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作者:蜀七      更新:2023-06-19 05:22      字数:4807
  邹普胜笑道:“不瞒您说,到了如今这时候,邹某才有心思吃喝呢,这不,刚吃完一只鸡,填了肚子,人才有了力气。”林渊知道邹普胜在跟自己绕圈子,绕圈子也正常,毕竟谁都想给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邹普胜赌的就是林渊不会处置自己,反而要给好处收拢自己。“天完这名字取的不怎么样。”林渊说:“天要完你。”邹普胜:“邹某也觉着不怎么样。”林渊:“邹太师与倪文俊斗了几年?”邹普胜正色道:“这哪里叫斗,各司其职,总有些许矛盾。”林渊:“这矛盾看来不是些许。”邹普胜装傻:“人嘛,总有自己的想法。”林渊温声道:“太师,你眼下有个机会,选对了,日后我能赠你一场泼天富贵,错了,我就只能赠你一把利刃。”第123章 123邹普胜看着林渊, 他当然知道林渊,也清楚林渊一路走来都做了些什么。邹普胜从没有小瞧过任何在乱世中立足的人, 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端着, 什么时候该低头。他对林渊说:“南王找我, 自然是有要事。”林渊笑道:“初至汉阳宝地, 自然需要老人领路。”邹普胜:“邹某自然听凭南王差遣。”他还挺调皮地说:“比起利刃, 自然是荣华富贵更得人心。”林渊看着这么个一把年纪的中年男人卖萌, 鸡皮疙瘩差点没掉一地。汉阳的百姓现在都躲在屋子里。晚上甚至不敢点灯,一家人瑟缩在小小的屋子里, 希望明天一早, 生活又变回以前那样, 不管好坏,至少安稳, 他们熟悉那样的生活, 并不想做什么改变。有反叛精神的人早就被杀了,活到现在的, 基本都温顺如牛羊。林渊记得自己曾经看电视, 有人说:“中国的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人。”“当富裕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人们只希望能吃饱穿暖, 吃饱穿暖得不到保障的时候,人们只希望能平安的活着,当活着这个底线都被刺破的时候,人们才会拿起武器造反。”不被逼到绝路, 人们只希望能依靠双手活下去。“家里快没吃的了。”女人从缸里舀出最后一点粮食,转头看向自己的丈夫和公婆,她脸上的皱纹就像干涸的土地,目光中没有一丝神采,她的孩子就坐在她的脚下,小声抽泣着想吃东西。人饿到了极限,是会饿哭的,那种感觉无法形容。只要给一口吃的,叫他们干什么都行。并且这极度饥饿的记忆,会伴随他们一生。“给你男人煮一碗。”婆婆躺在炕上,她一动不动,闭着眼睛。公公也不说话,当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所有的资源都要优先供给给家里的劳动力。只有最结实的那个活下来,别的才有活下来的机会。女人看着那一碗粗粮,嘴里分泌着唾液。她想吃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只要嘴里有点东西,她就不会这么难受了。男人忽然站起来:“我出去找吃的。”一家人都看向他。男人坚定道:“娘,就是都给我吃了,家里也没粮了,都得饿死。”“你不能出去!”婆婆瞪大眼睛,“外头那么乱,要是你没了,咱们都活不了!”男人已经走到了门口:“娘,我会小心些。”他不敢回头,害怕自己会留下,可他也知道留下以后他要面对的,就是渴死饿死。大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除了一些一看就不是汉阳官兵的士兵在巡逻,他躲着这些士兵走,唯恐被他们看见,他知道这些当兵的,打仗的时候根本不把人命当命,他们杀了人,也不必面对任何责罚,而他们这些死了的,就是真死了,也没人会给她们伸冤。男人慌张的在小巷里穿梭,他不知道去哪儿找粮食,但他也没有别的办法。他惊慌之下,一头撞到了一个人的背后。男人僵住了,他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拿把刀出来。