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8      字数:4827
  了大半年的时间,罗彦终于在孔颖达的教导下学习完了尚书。而这个时候,李承乾的学习进度已经是蒙学结束了。一般人家的孩子,蒙学怎么说也得一年。怎么说,一方面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学馆学习的时间每天固定就那么一点,学到的东西本来就有限,而且如果回到家忘了,那就是彻底忘了,连向别人问的机会都没有。李承乾是什么人,秦王世子啊,虽说孔颖达和陆德明两个人白天讲完课就走人了。但是别忘了,作为世子不仅有同龄的伴读,这身边还跟着一帮子文人呢。所以蒙学的时候,这李承乾也是吃了不少苦。小孩子为了得到自己父亲的一句夸奖,不仅是两位老师授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就是老师走了,也会认真复习,然后练练字什么的。这种事情,李承乾坚持了半年,然后这两位老师就惊讶地发现,这孩子蒙学可以不用继续了。接下来就是讲孝经。在这一块就需要各种认真地讲解经义了,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精神去做这个事情。因此孔颖达只能跟罗彦讲,他以后的经义还是先去自学好了。反正罗彦这几年跟着陆德明学了不少,这读书的能力还是有的。听到孔颖达这样的安排,罗彦也只能乖乖认了。原本还想着孔颖达能够一并把诗经也能讲一遍。罗彦到现在听过的诗经只有陆德明说过一部分,所以他还想听听其他的比较完整的讲解。无奈之下,罗彦也只能认了。想起自己好久没有去探望过自己的老师,罗彦准备了一点补品,回到了陆府。陆德明对于自己的弟子到来很是开心。这大半年的时间,罗彦基本上就是一个月过来一趟。每次来之后,小小年纪的罗彦看起来反而是比陆德明精神都要差。这也是被系统的任务给逼得,越到后来,罗彦越清楚这成就任务到底有多坑。现在能完成每天一卷书的任务,必须要挑灯夜战才行。连续大半年下来,罗彦精神能好才怪。不过这也是跟孔颖达学习有关系,每次孔颖达一讲就是半天,留给罗彦的空闲时间就不多了。好在这次前来罗彦的脸色也没有以前那么苍白了,这倒是一个好事情。陆德明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聪慧的弟子,也怕因为身体的原因,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陆德明这半年除了每个月能见罗彦一面之外,其他的时候关于罗彦的消息都是从孔颖达的口中得知的。对于罗彦进了长安城却不到陆府来的事情,陆德明一点也不生气。自己的弟子专心于学问,而且那些纯粹是没什么事情就跑过来的应付,还不如罗彦每个月来和自己好好说说话来的贴心。听孔颖达感叹自己的弟子学习刻苦,老爷子是非常开心的。简直比当年自己的儿子当了官,同僚们来祝贺的时候还要开心好多。在陆夫子的眼中,儿子,只是传承了血脉,弟子,却传承了学识。作为一个大儒,这两样事情都得到了收获,能不让他高兴么。让罗彦坐到自己的身边,陆德明开始询问最近罗彦的生活。“老师,尚书已经听孔助教讲完了。只是最近孔助教也没有空闲的时间了,这诗经也只能放放了。”罗彦还是有些遗憾地跟自家老师汇报。陆德明笑着说道:“不仅是孔助教忙,就连我这个陆助教,也是忙的有些受不了。”陆德明笑着说道。“老师和孔助教,便是当今圣人,也是敬佩的很,不然这中山王的蒙学也扣不到老师的头上。”罗彦也有些笑着调侃。“不得不说,中山王确实聪慧,学习也是用功。我等也稍显轻松啊。要是遇到顽劣的,你老师我都要头疼了。”陆德明没有理会罗彦的调侃,只是一个劲的赞叹。这让罗彦不禁想起了李承乾的后来。在李承乾没有脚疾的时候,这孩子绝对是王室孩子的典范。能接受人的批评,知礼仪,懂孝道。这些绝对跟孔颖达和陆德明两个人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之所以后来成为那样,有人说是腿上有病,对继承皇位有了危机感。但是在罗彦看来,李承乾是承受挫折的能力还不够。李世民在李承乾腿上有了毛病之后,搜罗了不少贤德之人,用来辅佐东宫。其实这个用意就是让李承乾早早培养和朝中重要大臣的关系。你看这些人都有谁,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又令刘洎、岑文本与马周递日往东宫,与太子承乾谈论。