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作者:桃之夭夭夭夭      更新:2023-06-18 07:27      字数:5216
  “我都知道了。”穆清彦对追究穆家往事没什么想法,只不过京城不是说不去就不去,以后的事说不准啊。这时穆婉站在灶房门外喊道:“大哥,把桌子摆好,吃饭了。”穆林把方桌挪到中间,穆清彦搬凳子。穆婉端着菜进来,这时节青黄不接,青菜很少,一盘蒜苗炒腊肉,一盘油煎豆腐,一盘韭菜炒鸡蛋,又一盘蒸腌鱼、酸菜图肉丝儿。蒜苗和韭菜都是自家在陶盆里装土养的,侍弄的仔细,比菜园子里撒的种子长得快。“二弟你一出门去那么长时间,生辰也错过了。今年你十六,本打算好好儿给你过的,偏生你不在家。”穆婉给他盛了一碗面条,上面还卧着个荷包蛋。“明年再过就是了。”穆清彦自己都忘了,毕竟是原主的生辰。记忆里原主每年二月初二都要过生辰,再艰难的日子,也有个煮鸡蛋吃。二月二是好日子,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但穆家对外,都说穆清彦生辰是三月初三,户籍上登记的也是三月初三。旁人都没说想,生辰可以提前但不宜推后,更何况提前一天便是龙抬头,都以为穆家是给孩子多沾点福。如今让穆清彦来说,原主真实生辰肯定是在二月二。穆婉笑话他:“今年和明年哪里一样,你今年可是成丁了。”穆林也接过话:“对,二弟,你现在能单独开户了。等改天我帮你独立一户,分出来,往后做事也方便。”穆清彦点点头:“好。”吃过晚饭,穆林又细细询问他去京城的事。穆清彦没隐瞒,一样一样仔细说了。穆林一面听,一面神色频频变化,最后大松一口气,朝额头一抹,这才发现出了一头的汗。穆清彦只当没看见,笑说道:“大哥放心吧,京城地界儿陈十六熟悉,我们也不惹事。”穆林笑的有几分勉强:“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世上的事哪里说得准啊。二弟,你别嫌我啰嗦,京城里有我们家的仇人,哪怕对方未必认得出你,但小心没大错,还是别去的好。”“什么仇?”若是以往,他不会去好奇,也不会主动探究,但眼下话赶话,他觉得还是问一问。穆林干笑,神色很是复杂:“别问了,都过去了。”或许穆林是如今唯一知晓旧事的人了,但他或者得过嘱咐,或者自持力量微薄,总之不愿意再让第二人知道。过去的仇恨哪怕无法忘记,却也努力学着淡忘,毕竟一家人还要继续活着。世上无可奈何的事多了。穆清彦没有再问。次日吃过早饭,穆清彦要返回渡口,临行前跟穆林说过几天要出远门查案。穆林惊讶道:“这才回来又要走?是去丰州?”“不是。”穆清彦反问:“大哥怎么这么问?”穆林疑惑道:“那个邱老爷不是丰州来的?”穆清彦反应很快:“大哥说的邱老爷,是在清河客栈住的那个人?”“二弟还不知道他的事啊?”穆林叹口气:“说来邱老爷也着实可怜,他可是丰州的大善人,就算是我们凤临这边,好多人都听说过他。他有两个女儿,没儿子,尽管家财万贯,却没为要儿子再纳妾什么的,只说自己命中无子,有两个女儿便足以聊慰余生。他给大女儿招了婿,小女儿略小几岁,本来都说定亲事了,谁知一天夜里家中闯入贼人,不仅把小女儿害死了,还把头给割了。这是三年前的事儿了。小女儿死了,邱老爷本就伤痛,偏偏小女儿的头颅还找不到,死无全尸啊。这几年了,凶手没找到,头也没找到,邱老爷悬赏一千银子寻女儿的头颅,也没结果。”“一千两银子?!”这着实大手笔,想来当年这悬赏挂出来,动心者甚多。穆林也道:“这可是大事,正是因此才传得沸沸扬扬。当初不少人说自己挖到了头颅,要去得那一千银子。但邱老爷也不傻,最后没一个是他小女儿的头,反叫那些人吃了板子。听说最后下葬的时候,邱老爷请了最好的木匠师傅,用木头照着女儿的模样雕了一个头,拿笔细细画了五官眉目,最好的胭脂水粉上了妆,收来真发盘在头上,跟尸身合在一处入棺。尽管如此,到底没能寻到小女儿的头颅,邱老爷落了心病。如今是听说了你的事迹,又生出希望,这才来找你。”穆清彦不禁唏嘘。丰州……斥候黄立的家乡就在丰州治下的某个黄家村,倒是顺路。返回渡口,有个年轻男人站在客栈门口张望,看到他,立刻朝客栈内跑:“老爷,老爷,穆公子回来了!”不等穆清彦进去,已有个富态老爷急步迎出来,大概就是邱老爷了。邱老爷看着四十来岁,身宽体胖,头上带着帽子,鬓发黑发掺杂着不少银丝。“穆公子?可把你给盼回来了!穆公子,我女儿死的冤啊,死了都没落个全尸,我对不住她啊。