑森说道。

  “这些货物运到安平或中左所后,又挑个时间运到日本、台湾或吕宋等地,换回白花花的银子。”萧谨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郑森,师父跟你讲过,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现象是不太正常的,大明现在的动乱,这种贸易现象是原因之一。”

  “恩,这个师父跟我讲过,大量实物流出,换来众多白银流入大明,实物减少,白银增加,导致大明各地的物价一直在缓慢上涨,很多小商贩因此破产倒闭了。”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恩,没错,那为师问问郑森,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现象该怎么解决呢。”萧谨笑着问道。

  郑森听完愣住了,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现象该怎么解决,他还真的不懂。

  “师父,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萧谨想了好一会,实在想不出来办法,只好老老实实承认不懂了。

  “这个问题对于郑森你来说,难度确实太大,你回答不出来很正常,不要因此挂怀,为师也是查了很多以往宋朝市舶司的资料,才想到解决策略的。”萧谨笑了笑,伸出两只手指,说道:“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方法是恢复市舶司,对商人朝往外卖的货物,征收比较高的赋税,对商人从外面买进货物,则不征收赋税。”

  萧谨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向郑森,看他听明白了没有?

  “恢复市舶司我理解,毕竟市舶司是管理海贸的衙门,但后面的两个操作我不太明白,红毛、大小佛朗机向来爱我大明的货物。即使向往外卖货物的商户们征收比较高的赋税,恐怕向往外卖出的货物也减少不了多少,而我大明的民众对大明以外的货物需求量恐怕并不大,我看我父亲拥有的十大商行寄给我父亲的文书,都是往外卖出货物多,往大明买进货物是极少,如果有需求,能赚钱,商行不会不购进货物拿出卖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征收赋税,恐怕商户也不会从大明外购进多少货物。”郑森想了一下,说道。

  “确实,朝外卖的货物征收较高的赋税,这样并不能根本性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但这样即能让朝廷赚一大笔钱,又能一定程度减少往外卖出货物的数量,因为红毛、大小佛朗机手上的现银肯定是有限的,朝廷如果朝往外卖出货物征收三成的赋税,红毛、大小佛朗机至少要减少二成的购物量。至于我大明的民众对大明以外的货物需求量不大这个情况,我觉得恐怕是我大明众多普通民众没什么钱,而不是真的没有需求,毕竟一百多年来物价的上涨已经让许多小商户破产了,农民则因为田赋过重,大多也破产了,卖牛弃地逃走了。”萧谨笑了笑,说道。

  所谓普通民众没需求的说法都是靠不住的,穿越前萧谨就是一个穷光蛋,有钱他自然会享受,吃好喝好,买一堆东西,没钱让他拿什么去买嘛。

  “对哦,师父提醒我了,普通民众没需求极有可能是没钱买。”郑森恍然大悟道。

  “郑森你明白就好,现在说第二个方法。朝廷还可以设立一个专线储备粮食和各种物资的衙门,这个衙门从海外购买各种物资储存起来,等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物价上涨时,这个衙门就朝市场抛售粮食和各种货物,把物价打压下去。”萧谨一字一句地说道。

  “想要把物价压下去,这个衙门储备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的数量恐怕非常大吧。”郑森说道。

  “当然,大明这么大,数量不大的话,怎么把物价压下去。”萧谨点了点头,说道。

  “哦,我明白了。”郑森说道,他心想治理一个国家真不容易啊!单单是压制物价这一项,就要做那么多事情。

  “对了,我赶紧把师父刚才说的这些记下来。”郑森突然想到要记笔记,一边说着,一边转身走回船舱找文书四宝去了,他心想这两件事情先记好,以后他执掌郑氏后,再一件一件地做好来。

  看着郑森走路的背影,萧谨欣慰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