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8      字数:4823
  对联,是东林党给后世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东林党的的优劣。在道德上,东林党人可以说是很符合儒家弟子的行为准则,所以罗彦首先给自己的准绳就是道德上不能让自己有污点。但是东林党人道德良好,难道就是好的了么其实不然,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去实现胸中的抱负。这俨然就成了废材。所以后世对与东林党人最大的批评就是空谈误国。这也是罗彦把这幅字拿出来的含义,只有他自己明白的一重意思。罗彦现在读书,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系统的任务那么简单。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融入到这个时代,罗彦就想到了要做点什么。他完全有能力做很多事情,虽然现在还局限与自己的身份和能力,但是只要为此努力,那么必然会达到心中所想。何况,系统给的终极任务也不是随随便便读点书就可以做到的。想起那些天见李世民的时候,罗彦问过一个很傻的问题:“你想过当上了皇帝,你要承担的责任么”或许这不应该是一个幕僚对东家应该问的问题,但是罗彦记得很清楚,当时李世民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很从容的回答说:“我知道我当不上皇帝,也不见得会莫名其妙的死去。但是我叫李世民。”是的,李世民,因为他叫李世民,他从小在别人口中就是经世济民的人,所以他想争。难道李建成当了皇帝就不能经世济民了那不一样,如果不是亲手做出来的,那还不如就此死去。罗彦此时也有种和李世民一样的心理。他有这个能力,他就想去做。既然这样,那么就要把作为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给拿出来,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如果真的为了装叉,那么罗彦就直接把那非常经典的四句话拿出来了,不见之前陆德明都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崔颍读者两幅字,慢慢走到卷轴旁边,站了很长时间之后,转身对罗彦说道:“罗兄,这两幅字让我带走吧。”那个表情,简直认真到了极点。不仅仅是崔颍,崔政这会儿也走到另一幅字旁边,看那个样子,只要罗彦答应,这货会立刻把卷轴拿下来卷好。至于屈突诠,反正是不明白罗彦的这两幅字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了。不过,上次在集雅轩人家出了那么大代价,都没让罗彦留下半个字,可想而知罗彦的手笔得有多值钱。于是乎几个人都眼巴巴看着罗彦。考虑了一下,罗彦最终答应给崔颍他们重新写一副。毕竟,这幅字已经挂在了自己的屋子里边,就不好再送给别人了。听到罗彦的回答两兄弟很是高兴。其实崔颍请罗彦弄这幅对联,最终他也不一定能够拿到自己手里。他的初心,是把罗彦的手笔带回博陵,让长房的那些人都看看罗彦的水平。而且也有激励同族后辈的意思。罗彦的这幅对联不得不说很经典。再者,崔颍也有借此试探家族对罗彦态度的意思。随着罗彦辞官之后,他在官场上本来就不怎么重要,所以崔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反应。但是苦读三年的事情传开之后,罗彦在士林当中还是有些走红。崔颍想看看,家族对于罗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毕竟,罗彦是寒门,崔氏作为世家大族,究竟怎么看这样一个后辈,还不是崔颍能够知道的。拿来了果酒,分给众人之后,管家和两个车夫知趣地走到了另外的一间房中。现在也就剩下罗彦和崔氏兄弟,屈突诠,还有莺儿小姑娘。虚致观主早在刚才没进门的时候,就因为要去教授几个弟子功课,早早离开了。围着火盆,喝着果酒,几个人开始谈起罗彦接下来的生活。“从此罗兄可真的就是闭门苦读了。看来接下来这几年,我等一起去平康坊的机会基本上是没有了。”这话是屈突诠说的,这货也马上就跟着自家的老父亲去洛阳了,所以对于没有和罗彦逛遍平康坊还是有些遗憾。至于为什么非要跟罗彦,那是因为如果要看颜值和家世的话,屈突诠完全不虚。但是谁让人家那些女子还要看才华呢这玩意屈突诠可不在行,但是有罗彦在,他也不怕谁。要是罗彦知道他在屈突诠心里就这点功能,非把这货打死不可。这不,就算是罗彦不知道,也照样有人收拾他,莺儿当即怒了:“你这个色坯,我一定要跟我阿翁说,是你诱惑罗彦去青楼的。让他把你抓到国子学读书去。”莺儿小姑娘一句话就把屈突诠给吓住了。其实小姑娘根本不知道读书对屈突诠多么有震慑力,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罗彦曾今告诉过她,只要是纨绔,都怕进国子学。