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9      字数:4847
  ,开始写的一清二楚。为了查证某些证据,罗彦还专门拜访了一趟崔敦礼。好在现在罗彦不仅仅是李世民看重的幕僚,而且和崔颍他们关系也非常不错。搭着崔颍的关系,罗彦见到了崔敦礼。这个时候崔敦礼也非常年轻,只是比罗彦也就大那么几岁。崔敦礼祖上是博陵崔,后来才迁徙出去,但是和本家一直联系没断,所以崔颍他们之间也们非常熟悉。这会儿见崔颍把罗彦给带来了,崔敦礼很是客气地问道:“不知罗校书前来所为何事”毕竟他和罗彦素来没有交情,而这个时候罗彦又是李世民身前的红人,明眼人都知道往后罗彦必然会被重用。“无他,只是想跟崔舍人聊聊幽州的事情。”罗彦不打什么机锋,开门见山说道。“罗校书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来,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崔敦礼虽然很好奇罗彦到底为什么对于这个事情很感兴趣,但是还是按下心头疑惑,表明自己的态度。反正这个事情朝廷已经有了定论,也不关自己什么了,说清楚倒是更好。“敢问舍人,王君廓救出舍人的时候,庐江王是否已经伏诛”“未曾,庐江王是在我被救出之后才遭到诛杀的。”“那舍人可曾见过庐江王的尸身,他是怎么死的”罗彦紧接着问道。“见过,根据痕迹,很像是被勒死的,但是要说自缢而死,也未可知。”崔敦礼说完之后,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不由得神色大变。“今日之事,诸位还需保密,若是泄露,绝对有杀身之祸,谨记。”也顾不得什么礼数,罗彦警告过崔颍和崔敦礼之后,立刻赶往秦王府。第一百零六章王君廓以及突厥罗彦赶到秦王府的时候,李世民正在忙着处理一大堆的政务。虽说现在还没有正式登上太子之位,但是李世民别说是太子了,就算这个时候有人说他是皇帝,那也名副其实。反观罗彦,这些天可以说很是闲散。反正之前李世民就没有给他安排什么职务,如今玄武门的事情已过,就是先前的笔吏,罗彦想做,李世民都感觉不好意思。但是偏生这个时候又不知道给罗彦安排个什么职务好,所以就一直这样拖着。眼见得罗彦就这样通报一声走进来,李世民也是处理完手头的一份奏疏,这才抬头望着罗彦,问道:“进之这些天来倒是悠闲,不如明日前来帮我处理些事务”分明就是在调侃罗彦这些天的闲散呢。李世民麾下,比较倚重的文臣,这些天可都是忙活坏了。权力交接,准备大典,还要安抚民众,等等这些事情,李世民有时候都觉得把手下这些人累坏了。好在有长孙无垢这个贤内助,是不是吩咐府上做些滋补的菜品羹汤,送往这些人的手里,倒是让这些人更加忠心了。“殿下要是有所差遣,我自然是万死不辞。不过,今天前来,却不是为了这些事情。”罗彦的性格,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李世民都已经习惯了这个刚刚被他当作核心幕僚的懒散少年。所以这会儿兴致也来了,就问道:“那你今天来,所为何事,要是什么琐碎的小事,明天你就继续跟着李主簿去处理文书吧。”李世民的这话却没有吓到罗彦,只见他张望了四周一圈,李世民会意,就遣退左右。坐下来以后,罗彦说道:“庐江王伏诛,想必殿下很是欣喜吧”这句话说的李世民一头的雾水,没听说李瑗和罗彦有什么关系,突然来这么一句,而且语气还很是严肃,所以李世民这会儿什么也没说,就这样望着罗彦,等着罗彦继续说话。在李世民心里,罗彦多次的出人意表的说话,最终都是大有深意,所以这个时候李世民知道这事情有蹊跷。“王君廓不可信,殿下要防备一些了。”王君廓此时还是李世民相当倚重的将领,所以罗彦这么说,李世民忍不住就要替他辩解:“进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王君廓跟随我多年,出生入死,向来对我大唐忠心耿耿,怎么会不可信呢”“殿下对于庐江王这个人,了解多少”罗彦没有正面回答李世民的问题,只是突然问起李世民对与李瑗的认识程度。“唔,此人年龄还比我小一些,性格懦弱,文不成武不就,若不是因为是宗室,恐怕也就是庸碌一生的人。”虽说李世民和李瑗交情不深,不过李渊的宗室其实人数并不多,所以相互之间还是有些了解的。