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1:59      字数:4853
  续造反,李世民可不想在一片内忧外患之中把大好的国家给葬送了。“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急声问道。瞅瞅罗彦,看这货完全没有要解释的样子,李玄道只能亲自上阵,把罗彦刚才说的理由跟李世民复述了一遍。思索良久,李世民安排道:“着令各地总管刺史,务必勤加练兵,征集粮草,严加防范。一旦突厥有变,立刻上报不得延误。诸军不可擅自出击,收拢百姓,加紧秋收。一旦突厥大举入侵,立刻集结兵马,给予雷霆一击。”李世民这是发狠了,为了防止其他地方出乱子,下达了一旦开战就速战速决的命令。这事儿就不用李玄道他们多管了,当下就有笔吏把李世民的命令记录下来,然后交付三省去处理。见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罗彦和李玄道两人也就告退了,该说的事情说完,双方都忙着呢,没有那么多时间闲聊。不过突厥的事情一完,李玄道他们剩下的文书就处理的相当轻松了。现在秦王府的权利逐渐和朝廷事务合拢,很多事务处理起来没有了以前的掣肘,很是轻松。也有些事情直接移交给三省去处理,这样一来倒是省了罗彦他们很多事。时间很快到了七月初五。这是太史局和礼部商议之后,确定的黄道吉日,正是适合册立太子的好时候。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乃是预备的帝王。而现在李世民虽说还没有承袭太子之位,但是已经有了太子之实,所以由不得礼部不重视这次册封。册封太子的第一项事务,就是祭天。这事儿可是重要到无与伦比,毕竟这国之储君,也是将来的天命之子,不搞这么一套,李世民这位置可就真的是名不正言不顺了。李渊要亲力亲为,念完了祭文,带领着百官跪拜以后,这不算繁复的祭天仪式才算是结束。不过正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是册封太子的仪式。遵从前朝礼制,也是为了进一步体现李世民的地位,太子册封的仪式交由礼部尚书唐俭主持。只见一身衮服的李世民被唐俭引到李渊坐着的龙椅前方,向北而立,接着唐俭向东,拿出李渊御笔写就的诏书,朗声念道:“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世民,器质冲远,风猷昭茂,宏图夙著,美业日隆。孝惟德本,周於百行,仁为重任,以安万物。王迹初基,经营缔构,戡翦多难,征讨不庭,嘉谋特举,长算必克。敷政大邦,宣风区奥,功高四履,道冠二南,任总机衡,庶绩惟允。职兼内外,彝章载叙,遐迩属意,朝野具瞻,宜乘鼎业,允膺守器。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诏书已下,但是这个仪式也才是刚刚开始。李世民叩拜谢恩,以后,结果圣旨。随后,李渊的近侍捧来太子玺绶。玺绶交接的过程也简单,之间李世民再三稽首,表示接受太子玺绶以后,接到手中,再次叩拜。随后,由礼部尚书唐俭唱名:“皇太子臣李世民。”赞礼官随即应声:“可。”这就表示李世民已经完成了这一部分的仪程,接下来就是百官们要做的事情了。山呼万岁,在李渊宣布大赦天下以后,众臣纷纷献上贺表。接受了百官的祝贺,这册封大典也就结束了,只是明面上,李世民有了正式参与处理国家政务的资格。原本以为这样就算是事情会平静一段时间,没想到,仅仅是过了五天不到的时间,李渊就有了新的动作。参与了玄武门政变的功臣,大部分都收到了李渊不同程度的封赏。先是宇文士及被任命为太子詹事,随后长孙无忌和杜如晦被任命为左庶子,高士廉和房玄龄被任命为右庶子。尉迟恭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原本罗彦以为这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他的封赏也突如其来。东宫司经局文学。这个官儿可是够大了,正六品下,比之以前罗彦当过的秘书省校书郎的官大到没边了。就算是他的老师,陆德明老夫子,在没有教授李承乾以前,那个国子学助教也才是从六品上。司经局是掌管东宫典籍的,而司经局的文学,不仅仅是要分管典籍,还要侍奉文章,基本上也算是常伴李世民左右了。对于这个官职,罗彦感觉有些受宠若惊。跨度实在是太大了。所以罗彦不得不去找李世民。