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作者:蜀七      更新:2023-06-19 05:22      字数:4985
  胡余还是担心:“你们说,我要不要找点门路,去送点礼啊?”这话一出口,众人都是一副“竟然还有这个办法”的表情,贪官污吏当久了,竟然把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忘了,贿赂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啊!“对对对,找人送礼,找找门路。”“明天多去问问,千万要仔细!”第126章 126小吏们想送礼, 打通关节,保自己一命, 毕竟林渊没派人去抄这些小吏的家, 他们手里还有一些积蓄, 就是没有, 也总有些稀罕玩意。小鬼难缠, 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百姓, 都不愿意一直纠缠,大多是破财免灾。然而现在, 小吏们却迟迟找不到的门路。送礼不简单, 这也是们学问, 送给谁,送什么都要讲究。送给陈柏松?那不可能, 大将军会缺这些小恩小惠?真送了, 那就是送把柄出去。要送,就要送给能得知消息, 欺上瞒下, 却没有掌握重权的小人。小吏们寻了好些时日,才终于找到这个人。----周秋娘。她是个管事,还不是小管事, 她管着的就是举报的事,举报次数就是她在统计。在小吏们看来,女人比男人好对付,她们要的简单, 不是首饰就是钱,说几句甜言蜜语,就能叫她们晕头转向。于是秋娘这些时日除了忙着自己的事以外,还得去跟这些小吏打口头官司。“周管事,外头有人求见。”小兵站在门口,低头禀报。秋娘把记好的本子收起来,吩咐道:“带人去会客室,我稍后就到。”小兵站得笔直,应诺之后便走了。秋娘升官了,她原先只是小管事,手底下没几个人。如今她是大管事,手底下管着四十多个小管事,小管事下面还有人。出门在外,人们看她的眼神也变了。这回到汉阳来,秋娘是主动请缨,她在高邮干了这些年,把该管的都管了,她心里清楚,若是再不出来,就再也出不来了。秋娘走到会客室,她现在住在三进三出的院子里,当然不止是她一个人住,女管事们都住这儿,秋娘就是她们的头头。有时候她们也会在会客室开会,汇报工作,互相交流遇到的问题。以前女管事只有秋娘一个,后来女管事就变多了。愿意**毛蒜皮小事的读书人太少了,他们大多家有资产,不缺吃不缺穿,宁愿当个混吃等死的,也不愿意去干他们觉得不体面的事。于是许多如秋娘一般读过书的孤女,或是寡妇,就上岗了。她们没有男人,也没有什么资产,想活下去就只能靠自己。因为高邮的风气好,女人也能做事,所以除开一部分到高邮就找人把自己嫁了的女人,大部分读过书的,还是接受了林渊的招纳,很快走马上任,成了高邮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这些女人也意外团结,她们会自然的聚集在一起,慢慢的,秋娘就成了她们的头头。毕竟谁都知道,秋娘是“老人”了,她是从南菩萨还是个地主时就跟着的人。这让她的身份也变得与众不同起来。“又是那些人。”秋娘有些疲惫,她已经好些日子没睡过好觉,就是做梦,也能梦见自己在干活。云妞跟在秋娘身后,小声说:“肯定又要给您送东西。”秋娘笑了笑:“都觉得我眼皮子浅。”云妞:“那可都是些好东西。”秋娘的表情冷下去:“都是沾了血的脏东西。”云妞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拍了拍自己的嘴,表示自己不再说了。秋娘走进会客厅,这里是正院,朝向最好,光照也最足,大门总是打开的,她一进去,就看见了五六个人,这些人都是汉阳原先的小吏,脸上都带着笑,阿谀献媚的表情格外明显。秋娘刚踏进去,他们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奉承。“这就是周管事吧?”“周管事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秋娘朝他们笑道:“不知各位有何要事?这些日子忙,若有招待不周的,还请见谅。”“周管事说的这是什么话?”胡余把其他人推到自己身后,自己站在秋娘面前,笑得脸上全是褶子,“咱们都是仰慕周管事,听说周管事事无巨细,爱民如子,待人又和善,咱们就过来了。”“为了举报的事来的吧?”秋娘坐到主位上,“都坐吧。”