他只能傻愣愣地站在那,看着被自己撞到的,穿着兵服的人转过身。他要死了,男人深吸一口气,想做最后的殊死搏斗。却不料那当兵的一看到他,就露出一口牙,他笑着说:“难得看有百姓出来,你是出来买粮食的吧?”男人数次张嘴,却吐不出一个字来,他全身都在颤抖,额头流下冷汗,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快去吧,还是以前的集市,不过这些日子在做整改,买粮食的话你得朝前再走几步。”当兵的说,“要我带你去不?”男人结结巴巴:“不、不用……我自己……”当兵的笑道:“这巧这会儿我不值班,我带你过去。”说着就拍了拍男人的背,男人不敢反抗,只能跟着当兵的走,一路上都在找机会想逃跑,谁知道这个当兵的想干什么,或许是想把他骗到更荒的地方再要他的命。结果男人就这么找了一路机会,他毕竟饿的久了,没什么力气,反抗是不敢反抗的,只能找机会逃。结果等到了地方,他还没能跑掉。“到了,你要买什么就自己去吧。”当兵的说,“对了,我叫周大山,是步兵三连二排四营八班的,你要是觉得我人不错,你到时候就去军营给我送面锦旗,咱们这叫互相方便。”上峰说了,只要他们为百姓办事,百姓感激他们,给军营里送了锦旗,他们就能得到奖金。要是锦旗收得多了,还能得一套房。当兵的现在都卯着劲的想要表现,就看谁先拿到房。上头奖励的房子都是好房子,地段好,也大,前后都有摊贩和集市,是拿着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房子,要是有这样一套房子,以后娶媳妇成亲的可能性也更大。男人只能一个劲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周大山满意了:“那你自己去买,我走了,要是有什么困难就找当兵的,他们不会不管你。”男人此时看着眼前的集市,一个字都说不出来。而周大山已经走了。这还是他记忆里那个脏乱的集市吗?以前人们都是摆在地上卖的,地上有实在不能吃的烂菜叶子和蛋壳,还有许多水坑和泥,现在道路上边都砌了半人高的台子,地面也平整干净了,台子上放着粮食,台子后头是卖粮食的人。男人看着台子上的粮食,狠狠地咽了口唾沫。他饿得久了,生嚼粮食的事都干得出来。“这位大哥,买粮啊?我家的粮食都是新粮。”守着粮摊的小伙子冲男人招手。男人没忍住,走过去问:“最便宜的是哪种?”小伙子笑道:“黄豆,这个最便宜,不过这可是好东西,炒炒加点盐就好吃,磨碎了能喝豆浆,还能吃豆渣饼。”男人从怀里掏出钱:“我就要这个。”小伙子:“您没带布袋?”男人一愣,这该怎么拿回去?小伙子又说:“我这儿有布袋,这样,我先用我的布袋给您装一半的粮食,您回去把您的布袋拿来,把我的还我,我再给您装剩下的。”男人小声说:“你要是不给我了……”小伙子笑道:“您那些黄豆跟我这布袋差不多的钱,不至于,更何况这儿还有监管官呢,咱们去监管官那做个见证,我要是不给您,他们就抓我去坐牢。”男人还是不信:“你要是跟他们一起合起伙来骗我,我怎么办?”小伙子无奈了:“那您说怎么办?”男人想了想:“我回去拿袋子,我不占你便宜,你也不能占我的。”说完,男人拿回自己的钱,明明没什么力气的身体却跑出了冲刺的速度。有粮食!能买粮食!当兵的没杀他!男人脸上带着笑,一路跑回了家。家人一看他回来,双手空空,眼神都黯淡了不少,妻子哽咽着说:“你坐会儿,我去给你煮糊糊。”男人一挥手:“去,把咱家的钱和布袋都拿出来,我去买粮食!”“啥?有粮食?现在还能买粮?”一家人都看着他,眼神中充满了希翼。粮食就代表着能活命。男人拍着胸脯保证:“我刚刚出去,碰见了个当兵的,他带我去了集市,集市现在跟以前根本不一样,又干净又大,啥都分得特别清楚,我去买点黄豆,再买些没脱壳的米,咱们今天吃一顿饱的。”“当兵的带你去的?”妻子还想问。婆婆说:“我去拿钱,你去拿布袋!等粮食买回来了再问!”男人拿着钱和布袋出了门,直奔集市,路上也有当兵的问他需不需要帮忙,他现在已经能张嘴说话了,拒绝了好几个人之后,才到集市买了粮食,肩上扛着,手里提着,两大袋子。他一点也不觉得重,他觉得自己如果再长一只手,还能再提一袋回去。