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8      字数:4858
  道家弟子。其实道家发源于老子,而道教始于张道陵。这两者之间一种是学派,一种是宗教,虽说中间联系非常深,但是依旧不能混为一谈。所以道教弟子修习的东西,包含了很多,方士的,道家学说的,还有江湖上骗人的。这道家的思想,就被道士们成为他们修的道。这并不是什么玄虚的事情,最多也是人生的道理。跟儒家的修身一样,一个合格的道士,也是在不断的修行自己的德行。或许这就是中国教派一个非常重要的有点,那就是习惯不断学习,在思想上只要是坚持一个基点,那么就会不断学习并化为己用。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由佛教演变过来的禅宗。这绝对是吸纳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佛教产物。所以对于这两位的旁听,罗彦也不是很介意。听谁的不是听呢,何况还是听自己的。时间匆匆就到了武德八年,浑然不管山外是突厥来袭还是各地叛乱,罗彦三年的苦读这会儿终于算是有了成果。当罗彦看完手中最后一卷尉缭子的时候,耳边终于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恭喜宿主完成成绩任务:读书破万卷三。获得身体素质全方位强化一次,获得基础战场生存本领。开启成就任务:读书破万卷四。读万卷书,时限二十年。奖励,免费兑换一次,声望值不限。”恰好时间也到了深夜,罗彦直接就睡着了。反正这个身体强化什么的绝对是不会像道家的伐毛洗髓那样了,虽说强化之后肯定身体各方面是会有一些变化,但是没有任何疼痛,索性就让他这样强化好了。罗彦倒是很期待这个所谓的战场生存本领是什么玩意,不过没有经验,自然不知道到时候会怎么样,所以还是直接睡觉好了。罗彦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见自己成了一名士兵,也不知道身在什么国家和什么人打仗,反正梦里头大大小小征战上百次,每次罗彦都是一个普通的士兵,手里拿的不是长枪就是唐刀,各种厮杀,身上大大小小负伤百十来处,有些甚至很是致命。好在罗彦第二天睁开眼睛的时候,不但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里,罗彦都活得好好的。似乎梦里的一切也化为了身体的本能,罗彦发现,自己的手上有了些功夫。当然了,不是那种一掌劈断几块砖头的功夫,而是不论手掌还是手指,都变得很是灵活,做事情的时候,居然可以想到用哪种办法最为省力之类的事情。显然梦里那上百场战争没有白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初级战场生存本领吧。系统果然是高大上,居然可以用这种办法让人自动适应能力。跟陆德明说好的三年时间还有大半个月,罗彦没有因为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就轻易放松。还是一如往常,拿出新的书本开始读了起来。现在的罗彦,比起同辈中人,绝对是算得上博学了。就连他以前在秘书省一起共事的同僚,能比得上罗彦的也不多。现在罗彦才是二十岁整,而那些比罗彦要好的人,最少也是三十多岁。千卷书,换算成本的话,少说也是上百本书籍,而且罗彦完全做到了倒背如流而且还有自己的理解。这比一般人看完就算完事的方式,不知道要困难多少倍。要是让陆德明老先生知道了,岂不是要活活笑死。教出来这么一个优秀的弟子,这辈子也算是值得了。半个月很快过去,八月底,陆德明派人来接罗彦。如同来的时候一样,崔氏兄弟依旧过来给罗彦帮忙。也就屈突诠那个小子,因为和自家老子在洛阳,所以没办法同来。这一对兄弟在三年内来了不少次,每次都会带着朋友或者是好酒好菜过来。崔颍是因为罗彦渐渐得到了家族的赞扬,也越发重视和罗彦的交情,而崔政则纯粹是因为罗彦抄的那篇陋室铭上面写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篇文章和那副对联一样,已经被传出去,就炒得沸沸扬扬。这可是代表了基本上所有还没有入仕的儒生的主流价值观。安贫乐道,关心国事,努力读书,不经意之间罗彦还在闭关读书的时候大大的火了一把。