几人倒都不想坐,但是秋娘脸上没什么表情,他们怕被赶出去,只能落座。秋娘:“举报的事现在还没有结果,诸位若有想说的,此时倒不如畅所欲言。”几人互看一眼,其中一个说:“周管事,您也知道,原先在汉阳,那也不是我们这些小官吏说了算,上头有大人们管着,下头呢,百姓也不听我们的,有时候做事是比较……粗暴……”“您说,咱们这些人也不容易,但没法子啊,百姓什么也不懂,又固执,有时候必然会做得过火些。”“如今您们弄这个举报,百姓对我们稍有不满就举报,那我们岂不是冤枉?”“就是啊,咱们总要有一个能伸冤能说理的地方是不是?”秋娘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面上带笑:“百姓说的可不是粗暴了一些的事。”“强占民女,抢夺家财,这些事估计在诸位看来也是小事吧?”秋娘的语气一重,这些人脸色都变了,但他们不敢对秋娘恶语相向。即便他们私下里用各种污言秽语来形容这些女管事,但是真等到了面前,一个屁都放不出来。屋外守着的小兵不止一个,手里拿着的也是真刀,他们还不想用自己的脑袋去试试能对秋娘说哪些话。“周管事,话也不是这么说的,我们都是老实人,没干过您说的那些事,但是传来传去的,有些事也说不清楚了,您说是吧?”秋娘面色不改,还是一脸笑容:“既然说不清楚,那索性就不说了,两下便宜,也免了麻烦事。”胡余急了:“周管事,您可不能这样,我们可都是廉吏!”“百姓那是张嘴胡说,他们知道什么?整日除了吃就是睡,和猪没什么两样。”“要是听他们的,这天下早就乱了!”秋娘看了眼胡余,她知道这人是谁,上头早就跟她打过招呼,此时她微笑道:“是胡公子啊,没料到你也在这儿,茶可还适口?可要再换一壶?要吃些什么?”胡余一愣,他可从没见过这个周管事,在南王的人打进来之前,连女人能做官都不知道。“周管事客气,我……”胡余刚想问话。秋娘:“云妞,给胡公子换一壶茶,就换之前买回来的龙井。”胡余受宠若惊,难不成这秋娘是自家亲戚,见过自己,自己却没见过她?那不应该啊……哪怕是远房亲戚,也该姓胡,而不是周,家里也没有跟周家结亲的。绕来绕去,胡余把自己给绕晕了。其他人看胡余的眼光也不同了。秋娘倒是一直对胡余很客气,话里话外,就是两人之间肯定有点关系的意思。胡余暗自想到:这姓周的不是看上他了吧?虽说着姓周的岁数有些大,但是样子倒不坏。----他家那妻子,掉了个孩子,人看着又老又憔悴,还不如他外头那些相好。胡余是天生的自我感觉良好。他开始跟秋娘眉目传情了。即便秋娘看不了他几眼,他都觉得秋娘是在欲擒故纵。以至于等他们被请出去以后,胡余还晕乎乎的,根本不知道秋娘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厉害啊。”朋友们把胡余围住,“胡兄,还是你有办法,你跟那女人什么关系,瞧她跟你说话那样,怕是你叫她做什么她就去做什么。”胡余笑得骄傲。他以前就有靠山,不用自己出去跟人交际,就有下面的小虾米依附于她。他作威作福,比他官大的他不敢惹,但也不去奉承,就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一个小霸王。所以他是个脑子直接的人,别人一夸他,他就再想不起别的了。“胡兄,您跟那周管事有关系,到时候就帮我们也说说话吧。”他们围着胡余,好似众星拱月,胡余以前也被这么奉承过,但也是第一回 被这么真心实意的奉承。就好像自己是他们的天,他能掌控他们的一切。这感觉胡余从未感受过,开天辟地头一遭,一时间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别人说什么他都应,好像就没有什么是他处理不了的事。“胡兄,这事就靠您了,我今晚请您吃酒去,上酒楼,上最好的酒楼!”“那今天你请了,明天我来请,胡兄可千万别跟咱们几个客气,以后可就都指望着胡兄了。”胡余跟他们勾肩搭背,喝了一整个晚上的酒。过了这一晚,胡余就好像变成了一个万人迷,走到哪里都有曾经的同僚朝他点头哈腰。接近他的人变得更多了。他本来也是送礼的人,如今变成了收礼的人。钱越来越多,收到的礼自然也是越来越贵重,连珍珠衫子这种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东西都有,胡余好像一夜变成了富翁,就连睡觉嘴角都带着笑。时不时还要去找秋娘说说话,秋娘对他倒是始终如一,温声细语,胡余几次暗示,秋娘也没有断然拒绝。以前靠舅舅,舅舅倒了。这回要是能把秋娘娶回家,他就能靠妻子。