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8      字数:4830
  说道:“我原先说你是嘴上油滑,没想到你这是浑身都油滑,说的这些话儿,要是被上边那观中的小道士听去了,也不知道往后又要哄多少人。照你这个说法,我等此刻就在这山林之中,岂不是全都是仙人了。不过,这最后一句确实说的好,心中有大德,何必慕长生。一句话就道出我道门的真义。”“哈哈,看来听你一句夸奖,还真是不容易。”罗彦听了老道士一阵子唠叨,心里头忍不住的就是笑。看来这位在玄都观地位不低,都有这个心情说玄都观那些是小道士了。“虽然你这嘴是油滑了点,但是说的东西确实颇有深意。”老道士很是赞许的说道。在罗彦之前,老道士在道门里头,见多了方术修仙,开炉炼丹服石集气,花样繁多,却没有像罗彦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后辈,就把自己这些人一辈子的追求给一语道破。其实出家了道的这些人里头,也不乏聪慧的,这长生久识,也看的很是淡泊。不过读道教的典籍,字里行间修仙这样的字眼也并不少见。再加上皇帝有需要,自然不论佛门还是道教,这修仙长生的事情反而是成了显学。见罗彦谈吐清奇,老道士也渐渐有了和罗彦攀谈的意思。当下就老庄的文章,和罗彦谈了许久。越是交谈,双方越是发现对方对于道家学问的研究精深。老道士活了这么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漫长的时间,早就了他对道家典籍独到的理解。而罗彦则是这些天一边看道家文章,一边结合自己以往读过的书籍,抛开门户只见,得到了很多好处。这不,两个人就这么愉快地交谈着,一直到了日落的时候,罗彦的肚子一阵叫唤,这才停了下来。也不见老道士邀约罗彦去自己的观中吃饭,反而是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问罗彦:“说了这么久,后生你叫什么名字。”这话问的罗彦一阵尴尬,果然是一说话什么都忘了:“小子罗彦,敢问道长是何方高人”老道士也不回答罗彦的疑问,只是说道:“就是那个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那个”听着自己的大名居然就这样被人知道了,罗彦道士受宠若惊地说道:“小子正是那个罗彦。”老道士听了之后,笑着转身离去,随后远处飘来一句:“我记住你了,油嘴滑舌的小子。以后有缘咱们自然会相见。”就连名字,这位老人家也是不想留给罗彦,除了吐槽,罗彦还能干什么。眼见这个时候就是想回长安城,估计到了也只能被堵在城门外边,所以罗彦打算到玄都观借住一晚。朝中有人好办事,罗彦找到虚致,在贡献了一点香火钱之后,罗彦很快得到了一间干净的客房。不过这个时候罗彦可不想那么快就住进去。他心里可是还有一肚子的问题,等着问虚致呢。把虚致拉到自己的住处,罗彦就开始问了:“观主可否知道,这观中有没有以为长须飘飘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如果按照你的这个形同,观中少说也能找出来五六个,不知道罗校书到底想要找的是哪位”虚致想了下这些时候见过的所有道人,给了罗彦这样一个答案。感觉自己描述的不够细致,罗彦就开始详细地说刚才遇见的那个老道士的外貌。包括穿着和神情,罗彦都一分不差地说给了虚致。仔细回想一遍,虚致的答案让罗彦失望了:“如果按照你的描述,恐怕是观中一个相符的人都没有。你不会真的遇见仙人了吧。”虚致这会儿有点激动,要知道,这个时代遇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而且罗彦还就是那个遇仙的人,这样说起来,虚致感觉以后自己都倍加有面子。想想老道士后来说的以后还会相见,而且对方明显是凡胎,罗彦否定了虚致的说法,只是认真地说道:“那是为有道的高人,不是什么仙人,怕是你们道教的前辈。至于遇仙的事情,还是不要乱说的好。”看到罗彦这样否认,虚致也只能作罢。第九十四章张亮被告发了虚致感觉罗彦就是个傻子。为什么呢这个时代遇仙就是祥瑞啊,你没看错,就是祥瑞啊。好多人拐着弯编造谎言说自己遇仙了呢,到了罗彦这里,估计是真遇到了仙人,结果这货居然还要自己保守秘密。这是什么道理,,完全没道理啊。你要是跟朝廷一汇报自己遇仙的事情,怎么着也能混个官当当,那也比现在在一个不得势的秦王手底下当笔吏好多了吧。而且见了当今的圣人,少说也能给你赏点什么。