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5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3-06-17 12:09      字数:4805
  想吃什么,我便给你做好了。不过,长乐,有件事情我想要跟你商量。”从来没有见过罗彦这么严肃过,所以长乐也收起了笑容,很是郑重地问道:“夫君有什么事情,只管说来便是。长乐若是力所能及,定然会助夫君一臂之力。”看着大萝莉神色那般慎重,罗彦情不自禁地笑了:“傻丫头,也不是什么大事。如今已经距离老师过世三年又半了,回到家中这些日子,每每读书,总是会想起他老人家。所以,我想乘着无事,去江南一趟。不知你可否愿意随我一道前往。”长乐愣了一下。原本以为罗彦会说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想到居然是要去江南。“夫君原来是要告诉长乐这个啊。明日我便去宫中,向父皇和母后央请,随夫君一道去祭拜陆夫子。”长乐毕竟乃是皇室嫡公主,虽然没有让罗彦尚公主,在长安的行动也颇为自由。但是涉及远途跋涉,就必须要请示李世民和宗正府了。若是这两处不同意,即便罗彦说破了嘴,也是枉然。罗彦点点头,这才说道:“好了,再玩赏一会儿,咱们就回去吧。做鱼脍需要一定的准备,不然今日是吃不到了。”第二天依旧天气晴朗。长乐一大早起来便让侍女帮忙打扮,入宫之后,即便是她这个公主,也要遭受许多规矩。最重要的着装便不能太过随意。待一番收拾之后,罗彦便将长乐送出了门。这件事情他是帮不上什么忙,因此即便去了皇宫,也是被长孙皇后催问什么时候培养下一代。这类尴尬的问题,李世民问问也就罢了,被长孙皇后这个丈母娘问,罗彦委实有些不好意思。对于长乐的到来,长孙皇后并没有奇怪。自己这个女儿自打跟了罗彦,依旧像未出阁那样。虽然宗室也多有议论,但长孙皇后就喜欢这样的女儿。失了那份活泼,长乐就不是长乐了。“母后,孩儿今日有一件事情想求你。”在长孙皇后身边腻歪了一阵,长乐终于开口提出请求。从小到大,长乐公主还没有主动跟他们夫妇提过什么,所以这个时候长孙皇后显得极为好奇。“我儿,你是有什么事情想要请母后帮忙么如果是罗彦的事情,那就不要说了。你知道的,母后从来不会干涉你父皇处理政务的。”长乐早就料到如此。“嘻嘻,肯定不是这件事情。是夫君想要去江南一趟,长乐想跟着出去走走,所以只能来找母后了。”听到长乐的请求,长孙皇后笑了。说实话长乐这回是真的找对人了。虽然公主出行肯定是要宗正府和李世民点头,但长孙皇后掌管后宫和命妇,长乐自然也在其管辖范围之内。所以不论到哪里,长孙皇后还真的是能够说的上话。“江南啊。罗彦他有说要去做什么吗”虽然这件事情长孙皇后也可以一言而决,但是,她还是要弄清楚罗彦的意图。长乐自然不会隐瞒,很是诚实地回答:“夫君是要去祭拜父母和陆夫子,顺便看看陆夫子的家人。”听到这个理由,长孙皇后倒也没有怀疑什么。罗彦除了自幼生长在江南,自从为官之后,跟江南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除了探亲访友洒扫祭拜之外,也确实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不过,长孙皇后还是不会这么简单地就答应长乐的请求。“这件事情,我会等你父皇回来之后,跟他好生谈谈,不日便会有结果。你回去之后,耐心等待便是。”留长乐用过午饭,长孙皇后让长乐回去的时候,这般嘱咐道。入夜,李世民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长孙皇后的寝宫。这段时间长孙皇后的病情出现了一点反复,虽然已经被御医诊治好了,但李世民依旧放心不下。所以连续大半个月,放弃了和其他许多艳丽的妃子同床共枕,李世民都会来看长孙皇后。待两人睡下,长孙皇后这才低声向李世民说道:“陛下,今日长乐前来,请求跟随罗彦去江南走上一遭。”李世民出奇地没有追问罗彦到底去江南做什么,反而有些无奈地说了一句:“瞎胡闹。”不过,说完这一句的时候,随即便跟了一句:“既然如此,那就吩咐宗正府准备好仪仗。