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3
作者:梦回故都      更新:2023-06-17 20:10      字数:4398
  是对仗工整的句子而已,甚至词意都不是很完整,最后两句还是他纪宁帮忙补上的。纪宁心说:“这京城诗会的比试质量会如此之差,能让赵元轩那样的诗词都中选”说话间,韩玉也将最后被诗会主办方所推崇的两诗词写了下来,纪宁也终于知道是什么诗词能在这样浩大的诗词比试中夺魁,非常出乎他预料的,两诗词,一是赵元轩所写的,另一则是他所写的那柳词。“永宁,这两,一是诗,另一则是词,要说这诗,就不见得有什么水平,但平淡之中却见高招,看看前两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家稚子所写出来的游戏之作,但后面两句,却非常有气势,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卷孟子定江山。也难怪这诗会被拔擢出来了,从意境上来说,算是非常好的了”韩玉感慨道。连宋睿和谢泰也在感慨,说赵元轩这诗写的好。准确来说,不是赵元轩写的好,是纪宁续的好,将一诗的意境给带了出来。但纪宁却觉得有些荒诞可笑,再怎么好的诗词文章,能有这么高的水平纪宁道:“几位,你们对于诗词也是有理解的人,这样的诗词,真的算写的好”“这个”唐解一叹道,“永宁,有些事你往好的方向看就对了,再想的深了,那事情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唐解说着,还在往赵元启身上瞄,这意思是很明显了,在崇王世子面前,可要为这诗背后的作者留点面子了。这下其实纪宁也就全都明白了,这诗其实没有多好,也并不像唐解等人说的那样,意境有多高,这诗之所以最后能被选出来,全是因为最后的这个署名,赵怀珠。皇室国姓,还是怀珠,这不明摆着告诉别人她是怀珠郡主,是要隐藏自己的名讳来参加这次的诗会既然怀珠郡主写出来的诗词,其中还有一定的意境,那就算是大会的主办方,也不敢不给怀珠郡主这面子,把她的诗词选出来,如此也是给皇室中人长脸,于是乎好端端的京城诗会,成为了比谁的来头大,谁的身份背景高。纪宁心想:“也难怪赵元启刚来的时候,会带着一脸的疑惑了”怀珠郡主的兄长就在旁边,唐解等人夸赞两句,其实也是给崇王府面子,如果在私下里,肯定会对赵元轩的这诗词做出一番合理的评断。纪宁看唐解等人的神情,料想他们意境猜出昨日里跟他们同行的“赵公子”就是赵元轩,只是这几人还不好意思揭破。韩玉一摆手道:“永宁,先不说这诗了,说说另一词,这可是近年来极为少有的佳作了,我们几个看过,都要为其中的诗词造诣所折服,只可惜,写这篇词的人并未留名,颇为遗憾”纪宁眯了眯眼,他也就不好意思说,其实这词是他自己所写的。就跟他昨日里并未署名的原因一样,他觉得自己这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太过于消极,有点游戏人生的态度,这样的态度虽然也是一种生活上的追求,但却并非他对生活的最终理解。纪宁不署名,也是尊重诗词的原作者,大名鼎鼎的柳词大师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韩玉将整词诵读一遍,也算是铿锵有力,将几人的心境也激起来,最后韩玉放下写着词的书卷,感慨道,“此人或许已经历过数次的科举失败,此番往京城来,也不是为了一朝为天子赏识,而只是完成一个读书人的梦想。永宁,你可知此人是何人”纪宁道:“愿闻其详”韩玉笑道:“其实这才是本次诗会最大的悬案,很多人都在猜测,这词的作者到底是谁,现在还很有争议,但许多人都在说,其实这词的作者,是曾经名动一时的江北大才子顾玉明,顾玉明如今年过三十,曾经三次在京城会试中名落孙山,曾经人人称颂的大才子,如今却沦落,加上他家道中落,也跟此诗词中的意境相吻合。”