穆公子,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啊,我女儿实在太可怜啦。”邱老爷一见面就抓着他的手,边说边哭,哪怕时隔三年,悲伤也没淡忘,哭的围观者个个心里发酸。“邱老爷,节哀。我们进去说。”面对如此悲痛的老父亲,穆清彦语气也和缓了些。邱老爷名叫邱海,之所以一见面就哭,也是因为对穆清彦抱了很大期待,又等了半个月,终于见到了人,一个没忍住情绪有些崩溃。这三年里,他吃不好睡不好,一直没放弃寻找凶手。最初是恨,想要凶手偿命,后来是悲痛,只希望能找回女儿的头颅。他寻过很多人,各地有名声的捕快,他都去请过,重金相酬,可惜……若不是神捕司搭不上线,他指定愿意倾家去请,为此还惹得大女儿和女婿不快。可他不甘心啊,小女儿死的时候才十五岁,花骨朵儿似的,一下子就没了。穆清彦已知道事情大概,只是有些疑问:“邱老爷,冒昧问一句,令嫒是否有仇人?”第170章 宝珍宝珠邱海被问的一愣:“仇人?这话从何说起。我家女儿自小娇养长大,除了年节出门逛一逛,也就是亲戚家走一走,她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仇人?若说仇人,许是冲我来的。只是我自问待人和善,也没跟人结仇,实在想不出什么仇人。”邱海能被称作丰州大善人,首先是他喜欢做善事,其次是有做善事的资本。丰州那地方产茶,到处都是茶山,邱家祖上就是种茶发家。如今到了邱海这里,茶园、制茶、卖茶、茶馆一条线应有尽有,他们家的茶虽够不上贡茶,却也是丰州有名的茶叶,数代积累的资本可想而知,现今他们家在丰州有大大小小十来个茶园。如此庞大的家业,偏生没儿子,旁支族人岂不是要觊觎。人们重子嗣,一是传承香火,二来也是传承家业。好比一个家,若是绝了户,家财会被收官。好在当朝对女子没那么苛刻,便是女儿也能继承家产,只是不那么容易,毕竟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加上利益驱使,能做到的这一点十分的艰难。邱海倒是豁达,他能常年做善事,自然不是那种把钱看得太重的人。他跟族里商议了,待他百年后,将一半茶园赠给族里,剩下的家业给大女儿七成,三成作为陪嫁给小女儿。关于这一点,他也跟大女儿商议过,是在招赘前就定好的。或许此举让族里不满,但犯不着去杀邱家小女儿。从利益上推断,长女和女婿有嫌疑,且长女是最先发现尸体的人。只是邱海说:“外头也有人议论宝珍,但宝珍和宝珠姊妹两个,从小关系就亲密。她们两个相差五岁,我妻子身子弱,拼着想给邱家生个男孩儿,实际上她的身体是不宜生育的。有了宝珍,尽管养了五年,可生了宝珠之后,身体还是垮了,只能吃药静养,如此就顾不上姊妹俩,但宝珍懂事,总是她带着妹妹。宝珠出事,我妻子受不住,没多久就撒手去了。宝珍也哭晕了几回,大病了一场,好长时间才缓过来。那时候我们家日日都有哭声,最初还是宝珍提议重金悬赏……”“你家大女婿呢?”尽管质疑亲人不舒坦,但话还是要问。“我家大女婿是个厚道人,他呀,老实本分,人也孝顺。我当初就是看重这点,才招他做女婿,这样的人或许做生意少了几分精明,可让人踏实放心。我大女儿聪明,行事有手段,性子难免强势,给她找个老实人,夫妻才能相合。”邱海显然事事都是深思熟虑。穆清彦又问:“当初县衙怎么说?”邱海苦笑:“能有什么说法?连来人是为财还是寻仇都没确定,圈定的嫌疑人还是个劫富济贫的侠盗。我自认做了不少好事,就算真有侠盗,那也不该来偷我家啊。”邱海口中的侠盗,是活跃在丰州一带的小偷,专偷富户,再将偷来的钱财散给穷人。那人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几年里都没露丝毫破绽,更没被抓到,直至邱家出了命案,有下人说看到一个黑影翻过院墙,不知怎么就扯到那小偷,官府张贴榜文缉拿,自此那小偷就销声匿迹。很容易猜想,即便案子跟小偷没干系,但被扯到邱家的命案里,小偷也不敢再露面了。“稍等两天,我将家里安顿好,去一趟丰州。”尽管案子一头雾水,但邱家在当地颇有声望,邱海又出过大钱,当地县衙查案时必然下过苦工。案子虽没侦破,但案宗内肯定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尤其是当时的案发现场,证人证言等。到了后面小院儿,闻寂雪正在看东西,见了他招招手:“阿彦,来看看。”穆清彦走近了一看,原来是房子图。