为什么前面也说过,国子学请的的这些助教,那一个个的都是当世名儒。李渊又给国子学的权利很大,学生功课上出了问题,国子学有权力打板子。打手板,那都是小儿科。打屁股上才算疼。这样一来,那些二代们要是去了之后不好好学习,直接每天都能被教怎么做人。所以屈突诠直接被小姑娘给秒杀。剩下的崔氏兄弟俩倒是说了些正常的话:“看来我俩回去以后,也该好好读书了,不然被长辈拿罗兄来教训我等,那可是实在没面子的紧。”另一个马上接口:“罗兄以后要写文章的时候提前说一声,我等也好一睹为快,顺带还能避免被长辈比来比去。”说完之后兄弟俩都笑了。罗彦前些时候读书刻苦被当作年轻人的榜样,然后文章也写的挺好,当时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崔氏兄弟这也是在开罗彦的玩笑,毕竟他俩离开博陵,基本上长安的长辈也不会那这个说事。能够被放出自由行动的崔氏子弟,那都是被家族认可了的。不论是人品还是才学,至少是作为世家大族,他们不会绝对自家子弟会很差。被这两兄弟这么一说,罗彦也笑着说道:“只怕以后也就偶尔写文章能露露脸,不然三年以后,这世间谁还记得我啊。”崔政好奇地问道:“罗兄难道真的准备一直在这小观中窝三年一点出去的意思都没有”罗彦想了想,回答道:“今年还要跟孔颖达先生学习,所以会经常回城中。再往后,若非大事,绝不出门。”这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分余地。不过崔氏兄弟对罗彦能够得到孔颖达的教授感到十分羡慕,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在罗彦出不出门了。像孔颖达这样的孔圣人直系子孙,在儒生当中的地位非常高。何况孔颖达可是当世的大儒,经学一道绝对是顶尖的人物,能够得到这样的人的教导,何其幸运。任由着两人感慨,罗彦只是笑着不说话。第八十章那个奇女子走了三月出头,罗彦去了万寿县的农庄一趟,把兑换出来的土豆切好块,准备培芽。这次自然是让李世民选出来的几个心腹跟着观摩,所以罗彦索性把之后的事情也一并交代清楚。培芽的这十来天,就靠这几个人仔细看着了。罗彦回到清平观没几天,崔颍就匆忙赶来。这次崔颍是邀请罗彦一起去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的。虽说罗彦也知道李秀宁会在这个月过世,但是听到崔颍亲口说出这个消息,心里头还有有些遗憾。平阳公主是病死的。具体什么疾病,罗彦是不清楚的。而且就算是罗彦知道什么病,也是无能为力。系统里边并没有药品可以兑换,而罗彦自己也不是什么高明的医生。李秀宁现年也就二十七八岁。然后就这么走了。刚刚二十出头的她,就敢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逗留在长安组织义军反隋。多次领军征战,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短短几个月时间,李秀宁手底下就能汇集七万大军,就连屈突通这样的老将都在李秀宁的手底下吃过败仗。手底下几万军队,甘心被别人称作是“娘子军”。李渊的女儿不算少,但是李秀宁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她为李渊付出的,还是李渊给她的待遇,都不是其他女儿能够相比的。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却最终在美好的年华因为疾病过世。罗彦非常遗憾没有亲眼见见这位平阳公主。前世英姿飒爽的女兵他是见过,但是这样有才略胆识而且上过战场的女子,在封建社会都是独一份,怎么能让罗彦不遗憾。和后世的女兵比起来,她太特别。沉默了很久,罗彦简单收拾下东西,跟虚致观主打了声招呼,就坐上崔颍的马车回到了长安。罗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陆德明家里。进了明德门,退却了崔颍的挽留,罗彦就下了马车,向秦王府走去。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罗彦都是没有资格参加李秀宁的葬礼的。但是他不想就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围观整个葬礼的过程。他有他的想法,想亲自给李秀宁送送行。这会儿朝会已经确定了李秀宁的葬礼该怎么办。李渊直接用军礼下葬李秀宁,这在朝堂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一些古板的礼部官员来说,女子本来下葬就不能用鼓吹,何况这还是皇家的人。李渊直接怒了:“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李渊的话当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好多当年李秀宁的部下,听到李渊这样说都感动的哭了起来。