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作者:蜀七      更新:2023-06-19 05:22      字数:4988
  林渊:“元帅,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有时候赌的不是谁厉害,是谁运气好。”倪文俊闭上眼睛,脸色灰败,过了许久才轻声说道:“我想活着。”他看向林渊:“我不想死。”林渊:“那就还要请元帅助我了。”第136章 136陈柏松带着倪文俊走了, 假扮成投奔陈友谅的样子,杀他个出其不备。李从戎会带人跟在后方, 见势不妙就会支援。林渊则在汉阳, 处理汉阳的政务, 还要等着安丰传来的消息。朱元璋留在汉阳城内, 他们拿下汉阳还没几个月, 如果没有强军镇守, 谁也说不准会不会有人胆大包天。林渊让人把汉阳的市场全部划分好,就像高邮一样, 建立各式工厂, 让贫困百姓能找着工作。至于汉阳的那些大官和大户, 林渊让杨少伟处理去了。他现在已经可以空出手来,专注在民生在。汉阳经济并不差, 朝堂虽然乌烟瘴气的, 但市场还在,百姓们不算过得好, 但毕竟是在天完的首都, 也不算太差。可汉阳以外的地方,县区村镇就不一样了,天高皇帝远, 当地的官员就是土皇帝,哪怕是个村正,也能作威作福。尤铭准备动的就是周边的村镇,村镇改了, 慢慢就会影响城市。李家村处于山脚下,这里人就靠种地和打猎维生,但这里的地不肥,以前朝廷管着的时候,他们自己种着地,打着猎,却根本过不了日子,每家每户生了孩子,留在身边养的只有一两个。而别的孩子则是被卖走,卖走了,家里能那笔钱,吃几顿饱饭,那孩子也有机会活下去。李二就是李家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他家没有地,几代人前就是猎户,如今还是猎户,可一代代下来,山上的猎物也慢慢变少了,虽说饿不死,可日子也好到哪里去。如今他们上头又换人了,听说是南王,他们一辈子都没怎么出过这个小山村,自然不知道南王是谁,又有什么事迹。日子好像也没变。头顶的人换不换也没什么关系。“李二,上头来人了。”乡亲气喘吁吁地跑到他家门口,“让咱们全都过去,一个都不能少,你家也快点去,别让人等急了。”李二赶去的时候把家里人都带上了,他爹娘,媳妇,还有三个孩子。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过去干什么。他媳妇走在他后头,小心翼翼地问:“当家的,不会出什么事吧?”李二也不知道,但还是安抚着说:“应该没啥事,你别怕,要是真有啥事,我护着你们跑。”媳妇不说话了。可他们心里都清楚,如果真遇到什么事,跑是跑不掉的,但他们又不敢不去,就这么胆战心惊的走去村头。他们远远的就看到一群士兵,大约有十多个,每个都拿着武器,看上去穷凶极恶,像是土匪,不少脸上还有伤疤,狰狞极了。媳妇拉住他的衣裳,全身都在发抖。李二咬着牙,带着一家人继续走过去。老百姓是朴实的,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自主选择。李家村已经没有几个壮年男性了,大多都被征兵征走了,一家都只有一个壮年男丁,女人比男人多,老弱病残也多,他们就是要跑,带着家小也跑不了,只能老老实实地过去。李二走进人群之中,一家人紧紧靠在一起,似乎想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人都到了。”村正对领头的兵说,他弯着腰,低着头,满是沟壑的脸上挤出一个讨好的笑容。当兵地说:“既然人都倒了,那我就说了。”“现如今,你们都归南菩萨管了,以后啊,你们也是南菩萨的子民。”“咱们这次过来,也不是为了征兵,不过你们要是想参军也行,直接来找我就成。”当兵的说话,下头没人敢插嘴,村民们抬头看着他,朴实的脸上尽是茫然。当兵的继续说:“南菩萨说了,以后哪几个村子干什么,这都是有要求的,你们这村子要养鸡,棚子我们来盖,鸡你们不用花钱,养好了以后我们会过来,按价把抵价的鸡抓走。”“每个村子都要分一个养鸡的老手。”当兵的使了个眼色,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人连忙朝他们挥挥手,尴尬地笑了笑。“行了,就这个,你们各干各的去吧。”当兵的说,“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等人群散了,李二才又带着一家老小回家,一家人都围坐在桌前。