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8      字数:4861
  把罗彦当作是李玄道的接班人培养的意思在内。李世民其实想给罗彦弄一个有品级的官职,但是罗彦辞官前是从九品上,现在要是想给他一个有品级的,在秦王府肯定只能从正九品往上找,偏生这些位置都满员。而且罗彦沉寂三年,一上来就给他高位,其他人也是口服心不服。在这个关键时刻,拉拢人心自然是最重要的。李世民可不想顾此失彼。那么剩下的就只能给罗彦他的倚重了。这主簿笔吏,自然是最佳的位置。罗彦想了想。这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虽然以前就加入了李世民的帐下,但是罗彦其实就是一直游离在最边缘。这件事李世民也是心知肚明,他很清楚罗彦在想什么。罗彦有傲气,不可能自己表现不出一些东西就直接跟上来。现在基本上李世民已经表现出最大的诚意,罗彦就不能不好好考虑了。其实现在怎么样表态,都是无所谓了。接下来的大半年才是真正交答案的时候。不过,罗彦可不想当那种首鼠两端的小人。既然要做选择,自然会一直跟随下去。“当笔吏可以,但是我希望殿下能够答应我一个要求。”一如既往,罗彦没有跟李世民有任何客气。“请说。”虽说罗彦喜欢带条件这一点让李世民有些无奈,但是既然罗彦已经有了这个意思,李世民也正想听听罗彦的要求是什么。要知道,上次罗彦出了点主意,人家就敢开口要几百亩良田,虽说最后好处还是落到了自己头上,但是这胆子确实是大了一点。“不论以后发生什么事情,我不想幸进。”这个要求让李世民一阵惊诧。没错,就连李世民,也对这样怪异的要求感觉惊讶。“为什么”这样的要求必须要问个明白,做官,不是升的越快做的越大越好吗,怎么到了罗彦这里这话似乎就不管用了。“才德不能胜任,幸进之后也只能成为祸患。与其因此遗臭万年,还不如稳稳走下去,毕竟,我还年轻。”罗彦轻飘飘的回答让李世民一阵佩服。这时候李世民就在想,罗彦不愧是陆德明的弟子,这品德,绝对是当世一流的。要是罗彦知道李世民这么赞赏他,估计会脸红。虽然罗彦刚才说出来的原因也是发自内心,但是这个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罗彦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为了保命。李世民登基之后对于功臣待遇很好。但是别忘了,李世民待人很好,可不代表这帮子臣子们就和睦相处了。罗彦要是到时候幸进了,凭借他那点政治智慧,只会被玩的渣都不剩。所以罗彦也只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这样以来就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自己。至于当多大官只要是李世民看重,官大官小还不一样么。第八十六章秦王府里做笔吏和李世民一番交谈之后,罗彦就告辞了。这事儿虽说自己完全能做主,不过怎么地也得跟自己老师汇报一下。秦王府做事,虽然就是一个小小的笔吏,但是里头也有很多规矩的不是。虽然上头有个李玄道顶着,还能平时多照顾一下自己,但是事先知道一些事情总是好的。何况,这富有深意的笔吏怎么做,还得靠自家老师丰富的人生经验给以指导。之前罗彦也不是没有见过笔吏,秘书省那里头抄书的笔吏很多,不过想来到了秦王府不会还是拿着笔随时准备记录东西那么简单吧。回到陆府,找到自家老师,罗彦把今天见李世民的点点滴滴全都跟陆德明说了一遍。望着陆德明坐在椅子上捋着胡须一脸微笑,罗彦忍不住问道:“老师,今天弟子做的决定没有什么错吧。”“世间的事,只要不违背道德,哪有什么对错之分。无非就是能不能做出成就罢了。既然选择了,就去好好做。”陆德明很是满意地点头,接着说道:“不过,这三年你确实成长了不少。没有被虚名遮了眼睛,还能保持谦卑的心态,这才是我最满意的。”陆德明说的是罗彦接受了做笔吏这件事情。听到自家老师的夸奖,罗彦很是开心,咧着嘴笑了起来。“不过,你真的只是不想幸进么”陆德明对与罗彦这说了一半原因的要求还是有些想不明白。虽然罗彦嘴上说的很是高大上,但是陆德明是什么人,跟罗彦相处这几年,因为罗彦什么事情都会给自己交底,所以知道罗彦给李世民说的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既然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那么不是罗彦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罗彦有大图谋。