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作者:