“哎,你还在呢。”周大山走过来,“我以为你买完回去了。”男人小心翼翼地说:“忘了拿袋子。”周大山从他手里半拿半抢的拿过袋子。男人瞪大眼睛,害怕极了。他就知道,就知道这些当兵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要抢他的粮食!要抢他活命的粮食!周大山:“你可别这么看我,我是怕你还没到家就被压垮了,走,我送你回去,记得要去给我送锦旗啊!”说完就自己走在前头。男人不敢停留,只能跟着走,他倒是想把自己的粮食抢回来,可路上就有巡逻的士兵。等到了男人家门口,周大山把粮袋放下,再次叮嘱:“一定要给我送锦旗,千万别忘了。”然后又把自己是哪个班的说了一次。男人一个劲点头,等周大山走了,他才终于松了口气。他敲开了家里的门,把粮食搬进去。看着满满两大袋粮食,男人的眼里才终于有了些笑意。“媳妇,快去煮糊糊,多煮点,咱们都吃饱!”第124章 124邻居们忽然发现, 隔壁赵家竟然生火做饭了,他们待在家里都能闻到那股香气, 明明只是普通的糊糊, 可闻在他们的鼻子里, 就是神仙酒宴的味道。几户人家都有些坐立不安, 毕竟是邻居, 他们也知道邻居们大约都有多少存粮, 自己家都快没粮食了,邻居家还有这么多粮食?“你夜里去问问吧?”当妻子的对丈夫说, “他们是哪儿来的粮食?肯定不是之前的, 要不然也不敢煮这么多。”丈夫也纳闷。果然, 邻居的几户半夜都溜了出来,从墙边跳进去, 几人面面相觑, 没想到自己跟这么多人心意相通。倒是把赵家人吓了一跳,他们没把人请进屋内----谁知道这几个人会做出什么来?虽然他们饿了这么久, 但毕竟是年轻力壮的男人, 真起了歹心,他们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于是赵家人就把怎么买的粮食,一五一十的说了个清楚。“当兵的能有那么好心?”几人蹲在墙角, 小声说话。“我不信,你不是昏头了吧?”赵大:“我自己去买的粮,他们要是想抢粮,早就把我杀了, 我还能回来?”几人互相看看。“那……咱们明天也去?”“一起去吧,互相有个照应。”“行,我家粮缸反正是见底了,不出去,迟早也是饿死,要我说,那些当兵的好像也没敲过谁家的门,除了那些官老爷的家被抄了以外,好像真没杀过百姓。”“听说是因为南菩萨爱民如子。”“我以前就听说过南菩萨,说是他在的地方,所有人都能吃饱穿暖,就说那高邮,都说高邮遍地是黄金,哪怕是个女人,是个残废,都能找到活干,养活自己。”“你可别说了,再说我都想去了。”“那行,明早咱们一起去。”几个邻居约好以后,天刚亮就出门了。现在没有宵禁,因为白天都没人出门,更何况晚上了。“这么早……集市有人卖粮了吗?”“那就找个没人看的地方等着呗,早点出门,安全。”几人一去集市,就看到了已经摆上台子的粮食,有粗粮有细粮,分门别类,不像以前一样混在一起,粗粮在一边,细粮在一边,蔬菜在一边,肉和蛋在一边。他们觉得自己简直到了天上。他们互看一眼,都冲向了集市。买了粮食,自然就得花钱,花了钱得想办法挣钱。当兵的在旁边提醒他们:“你们要是缺钱了,就去县衙,里头有人登记,登记了就给分配事。”他们虽然还是怕当兵的,但是比起这个,还是挣钱更重要,那才是活命的本钱:“那干什么事比较好?”当兵的说:“有手艺就挣得多,像是铁匠,木匠,也有体力活,若是识字就轻松的多,挣得也不少。”“我,我会木工!”其中一个兴致勃勃地说,“我爹教我的!”其余的人羡慕的看着他。当兵的说:“那你肯定能挣不少,说不定以后挣得比我还多。”几人就这么晕乎乎的被当兵的领导了县衙,登好了记,又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木牌,各自有了事干,第二天就要去自己的单位报到。----虽说他们没听过单位这两个字,但是结合前后想想,也能明白。当兵的还说:“你们来的早,所以岗位好,要是来的晚了,怕就只能去干最累的力气活,挣得还少。”这几人又晕乎乎的回去,把当兵的说的话复述了一次,妻子就准备回娘家支会自己娘家人了。丈夫也觉得都是一家人,岳家过得好,他们家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