见皇帝啊,虚致想想都激动。自己这辈子别说是见到仙人了,就是近距离见上皇帝一面,听皇帝对着自己说句话,那立马死了都值。所以打客房出来之后,虚致嘴里是一直念叨罗彦是个傻子。好在虚致也是个守信的人,这件事情答应了罗彦,就再也没有往外说。罗彦在玄都观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赶了回去。毕竟这也是第一次没有跟陆德明打招呼就夜不归宿,还是回去露个面比较好,省的以为出了什么意外,那就不好了。在山中和那位不知名的老道士一番谈论,加上山间的风景确实很能舒缓人的心情,罗彦这下算是没有那么郁闷了。也不管先前自己怎么样,现在照样每天处理完李玄道扔过来的事情,然后抱起书就是死读。原本以为这样平静的生活能够一直维持到六月,谁知道突然间就被王府的一个侍卫的匆匆赶来给打破了。连同李玄道,李世民请他们两个人火速赶往议事大殿。和李玄道对视一眼,彼此之间都心里暗叫一声不好,立马扔下手头的事务,就跟着侍卫走向秦王府的议事殿里。罗彦他们这个时候来已经算是早的了,比他们更早一点的,也就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几个在秦王府办公的幕僚,其他的人都还正在路上。李世民一脸的严肃中带着焦虑,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也是低着头思索着什么。看到三个主要的人物都是这样子,地下也是一阵慌乱,来的一些幕僚开始窃窃私语。李玄道和罗彦坐到了一起,所以这会儿李玄道也对罗彦说道:“进之,你觉得,秦王这么匆忙的把我等叫来,到底是什么事情”眼看着殿内的声音越发嘈杂,而作为幕僚之首的杜如晦,却依旧低着头,不见有任何呵斥,李玄道心里急了。声音越是吵闹,气氛也越见凝重。罗彦低声说道:“恐怕这件事情关乎殿下生死,我等静静看着就是,等人来齐了,殿下自然会说。”很快,除了秦王府内办公的人,这里头最先来的反而是陆德明和孔颖达两人。毕竟这两位现在在国子学也就是抽空讲讲课,而且,这两人是秦王府派了马车飞速赶往国子学接过来的。一进门,听到殿内如此嘈杂的声音,陆德明眉头一皱,低声喝道:“肃静。”老人家的气场就是不一样,这不,场上立马安静下来。正在低头思索的李世民三人,此刻也抬起来,迎着陆德明说道:“两位先生快请坐,稍候片刻,人来齐了,我把事情说一遍。”只是一盏茶功夫,李世民手下,只要是在长安城的,不论文臣武将,全都挤进了这座大殿。让卫士守好门外,关上门之后,李世民面带灰色地说道:“张亮被拘禁了。”短短几个字,让大殿内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这可不得了,搞不好,这又是一个杨文干事件。牵扯起来,李世民这辈子就要在深宫中过了。原来,当初张亮带着上千人前往洛阳,这一路上声势浩大,自然是引起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注意。随后看到张亮手里头大量的金银财帛,还不断交好山东豪杰,这一来二去,由不得两人不起疑心。张亮是什么人,他俩可是心知肚明。再说了,张亮哪里会有那么多钱财,用来交好他人。这后头,定然是李世民在搞事。原本李建成还想着再等等,看事情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化。谁知道这李元吉是个暴脾气,一直以来和李世民不对付的他,瞬间就想到了杨文干的事情,于是乎,连给李建成招呼都没打一声,直接跑过去向李渊告状,说张亮手持大量钱财交好山东豪杰,必然是心有反意。李渊一下子坐不住了。大唐好不容易几年没有人再闹反叛了,这会儿突然蹦出来一个,怎么得了。当即派人就把张亮给抓回了洛阳。但是不能就因为听了人一句话就给定罪啊,何况现在虽说是抓住了张亮,但是那交好豪杰的钱财也早就散出去了,这会儿相当于是没有对证。怎么办,李渊就把张亮扔给了法官考验查证。这可不是后世的依法讯问。期间肯定是要动用写刑具的,再不济,也会让张亮吃些苦头。李世民就怕张亮熬不住,把他的计划一五一十倒出来,那时候他可就麻烦了。到时候李渊一怒之下,加上李建成和李元吉添油加醋,杀了他都是有可能的。当年杨文干的事情一出,太子李建成就被软禁。何况现在是他。可是这会儿李世民为了避嫌,又不能去探视张亮,非但如此,就连任何和李世民有关系的人,都不能去。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只能招来幕僚,做最坏的打算。