这次莺儿小姑娘自然是也来了。根本没有任何避讳,罗彦就被小姑娘给赶出去,她独自开始收拾罗彦屋子里的东西。小姑娘也渐渐长大,这会儿出落的也是小美女一个了。把罗彦往外边赶的时候,居然还知道脸红了。当然,因为生长环境的原因,小姑娘这会儿还是有点孩子气。一上来就把她认为最贵重的东西给收拾起来,就是罗彦写的那三个卷轴。在小姑娘眼中,这可是在长安城中流传了三年都没有过时的东西,那绝对是宝贝。所以最先收拾起来放到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袋子里。剩下的被褥和衣服之类,小姑娘反而不是很上心,直接一卷,就算是完事了。其他零零星星的小东西,也是这么一个收拾的办法,所以很是迅速。罗彦和崔颍兄弟两个在外边说了一会儿话的功夫,小姑娘就一脸得意的出了门,说道:“罗彦,我已经收拾好了,赶紧往山下搬吧。”正当罗彦惊讶小姑娘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居家本领,进门一看,罗彦差点没有笑出声来。这收拾的,屋子里边绝对毛都不剩一根。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这包裹弄得也实在是太大太多了。但是崔颍和崔政兄弟俩可没有见识过小姑娘的雌威,尤其是崔政,直接笑出声来。看着脸已经憋得通红的罗彦,小姑娘眼睛一瞪:“还不快搬。”不过,这脸红是怎么回事好在这次有三辆马车陆府来的时候多叫了一辆,就是准备拉罗彦的东西的。所以有这几个人帮忙,加上罗彦和崔氏兄弟两人,上下两趟,算是搬完了。跟虚致观主告别的时候,玄子辈的几个小家伙眼泪汪汪的,舍不得罗彦走。答应了几个小家伙以后回来看他们,罗彦把虚致观主叫到一边,拿出五十两银子,吩咐他保管好,以备将来困难的时候急用。别人不知道,罗彦可是很清楚,几个月后,太史令傅奕前后七次上疏李渊,要求沙汰僧尼。好吧,傅奕的初衷是裁汰佛门僧尼。结果李渊在征询太子李建成的意见的时候,李建成头昏了给佛道求情。这下子把道教也给落下水了。原本李渊把老子奉为先祖,这道家学说跟着走向人前,道教也乘机有了一些发展,谁知道这个时候出了这种问题。而尚书左仆射萧瑀则是公开反对傅奕。萧瑀作为南陈贵族,经历三朝变迁,一直比较笃信佛教,这会儿有人这么闹腾,萧瑀自然是不答应的。一番争论,即便是朝堂上只有太仆卿张道源一个人支持傅奕,李渊还是决定同意傅奕的奏疏。原因就是作为统治者,李渊讨厌沙门、道士逃避赋役,又不守戒律,寺观到处乱设。武德九年四月,李渊下诏沙汰全国的僧、尼、道士、女冠,修炼精深的僧道,可迁到大寺观,供给衣食,而其它的则令还俗,返归故里。京城保留佛寺三所,道观二所,各州各留一所,其余都废除。罗彦不了解虚致几个人这所谓的修炼到底算不算精神,虽说这位能跟崔氏兄弟把玄学谈论的头头是道,但是到时候弄出来一个考察,就不好说了。以防万一,罗彦留些银子,不论虚致虚极还是那几个孩子,想必到时候也能用得上。而罗彦这样的大手笔,也让虚致感激不尽。回到马车旁,在此和几个小道士们约定回来看他们,罗彦和莺儿他们几个人终于登上马车,匆匆向长安驶去。第八十五章再一次和第二独处回到陆府,陆德明办了一场家宴,欢迎罗彦回来。说是家宴,其实也就陆德明和罗彦,以及崔氏兄弟两个。莺儿和陆老夫人是没有上桌的,礼法所限,只能如此。不过家宴之前,崔氏兄弟和陆德明说话的时候,罗彦已经前往后院拜见过陆夫人了。也就是比平常多了两个菜,不过,这次吃饭的时候陆德明还让管家上了酒。这在陆府还是第一遭。罗彦在陆府住了一年,往后这几年也隔三差五的在陆府吃饭,从来没有见过陆德明喝酒。一来陆德明也不好这杯中之物,另一个原因则是年岁大了,不能喝。两个原因加起来,莫说是陆府了,就算是李世民的宴会上,陆德明也很少喝酒。但是今晚因为自己弟子苦读归来,陆德明居然破例了,这不能不让罗彦心里暗暗感动。果然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陆德明虽然在学问上对罗彦要求极其严格,但是其他方面却十分关心。甚至有些地方,只要无伤大雅,就算是罗彦做错事情,陆德明也不会严厉批评。当然了,虽说是桌上上了酒,但是也仅仅是让几个人饮几杯活跃气氛。罗彦的酒量陆德明还是清楚的,虽然不会管他和年轻人之间外出纵酒,但是在家宴中还是要适量。一场简单的家宴在闲聊中结束。崔氏兄弟宴后很快就告辞了,剩下陆德明和罗彦师徒俩,照例走进了陆德明的书房。