对了,顺便差人告诉罗彦那厮,如果让长乐受了半点委屈,他就一辈子呆在江南不要回来了。”被李世民这样的回答给逗得忍俊不禁。两人又说了一些关于如何催促两人今早生养子嗣的问题,这才沉沉睡去。次日,当长乐欣喜地从内侍手中接过长孙皇后的懿旨,便急忙催促罗彦:“夫君,赶紧收拾东西,咱们尽早出发。听说江南这个时候景色可是比长安美多了。”看着欢呼雀跃的长乐,罗彦无奈地摇摇头。第四百一十章吴县府中央祭拜章前推荐一下小道寄兴之作,传统武侠龙凤错北船南走,却并不难走。此行罗彦依旧是循着当年的水路,顺流而下。春季的大运河波澜不兴,船只走在水上很是稳当。虽然长乐是第一次出远门,还是第一次坐这么远路程的船。但有了罗彦的帮助,半点晕船的迹象都没有。反倒是因为对长安城外的好奇,促使她硬是拉着罗彦走出船舱,倚在那半人高的阑干旁,饶有趣味地看着千里流水。“父皇说,当年前隋炀帝穷凶极奢,不恤民力。不仅兴建宫室,还因为一己之私便征发徭役挖掘运河,以至于前朝二世而亡。我一直好奇这大运河到底如何壮阔,今日一见,才知确实如此。”长乐对于外界的山川景色大都是听宫中人口口相传,以是不由得感慨起来。轻轻抚摸着长乐的头发,罗彦笑了笑。李世民诚然说了不少冠冕唐皇的理由,那也只不过是为他自己脸上贴金罢了。前一句倒是说对了,后一句就太过偏颇了。看着长乐那想要自己给她答案的眼神,罗彦幽幽地念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样的评论罗彦可不敢大声说出来。要知道他现在还在敏感时期,船上多多少少也有些许李世民差来的人。若这样大肆吹捧隋炀帝,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好在夫妻两人之间,倒也还不必如此提防。而长乐听到罗彦的评价,显然也愣住了。这首诗意思很好理解,基本上照着字面连意译都不用。以是那天真的脸上也显露出不少的错愕,随即这错愕便化作是担忧。“夫君,你这样说,就不怕因言获罪么。”虽然长乐尽可能地紧绷着脸,装作一副警示的样子,但依旧没能够吓住罗彦。反而看到罗彦大笑着说道:“这段时间读史,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果当初的炀帝少一些奢靡,将他所作的一切用一辈子来做,不知道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皇帝。”见自己没能够吓住罗彦,长乐也熄了劝告罗彦的心思,随即追问:“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若是少兴建些宫殿,国库便会充盈;若对高句丽徐徐图之,用五六年的时间来分化新罗百济以及高句丽的关系,那么也不会让数十万汉家男儿埋骨他乡;再用五年的时间,一步一步开凿大运河。你想一想,当他五十岁的时候做完这些事情,前隋还会灭亡么”罗彦一席话,让长乐听的有些晕。不过设想了一下,还真让她汗涔涔的。若只能是那样,现在哪里有她父皇什么事情。长乐不禁顺着罗彦话继续道:“果然,真要那样的话,史书上定然会说他是以为雄才大略的英主。”点点头,罗彦不再作声,也不知道想些什么。而长乐也因为方才的假设,似乎想到了什么事情。两人的小世界,就此陷入了一阵沉默。顺风顺水的最大好处,便是赶路的速度快了很多。这不,舟中月下的旅途不过大半月,就已经到达了苏州。再前行数十里,便是陆德明的老家吴县了。罗彦根本不用为不知道陆德明的老家在哪而发愁。在江南陆德明本来就是堪比半圣的存在,何况当初李世民还诏封陆德明为开国吴县男。在苏州吴县,仅有这么一个勋爵。如果这样都不能随便拉个人问路的话,那也委实有些侮辱他老师的名望了。果然,当行船靠岸,一干仆役将所有的物品都从船上取下。雇来几辆马车之后,只是向车夫说一声吴县男陆家,车夫们便一脸崇敬地将罗彦这些人请上马车,缓缓向城中行去。陆家在南北朝时期便是吴县的望族,本朝除了一个儒宗一个刺史,更是了不得。当罗彦陪着长乐走下马车的时候,看到眼前那恢宏的府邸,心里也不由得大吃一惊。乖乖,人说长安富庶,来到江南才知道,这里也不遑多让。罗彦的诚国公府也算是大了吧,不想这陆府居然还要更大一些。