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3-06-17 19:30      字数:4202
  道理她不是不懂,只是若六七十块钱工资都交到二儿媳手里,家里紧巴巴,她不得劲。二十块是比以前少了近一半,但比起十块八块又好多了,有了赵老头前面的话铺垫,接受起来容易多了。况且一个农家,每月有二十块钱真不少,赵母心头一松,一边吃饭一边吩咐:“老二家的,赶紧吃了饭,回屋给东子收拾收拾,省得明早再抓瞎。”姜宁应了,不过说起收拾,实在没什么好收拾的。赵向东就带了两身军装回来,一套穿着一套拎着,随军申请回去再打,这房子没批下来,也不好拿安家的东西。最多明天早点起来做点干粮,让他路上吃。姜宁先一步回房,折叠好剩下那套军装打包,就算完事了。“宁宁。”她整理着衣服,后脚赵向东就进门了,他挨着她坐下,一只手臂圈着她,“刚才的事,我都没跟你商量。”他有些愧疚,给父母多少养老钱,对小家而言大事,他虽有打算也准备先跟媳妇儿商量一下的,但赵老头提起得突然,这来不及了。独自决定有些不尊重媳妇,而且二十块也不是小钱。姜宁回过身一笑,“爹妈养你小,你养爹妈老,这是应该的。”“有能力多给点,没能力就少给。”她赞同赵向东的做法,也很坦然说:“以后我有余力,也让我爸妈过更舒坦的好日子。”赵向东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不为钱,为的是媳妇明理,分外体贴他,他心里热热涨涨的,紧紧将人抱住,“这是当然的,你爹妈也是我爹妈。”现在他并不知道姜宁的创业打算,这句话等于把责任也背在自己身上了,姜宁很高兴,回抱了他,“嗯。”年轻的新婚夫妻,搂抱在一起肯定要起火的,况且赵向东明天就得回部队了,一别至少两月,难分难舍少不了。两口子说着说着话,就亲在一起了,赵向东起初怜惜地轻触,很快燥热上头,动作就激烈了起来。他没啥技巧还生疏,但一腔热情却足足,阳刚凶猛力道强劲,一番折腾姜宁扛不住,只得拼命推他。赵向东低低哄她,声音很温柔,动作却截然相反,媳妇儿意乱情迷,他舍不得移开视线更舍不得分开。姜宁挨过前头那阵子,就好受多了,赵向东见她不再喊疼,松了口气,食髓知味又给折腾了一回算停。姜宁疲乏昏昏欲睡,他亲自伺候了擦洗,钻进被窝将人抱紧,小脸就贴着他的心脏位置。他发现自己愈发舍不得她。不过就算舍不得,该走还是得走的,姜宁心里存着事,很早就醒了,进了灶房揉起面,给丈夫做包子带着路上吃。馅儿就用她娘家昨天回礼的五花肉,剁了肉切了葱,做大肉香葱馅包子。林县这地方靠南,米饭才是主食,面粉有但难弄,这还是她昨天回娘家舀的,不多,以免婆家以为她娘家富得流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做了十六个包子,六大十小,大的晾晾包进干净的包袱皮里,给赵向东带上,十个小的家里一人一个,给尝尝味道。孙秀花见没了五花肉,自己只分了一个没半巴掌大的小包子,登时愤愤。不过她罕见没敢嚷嚷,老二今天要出门,她闹出不好兆头,公婆饶不了她。“石头,这包子烫,娘先给你拿着。”她几口吃了,见小儿子烫得将包子颠来倒去,就伸出手去。“我不,给你你肯定给我吃了。”四岁的小子嚷嚷两句,一溜烟跑了。孙秀花悻悻,“这小子说的什么话,当妈的会贪他那点吃的吗?”她看向大儿子,大儿子也跑了。姜宁挺无语的,当妈当成这样也是经典。