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8      字数:4841
  罗彦闲聊几句,就拿出了真面目。“罗校书,久闻阁下聪慧机敏,尤善写诗,今日小弟特来求教。”都二十好几岁的人了,这会儿因为憋着坏心思,所以叫法都很是谦虚。“那都是以前年少无知,所以被人称赞了几句,就太过自傲。如今小弟那里当得上一句聪慧机敏,便是不被人骂愚钝,已经是大大的好事了。”罗彦虽然不知道这货会给自己挖坑,但还是习惯谦虚一些。“哪里哪里,罗兄是真的太过谦了。”赵鉴还是纠缠着。正当这个时候,门外又走进来好几个人,一进门跟罗彦简单打声招呼,就跟着赵鉴瞎起哄。眼看着这事儿不对,但是此时此刻罗彦已经被挤到了这里,要是逃避,恐怕罗彦立马会被传出去胆小怕是,不足担当大任。虽说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年轻一辈的互相诋毁,但是要是这些人里头有人帮忙,到时候罗彦肯定得吃点小亏。没办法,既然逃不过,那就来吧。当下罗彦就很是严厉地说道:“既然诸位仁兄如此殷切,那么小弟也不好推辞,赵兄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来。”因为之前赵鉴就已经说了是在作诗的事情上和罗彦讨教,所以这会儿立马拿出一个青蛙的泥塑,对着罗彦说道:“也不是别的,小弟前些时候和人打赌,以青蛙为题作诗,不想被人赢了。在下这心中确实不服,正好今天遇到罗校书,想听一首更好的咏蛙诗,也算是解解我心中的闷气。”这什么玩意嘛,分明就是想出个难题,然后把罗彦的名声给搞臭。你不是才思敏捷么,你不是苦读三年么,好啊,给小小的青蛙写首诗都能难到你,三年前那个罗彦看来就废了。这伙人就是这么想的。这还不算完,边上立马有个人搭腔:“想必以罗校书的才思,必然是能够在一盏茶的时间内完成的。”这货更毒,直接把罗彦长时间思考的可能给断掉了。赵鉴给这个家伙一个隐晦的眼神,表示非常满意。原本罗彦还想着息事宁人,就这么自己吃点亏,把这些大爷们哄走的。谁知道自己已经谦虚到了这个份上,这些人还是不想放过自己。没办法,既然如此,那就直接撕破脸皮好了,谁让我和你没有那么深的交情呢。对于这几个人,他是一点也不想再忍耐了。当下就把他心里头认为写得最好的一首诗念了出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本来七绝的咏蛙诗李世民、严嵩等等人都写过,但是大致的意思都是大同小异。那就是我不先开口,你等敢作声但是罗彦唯独喜欢毛老人家的这首,或许只是因为刚开始读的就是这一首,也或许仅仅是在同类的诗中就是偏爱这一首,总之,他就是选择了它。但是放在这个时候,罗彦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我还没有说什么呢,你们这些蝼蚁也敢胡闹腾。不是罗彦自高自大,实在是这些别说是史书上边了,就是在李世民的帐下,都不见得有多出名。和罗彦同辈的,李世民记忆最深的就是从并州府学过来,当初在李世民的庆功宴上夺了罗彦风头的常怀安。这位前些天还过来看了看罗彦,人家就是很谦卑的样子,哪怕现在人家已经是正八品的官员,比当初罗彦的官都大。但是人家见了罗彦就是一副自己不如罗彦的样子。弄得罗彦都有些不好意思。哪像这些人,出来就是搞这些低级的东西,让人厌烦。对于这样的小人,罗彦自然不想给他们什么好脸色。听到罗彦这么霸气的诗作,这伙人懵了。原本想着找个生僻的东西难为下罗彦,然后乘机打压罗彦的名头,谁想到这么简单就被人家给破了局。而且,这首诗要是传出去,怕是会被广为传唱,成为咏蛙诗的典范。这些人走吧,一遍被罗彦这样弄得有些下不来台,另一方面也是不甘心。沉默了一阵,里头突然有个人,站出来拿出一根绣花针,对罗彦说道:“在下前些时候也和人打赌,不过要写诗的东西是一根绣花针。不必赵兄,这是不论是我,还是对方,都没能够写出来。今天既然遇到罗校书文思泉涌,正好为小弟解忧。”这下子几个人又开始得意起来。这绣花针才是真的难写啊,有没有什么典故,普普通通。绝对是为难罗彦的最好选择。几个人开始微笑起来,似乎这会儿已经看到了罗彦被难住,然后他们四处宣扬,罗彦名头再也不复以往。这会儿罗彦是真的怒了。虽说刚才自己念的诗,确实有点盛气凌人了,但是藏的很隐晦,这些人见好就收算了。谁想到还这么不依不饶。怎么办,罗彦决定下狠手,就算是赔上这几年来好不容易混出来的诗名,罗彦也决定好好给这几个人一个教训。