陆德明不能不问,罗彦这小子虽说闭关三年读了不少书,性格趋于沉稳。但是骨子里其实还有些年轻人的豪侠意气。陆德明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但是在这种局势复杂的时候,还是怕罗彦会好心办坏事。因此,陆德明还是想听听罗彦的真实想法,省的他出了什么差错。“老师,弟子确实是不想幸进。当然了,理由也不完全是跟秦王殿下说的那么简单。”没办法,罗彦在自己老师面前可不敢撒谎,而且,没看见陆德明脸上少有的现出严肃的神色。“唔,那你把你真实的想法跟老师说说。”“弟子无非就是想保命罢了。弟子虽然做了几天官,但是从来没有涉及过真正的官场争斗。乍得高位,往后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更何况,弟子还年轻。”罗彦这样说道。其实罗彦如今的年龄,说起来也不算是年轻了。但是想想后来李世民以秦王府的班底大肆封官的时候,罗彦的这个年龄就显得有些突兀。因此,罗彦只能提前给李世民打预防针。想想李世民上位之后封官的豪爽劲,罗彦都有点发怵。对于罗彦的这个解释,陆德明勉强接受了。不过看着罗彦把官场争斗想得那么残酷,陆德明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这个弟子,读书什么的都好,就是对官场有种莫名的畏惧。难道是以前听民间的留言听多了,有了心理阴影“进之啊,不要把官场争斗想得那么复杂,纵观开国以后这八年,也就几个官员被杀。最大的冤案就是刘文静和前些时候的杜伏威。这两个人的事情你也是这知道的,我想相对来说杜伏威更冤枉一些,不过这也在所难免。你看老师我,历经三朝,还不是好好的站在这里。还有萧瑀,人家曾经是皇族,到现在还不是做到了尚书仆射。所以说,只要你谨言慎行一些,不论做什么都很安全。相反的,行为放纵,即便是在民间,照样有杀身之祸。”陆德明不无提醒地告诉罗彦。好吧,对于一直以来对官场的曲解,罗彦还是有些脸红。“不过,你所说的才德不能胜任,这一点我反倒是很赞同。想要参与政务,老师建议你还是先去地方上多多感受一下民间疾苦。以前你作为普通百姓,是一种想法看民生;以后你当了官,再用另一种想法看看民生。不论怎样,不要违背良心道德,这样才能做个好官。”“谢谢老师点拨,弟子记住了。”罗彦知道这是陆德明给自己以后的道路给的一种建议,所以虚心地接受。第二天,罗彦这个籍籍无名的笔吏就走马上任了。当然,这样一个连芝麻都比不上的小吏,自然是没有人接他的。好在罗彦早就知道李玄道办公的地方,所以因为脸熟,轻松进了秦王府之后,罗彦就找到了李玄道。这会儿李玄道的身边还有两个小吏跟随着,正在处理一堆文书呢。罗彦走到门口,唱了一声喏:“小民罗彦,拜见李主簿。”毕竟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而且罗彦此来也是为了公事,任私下交情有多好,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正经一些。“哦,是进之啊,快进来吧。昨日秦王说给我安排了一个笔吏,我还当秦王说笑呢。原来是你来了,怎么,在山上呆不住了。”李玄道倒是没有罗彦那么严肃,顺带的还编排了一下李世民和罗彦。苦笑一下,这三年不见,怎么李玄道也成了这般好开玩笑。“小子哪里是呆不住,无非是当初定的时间到了,再不出来,小子都想一辈子呆在山里了。小子出来乍到,主簿还是给小子安排着熟悉该干什么吧。”罗彦没办法,只能催着李玄道给自己分点事情做。好不容易装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要是再和李玄道这么扯,迟早得破功。“好啦,看来这三年你是稳重了不少。好吧,邱轩,你带着罗彦四处走走,好好熟悉一下咱们做的事情,然后多带他几天,往后你们身上的事情,就可以分一部分给他。这小子在这里也呆不久,把一切事情尽快教会他。”李玄道懒得亲自带罗彦入门,这种小事情,虽然他也想跟罗彦聊聊,但是还是等罗彦适应了以后再说。李玄道给邱轩说的话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刚才他和罗彦说话,已经说明他和罗彦熟识了。要是不说清楚,就会让邱轩以为罗彦来对他们是一种威胁。王府的事务就那么多,分配的事情多,自然就代表着对自己的看重。