旁边的唐解也笑道:“很多人也在说,只有这顾玉明才有理由不写自己的名字,因为最近几次在江北一代参加诗会,他所写的诗词也都没题写名字,只是当时他所创作出来的诗词没有今日此词如此意境,但仅仅是这词,已经重新给他带来了名声,很多人一早就去登门拜访了”第440章 官府上门“顾玉明”纪宁之前对于江南的才子多少有些了解,至于江北的才子,他所知的还不多。他来到这个世界毕竟没有太长时间,之前他一直在学着融入这个社会,还要了解一些风俗民情,使得他对于那些本身的陌生人了解不多,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韩玉道:“这顾玉明,以前声名不浅,这次作了一词,也算是成全了他”纪宁不由哑然失笑,他写出来的诗词,怎么就落到顾玉明身上去了纪宁问道:“这顾玉明,有承认那诗词是他自己写的”“这没听说,不过今天过去道贺的人不少,连京城的一些诗社也请他过去,这次京城诗会上的一词,让他声名鹊起,如果不是他写出来的,他应该不会这么张扬吧除了他之外,也没再听说有谁会隐藏自己的身份去写诗词”唐解说着,不由安慰一句,“永宁这次所创作的诗词并未被人赏识,只能留待下次机会了”宋睿笑道:“哪里用什么下次,永宁这次就中了进士,或许下次再到京城诗会,就是以评判官的身份了”“哈哈对,来,敬永宁一杯茶,还有世子殿下”几人也有意不再说京城诗会的事情,毕竟这次诗会中,南方世子表现不佳,最后被一个江北的“才子”把魁的名位给夺了去。纪宁也没介意这件事,毕竟他昨日里是自己主动隐去姓名,现在别人不知是他写的,他反而坦然。他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声名,为了避免枪打出头鸟,他现在要追求的就是低调,而在诗会上,他最开始的定位就是平庸一些。几人喝过茶水,分别告辞回府。纪宁本要继续学习,却还没一会,雨灵进来道:“少爷,外面有人找您,却不说是什么来历,可能是来拜访的学子吧”“嗯”纪宁很好奇自己住在小院,怎么这么快泄露出去。等他到了门口亲自看过,才知道雨灵说的不对,来人是纳兰吹雪。只是纳兰吹雪换上了一身男装,这还是纪宁为了方便她行走江湖,为她所准备的。“雨灵,你先进去,我跟这位公子有事情商谈”纪宁让雨灵先回院子,这才跟纳兰吹雪走出来,“过来找我有事”“还是昨天的事情。那些人又来了,而且事情已经闹上了官府,你不是说那庵堂和田地就应该是她们的吗,可官府的人并不这么说”纳兰吹雪有些生气道。纪宁道:“平静说,到底怎么回事”纳兰吹雪这才一五一十将上午生的事情说出来,本身纳兰吹雪的语言组织能力就不是很强,一件事需要纪宁问好几次,她才能说的明白。“你是说,刘府的人主动联络的官府,还到了大兴县的衙门谈过,知县说这田宅都是刘家的”纪宁把话组织起来一说,纳兰吹雪点头,她自己是组织不出这种语言的。纳兰吹雪道:“到底怎么回事官府的人,不讲道理”“不是不讲道理,是官场的一向作风罢了,刘府那边显然是跟官府有关系,送了银子,官府在这件事上自然站在刘府一边,所以舒安堂的静萱等人,在官府这边是讨不到便宜的”纪宁道。“你不能这样啊,明知道不行,为什么还要闹上官府现在县衙的人已经到了舒安堂,要赶人走了,你这事不管吗”纳兰吹雪有些着急道。纪宁的确是不想管,但现在他是骑虎难下,纳兰吹雪给他找的麻烦事,他不管还有些不仁义。“走吧,一起过去,看看是否有能帮上忙的地方”纪宁心中也在筹算,实在不行,也只能先把一千两银子拿出来,把舒安堂的产业先买下来,至于这些尼姑以后怎么讨生活,那就另说了。他可不想做冤大头,而且静萱等人所提出的交换条件,并非他所能接受的。跟一群尼姑生关系,纪宁想想都会觉得别扭,他是想找几个娇妻美妾,但前提是被他娶回来过日子的,而不是逢场作戏,虽然他也跟上官婉儿生了关系,但那毕竟是上官婉儿主动的,纪宁也不是那种不负责的人。