“殿下,这次的封赏,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罗彦有些皱眉头,毕竟,他之前跟李世民也打过招呼,就算是有天大的功劳,最好是不要幸进。而这次,一下子从一介白身,跳到正六品的职官,这实在跨度太大,罗彦一时之间确实有些接受不了。李世民笑着问道:“有什么问题难道进之是嫌有些官小了,没关系,司经局的冼马还空着,不如进之去好了。”李世民的话可是把罗彦给下了一跳。开玩笑,虽说李世民对于那些功臣待遇都不错,但是这会儿要是自己当着他的面嫌官小,那还了得。慌忙解释道:“殿下莫要戏弄微臣,只是我曾经说过,不论如何,不得幸进,恐才德不足,辜负殿下期望。而今骤得高位,更是心惊胆战。因此想推了封赏,安心做一介校书便好。”罗彦的话可是把李世民给惹笑了。“你这算是幸进的话,那房杜二位庶子,以及辅机他们,岂不是幸进过头了”李世民说的没错。房玄龄和杜如晦,在此之前一个是秦王府的记室,一个是秦王府的曹参军,要论起品阶,能高到哪里去,也就是七品里头的拔尖。但是这个时候人家都当了正四品的庶子。虽说跳的级别都差不多,但越往高处走,这职缺越少。也就罗彦比房杜他们少了这些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经历,不然只论玄武门事变的贡献,罗彦也不比这两人差。何况,这都是李世民和李渊商议过,可以压低了罗彦的封赏才有的结果。总不能,真的给个司经局或者弘文馆的校书去做吧,那也太寒碜人了。第一百零八章执失思力在作死整个七月,是权利更迭异常频繁的一个月。短短一个月时间的间隔,原本的太子府属官们,突然就成了这个国家权利最高的那一层人。高士廉成了侍中,宇文士及成了中书令。其他房杜以及长孙无忌这些人,统统成了三省六部的头头。李渊的权利,基本上在这个时候就全都移交给了李世民,并且为他铺好了路。至于军队,一番封赏下去,诸军的大将军基本上都被李世民的人给掌控着。铺好了路,八月初九这天,李世民在隆重的典礼中登基了。短短两个月时间,为李建成和李元吉家眷修筑的深宫已经建好,也把这些统统送到那里严加看管。而李世民的继位大典就在东宫正式举行。按理说这也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贺的事情,李世民权利到手,也终于可以安心。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正所谓欲受千金必承其重,听到突厥集结大军前来进犯的消息,李世民就乐不起来了。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然下令让各地的军队严加防范。但是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各道兵马,依旧是按照平日的习惯,训练,巡视。不就是突厥的小股兵马前来袭扰么,大家见得多了,这几年也没少跟突厥打仗,所以都有些放松。得知李世民刚刚继位的消息,早就已经准备好的颉利可汗立刻带着十数万骑兵南下。毕竟是骑兵,而且是一路劫掠,根本不受辎重的影响,所以这十多万个人马,居然短短几日就打到了泾州,向武功挺进。这里,已经距离长安城不远了,再这么打下去,人家就要打到了家门口。怎么办历次对付突厥入侵的办法,要么议和给些东西让人家回家,要么迎头痛击打到他不敢来,再要么就是先打一架然后再议和。此时此刻,朝堂之上正是一片吵嚷,为的就是怎么应对来势汹汹的突厥。作为武德朝的老臣子,萧瑀陈叔达这些人自然是对几年前代州总管李大恩被杀的那一次印象颇深,为何,当初的局势要比现在好很多,但是那个时候大家都想着要把突厥打痛了,然后随便给点东西,哄他们回去。结果呢,要不是一个郑元寿,这大唐都要被突厥给灭了。所以这些人是坚决不同意打仗的。“陛下,依历年之旧事,我大唐虽然甲胄之士百万,然则突厥骑兵灵活机动,向少与我等大军正面交锋,反而依仗骑兵之迅速,善于集结大军对我军各个击破。值陛下初登大宝,不宜擅动刀兵,不弱就此议和。”萧瑀说道。可是原秦王府的那些武将可不干了。这些人里头有不少和突厥打过仗的,此时见萧瑀如此夸大突厥的实力,贬低自家的威风,这些人可就不干了。“陛下,休要听这老匹夫长他人志气灭我等威风。突厥小儿年年来犯,我等便年年给予大量财帛。就像罗小子说的那叫什么割什么亡,这么下去,迟早给人家当了孙子,还要我等武夫做什么。”尉迟敬德本来就是个暴脾气,这个时候听见萧瑀这么说,怎么能忍受得了,立马出来就是一顿抢白。