“既然如此,为何在王君廓统管军务的情况下,李瑗还是造反了呢”罗彦见李世民如此说完,接着问道。但是李世民还是不明白罗彦说什么,继续说道:“或许是因为害怕他被召回长安,有性命之忧,所以趁着人在外地,而且手上有大股兵力,想乘机翻身吧。”“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但是王君廓是什么人,庐江王不会不知道。这段时间幽州的军务可都是王君廓在掌握。若是王君廓有心,直接把庐江王给擒拿了,送往长安,自有圣人和殿下问罪,什么时候轮得到他来做这等事情。又不是当初在玄武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世民沉默了。他不是不知道的意思是什么,只是一时之间不敢相信。毕竟,这可是关乎到一个国公,而且是手握实权的国公,由不得李世民不犹豫。想了想,李世民还是对罗彦说道:“这件事情,我知道了。但是记住,不要和任何人说起,已经知道的人,记得封口。”“殿下放心,这件事情只有四个人知道,不会其他两人我已经打过招呼,不必担心泄漏。”罗彦满怀信心。对于崔敦礼和崔颍,这两人虽说是博陵崔氏,但是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种官场上的潜规则还是知道的。见到罗彦如此保证,李世民放下新来,然后对着罗彦来了这么一句:“明天去李主簿那里,这些天王府庶务骤增,李主簿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一句话说的罗彦有些懵逼,说好的不是琐碎小事,就不用去李玄道那里的么。果然,李世民是越来越没有底线了。无奈之下,罗彦继续做起来他那没有品级的笔吏,不过这次,王府上下可再也没有人瞧不起这位看似文弱的书生了。第二天找到李玄道,还没好好聊上几句,就被一大叠的文书砸过来。便是笔吏,李玄道这里也是又多了两个,当然了邱轩和另一个老人肯定是还在的。见罗彦这会儿一脸怨气抱着文书过来,邱轩倒是过来搭讪:“罗校书在玄武门大发神威的事情,我等都已经知道了,没想到今日还能见到罗校书来,真是大喜事。”邱轩前来,自然是要巴结一下罗彦。从罗彦来以后,这两人就开始抱大腿,没想到这几天一过,罗彦居然都能混到和李玄道一个层次了。这可是让两人有些欣喜,暗道这大腿是没有抱错。所以这个时候搭讪自然是格外地殷勤。“行啦,再怎么大发神威,还不是要被李主簿使唤。诸位还是赶紧儿办事去,过些时日要是有空,不妨一起出去喝杯酒。如今,还是乖乖做事,不然主簿发怒,你等可是吃罪不起。”罗彦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好意,所以这个时候自然是允诺往后可以适当拉拉交情。见到罗彦已经许诺,邱轩是一阵欣喜,既然罗彦答应了以后一起出去喝酒,那就说明自己这些天的奉承绝对是没白费,当下开心地回去处理手头的事情了。新来的两个,见到邱轩如此欣喜,也过来询问:“邱兄,那个真的就是当日在玄武门外杀了齐王的罗彦”“那还有假。罗校书与我等共事数月,我等自然是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他要去玄武门的消息,当日我就知道了。”邱轩和另一个人这会儿说出来都有些自豪。谁让他们当初就跟着罗彦,见识了罗彦调笑赵鉴,而且李世民还多次召他和李玄道一起去商议事情。“罗校书简直就是我等读书人的楷模。学问好也就罢了,这武艺也不差,胆略更是过人。那可是齐王啊,想想,杀了一个王爷,这份胆识,在我等书生里头也是独一份了。”新来的有些崇拜罗彦,感慨道。“是啊,我等书生虽说多有从军者,但是战场杀人,多是敌方士卒,杀也便杀了。但是罗校书杀得是当朝王公,这个就”邱轩没敢往下说。再怎么说,李元吉也是个王爷,就这么被罗彦给宰了,其实这个时候士林也多有对罗彦的诟病。不过这个时候的罗彦可没有心情管士林对他是什么看法。自从玄武门之前的一场枪林箭雨,能够侥幸活着回来,就算是很不错了,这会儿既然已经打了赢家,还要跟别人计较那些干什么。不过,这个时候罗彦遇到了一份让他眉头紧皱的文书。不,应该说不止一份,而是好几份,只是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突厥在关外屯兵。