媳妇忍不住问:“养鸡啊?养多少鸡?”“能吃鸡吗?”孩子年纪小,听见鸡就想到肉,“有鸡蛋吃吗?”媳妇也问到:“咱们只是给上头的大老爷们养鸡?”李二在一旁坐着,手里没停,正在编藤筐,他闻言后抬起头来,也是一脸迷茫:“刚刚那兵爷说,棚子他们盖,鸡也不要钱,还说到时候只把抵账的鸡抓走。”媳妇小心翼翼地问:“那是不是……那鸡养好了,咱们也能分几只?”李二不确定:“……大概吧?”很快,当兵的就开始搭棚子了,他们有力气,动作也麻利,搭棚子用的木料全是他们自己去山上砍得,比木匠做的还快,村正在旁边看着,发现这些当兵的脾气也不大,就鼓起勇气问:“兵爷,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当兵的回他:“把这些木头都按图纸上画的弄好,到时候组装就成了,方便多了。”村正也会点木工活,看着看着,自己也上手去一起做,虽然看不懂字,但图还是看得懂的,越看,他就越舍不得把这纸放下。但也不敢问能不能把这图纸拿回去。乡亲们刚开始并不敢靠近,只敢远远的看着,后来发现当兵的每天都很忙碌,没有功夫来管他们,那棚子搭建的又快又大,他们忙完了自己手上的事就会过去看,看着养鸡的大棚从无到有,他们似乎也有一种奇怪的参与感。棚子毕竟简单,不像现代的养鸡场。被带到这村里的养鸡人对村民说:“这养鸡啊,还是得仔细,养鸡多好,有蛋也有肉,我养鸡养了十多年,这鸡啊,跟人一样,你对它好,它才对你好。”等大棚建好了,鸡也送到了,村民们才忽然发现,当兵的要走了。不过当兵的在走之前还是警告了他们:“每个月我们都会过来,如果你们养的不好,我们就把鸡收回去。”“还有,赵师傅要是出了什么事,也找你们算账。”赵师傅就是被派来交村民们大棚养鸡的专业人才,之前在高邮养鸡就养的很出色。他这次被派来进行技术援助,之后要是再回高邮,职称就能评上去,能分到更大的房子,每个月的工资也会再往上调整,要不然他才不会从高邮来到这个穷困落后的地方。李二是个心思活络的人,眼看着打猎猎不到什么猎物,就开始总往赵师傅身边凑。他不嫌弃养鸡养鸭是女人的活,最主要的还是尽早找一个新生计。而赵师傅就靠养这个吃饭,他自然要多问点。“早几年,南菩萨还没起事的时候,高邮可不像如今。”赵师傅吃着肉干,给李二也分了一条,现在就李二每天找他说话,他得对人家好点,“那时候我就靠着两亩地过日子,还得交税,不过我不算最惨的,最惨的是那个盐民,只能运盐,上头的人不给钱,他们就没饭吃,干得多不一定拿得多。”“我那时候就养鸡了,养大了好吃肉,一天要是能下一个蛋,那就是好日子了。”赵师傅嘿嘿笑道,“小鸡不好养,我开头就买了大的,大的好养,后头养顺手了,我才开始养小鸡。”赵师傅说起以前,目光有些游离:“后来,管我们那一片的小吏,看我鸡养得好,就让我好好养,但是每七天要给他一只鸡和七个鸡蛋。”赵师傅:“后来我不想养鸡了,但他还是要来找我拿……”李二没说话。赵师傅:“我就只能花钱去买,本来就没几个钱,日子越来越难过,我婆娘就跑了。”“我现在也不知道她跑到哪儿去了,是不是还活着。”赵师傅抹了把脸:“好在我还有个女儿,有她在,我就撑得下去。”“南菩萨来了以后,就开始建厂,要养鸡养鸭养猪。”赵师傅的脸上有了笑模样,“那么多鸡呢!全养活了!每天的蛋我数都数不过来!”赵师傅问李二:“你上次吃鸡肉是啥时候?”李二愣了愣,上回在山上打到野鸡,那都是去年的事了:“去岁。”赵师傅小声说:“我在高邮的时候,天天能吃两枚蛋,顿顿都有肉,因为我干得好,每个月除了月钱,还能领一只鸡回去,公鸡还是老母鸡都随我选,我就爱选小公鸡,我女儿爱吃。”李二听着听着,嘴里就包着一嘴唾液,他想吃肉了。山上的猎物少了以后,他已经很久没吃过肉了。他宁愿换给村里人,多得点粮食,也不敢吃。赵师傅拍拍李二的肩膀:“你们运气好呢!南菩萨在这儿,你们就能过好日子了。”李二呆愣愣的看着赵师傅,他不知道南菩萨是不是菩萨,但只要能让他们不饿肚子,就是真菩萨。第137章 137安丰一地乱象, 百姓哀声载道,小吏们肆无忌惮的搂钱, 这钱他们自己却没法享用, 要供给上级, 上级再供给更上级, 于是又要朝百姓伸手。百姓们忽然发现, 朝廷没了, 换了新主人,可生活却并没有好起来。原本还算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 他们又要开始典儿卖女, 就连妻子都有卖出去的。年迈的老人死的更多了, 有些是为了不拖累儿女自己寻一个犄角嘎达等死。