“这是准备在山里建庄子的房样子?”“嗯,建房的地方已经规整出来了,这是找人设计的山庄图,有三个样式,你看看喜欢哪个。”这些图样子都是工笔仔细描绘出来的平面效果图,主要院落屋子还有单独的图样,哪怕什么都不懂的人也看得明白。一沓图纸,三种风格,他从中选了一个。“这个不错。”他选的这张图最大特点是房屋和绿化相得益彰,比重各半。那是他和闻寂雪的家,不打算安置太多仆从,所以房屋不需要太多。在山中建房,图的就是清净自在,这张图纸房屋设计巧妙,讲究的是与自然相融,房舍与房舍都有些距离,又有各种曲水草木相连,别有意趣。闻寂雪也觉不错,便敲定了。穆清彦把邱家的事说了:“正好顺路,就先去丰州城内吧。”闻寂雪自然没什么异议。如今正是农忙,按理不好招工,好比以前给穆清彦建房子的王江,现在正忙家里的地,春耕秋收是最要紧的阶段,根本腾不出空。若是两人不出门,或许就会等农忙过了再说,但已经决定要走,总不能再耽搁半个月。闻寂雪把事情交给客栈张掌柜管,高工价招齐了人,两日后一大早就破土动工。这天早上,两人去了山里,挖了破土动工的第一铲。这事儿没通知穆家那边,基本上谁都不知道,主要是为了让房子安安静静的建好。若是提前就知道新房子跟他有关,必然引得很多人去围观,指不定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穆清彦闲暇时,又在饭铺子里做做菜,跟以前的老客闲聊两句。如今大多是穆武掌勺,才刚刚十三岁的少年,身板结实,已然能撑起一家饭铺子了。“小文,把账簿拿来。”穆文应了一声,取了一本账簿,是正月十六开始的。年前的帐都对过了,倒是年后这一个多月还没看过。穆文做账很仔细,每日都有小结,收支进出一目了然。“生意不错啊。”穆清彦夸了一句。穆武有手艺,穆文脑子活儿,铺子里的活儿又有何大娘几个帮把手,甚至素娘她们因着一直不得主人“重用”,难免心里不安,见穆清彦执意弄这么个饭铺子,于是也拿出手艺,弄个汤水或做点糕点放在铺子里卖,效果不错。穆清彦回来后,给了何家几个赏钱,自然是肯定她们表现的意思。至于自家两个兄弟……他把两人叫到跟前:“明天我要去丰州,这次出去事多,至少一两个月不能回来,饭铺子还是得你们两个管。”“二哥你放心,饭铺子有我们看着呢。”穆文很自信,尽管他也不大懂自家二哥的行事。外面议论的人不少,他也清楚二哥给人办案挣得都是大钱,饭铺子劳心劳力又没功夫管,完全可以关掉……当然,依着穆文自己的想法,关掉太可惜,饭铺子别看不起眼,可一个月能挣不少银子呢。“我知道。往后饭铺子里每月的盈利,你们兄弟俩各得三成。”两人一惊,随之赶紧摇头:“这不行。”“就这么定了。”穆清彦一语敲定。两人睁着眼睛有点发懵,但过了一会儿相识一眼,就笑了:“谢谢二哥。”这回去丰州,他们坐船走水路。临上船,陈十六带着何川追了来:“幸好赶上了!”穆清彦奇道:“你什么时候回到凤临的?”“今天凌晨到的,刚好见到你大哥在巡街,知道你要去丰州,我饭都没吃酒赶来了。”陈十六坐车马车从县城里冲出来,跑得急,颠簸的厉害,这会儿有点儿难受。何川将行李放进船舱,端了碗热茶出来:“少爷,喝口茶水。”穆清彦又问他:“你家肯你放出来?亲事说定了?”“还没,两家透了意思,等着兰家给回信儿。”陈十六口气淡淡的,似乎不大愿意提这件事,估计还是有点儿抵触。倒不是说陈十六对兰家姑娘有什么不满,而是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抗拒,他本人兴许没意识到,只觉得自己是还没自在够,不愿意被束缚住。毕竟若是他娶了亲,可就不能在往外跑了,起码得“上进”。做官,他没想过,家里也没要求他走这条路。除此外,或是帮家里管些产业,或是自己置办些产业,一辈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想想就觉得没意思,他还是喜欢在凤临经营神断局。若要将神断局挪到京城,那是开不成的。“陪你家少爷吹吹风,再给他弄点东西垫垫肚子。”穆清彦没继续陪陈十六惆怅,转身进船舱去了。货船很大,大小舱房也多。邱海直接要了两个相邻的小舱房,不仅住处布置的舒适,吃食也特意准备了。在邱海看来,钱挣来就是花的,吃了用了都不心疼,如今青菜还没上市,他却高价弄来一些小青菜,又有泡发的黄豆芽绿豆芽,此外各种佐饭的小菜有好几样,煮个粥都能翻出几个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