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作者:来自远方      更新:2023-06-16 05:15      字数:3053
  沈瑄是个彻头彻尾的杀神,铁铉的军队,大部分是齐泰黄子澄募到的壮丁,没经历过真正的血腥屠杀,更没见过沈瑄这样的猛人,摆好的阵型,两次冲锋就被打散。无论边军还是蒙古骑兵,自开战以来首次遇到这样不堪一击的敌人。刀刚举起来,人就跑了。虽然南边卫军的战斗力稍逊于北边的边军,也不至于差这么多吧?难道又是诱敌之计?这样的手段,朝廷军队没少用。燕军的进攻有瞬间迟疑,身为主将的沈瑄却没有停下,手持长刀,向溃散的铁铉军发起了第三次冲锋。主将冲过去了,就算真是圈套,做下属的也必须跟着冲。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前锋部队如洪水一般,呼啸着席卷而去。孟清和想跟紧沈瑄,却发现有点困难。沈瑄冲得太快,铁铉军跑得也不慢。两条腿被四条腿追,还能拉开几米的距离,可见潜力惊人,爆发力同样惊人。在高福等人的保护下,孟清和不再随大部队往前冲,而是落在后边,干起了捡漏的活。在军中四年,比不上经验老道的高福,也能看出这批南军不对劲。不像是卫军,倒像临时被拉上战场的庄稼汉。遇上还活着的,拦住想补刀的高福等人,挑重点问了几句,果然,这支军队的大部分人都是募集而来。从穿上袢袄到拉上战场,最短不过半个月时间,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才怪。“小的听总旗说过,要去济南,不成想……”去济南?孟清和恍然,八成朝廷以为燕王会等到春天才发动进攻,队伍拉到济南,一样可以练兵。人头多了,还可以壮壮声势。守在城里,燕军的斥候知道是卫军还是临时拼凑的壮丁?算盘倒是打得不错,可惜落了空。“人先救起来,等沈指挥回来,听指挥定夺。”“遵令!”跟在大部队身后一路捡漏,孟清和捡到了百户三人,总旗两人,小旗和士卒二十多人。这些人的伤势都不算太重,跟着走绝对没问题。孟清和不担心他们会突然暴起,要了自己的小命。没受伤,他们也不是高福等人的对手,何况是现在?走着走着,高福又发现了一个伤重的南军。穿着普通士卒的袢袄,却留着一把文人的胡须。脸上布满血污和尘土,看不清长相。倒在这人身边的南军有百户,还有千户。以倒卧的位置看,竟隐隐将他护卫其中。高福觉得不对,孟清和也是皱眉,叫来跟在后边的三名百户,“此人,你们可认得?”高福将人拖过来,三个百户同时惊呼,“铁侍郎?!”铁侍郎?孟清和心中飞快闪过一个念头,急切追问道:“你们说他是谁?”“回同知,此人是兵部左侍郎铁铉。”孟清和倏地瞪大双眼,看着气怒却不能出声的铁铉,天老爷,沈指挥杀了一路,竟把这位给漏掉了?“同知,您看?”“快扶起来……高福,别拽衣服,把人勒死怎么办?”孟清和瞪眼,这个漏捡得不容易,是老天看他心诚?高福松开铁铉的领子,将他放到马背上,头朝下,像是驮着条麻袋。铁铉是个硬汉,可杀不可辱。先被敌人所救,又被如此“折磨”,气恼已极,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了过去。“同知,怎么办?”孟清和摆摆手,晕就晕了,先把血止住,别让人死了。衣服不用换,脸也不用擦,大军到后,直接送到燕王面前。刚刚铁铉一直没说话,是伤到了喉咙?为保万无一失,回营之后再想想办法,不让他说话,就算燕王一定要杀他,应该也会给他的痛快。若是不杀……孟清和摇摇头,这任务着实太艰巨了。不过,他记得铁铉应该是南京城破才被抓的?这么早就被自己捡漏,是机缘巧合还是蝴蝶翅膀又扇了一下?想不明白,孟清和干脆不想了,只等着沈瑄回来再做计较。入夜,前锋军扎营之后,孟清和将抓到铁铉一事告知了沈瑄。“指挥觉得怎么办妥当?”沈瑄解下佩刀,松开袖口,“待大军前来,交给王爷处置。”孟清和点点头,也只能这么办。