只要是一家人,什么都好说。第127章 127小吏们在下头乱作一团, 无头苍蝇似地乱蹿,想尽一切办法保命, 曾经的官员们此时也不比他们好到哪里去, 小吏们汲汲营营, 想方设法找门路, 他们能找的大多也只是管事。但官员们不同, 他们想保命, 或是保住荣华富贵只能找更高层。而现在汉阳的最高层就是林渊,林渊下面则是陈柏松, 陈柏松下面则没有权力集中的对象。也就是说, 以前林渊还能把宋石昭或者吴长青推出去, 现在却没有这样的人。于是有一些官员把目光看向了林渊,更多的则是看向陈柏松。毕竟给林渊送礼或表忠心, 林渊不一定稀罕, 人家已经是汉阳之主了,但陈柏松不同, 他上面还压着一个林渊。“这么说, 近来给你送礼套关系的人多了?”林渊似笑非笑地看着陈柏松,没人能看出来他在想什么,陈柏松被林渊注视着, 身体有些僵硬,过了几息才回过神来。陈柏松说:“都没接。”林渊:“为什么不接?他们给你送,应当不会送什么普通货色。”陈柏松抿着唇,他想起临走前宋石昭跟他的那场谈话。宋石昭对他说:“陈将军, 大人待您赤诚,那是大人的事,您切不可恃宠生骄。”“大人如今不称王,来日称的,必不是王,将军还是早些明白的为好。”“兄弟之间尚且有阋墙之举,更勿论君臣之间,将军,宋某劝您一句,知进退,方得安宁。”陈柏松心里也明白,他是林渊的奶哥,自幼一起长大,即便分离过一些时日,但总归不长,重回林渊身边的时候,他原本手里的部下也没有被打乱,比起其他几个随时都要上交兵符的将军来说,林渊对他确实十分宠爱。但这宠爱是有限度的,陈柏松毫不怀疑,一旦林渊发现自己有何处对不起他,林渊对他的耐心和宠爱就会瞬间消失。大约宋石昭也看出来了,林渊是个宽容的人,但这个宽容非常有限,他的宽容会给予他的子民,但不会给予手握权力的人,百姓辜负他,他或许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他的官员,他的将军辜负他,林渊就会换一副面孔。杀官的时候,林渊可没有流露出一丝不舍。林渊有时候是温柔宽和的君子,有时候是冷酷残忍的暴君。没人想看到他的后一面。陈柏松收敛心神,低头说道:“与我送礼谋图好处,我若收了,便是同谋。”“收又何妨?”林渊拍了拍陈柏松的肩膀,他站在陈柏松身旁,明明个子没有陈柏松高,却让陈柏松产生了无法形容的压迫感。自己的少爷,越来越有王者风气了。林渊语气温和,从他的声音里听不出一丝多余的情绪:“正巧,打汉阳也花了不少钱,他们既然送,那你就收。”林渊叹息道:“竟然没人给我送礼,表忠心也没什么实际的好处。”陈柏松:“……”他杂七杂八想了那么多,实在是多虑了。林渊说起这个也有牢骚:“在高邮也就罢了,毕竟还有宋石昭和吴长青,没人给我送礼也在意料之内,如今来了汉阳,我也没推人出去,他们给你送礼也不给我送,这是个什么道理?我看上去就那么不缺钱吗?”林渊没有自己的私库,虽说他是无冕之王,但并没怎么享受过,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打仗要钱,军需要钱,养百姓要钱,处处都要钱,百姓交的税根本抵不上什么。毕竟这税一进来,他又要花出去,再说了,交税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大户,没多少。而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他们自己刚能勉强养活自己,林渊要是征税,前期的铺垫就全完了。在林渊的预想中,百姓能在五年内养活自己,不需要更多的补助,十年内达到收支平衡。二十年内纳税,国家经济增强,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有人送钱,这是好事,他当然乐意收。商人们虽然有钱,也愿意给他送钱,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他也不可能在真正坐上那个位子以后,让商人们垄断市场。国家经济就是国家命脉,他可以允许商人们在他订好的范围内互相争斗,谋取更大的利益。但他不会允许商人想要掌握国家经济。“他们送,你就收,收多少有个数,让你的幕僚做好账本送到我这边来,钱怎么花,也要上报,其它的你就自己看着办。”林渊冲陈柏松说,“你下面的人你要看好,尖刀利刃有人能抵挡住,糖衣炮弹有时候可比利刃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