这些人处理朝政,教授学生都是一把好手,但是就是不会心理辅导。然后就是整天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之后就是告状。李承乾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从来顺风顺水的他怎么能忍受这样的事情,然后就开始了晚来的叛逆期。因为承受能力不行,如今遭遇到肢体不全的打击,然后就被恐惧蒙了心。完全没有看清楚自己的优势。这皇位,到头来还不是自家老子说了算。就算是有个很厉害的竞争者李泰,说白了只要和以前一样好好表现,到最后李泰能闹出什么幺蛾子。想政变开玩笑,李世民怎么坐上皇位的,人家早就防着呢。罗彦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秦王世子还是抱有一定的认可的,所以就提醒了陆德明一句:“老师,你这样夸奖,中山王一路顺风顺水,往后这夸奖听多了,怕是听不得逆耳忠言。”“进之过虑了。中山王现在年纪还还是受不得刺激的年龄。一旦遭受挫败,恐怕就要把一个好苗子给毁了。等他再长大一些,老师自然会有别的办法教他。不要忘了,教学生,这可是老师做了几十年的事情。”罗彦一想也对。陆德明基本上几十年以来,做的最多的就是国子学助教。南陈的时候是,隋朝的时候是,唐朝更是。也就最近,因为要教李承乾,给补了个国子学博士,相对来说官上去了,空闲多了,自然能多教教李承乾。因此罗彦也就不再多说。第八十三章被莺儿姑娘堵了门。小姑娘条件很直接,今天必须带她出去逛,然后吃什么买什么都听她的,不许罗彦反抗。对于这个罗彦一直当作妹妹的小姑娘,这样的要求虽然说完全没有主权,但是也不能不答应。小姑娘闹起来那才叫事大。跟陆德明说了一声。好在这丫头自从正月以后就没有怎么出过门,所以陆德明看着整天陪着他们两个老的也实在是有点难为小姑娘了,所以很是痛快的答应让罗彦带小姑娘出去玩一天,当然了,晚饭前必须回府。这下可是把小姑娘给乐坏了,嘴里头连连不断地喊着“好阿翁”。以前两人经常逛得是东市,今天小姑娘是有意为难罗彦,所谓带着他去了更远的西市。当然了,说是带着罗彦,其实小姑娘也不认识路。至于怎么走,小姑娘很是能折磨罗彦。她走在前边,然后让罗彦跟着她,罗彦说怎么走,然后她再按照罗彦说的走。对,就是这么麻烦,但是小姑娘就是爱这么走。反正罗彦今天一整天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权利,所以只能任由小姑娘摆布了。因为小姑娘这个全新的玩法,路途本来就很远,这样下来,从卯时末出发,到了西市已经是辰时中了。不但这样,还把罗彦给累的又饿又渴。指路这种事情,还是连续一个小时多的指路,耗费的体力不说,这嘴巴都干的有点难受了。罗彦不行,小姑娘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到了西市的街口,小姑娘立马做了一个让罗彦感激涕零的决定吃饭。这吃饭也是有讲究的,是想吃饱,还是要吃好。这个问题自然是难不倒逛街经验丰富的莺儿姑娘。只见那小嘴啪啦啪啦一顿说,很快桌子上就摆上了两小碗饭。然后就是四个菜,以及,一小坛果酒。菜里边有一条鱼,然后其他的都是肉脯和汆烫的蔬菜。显然小姑娘就是想吃好一点,然后留着肚子在街上买小吃。罗彦是管不了三七二十一了,拿起筷子就是一顿猛扫。吃饭怎么可以不积极,尤其是饿的潜心贴后背的时候。这会儿小姑娘的气也出了不少。见罗彦这个狼狈的吃相,脸上一阵笑,手上却是拿起那一小坛果酒,给罗彦斟了一碗。谢过小姑娘的大恩大德,拿起碗一口气喝完,罗彦这才感觉好多了。然后又是一顿猛吃。相比较而言,莺儿小姑娘吃相就文雅多了,虽然她肚子也饿了,但是却没有罗彦那么厚的脸皮。所以这会儿一小口一小口吃着。看着碟子里头的菜被罗彦吃的快没了,小姑娘急了:“罗彦,你给我留点,不知道本姑娘很饿么。吃那么快,噎死你算了。”看着被自己吃的碟子里四个菜也就那条鱼自己嫌刺多没怎么吃,其他的基本上就剩个盘底了,罗彦这下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所以就停了手,坐等莺儿小姑娘吃完自己再扫盘子。没办法,一个大老爷们实在是架不住早饭没吃。好在小姑娘还有那条鱼垫着,虽说挑刺的时间久了一点,但是好在吃完饭喝着果酒,小姑娘感觉很是满意。静静坐了一大阵,算是饭后休息够了,小姑娘这才拉起罗彦,开始正式逛街。