希望铁铉能继续哑下去,不成的话,只能用非常手段了。用盐还是糖?烟就免了,太那啥了点。正想着,下巴突然被抬起,对上一双深黑色的眸子。“在想什么?”“没什么。”孟清和笑笑,救铁铉一命实在很难,可他欠了对方人情,总要想办法偿还,无论铁铉怎么想,对得起自己就行。沈瑄没有多问,啄了一下孟清和的嘴唇,“睡吧。”火烛熄灭,合衣躺下,帐外有巡营士兵的脚步声。伴着熟悉的温暖,孟清和缓缓沉入了梦乡。绵长的呼吸声中,沈瑄突然睁开双眼,目光扫过熟睡的孟清和,半晌,将人揽进怀中,帐篷中,只余静谧。大军在两日后赶到,得知孟清和抓到了铁铉,燕王当即派人将他请来,见铁铉伤势严重,还令随军的大夫诊治。经过两天,铁铉恢复了些许力气,只有嗓子未好。见到朱棣,不行礼,也没有痛骂,背脊挺直,怒目而视,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着极致的愤怒。“铁方伯有话要对孤说?”方伯是布政使的别称,朱棣称铁铉为方伯而不是侍郎,足见他对济南之战的怨念有多深。铁铉冷笑,“乱臣贼子,何敢立于天地!”声音嘶哑难听,像是破风箱拉动发出的一般。孟清和心惊,随军医户明明说他没法说话的!早知道就应该灌糖水了!燕王面色阴沉,铁铉仍是一字一句说道:“口称靖难,实为造反!如此大逆不道,必受天谴!老天不收,亦不得好报!他日于太祖灵前……”砰!铁铉没能继续说下去,而是被朱高煦一脚踹飞。“混账!你是个什么东西,敢如此辱骂父王!”铁铉嘴角淌血,面无惧色,站起身,仍是对着朱棣冷笑。“你……”朱高煦还要上前,却被朱棣拦住。“铁方伯一心求死,孤成全你!来人!”一声令下,两名亲兵进帐,将铁铉拖了出去。沙哑的骂声渐远,朱高煦道:“父王,儿要亲手杀了此人!”“去吧。”朱高煦单手按刀,大步走出帐外,很快,骂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喷溅的鲜血和滚落在地的人头。第九十六章 胜利的曙光三朱棣一生中杀了许多人,铁铉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杀了铁铉,除为出一口恶气,也为向世人证明,他将扫除前进路上的所有绊脚石,无论那块石头有多硬。王帐前的血迹未干,燕军已在号角声中陆续拔营,整队集结,开始向下一个目标挺进。骑在马上,风拂过脸颊,孟清和回首遥望,大营中的一切都变得模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很快隐去。求仁得仁,铁公值得敬佩,终将青史留名。无论背负何种名声,自己的路仍要继续走下去。三月中,燕军大破萧县,知县陈恕自杀殉国,城内指挥及县丞等均投降燕王。燕王下令厚葬陈恕,开仓放粮,并在城内四处张贴告示安抚乡民。收拢人心,博取仁义之名,燕王已是驾轻就熟。不出三日,城内无人再以“逆臣”辱骂燕王,反而大赞燕王仁义。即便有顽固不化的,也只能躲在犄角旮旯自言自语,自娱自乐。萧县已下,徐州门户大开。燕王兵临徐州城下,没有急着攻城,先派骑兵断徐州粮道,再派麾下将领带兵包围徐州,不许城内百姓外出樵采。遇上偷偷出城的,百姓护送回城,士兵一概抓起。敢反抗?那就用刀子说话。此计看似粗陋,燕军却是屡试不爽。徐州守军粮食有限,粮道被绝,派出求援的骑兵也接连被杀,不愿困死城中,只能出城迎敌。打不过也要打。继续这样下去,守军的士气和体力都是每况愈下,不战死也会被饿死。双方在徐州城外二十里展开激战,守军不敌,被燕军大败,纷纷向城内溃逃,燕军一直追杀到城下,才因城头落下的箭雨退去。城门落下,守将清点人数,骑兵和步卒加起来至少减员一半。丢弃的军械更是无数。战报送上,徐州知州和驻守于此的都指挥接连倒吸一口凉气,是守军无用还是燕军过于凶猛?一次交锋便败落至此,难道徐州卫军都没反抗,排成队给燕军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