虽说笔吏只是个小小的低级官吏,但是对邱轩这样的人来说,罗彦的到来绝对对他们会产生影响。李玄道指明罗彦在这里呆不久,那就是告诉自己手底下这两个人,人家就是来镀金的,你们的位子人家还看不上。这样一来,两个小吏自然就不会对罗彦产生防备,相反,因为知道罗彦大有来头反而会对罗彦卖好。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已经把一些不好的事情提前给消弭了。李玄道身边的一个青年小吏应了一声,随后就带着罗彦走到了一边。领着罗彦看着李玄道他们处理事情,这个青年小吏笑着介绍道:“在下邱轩,是主簿手下的笔吏,以后咱们就要在一处共事。我等笔吏,平日里做的最多的就是记录上官门的口令,还有处理王府的往来文书。当然,这是事情都是需要让主簿过目的。此外,王府和长安县的事务,也由我等处理。”邱轩大致介绍了一下他们做的事情,当然,这些早在来之前罗彦就已经打听清楚了。“敢问,我等在何处办公”罗彦问这这样一个很是小白的问题。“我等日常都是在主簿办公的外间,不过基本上是没用的,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随在主簿身边。午饭由王府供应,好在主簿向来受秦王殿下看重,所以我等我跟着沾光,待遇很好。”邱轩说完了具体的工作,就开始说待遇。看着那一脸的自豪,说明李玄道在秦王府确实地位很高。这手底下几个笔吏都有了荣耀感。然后邱轩就现场示范他们是怎么处理文书的。像有些各地汇报上来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司空见惯的邱轩直接写上自己的意见,就算是完事,一点都没有立刻给李玄道汇报的意思。稍微重要一点的,也只是在自己的建议后边缀上一句重要。至于更为重要的人事之类的东西,邱轩给了罗彦一份名单,上面都是李玄道交代不论事情大小都要第一时间给他处理的。还有一些,那就只能看他们这些笔吏的眼光了。等他们把这些文书分好类,会上交给李玄道,然后由李玄道过目。如果建议中肯,李玄道会简单署名然后下发,若是李玄道认为不妥当的,会由他亲自处置。然后打回给他们学习。就是用这种高效的办法,李玄道才能把众多的文书快速的处理掉。熟悉了文书的处理,剩下的就是记录上官口令和对外事务的处理。这两样因为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事情做示范,邱轩也只能把它放到后边,仅仅是口头描述一番,算是给罗彦普及知识了。第八十七章身处卑微多小人罗彦在秦王府的幕僚当中,隐隐有着年轻一代第一人的说法。虽然李玄道手下的这两个笔吏是近两年才收到手下,并不知道罗彦的赫赫大名,但是架不住王府里头这消息传得快啊。三年前风头一时无两的罗校书,辞官不做跑去读书,三年后居然到秦王府当了个连品阶都没有的笔吏。这事儿刚开始,也就几个跟李玄道打交道的部门知道,结果后来事儿越传越远,莫说是整个秦王府,就连外边的人都知道了。知道不要紧啊,但是速来这人们都是喜欢看热闹的。原本以前给李世民当幕僚,现在在秦王府也混了个一官半职的那些年轻人,三三两两是不是就找事儿过来看罗彦。当然了,这里头也是分好几类人。有些人纯粹就是慕名前来。当年罗彦在长安城年轻一辈里名声大噪,但是见过罗彦本人的也不算太多。而且罗彦总共就出席过两次李世民的幕僚宴请,这里头好些人当时还没有那个资格参加这样的宴会。所以这个时候正好看看传说中的庐州罗彦长个什么样子。但是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为了过来奚落罗彦的。当年罗彦可是倍受李世民看重,让他们这些同龄人可是深感压力巨大。好在罗彦总的就给李世民当众出过两次主意,都没有被李世民采纳,而且在当时看来罗彦的计谋还有些拙劣,所以这些人才放下心中的嫉妒。可是该和罗彦争的还是要争。然后这些人好不容易感觉自己要不罗彦比下去的时候,人家突然莫名其妙就走了。这三年虽然说这些人好些都得到李世民的看重,直接就给了官职。但是当初被罗彦压下风头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耿耿于怀。这不,听见罗彦如今在李玄道手底下做主簿,直接就跑过来找茬。这日,一个名叫赵鉴的家伙就找上门来了。原本以为这货会跟其他人一般,过来打声招呼就走。恰好李玄道有事出门,这货进来以后,就坐着不走了。装模做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