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3-06-17 19:30      字数:3939
  卫安国惋惜,破坏军婚他不敢,接过布袋子往里一看,他登时大喜,“就你小子最够意思。”打过招呼,时间紧姜红兵也不废话,“安国,你厂里今年印对联吗?”“印啊,每年都印。”办公室没其他人,卫安国说话放得开,他收好烟,笑着抬头,“今年还加大批量印。”“怎么说?”姜家兄妹精神一振,连忙追问。“不是改革了吗?除了任务,我们厂长决定再多印几批,对外销售。”印刷一厂厂长是个有魄力的,也领会到改革精神,他去年小小试探一番,尝到甜头,打算今天创造更大的效益。既然是计划以外的,就不需要批条了,然而有头脑有关系的人不少,多印几批也是僧多粥少。卫安国笑着虚指姜红兵,“你小子闻到味儿来了。”姜家兄妹大喜过望,真的有!姜红兵立即凑过去压低声音说:“安国,我是个实诚人,也不废话,批出来后赚的利润,你占三成。”一次性送礼能多少?直接将人拉到自己船上,才会最尽心,卫安国一家人在印刷一厂上班,父亲还是领导,他有能力争取到不小份额。卫安国果然眼前一亮,“成!红兵,我信你。”果然利益最能驱动人,他本来打算给一批出去当人情算了,现在却完全上了心,“你们先坐着,样板已经出来了,我拿给你们选。”“好!”卫安国匆匆出门,姜宁压低声音说:“这厂长是个有魄力的,卖得好很可能再加印,有卫哥在,我们后续货源少不了。”兄妹对视一眼,目带喜色。第15章卫安国不单单拿了十几对对联来,他还拿了各种年画,窗花,诸如此类的印刷制品,红彤彤抱满怀。三成利润效果立竿见影。姜宁仔细看过,印刷得很精致,果然是大厂出品,对联虽各有不同,但寓意一律喜庆,年画窗花等等图案也极好。这厂长是个脑子活的,精挑细选效果极佳。三人商量一番,认为这些都不错,开头先尽量批,后面再看销售情况补货。“我尽力争取。”卫安国已经打算让父亲出手,厂子的任务都是市里以及几个大县的,像林县这种小县城以及下面的乡镇,市场处于空白状态,他压根没想过销售问题。至于竞争也不存在,厂子里头有能力往外批货的人,大家都有默契,你往那边搭上线了,他就不会横插一竿子,反正选择多得去了。姜宁不熟悉里面的弯弯绕,倒没预料到,他们还能垄断一个回合。其实这也是那三成利润的力量,不然卫安国还会批给别人的。这一行比想象中顺利太多了,兄妹很高兴,出了印刷一厂,见还有点时间,他们还逛了逛供销社以及新聚集起的小市场,买了些林县少有的糖饼瓜果。回到县城纺织厂,已快五点,姜红兵对着单子交接了货物就下班,推出自行车,载着妹妹回家。县城道路平整,不颠坐得还算舒服,买的东西都挂在车头,姜宁挺轻松的,连带离愁也减了些,看这灰扑扑的小县城顺眼不少。自行车缓缓前行,忽然,一阵阵少男少女的笑声从左边传来,改革开放,连带国人束缚也渐趋减少,以前这种喧哗是不可能有的。她顺势往左边望了一眼,然而就是这么一眼,让她微笑顿了顿。六个少年男女在马路对面的巷口笑闹,他们的行为很打眼,因为都是一对一对靠着的,显然是早恋的先头部队,对路人侧目嘀咕视若无睹。姜宁之所以皱眉,是因为其中一个少女,正是她那小姑子赵玉燕,对方正满面春风,偎依着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少年,那男的看着家境不错,衣着光鲜亮丽。赵母给新儿媳介绍过她的女儿,说是学习很用功。然而说用功却没说成绩,显然是不咋地,她本来以为是以前老师的问题。林县这块地方,当年闹革命尤其厉害,好的老师都给撸下去批斗了,没多久学校重开,再上任者肚里墨水大不如前,小学教初中,初中教高中,照着书本念一遍就算完事。高考重开后已经两届了,林县地区一个都没能考上去,这也是姜宁没有选择高考的原因,原身水平本来就处于班里中下游,她突然如有神助,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不过换了赵玉燕这批学生,就幸运得多了,这两年有学识的教师陆续回来,再用功三年,就算退一步只考上个大专,出路也是很不错的。没想到,事实真相原来是这样,显然赵母也被蒙在鼓里了,这镇上的学生混来县里,恐怕她还逃学或早退。不得不说,这么一个用功法,才符合姜宁对这小姑子的第一印象。她皱着眉看着半响,不想对面的赵玉燕嬉闹中无意往这边一扫,却正好对上她的目光。赵玉燕慌乱一瞬,不过没等她有反应,姜红兵就蹬着自行车载着姜宁过去了。“燕子,燕子,你咋啦?”“我,我,”赵玉燕勉强一笑,“我家里有事,我今天要早点回去。”姜宁在考虑,她需不需要将这件事告知公婆,如果说,要说到怎么一个程度?人家是一家子的亲骨肉,就算打骂吵闹一番,最终还是会和好亲密的。赵玉燕看着就不是个明理并能改好的,到时怀恨在心,煽风点火,后患无穷。儿媳妇本来就是外人,更何况姜宁初来乍到。