毕竟读书三年,虽说每过一个月罗彦会过来汇报一下情况,但是陆德明还是要到最后考察一下罗彦这三年来读书的总的情况。没有任何书本可以参照,师徒两就这样一个问一个回答。因为时间的关系,陆德明刚刚考校完罗彦对三礼的认识,时间就已经到了半夜。把其他六经的考校放到日后,陆德明给了罗彦一个不错的评价,这才缓缓回到后院休息。原本罗彦以为只能被陆德明说尚可,没想到这评价还稍微高了那么一丢丢,这已经让罗彦很是欣喜了。三礼罗彦师从令狐德棻,但是并没有系统的听令狐德棻讲解过,只是隔三差五能够问一些问题罢了。而自从罗彦辞官之后,跟令狐德棻也没有太多的交集,所以三礼说是罗彦一个人自学的也不能说是夸大。现在居然能够得到陆德明一句不错,这绝对是对罗彦最大的奖励。第二天,罗彦醒来之后,原本想着继续读书来着,结果没读多少,就被李世民派过来的人给请到了秦王府。现在的李世民,比起罗彦初见时的那位英姿勃发的天策大将军,少了几分英气,但是多了几分深沉和疲惫。李世民这次见罗彦是在他的书房里,示意罗彦坐下之后,李世民说道:“进之这三年可是过的逍遥自在啊。”这话说的罗彦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作为早早加入文学馆的他,说真的这三年根本就没有参加过任何文学馆的集会。至于李世民的宴请,那就更不用说,直接拒绝。罗彦就是这样做了三年清平观中散淡的人。作为一个秦王势力中年轻一代的代表性人物,罗彦这三年的作为要不是还有个老师陆德明给压着,早就有人跳出来提议要把罗彦踢出去了。当然,如果真有这样的提议,李世民是肯定不会同意的。因为罗彦之前数次给李世民的建议,虽说当时李世民都没有采纳,但是事后都证明罗彦的预见是没错的。可能出的主意会有些拙劣,但是对时局的把控罗彦甚至超过了秦王府顶尖幕僚中的好些人。单是这份能力就足够李世民重视的了。但是罗彦还有一项事情,李世民到现在还是不是投去注意力呢。那就是万寿县的那些土豆。原本计划初期的时候弄个暖棚什么的多种几茬,但是后来罗彦给忘了。所以到现在为止土豆种下去三茬,每一次的收获都有手下点算清楚了汇报上来。三年来,罗彦原本拿出来的土豆种子,现在收获上来的大致数目是三百万颗左右。你没看错,这个数目的单位是颗,要不是数量实在太大,手下的人估计会具体到个位数。三年,翻了数十万倍。当然了,手底下的士兵在今年因为收获的数量实在太大,也选出来几个相对比较碎小的土豆送上来。李世民让人煮了以后,尝了下味道,相当不错,而且也能填肚子。这样的效果让李世民有些喜出望外。今年收获的这些土豆,万年县的那些土地已经种不下了。想着明年还要再多找些土地,李世民对罗彦也是越发看重。“彦毕竟还年轻,反正也不足以担当大任,所以正好趁着年轻多读读书。往后也好让才德胜任职务。”虽说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罗彦总不能就这样沉默着冷场吧,于是乎,开始厚着脸皮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看来进之是收获颇多了。不如来秦王府,给李主簿做几天笔吏。”李世民的安排绝对是神来之笔。对于罗彦这个人,李世民是除了陆德明之外了解最深的人。早在山东战场上收到那份海水晒盐的条陈之后,李世民开始关注罗彦这个人,此后罗彦每每有惊人之举,李世民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汇报。知道的越多,李世民越觉得罗彦是个人才。才华横溢就不说了,这官场智慧也不算低,而且预见性惊人。偏生又性格恬淡,对于权利不是很热衷。最重要的,他还年轻。再加上土豆的发现,李世民可不觉得罗彦只会空谈。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上位者最希望得到的下属了吧。至于安排罗彦去当一个笔吏。可绝对不是小看罗彦。虽说这笔吏连个流内官都不是,但是也不要小瞧它。王府主簿的笔吏,已经是接近王府政务核心的人了。主簿掌管着王府文书,这里头的学问可是不少,所以这个官职绝对是心腹才能担任的。如今的秦王府主簿还是李玄道。而让罗彦去给李玄道当一个笔吏,说白了既是李世民在笼络罗彦,又是让李玄道教授罗彦官场的学问。甚至,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