不过人家的事她管不着,她匆匆吃了早饭,就跟赵向东一起出门。她去送他。本来赵向东不答应的,来回倒车折腾自己媳妇,他舍不得。不过昨天回娘家,姜红兵说了,正好纺织厂安排他去市里出差,一日来回,同行的还有厂子的大货车,可以顺带捎上。二人天未亮出门,到南坪村与姜红兵汇合,接着赶去纺织厂,大货车准备好要发车了,三人赶紧上去。驾驶室后面还有个窄小的架子床,姜红兵坐副驾驶,赵向东跟姜宁安置在架子床位置。这比挤客车好多了,林县开往市里的客车又小又破还挤。“你不要乱跑,回头就到你哥说的那店里等着。”到了市里火车站,姜红兵上午要工作,匆匆嘱咐妹子几句,赵向东领着姜宁下了大货车。现在社会还不乱,要不然他肯定不会放心媳妇送了他上车后,才独自出火车站外等二舅哥。饶是如此,他也反复嘱咐了好几遍。“我知道呢,东哥。”姜宁不嫌他烦,乖乖点头应了。两人边说着话,边往马路对面的市火车站行去。第14章市火车站以后世眼光看来,实在不算什么,但如今却是一个庞然大物,小几千平米,两层刷黄灰的主体建筑占了大部分,三个大门洞前熙熙攘攘,大包小包的进出人流络绎不绝。姜宁一眼望过去,最先注意的却是门洞两侧几个小摊。有卖包子馒头的,也有卖橘子红薯等等的,七八个小推车,摊主二十至四五十都有。这明显比林县活跃多了。改革政策下来了,落实到大小地方总有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显然会更快,姜宁一时对省会杨市有了更多的期待。“宁宁想吃橘子?”姜宁目光在小摊位置多停留了一瞬,赵向东马上察觉了,他顺势望过去,见橙红色的橘子又大又新鲜,就领着媳妇往那边行去。她没有拒绝,“嗯”一声跟了过去。橘子一毛一斤,比市面贵了两分,但那瘦高个的摊主生意很不错,乐呵呵的,利索给称了两斤橘子,没有塑料袋,他直接倒进赵向东手里的网兜里。赵向东剥了个橘子,递到姜宁手里,姜宁笑吟吟接了,掰开两边撕下一瓣,探手伸到他唇边。赵向东表情不变,耳根却有些红,在外这么亲昵的举止让他窘迫,不过他心底却是甜的,飞快扫了两眼附近,见大伙儿行色匆匆没人留意,他微微欠了欠唇缝,飞快把那橘瓣吃下。“好了宁宁,你自己吃。”两人进了火车站,买了票,刚好能赶上十点的,姜宁瞥一眼挂钟,还有十五分钟,离别的感觉清晰起来,她胸口闷闷的,嘴里橘瓣也没滋没味。媳妇儿情绪低落,赵向东何尝不是,他低头盯着媳妇儿白皙的小脸,脚像要生根般挪不动,一个月时间相识,结婚三天多,他首尝难舍难分的滋味。好在他意志力过人,须臾就调整过来了,这年头保守也不能做拥抱之类动作,他只能捏了捏她的小手,“宁宁,我走了,随军申请一批下来,我马上回来接你。”“好。”姜宁鼻子也有些酸酸的,回握一把,她感觉大手立即攒住自己的手,“我等着你。”“嗯,好。”硬汉子如他,鼻尖也有些发热。火车靠站了,两只紧紧攒在一起的手最终松开,赵向东回头看一眼踮脚眺望他的姜宁,狠了狠心,转身登上列车。橄榄绿的高大身影消失在窄小的车门位置,汽笛长鸣一声,绿皮火车缓缓开启,“况嗤况嗤”越来越快,最终驰出站点。姜宁抬首目送,直到火车见不到影子,才收回视线,她呼了口气,有些惆怅。虽然结婚时间短,但她发现自己还是惦记他的。只是不管怎么样,再见面也得至少两个月后了,希望随军申请能尽快批下来吧。姜宁不是伤春悲秋的性子,很快就调整好心情,往火车站外行去了。