长安百姓更是议论纷纷,对李渊这样的做法明里暗里叫好。李秀宁自建国之后就一直深居简出,尤其近两年,身体状况不好的他也一直呆在公主府中,所以人们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当初那个英姿飒爽智慧果敢的李娘子上。罗彦听到李渊这么说,也是一阵感慨。诚然,李渊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被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硬是逼下来。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绝对是合格的。不忍两个儿子相残,却选错了处理的方法,大概,这也是成为皇帝的一种悲哀吧。不过,在处理李秀宁的葬礼时,李渊这事儿干的漂亮。走到秦王府的门口,罗彦发现,这里已经裹上了一片素。李世民和李秀宁的交情非常好。当年李秀宁夫妇都是在李世民的帐下,所以姐弟俩接触比较多。虽说这些年李世民在外南征北战,而李秀宁则久居长安,但是亲情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流失。再见李世民,除了满脸的疲惫,罗彦还看到他脸上化不开的悲伤。平常穿的华丽衣裳此时也换成了素服,眼睛通红的,虽然罗彦看不出来有泪痕,想必还是哭过。“殿下节哀。”罗彦没有更多的安慰的话语可以说,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李世民和李秀宁之间的感情,不是罗彦这种连李秀宁的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可以理解的,何谈安慰摆摆手,李世民示意自己没有问题之后,就问罗彦:“进之此来可是有事进来在山上过的怎么样”虽说是内心还怀着巨大的悲痛,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忽略罗彦。“一切都好,我此来,试想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罗彦很是平静的回答。“哦葬礼当天,父皇并没有设立什么禁卫,进之只管去就可以了,无需问我。”虽说李世民心里头有些不解,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告诉罗彦。毕竟,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跟他说,只要是长安百姓基本上都能去。“我说的不是那种围观,我想做那依仗中的虎贲。”罗彦这次算是把来意彻底说明白了。李世民转身盯着罗彦,罗彦也毫不客气地回盯着李世民。“可以说说,到底是为什么吗”李世民对于罗彦这样的做法很是不理解。“飒爽英姿八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罗彦丝毫没有羞愧感,直接把毛老人家的诗给照搬过来。在他想来,李秀宁也当得起这样的赞扬。李世民被罗彦这样的一首诗给感动了。没等他说话,罗彦接着说道:“我等男儿,都不一定能够做到那样的事情。她一介弱女子,却做成了千千万万男子都做不成的事情。这样的奇女子,我只后悔没有在她生前见她一面。这样的遗憾,就用我最真诚的敬意来弥补吧。”说完,罗彦看着李世民,静静等着李世民表态。一番艰难的抉择。李秀宁的葬礼,李渊看的很紧。基本上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礼部向李渊汇报。这是李渊给自己的女儿最后的一点爱。所以罗彦的这件事情,李世民还要请示李渊才能做决定。没想到的是,李渊居然答应了。这件事情根本不用和朝堂上那些人商量,李渊很是干脆就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甚至还临时给罗彦加了个御林军百夫长的身份。这样一来,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出殡这天,长安城的百姓自发跟着送灵的队伍。罗彦的身体经过系统的数次强化之后,对于虎贲身上穿着的明光铠和手持的兵刃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跟随着前边鼓吹者,他们这些虎贲默默走着。当众很多人都是李秀宁的旧部。因为礼制的要求,这些人被要求不能流泪,更不能哭出声。对于他们来说,悲痛却不能放肆的发泄,那只有用疼痛代替。罗彦亲眼看着,身边的一个汉子紧咬着牙关,瞪大了眼睛,脸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但就是没有任何的眼泪,也没有任何的声音,就那样机械地跟着队伍走着。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