虽然门前没有什么石狮子之类的装饰,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陆府”,罗彦一眼就认出这是当朝大家虞世南的手笔。与京中陆德明那处宅院的字迹如出一辙。门前更是有一块牌坊,上面刻的都是李世民对陆德明的种种褒奖。没得说,就这大门,足够让京中的那些个官员眼馋了。不同长安的出入方便,这里毕竟是陆德明的本家,进去还需要让人通报。仆役已经将罗彦的名帖送了进去,只等着府中人出来迎接便是。自从年前陆敦信守孝期满,朝堂便委任其去了外地充任刺史职。如今在陆府守着的,乃是陆德明的兄长一脉子嗣陆敦义。听闻是陆德明的学生拜访,起先陆敦义并没有管太多。这些年自称陆德明弟子的人多了去了,最开始陆家还好生款待。但后来发现不少冒名顶替的之后,陆敦义也就有些散漫了。只要是来人,悉数交给自己的儿子去应付。所以看到名帖的时候,陆敦义也不看里头的内容,很是随意地对正在读书的儿子说道:“正明,你去看看吧。也不知道又是哪里来的士子前来凭吊大伯。”这样的事情陆正明这两年少说做了上百回,从自家父亲手中接过名帖,认真看了起来。陆敦义可以不认真,但他要去迎客,可不能怠慢了。这一看之下,陆正明的心都开始狂跳了。原本还打算往外迈出的腿立刻收了回来,很是谨慎地朝着陆敦义说道:“阿爷,这个人,只怕还需要阿爷亲自去迎接。如果可能,还是将大房那边的人请来最好。”听到这样的话,陆敦义有些吃惊。自己这个儿子这几年逐渐开始当事,家中不少的事务都是他代为操持。便是那吴县县令来了,自己儿子都能够应付的好好的。今日难道是苏州刺史来了不成看着自家阿爷一脸困惑,陆正明将名帖送到他手里,苦笑一声:“阿爷还是仔细看看这名帖是谁的吧。”名帖对了,正是名帖。陆敦义急忙翻开了那张薄薄的纸,只见上边很是端庄的字体写着:“陆公讳德明门下,诚国公罗彦。”这是罗彦此来专门制作的名帖,将陆德明弟子的身份放在前面,以示对先师的尊敬。在其他地方,是没有过的。陆敦义顿时有些着急。这回可真的是陆德明的弟子啊,如今他们吴县的百姓对外夸耀的时候,定然会带上一句:“我们吴县男,可是教授出了诚国公那样的青年俊杰。”夸耀到兴头浓处,还会将罗彦当初写给陆德明的祭文之类念上一遍。如今真人就在自家大门前,自己还差点当一般人给应付了。如果让远方的长房大哥知道了,还不得将自己给骂死。“快,请长房夫人和小姐前往正堂。正明,随我一起去迎接诚国公。”陆敦义如此安排着,人却早就已经走出了房门。府中匆匆,以至于并没有让罗彦等许久。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只见陆府中门大开,一个身形七尺衣衫华丽的中年人,带着一个稍显瘦弱一袭青衣的青年走了出来。看到罗彦带着长乐站在人群最前头,走上来便是一拱手:“对面可是诚国公,我是陆家二房陆敦义,忝为陆府主事。舟车劳顿,还请诚国公入府沐浴休息。”先前陆德明并没有向罗彦讲过老家的事情,但一听陆敦义的名字,就知道其人乃是和陆敦信一辈的人。长者为尊,罗彦受了这一拜,是之前不知道。如今既然知晓了对方的身份,自然不敢放肆。躬身朝着陆敦义一拜:“原来是陆家二兄,罗彦不告而至,还请二兄多多见谅。”那一身国公的架子,全然在他身上看不出来。见罗彦这般客气,陆敦义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虽然知道罗彦文采斐然,但这品德如何,陆敦义还真是不知道。之前就担心着呢,这位要是太过威严,他们陆家该如何是好。当带着罗彦走进府门之后,忽然听到身后的罗彦开口:“远来困顿,今日也不适合前去老师坟前尽孝。不知府中祠堂可否容罗彦进入,也好在老师灵前奉香一炷。”陆敦义听到这里,就更加放心了。但凡是传承久远的家族,定然是设有祠堂供奉先祖的。但里头规矩颇多,有些不容女子进入,有些不容外人进入。种种规矩不一而足。若是今日罗彦不顾规矩强行进去,他们陆家也不好太过阻拦。但如今罗彦问起,反而让陆敦义觉得值得为此破例。“先前祠堂前也多有士子凭吊。不过国公乃是大伯弟子,更有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