装作沉思了一会儿,罗彦有些谦虚地说道:“小弟接下来想到的这首诗,实在是有些太过低劣,不堪入耳,我看,我还是不要说出来的好。”罗彦这么一说,这几个人哪里会依。在他们眼中,罗彦这是已经被逼到了墙角,正找台阶下呢。这会儿要是他们说算了,以后败坏罗彦名声的时候,万一罗彦说自己当时想到了但是他们不听,岂不是把脏水泼到自己身上了。见这伙人还是执迷不悟,罗彦也不再给这几个人留面子,张嘴就来:“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衫不认人。”这四句一出来,几个人脸上一阵羞恼,拿出绣花针的那个人更是脸红着说:“安敢欺人若此。”然后就是对着罗彦一拳挥过来。看着这些人恼羞成怒,罗彦毫不客气。虽说当初系统送给他的是战场的保命能力,而且特别擅长的是长枪和横刀。但是这并不代表罗彦就不会几下拳脚。当下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个想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家伙给收拾了。剩下的几个人虽说是人多,但是本来就被罗彦弄得有些心浮气躁,这会儿一见罗彦这么干净利索就把一个人给拿下,哪还敢有更多的动作,拉起被收拾了的同伴,扔下几句狠话,就一溜烟跑了。等那些人全都跑出去之后,邱轩对着罗彦说道:“没看出来,罗校书平时和和气气一个人,今天居然会这等强势。”罗彦笑笑:“君子不可欺之以方。这些天来看我的,大多说上一两句话就走了。本来我在秦王府就没有那么多认识的人。今天这伙人说这么多话,还过来请教作诗,这不是想干什么坏事,还能有什么。我便是赔上了我这几年的名声,也不能给这些人好脸色。”正说着,邱轩倒是感叹起罗彦的那首打油诗来:“我看你不会赔上名声,怕是会踩着刚才那几位,再一次名扬长安了。虽说你这诗确实不怎么样,不过,用在今天的这伙人身上,真的太适合了。”想想这打油诗的内容,邱轩和另外一个笔吏又开始笑起来。第八十八章街头酒馆会故人罗彦跟那几个人在秦王府的争斗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当然了,一开始传出去的版本就是罗彦仗着自己有几分才华,恃才自傲,不肯与同龄人好好交谈。而且还讽刺同辈,一言不合就动手了。这种流言自然是赵鉴几个弄出去的,目的就是想搞臭罗彦,给自己顺口气。罗彦听了这流言自然是没有什么多说了,还是一如往常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在这里一切到最后都是李世民说了算的,就算是外边骂翻了天,这秦王府里头不还是有明白人么。也就那些不喜欢动脑子的,才会听信流言。但是作为罗彦的熟人,邱轩可是忍不下这口气。这些人实在太不要脸了,直接就颠倒黑白,罔顾事实。邱轩作为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可不想就这么算了。随后的几天邱轩只要有时间,就出去把当天发生的事情给熟人讲。这不,连带着罗彦念的那首打油诗,一并儿传出去,顿时长安城就热闹起来了。原本不停说罗彦坏话的那些人,这会儿枪口一致对向了赵鉴。谁让他们几个先前蒙骗自己来着,必须要给这几个家伙点颜色看看。平头老百姓就更是喜欢这种事情了。这几个官儿扯来扯去,全都没有落下好名声。有好事的人花了几天的功夫,愣是写了个传奇,名字就叫做罗校书戏弄笨书生。里头简直把罗彦夸得是天上少有地下绝无。这下好了,风向突然间变了,赵鉴几个人彻底是傻眼了。事情闹到最后实在是太大了,就连整天呆在太极宫的李渊都听说了这件事情。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儿子,虽说这就是秦王府的两个低级小官闹出来的事情,但是这么整下去,连李世民也得受拖累。虽说李渊心里头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想法,但是保护李世民的心思还是有的。所以李渊要直接下诏,想把赵鉴几个连同罗彦全都撵出秦王府。这下子算是皇帝亲自处理过了,以后就算是有人拿这件事情说李世民识人不明,也会因为早就盖棺定论不会影响到李世民什么。这下好了,好不容易当了几天笔吏,刚刚熟悉手上的事情,就要被赶出去,这让罗彦很是受伤。他这次可真是成了躺枪的那个。