其实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视若不见,当没发生过,该干嘛干嘛去。但赵向东很好,她是真心想跟丈夫长长久久的,他的胞妹出问题了,姜宁若置身事外抱臂旁观,这做法不大对。她不怎么在意赵玉燕,她在意自己男人。更何况,赵玉燕也看见她了,万一将来行差踏错后,对方想起前事,倒打一耙说二嫂没提起,让她少了个被教育挽回的机会,那就真无妄之灾。看那小姑子为人,只要想起,做出这种事可能非常大,届时赵向东知道了,夫妻间难免增添上一道不可弥补的裂缝。防微杜渐很重要。看来还是要说一下的,至于说到什么程度,就看赵家人的反应吧,尤其赵父赵母。姜宁一路返家,一路蹙眉细想,兄妹先回了一趟南坪村,姜红兵再把她送回赵家。“二哥这就回去了。”新媳妇不大好留在娘家吃饭,姜红兵叮嘱几句,骑车折返。姜宁提着一部分糖饼瓜果进了门,赵家大房两个小子见了,立即上前要抢。她微微蹙眉,侧身避过,进了堂屋将东西放在木桌上,“爸妈,我回来了。”公婆,小姑子小舅子都在堂屋。赵老头“嗯”了一声,“东子坐几点的火车?”“十点的,我等我二哥厂子的车装好货,才能回来。”“那是,不能耽误公家的事。”说了这话,赵老头就没再吭声,低头继续抽水烟筒,他在家里也是大家长角色,鲜少发言,发言都是大事要事。姜宁住嘴,找了张椅子坐下。她放在桌上的糖饼瓜果,两小子已跟进来在哄抢,赵母吆喝道:“放下放下!”这是二儿媳娘家给的,赵母要些脸皮,可惜由于从前孙秀花娘家一毛不拔,两小子没经历这阵仗,他们抢占吃食习惯了,没当一回事。赵母两步上前抢回,只分了两孙子一人一把,“好了好了,奶收起来。”这东西还多,没有一顿霍霍光的道理。她撵走两个孙子,将东西倒腾出一小半,递给二儿媳,“老二家的拿回屋里吃。”姜宁没有推拒,顺手接过站起,抓了一大把给一直安静坐着的赵小弟,他忙抬手接了,“谢谢二嫂。”“不客气,值当什么?”她目光一转,投向罕见安分的赵玉燕,也抓了一把,“燕子也吃。”赵玉燕一直留意这位新二嫂,两人视线一对上,她立即触电般收回,扯了扯唇角道谢。这是心虚?姜宁微微一笑,状似不经意问:“燕子今天上县城干啥呢?”她考虑过后,决定循序渐进说来,如果赵家人重视就多说些,反之稍稍提及算了。赵玉燕慌乱一瞬,那边赵母提着东西进房的脚步一顿,回头奇道:“大丫,你不是上学吗?怎么跑县城去了?”她蹙眉,“你们没这么早放学呀?”大岗村南坪村这一片,都属于晋江镇,镇上距离县城虽然也近,但好歹有七八里路,加上返回大岗村,这时间明显对不上。“今天下午老师生病没来上课,我跟几个同学想去县城买本书,就请了假。”大家都抬眼看过来,赵玉燕反而镇定了,她从旁边的书包掏出一本崭新的数学参考书,“我数学不好,得多补补。”说谎最高境界九分真一分假,显然这小姑娘深得其中三味,说着说着,底气就上来了。赵玉燕看了姜宁一眼的,老师生病是真的,她也真请了假的,不怕查。“这老师咋就生病了呢?这不是耽搁学生吗?”赵母嘟囔两句,又夸道:“幸好我家燕子懂事,会自己用功。”赵父重新低头抽水烟筒,赵母神色自然中还带点骄傲,显然都是笃信自己闺女的,本来往常这个时候,赵玉燕就会打蛇随棍上要点钱的,但她今天没有,而是悄悄瞄了姜宁一眼。姜宁心里有数,看来这小姑子把父母工作做得很好啊!她笑笑,一脸恍然大悟,随后又有些好奇,“燕子,二嫂晃眼见你跟个男同学靠得很近,笑闹也大声,这是怎么一回事?”她特地强调了“靠得很近”,“笑闹大声”。时下这两个动作还挺突兀的,反正自己一听就觉得有问题,要是公婆再不以为意,那就算了。“我们有个同学生日呢。”赵玉燕心跳加快,面上坦然,看向赵母,“就是卢芳芳,我们商量给她过生,说得高兴声音大了点。”卢芳芳,父亲的镇委办公室主任,赵母很赞成闺女交这个朋友,闻言不禁点了点头。赵玉燕又补充说:“那条巷子挺窄的,我们走出来挤在一块了。”“下次不要挤那么近,你是女孩子,都大了,被人见了不好看。”赵母想闺女继续念书,但现在考试升学制度恢复了,赵玉燕这成绩也不知能不能上高中,不行还得出来说婆家的,名声很重要。她嘱咐几句,见闺女乖乖点头,就转身拎着东西进房了。赵玉燕转头看姜宁,姜宁笑笑,“燕子你妈说的对,下次不要挤小巷子好了。”老两口显然是很相信闺女的,就算费个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人作证,观赵玉燕眼下表现,也是个改不好的。她自问将自己看到的都说了,婆家不重视,那就没必要弄得里外不是人。就这样吧。姜宁脸色如常,轻声细语,赵玉燕也不禁开始相信二嫂的疑虑被打消,她心中大定,拎着书包站起来,“我回屋写作业,吃饭叫我。”她走了两步又折回来,将姜宁刚才搁在桌上给她的糖饼瓜果兜起来,才再次离去。第16章姜宁惦记着赵向东,赵向东也惦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