相比东市的各种高大上,西市的东西虽说有些普通,但是胜在一个种类繁多上。而且这里不仅仅是胡商,还有其他地方的商队也在这里买卖东西。小姑娘逛来逛去,也就是对胡商拿出来的各色的宝石有些兴趣。在大唐内最多的是玉器,基本上颜色翻来覆去也就那几种,最大的玩赏之处还是在于雕刻的造型。但是小姑娘对玉器已经见的多了,完全没有任何感觉。而胡商的宝石又不一样了,花花绿绿,各种颜色的都有。还有胡商很是聪明,把很多宝石和女子的好些日用品放在一起。哪怕莺儿小姑娘就是一个小丫头,也是对这个毫无抵抗力。看着小姑娘在好些胡商的宝石前都站很久时间,罗彦也有些看不下去。顾不上小丫头吆五喝六大喊他违规,罗彦接连看了好几个胡商摊子,最终选择了红蓝宝石各一块,比较透明的水晶一块。好在红蓝宝石虽说是比较少见,同样的价格也没有后世炒的那么热,所以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没有花罗彦多少钱。这里头反而是水晶要贵一些,这个事情让罗彦有些无话可说。这水晶是一长块,想弄个什么形状出来,还得找专门的师傅去做。没办法,罗彦也只好拉着小姑娘去找了。好在西市不愧是大集市,找到一家玉器店,拿出水晶给师傅一看,人家说了一句,你们拿块水玉来,是想刻点什么这话把罗彦给问住了,这刻什么好呢,罗彦还真没有主意。所以只好把目光投向莺儿。小姑娘嘟囔着嘴想了大半天,突然叫着:“那就刻兰花好了。”还真别说,小姑娘的想法立马得到了老师傅的赞赏:“这个想法好,这样的形状,刻一株兰花,边角料还能给你做几颗珠子,小姑娘果然是兰心蕙质啊。”得到夸奖的莺儿很是开心,对着罗彦说道:“阿翁说你从前写过一首诗,好像有句什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我就弄一株不香的兰花给你看。”说着很是得意的一笑。剩下的事情就只能交给这位老师傅了,付过订金,约定好取成品的时间,罗彦和莺儿就走出了这家店。虽说是罗彦之前为了莺儿,但是这会儿还是被小姑娘给讹上了,理由就是他自作主张。好吧,罗彦继续成为莺儿背后的小跟班。时至九月,西市上最好卖的小和桂花糕了。这不,小姑娘这会儿就停在的地方不走了。指挥着罗彦,让人家给切,小姑娘这才罢休。至于为什么是切的,这还得说这时候的糖。甘蔗制糖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但是,熬出来的糖杂质实在是有些多,而且价格还高。人们更加认可饴糖多一点。这种流传了好几百年的糖制品,是人们获取甜味的最大来源,其实就是在制作饴糖的时候加入了很多桂花,所以不仅是闻起来香,吃起来也有桂花的清甜。tb四季都有,但是唯独金秋最好,因为新鲜采摘的桂花被直接熬煮出糖,远远要比风干的桂花味道好多了。作为一个正派的吃货,小姑娘自然是不肯放过这样的极品,想到再往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出来,所以索性就买了两斤,这些足够她吃几个月了。第八十四章山中岁月三年过果然是山中不知岁月。接下来的时间,罗彦除了每个月例行去探望一次陆德明之外,其他时间都是呆在清平观中读书。闲来无事,也给虚致观主的几个弟子们上上课。虽说罗彦对于道教的东西是一窍不通,但是别忘了,道教再怎么弄,除了那些玄门的东西,还有两部被奉为经典的书籍,那就是老子和庄子。道教还给这两本书起了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道德经和南华经。罗彦对于这两本书还是非常熟悉的。虽说没人给他教授这两本书,但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触类旁通,罗彦对于这两本书也是有一定的理解的。几个孩子们对于道德经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对于南华经这本书里边的大量故事,倒是听罗彦讲的津津有味。虚致和虚极两师兄弟也时常过来听罗彦讲这些,而且认真的程度和那些听故事的小朋友一样。罗彦知道,这是师兄弟两个在不断学习,把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道。很多人都容易把道家和道教混为一谈,这是个让罗彦很忧伤的事情。就连虚致这样的道士,也是张口闭口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