好在李世民跟李渊强烈要求留下罗彦,而且罗彦以前干的那些事情,还是给李渊留下过不少的好印象。所以知道当事的一方是那个明德门口给自己解过围的罗彦,李渊也算是念了旧情,倒是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没有把话说那么死,答应让李世民自己处置。事情算是有了缓和的余地。回到秦王府,李世民亲自把赵鉴几个骂了个狗血淋头,随后把几个人发配到雍州去打理一些地方事务。虽说品级还是不变,但是几个人都是去的一般的下县,还都不是正职,所以也算是很严重的处罚了。相比这些人凄惨的下场,罗彦就好实在太多了,李世民很是客气地问了几句最近的状况之后,就把罗彦打发回去了。这下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虽说罗彦是当了个没品阶的笔吏,但是人家照样受到李世民看重,所以以前还想着怎么找罗彦的茬的人,这会儿全都熄火了。邱轩两个人更是开心,这下子他们终于见识到了罗彦是什么样的人物,这关系绝对是搭对了。接下来的日子,罗彦在秦王府就再也没有那种被当作猴子一样围观的事情发生了。不过,这年初冬的时候罗彦还是遇到了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之前三年因为在山中苦读,庐州来赶考的士子罗彦一个都没有见到。但是今年有了时间,到十月月底,跟随着贡品前来的士子们到达长安之后,罗彦就不断打听,终于在一家客栈找到了他们。虽说眼前这几个人罗彦是一个也不认识,但是架不住当年罗彦在庐州府学中那短短的几句话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位学长。以前罗彦的大名仅仅是在长安流传,在外边流传的大多都是他的诗文。到了长安,这几个士子才发现罗彦在长安有多火。这会儿罗彦和赵鉴几个人的争斗还在长安散发着余热。这些士子到达长安第一天出去逛的时候,在酒馆里头就听到有人还在说书,说的就是那个不知道谁写出来的传奇罗校书戏弄笨书生。刚开始的时候这几个还以为是秘书省又来了一个姓罗的校书郎。谁知道听说书人讲完之后,身边的人议论的时候,带上了庐州俩字。一听这个士子们来了兴致,当下就请教这位,一经打听,这几个才发现刚才原来说的就是自己这位学长啊。所以这兴趣更浓了,拉着身边的人,请了一坛酒,就把罗彦这几年的事情全都套出来了。乍一听,果真是了不起。这还是那个记忆中看似文弱的书生干出来的事情吗。这几个人不由感慨了一声学长真是厉害。结果就因为这层关系,这几个人还被人回请了一顿酒。庐州人不了解罗彦在长安的事情,但是长安人对罗彦在庐州的过往同样好奇。当下这几个士子身边围满了人,比刚才说书人讲故事的时候还要热闹。所以这几位士子把罗彦当年在庐州的事情也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当然,这里头肯定是加了不少溢美之词。两相印证,加上这几位士子最后把三年前罗彦回到庐州府学说的那几句话,这下子人们对于罗彦更加有好感了。而罗彦在长安认真读书的事情,也给这几位士子好好上了一课。和人家比起来,自己绝对读书的时候不算事业精于勤了。这不,罗彦找来之后,这几位士子就用崇拜的眼神看着罗彦。对于这届的科举,罗彦也不是太清楚内情,就连主考官是谁都不知道。而且,就算是知道了,自己也没有那个本事做点什么。所以,为几个士子加油打气之后,知道几个人都是来考明经科的,罗彦也就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些科考的事情跟几个人说了一下。留下一笔钱,让这几位士子在长安也安心读书,许下过段时间回来看他们的诺言,罗彦就回去了。不过罗彦的惊喜还不止如此。不仅仅是见到了家乡的士子,罗彦在秦王府,还见到了故人。周晋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一去,就再也没有音信,没想到,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了长安。等周晋处理完公事之后,就拉着罗彦去了秦王府附近的一处酒馆。“兄弟,这几年可是想死哥哥我了。”周晋一如既往的豪爽,喝了一碗酒,这才跟罗彦说道。“几年不见周兄音信,没想到今天居然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