有些是被自己的儿女逼着去死的。在生存面前,所有人都撕下那了那层皮。妻不妻, 夫不夫, 子不子。安丰乱得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当韩林儿知道已经民不聊生的时候, 已经晚了。“怎么会这样?”韩林儿站在红袖面前, 他的脸色涨红,愤怒地口齿都有些不清,“不过是朝堂上的一点事!怎么下头也跟着乱了!朕给他们俸禄, 他们连百姓都管不好吗?!这还当什么官!”韩林儿想成为一个明君,就算成不了,也不能成为一个昏君或暴君。所以他才在争取权力,让自己拥有左右政权的能力。他有些茫然, 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难道不该提拔李六吗?可刘福通势大,只手遮天,不打压下去,刘福通不知道还会做出什么事。难道不该让文臣和武将之间的权力平衡吗?韩林儿闭上眼睛,深吸了几口气,他茫然无措,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此时他竟然只能向红袖倾诉。他甚至不能去找皇后,他不能让那些后宫中的女人看到他的软弱。后宫中的女人都背靠着刘福通,她们都是刘福通选进来的,她们首先要讨好的甚至不是韩林儿。韩林儿的妻子,臣子,内侍全都是刘福通挑选的。刘福通把持着他的一切,还端着长辈的架子,他把韩林儿护上皇位,以为自己居功至伟,他的骄傲自大和病态的控制欲让韩林儿无时无刻不活在恐惧之中。他害怕一旦刘福通发现只要推翻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刘福通是不是就会马上对他举起屠刀?刘福通太能干了,他能干到让韩林儿恐惧。而且他的能干表现在太多方面了,朝堂是他的一言堂,武将听他的,似乎所有人都知道刘福通,却没人知道韩林儿。如果韩林儿不是皇帝,或许这不算什么,如果他是个昏君,或许这也不算什么。但他偏偏是皇帝,又偏偏想当一个明君。于是刘福通的“体贴”,就是明晃晃的“越权”。红袖从背后抱住韩林儿,轻声说:“臣子有臣子的位子,皇上有皇上的位子,宫妃有宫妃的位子,谁也不要越线,那不就好了吗?等大家都找到自己的位子了,天下就太平了,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韩林儿额头青筋毕现:“你懂的道理,他们却不懂!”“他们只想从朕的手中拿到更多的东西!封了官还不够!小官想成大官,大官想封王,封了王的想做太上皇!”“他们步步紧逼,却说是朕心狠,在背后说朕昏庸!”韩林儿似乎崩溃了,他不爱美色,不喜享受,他亲近宫妃只是想留下血脉,完成一个皇帝应该完成的“任务”,他想任命清官,他想让自己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也想名留青史,待得日后身死,在天上看到自己的父亲,他也能告诉父亲,自己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可看着眼下的形势,这期望注定是要被辜负了。红袖的声音温柔的能够滴出水来:“皇上,不要同他们置气,君弱臣强,臣强君弱,奴婢听戏本时听到的道理,皇上立起来了,他们就只能听皇上的,皇上占着大义,又是贤明之君,他们会明白皇上的。”韩林儿没有动,他垂眸沉思。是啊,他把权力交给刘六,期盼着可以借刘六的手压下刘福通。可这只是让他们斗得更厉害,整个朝堂都被祸害了。而他是皇帝,他天然占据着更高的位子,也更有道理。他的目的从来不是让文臣和武将相斗,也不是把朝堂弄得像是战场。他是要收回自己的皇权,再安稳地把皇权传下去。“你说的对。”韩林儿转身抱住了红袖,他亲吻红袖的额角,“秀儿是朕的解语花,没了秀儿,朕可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红袖靠在韩林儿的肩膀上,闭着眼睛说:“只要皇上好,奴婢就好,皇上要保重自己的身子。”韩林儿:“朕知道。”韩林儿开始插手朝政了,但他很快发现,以前阻止他掌握权力的只有一个刘福通,如今却还加上了刘六。他知道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刘六和刘福通都把他当成一个招牌,他们两人都在为了争夺这块招牌而互相缠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