在往舒安堂去的路上,纪宁就在想这问题,到底让一群尼姑做什么好。“我这是要当爹当妈,来养着这群尼姑”纪宁心理很别扭,他也不知该怎么面对这件事。到了舒安堂外面,便见人潮涌动,刘府找了官府的人来赶尼姑出舒安堂,四里的街坊都过来看热闹,这也是大永朝普通百姓的习惯,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凑。“让开让开,官府办事,闲杂人等一律不许靠近”还有衙差在那耀武扬威。纪宁跟纳兰吹雪走过去,官府的人当即要阻拦,纪宁亮出自己文名的玉牌,道:“在下乃是金陵城的举人”“哎呦,这是位举人公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您请,您请”衙差马上换了脸色,对纪宁毕恭毕敬,请纪宁到了舒安堂正门内,但听里面有个很尖锐的女人声音传来:“这是我们刘府的地界,以前等于是借给了慧晏,现在慧晏死了,我们把地界收回来,合情合理,我们可有当年慧晏的借据”静萱和静彦等几个尼姑,这会干着急也说不出话来。纪宁靠近才现,那生事的女人,大概四十多岁,很胖,很凶悍,很像个泼妇,脸上甚至生的横肉,膀大腰圆的,纪宁看了就会头疼,刘府照理说也算是富户人家,这刘府的当家人是有多不开眼,娶了这么一个母夜叉回来“官老爷,您可要为贱妾做主啊”那泼妇还在对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恳求。纪宁看那人的官袍,不过是最低的绿色官服,从补子的纹路看,只是个九品官,应该是县衙的书办等杂役官。虽然九品只是个芝麻官,但在那些普通百姓眼中,这可是官绅阶层,那是惹不起的,连百姓见了面都要毕恭毕敬作揖,甚至是下跪行礼。有个官衔,在京城甚至都能横着走了。今天元旦,祝大家元旦快乐,心想事成第441章 奸夫京城是个有官位就敢耍大牌的地方,可一旦触了钢板,遇到更大的官,就会让他们知道当螃蟹横着走的下场。所以聪明人也会在京城相对低调一些,反正普通百姓不敢惹,上司需要巴结,拿着俸禄和各种灰色收入,在京城也能把日子过的很滋润。那九品的小吏,是大兴县衙的。话说京城最高的治安衙门自然是皇宫、六部,但直属的地方衙门是京府,在之下是大兴县,一个小小的京城其实也分成了两个县城,城西和城东不属于同一个衙门。庵堂的归属问题,属于普通民事纠纷,隶属于地方县衙管辖,刘府的人在县衙那边花了银子,买通了关系,使得县衙派人出来执行,也就有了纪宁来到舒安堂见到的这一幕。毕竟舒安堂里的都是尼姑,县衙的人就算来赶人,也不好意思直接动手动脚,毕竟外面那么多百姓看着,怕影响不好,也就把事情拖下来,一直等到了纪宁到来。这边刘府的泼妇还在继续找事,整个舒安堂近乎就只能听到她一个人在说话。“这些个小尼姑,没事找事,去哪个庵堂里挂单不行,非要赖在我们刘家的宅院里,几位差爷,直接将她们轰走就是了”泼妇还在继续喝骂。泼妇看出那些衙差不想直接动手,也是这些衙差不傻,收了钱不办事,因为那钱是给上司的,现在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才会做事情。可那泼妇也是有些吝啬,明明看明白这一茬,就是不想给银子,使得事情一直拖着没解决。纪宁走过去道:“慢着”原本嘈杂的环境,登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信步走出来的纪宁。当旁人见到纪宁时,第一印象是:“这位年轻公子可真是风流倜傥英俊不凡”随即他们又在想:“这人出来做什么,难道是吃饱了撑的”县衙的小吏见到纪宁一身儒服,一看就是读书人,他有经验,基本能察言观色判断一个人的气势,就能判断出这人大概在社会中有怎样的地位。此消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