她跟二哥约定在火车站外的一个供销社见面,这里头的一个营业员是他们林县的人,后来有机遇出了市里,跟姜红兵认识关系也行,就拜托他先照顾一下妹子。客客气气打了招呼,姜宁就坐在店里等着,到了中午见有麻花卖,她买了几根,当她跟二哥的午饭。姜红兵午饭前把工作办好,留着司机在那里装货,货个把小时能装好,但两人约定,三点才集合回去。其实经常出差的人,有很多便利,就像替人捎各种东西回去做人情,或者自己捡些好的回去脱手,换钱换票。出差难免有大小状况耽误,不好预料,而顺利时空出的时间,刚好能办这些事。姜红兵匆匆赶过来,跟老友打了招呼,就接了妹子出来,一人两根麻花边啃边走。姜宁这次出来,除了送赵向东外,还有另外一件事办的。这就是考察一番,决定今年年前的赚钱项目。农历年在国人心中意义重大,又适逢秋收后农闲,工人干部不说了,农民也是一年最有钱的时候,姜家兄妹打算暂停暂停卖栗子糕,换个活儿。兄妹三个连同姜父商量许久,决定从制售熏鸡熏鸭,或者卖红联这两项里二选一。熏鸡熏鸭是姜建设提议的,去年放开家禽饲养,农民或多或少,都给多养了鸡鸭,年前肯定卖些换钱过年的。这年头二次加工过的食品,要比原材料价格高出不少,用市场价收购,自家熏制过后,就能去县里卖。赚取差价肯定不少,但唯一的弊端就是很累人。请乡邻帮工也不合适,算算差价就知道你家赚了多少钱,改革刚开始,没彻底明朗前,出头鸟不好当。卖对联则是姜宁提议的,有钱没钱,家家户户换对联。姜宁上辈子闺蜜的父亲,就是卖红联赚的第一桶金。这里的对联,特指的是印刷对联。由于国情问题,有不短一段时间里,机器制造远比手工艺品受国人追捧,对联也如此。如今的乡里县城,用的都是手写的对联,当花俏的印刷品刚出现的时候,畅销甚至哄抢是必然的事。前景可期,但他们的困难是,现在印刷厂都是国营的,想要拿货需要批条,他们没有批条。不过,他们虽然没有批条,却有人脉,姜宁将这个提议一说出来后,姜红兵立即击掌,说要找个印刷厂的朋友询问一下。改革后印刷厂的销售或许有松动,否则姜宁闺蜜的父亲就不能拿到第一批货了。姜家几个精神一振,让姜红兵抓紧时间,不行他们再退一步弄熏鸡熏鸭。姜红兵对妹子的眼光头脑很认可,这次刚好姜宁来市里送人,正好结伴一起去,他那位朋友就在市里印刷厂工作。“这麻花不错,就是费油,家里不好做。”姜红兵两三下啃了麻花,意犹未尽,将垫麻花的油纸扔了,他随手将夹在腋下的布包拿在手里。“二哥,这是什么?”姜宁当然知道这是姜红兵准备的礼物,虽说朋友,但要人费心总要备点礼,有来有往才是长久之道。她二哥挺会做人的嘛,难怪混得开。她就好奇这是什么,轻飘飘的体积也不大。姜红兵笑着打开布口袋,“喏,你看看。”姜宁一看,是一整条牡丹牌香烟,他笑道:“那家伙是个好烟的,偏媳妇管钱管得紧。”送礼要送到痒处,当然如果事成,利益也不能少了人家的。他不忘教自己的妹妹,“这样办事才能长久。”姜宁感叹,她亲哥有智商有手腕,就算没有她带着先走一步,将来也差不了。兄妹上了公交车,来到市里印刷一厂,姜红兵那朋友早打了招呼,二人在门岗登记了,直接进去。他那朋友卫国安是销售科的,午间挺安静的,工人都过去食堂吃饭或者午休,姜红兵熟门熟路上了一号楼第三层,对方特地留在办公室等他。“你这小子,好几个月不见了,这是你妹子,真俊,要我给介绍个对象吗?”姜红兵将布袋子扔过去,笑骂道:“我妹子刚结婚了,是军婚,你小子想破坏军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