首先是房玄龄,这位素有急智而且足智多谋的幕僚,对上边的李世民说道:“万一张亮招供,殿下一定要说自己只是派张亮去洛阳巡视。至于给山东豪杰的钱财,就说当年击败徐圆朗的时候,军费艰难,殿下向那些人结论钱粮,如今正好借张亮之手还回去。”房玄龄的计谋说不上高明,但是却非常适用。死不认账,到最后李世民也最多就落个识人不明的罪名,就算是李渊深究,也会被朝堂上很多人阻拦。要知道,当初对待李建成的时候,李渊可是没下狠手。而且杨文干还是真的就造了反,攻打了不少州郡。这当然仅仅是房玄龄的一种办法,至于其他的,还要等等才能说出来。不过杜如晦很直接地指出:“张亮此人,不是那种会轻易招供的,我等只需要静静等着,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到最后就会不了了之。而且张亮自己也不会有事。”至于为什么杜如晦这么说,他也很快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张亮乃是降臣,甫一归唐,就被殿下招揽到麾下,朝中再无根基。他此次要是承认自己已有反意,必然是身死族灭。相反,坚守秘密,反而会得以保命。张亮乃是武将,意志坚定,监牢之中的拷打,自然可以忍过去,所以,无需多虑。我等如今要想的,是如何让殿下及早到达洛阳,以及,怎么补偿张亮。”如果说房玄龄的话只能是给大家意思希望的话,那么杜如晦这么肯定的说,就是给大家吃了一剂定心丸。房谋杜断,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跟随李世民这么久,杜如晦的决断绝对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就连那些武将,一个个都十分佩服杜如晦。既然杜如晦这么说了,那么就代表张亮这个人确实可以靠得住,因此不但是座下的众多文武,就连李世民自己也是舒了一口气。这会儿凝重的气氛,瞬间就被杜如晦的话给消弭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套路李世民怎么逃离长安的问题。这件事情上,罗彦选择了做旁观者。他心知肚明,你就算是计划的再好,也挡不住李渊对李建成的偏心。讨论了一阵子,李世民就让大家散去了。果不其然,过了没几天,因为有司不断拷问张亮,却没有得到任何口供,迫于朝中的压力,李渊也不得不放人。没办法,虽说这事情是李元吉告发的,但是李元吉差就差在太过心急,没有掌握什么确切的证据,就把张亮给告发了。有嫌疑,拿来审问了,但是人家就是不招供。你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屈打成招不是。何况李渊身边也有几个偏向李世民的老臣。像陈叔达和虞世南已经好几次向李渊表示了抗议。李渊就再怎么偏袒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做的太过明显。既然如今张亮什么也问不出来,而且人家被捉拿的时候连反抗都不反抗一下,自己这么做,就已经太过了。所以耗了几天,张亮带着一身的伤,拿着李渊作为赔偿的赏赐,再度返回了洛阳。到了这里,罗彦也不得不佩服杜如晦看人看事之准,不愧是号称杜断。这份能力,罗彦是自愧不如。第九十五章板荡识忠臣张亮被放归洛阳不久,李世民在某天晚上,和李神通一起去太子府中赴宴,回来的路上突然心疾发作吐血。随后静养中的李世民对前来探望的李渊哭诉,请求远离长安这是非之地,只求保存性命。言下之意,就是说太子李建成在酒宴中下毒谋害自己。谁都知道这事儿基本上不是李建成做的,或者说,李建成是不屑也不会这么做。李渊一向对几个儿子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兄弟友爱,虽说因为这个皇位,友爱已经是一句空话,但是要谋害对方的性命,那绝对是不可饶恕的。李建成不可能那么傻。这样一来,最大的嫌疑就是李元吉下的手,或者是李世民自己的苦肉计。李元吉其实想取代李建成的心思也早就萌生了,无非就是李建成现在一个人没有办法对付李世民,所以李元吉就当了这个帮手,一旦李世民被打倒,接下来就是李建成了。眼见斗争越来越激烈,而李建成的位子却在不经意间越发的稳固,李元吉坐不住,自然就想出这种借刀杀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