尉迟敬德原本就是个莽汉,这个时候听见别人看不起军队的实力,嘴上哪有什么客气话,所以这番抢白里头,倒是有一般是骂人的。不过作为玄武门事变的大功臣,就算是有言官弹劾他殿前失言,李世民却丝毫不予理会,只气的萧瑀一阵气喘。强压着让尉迟敬德给萧瑀道了歉以后,李世民说道:“嗯,罗彦说的是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敬德倒是好记性,没想到居然还知道这个。”李世民的意思很是明显,这是要打啊。房玄龄和杜如晦想着阻拦,但是已经晚了,当即李世民就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前往泾阳防御突厥。当然了,这个时候说是防御,其实李世民给尉迟敬德的意思,还不就是让他等突厥来了就打么。尉迟敬德虽说人是鲁莽一点,但是遇到打仗的事情,那是绝对没有半分含糊。赶往泾阳以后,正好突厥的大部队也到了。虽说时间仓促,但正是这样,才能显示出一个将领非凡的战争才华。短短的时间尉迟敬德就组织起了部队,立刻进行了反攻。领军的阿史德乌默啜,在明知对方主将是尉迟敬德的情况下,非要跟人家打一场恶仗。于是乎,这位阿史德乌默啜自己被俘虏不算,还损失了上千的骑兵。一场恶仗,打出了大唐军队的威风,可是,大唐就这么一个尉迟敬德,就算是把天策府的旧将全都派出去,还是架不住突厥骑兵打不过就跑,跑走了换路线的战术。仅仅是三日,颉利带着大部队就到了渭水河畔。不过这位仁兄也不傻。尉迟敬德打了一仗,不仅生擒自己的大将,还杀了上千的突厥儿郎。此次前来是趁着大唐国内动荡,趁机要点好处,可不是跟人家打一仗,然后莫名其妙就损失惨重。习惯了逼着大唐何谈的颉利,派出了一位他认为善于审时度势而且口才非凡的人,去逼迫李世民投降。这位人才叫做执失思力,此时此刻正站在东宫显德殿,一脸得意地看着李世民。有着身后十数万骑兵做底气的他,这会儿对李世民可是没有丝毫的恭敬。进了大殿,没有行礼,一脸胜券在握的样子说道:“唐皇陛下,我家可汗率兵百万,已然陈兵渭水河畔。今日我代我家可汗前来,就是想问唐皇殿下一句,是想战还是想和”毕竟人家打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李世民虽然是一肚子火气,但还是挥手压下依然怒火朝天的朝臣,问道:“战如何和如何”执失思力一脸得意地微笑,丝毫不管朝堂上齐齐射来想要杀了他的目光,说道:“要是战,我家可汗今天就打进长安,和唐皇陛下在这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喝茶聊天。想和,唐皇陛下就要写好降书顺表,准备好大量的金银财帛,派人来和我家可汗好好谈了。”见执失思力说的越来越嚣张,在朝臣的怒喝声中,李世民含怒斥责道:“我曾经也与你家可汗当面会盟,也曾把金银财帛白白奉送,也曾与你家可汗结拜为兄弟。如今你等背弃约定,悍然入侵,没有丝毫羞愧也就罢了,居然还派你这样一个小卒子前来信口雌黄。你等毫无礼义廉耻,居然还在我的大殿里如此放肆,来人,拉下去把他给我砍了。”在执失思力一脸的懵逼中,显德殿内进来两个侍卫,就要拖着他往殿外走。眼见得刀都要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了,执失思力这个时候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有刚才的神气,跪在地上,也不顾周围其他人看他鄙夷的眼神,连声求饶道:“唐皇陛下,饶命啊。”不得不说这货确实是个能随机应变的,这会儿终于知道服软了。执失思力也该庆幸这个时候李世民和满朝文武已经有了议和的心思,或许就是他刚才被李世民这么一吓唬,就失了方寸没有看出来。只见太常卿郑元寿出来,稽首以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正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虽然这戎狄狂妄,但是为了接下来行事的顺利,还是放过他,让他回去给颉利回话吧。”终于见有人为自己求情,执失思力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个劲点头,却是不敢再多说一句话。生怕他自己多嘴,就这样被李世民给砍了。在放了执失思力这一点上,很多朝臣的观点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