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现在才是七月,但是已经快到了秋收的季节。往年突厥收成不好的时候,都是选择在这个出来劫掠,不顾也就是在这个时节才会慢慢聚拢兵力,然后在八九月的时候南下,乘机劫掠物资。但是这个时候就早早在关外屯兵,想来突厥人是想趁着朝中局势动荡,想要大肆勒索一笔了。收罗起已经看过的类似的文书,找到李玄道之后,罗彦说道:“主簿,可能要出大事。”往常的罗彦一副懒散的样子,或者就是云淡风轻,什么事情似乎都不放在心上,可是今天突然间这么神色惊慌,李玄道自然不能淡然视之,当下手中的事务,问道:“如此惊慌,可是出了什么事情。”“今秋突厥南下,恐怕要出大事。”罗彦说道。素来有关突厥的事情,就不能看作小事,这会儿罗彦还着重强调要出大事,所以李玄道也越发重视:“你详细说说。”“往年突厥南下,或是在深秋,各部分地劫掠。或是在初春,粮草不济,聚众才会南下。而今各地都有上报,说突厥各部有了集结的趋势,或是某地已经屯兵在关外,却是守而不攻。如此行事,必然是有大图谋。”缓了口气,罗彦继续说道:“何况如今朝堂动荡,各地皆有乱象,若是处理不好,怕是我等又要陷入苦战了。”这不是罗彦危言耸听。真要是给突厥把事情搞大,李世民既要和突厥作战,还要面对各地的纷乱,到时候就算是能够坐稳了皇位,怕是又要一个十年才能重新获取稳定。第一百零七章权利交接与封赏这是罗彦头一回连续两天见李世民。李玄道听过罗彦的讲述之后,也是深表赞同。在罗彦没有到来之前,就已经有一部分奏疏上来,说突厥在各地集结,不过这种消息早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就已经传的沸沸扬扬,而且那个时候李元吉还就是借着这个理由削弱李世民手里的兵权。只是先前朝中的一大摊子乱事还没解决完,而且突厥集结的消息也仅仅是刚在少数地区确认,和以往秋季的劫掠类似,在李玄道想来,北方各地的军政长官们应该能自己处理好。谁想到如今呈上来的奏疏这么多,形势已经超出了李玄道的预料。感觉事情严重,拉着罗彦,李玄道就去找李世民。自打李渊移交权利以后,李世民连同他手下的一帮子人都忙的不可开交。这不,李世民这会儿正揉着通红的眼睛处理手下们递上来的文书。虽说这里头很多都是经过手底下如李玄道这样的人事先就处理过的,但是看完文书以后,李世民还要考虑处理的方式是否适当等等之类。好在一些小事李世民都没有事必躬亲,不然还不活活把他给累死。接近晌午的太阳,隔着窗户透过的亮光里,李世民手持一份奏疏思索着。听到侍卫的通报,应允两人前来。见李玄道和罗彦进来,喝口茶,也不掩饰自己的疲态,李世民问道:“可是有什么急事,让你二人同时来此。”也难怪李世民会这么问,罗彦可是昨天刚见过,没什么大事,这货回来想来必然是李玄道拉着他来的。那么以李玄道的老成持重,如果是小事,也不会就这么仓促就拉着罗彦过来,必然自己就能处理掉了。“殿下,我等此来,是要禀报突厥入侵一事。”李玄道也没有什么好绕弯子的,立刻说明了来意。“哦历年这个时候,突厥都会来进犯,怎么今日爱卿却如此慌张。”说来也可笑,五胡乱华以后,等隋文帝建立大隋,这突厥依然是年年犯边。就算是到了启民可汗的手里,经历了一次大变动,突厥的实力远不如以前,这才归顺隋朝。但是,这段时期的突厥虽然没有犯边,那也是隋炀帝杨广用大量的封赏作为交换得来的。隋末突厥乘着中原内乱,大肆劫掠,加上很多势力的依附,就连李渊当初也和突厥关系暧昧。这么一来,突厥自然越来越势大。到了如今,都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如今突厥要是哪一年突然不犯边了,反而让人觉得惊奇。这也正是李世民惊讶的原因。“这次不一样,恐怕突厥此次会大举来袭,若是安排不好,只怕内忧外患,危及社稷。”大举来袭和小股袭扰可不一样。小股袭扰,地方只要严加防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但是说到大举入侵,那就是攻占城池,杀人放火,不举兵应对是绝对不行了。想到这里,李世民也有些着急了。他的位子来的不稳,虽说朝堂上摄于他的威势,无人敢反对。但是到了地方可就不一样了,各地叛乱刚刚平定,难保哪天就会突然冒出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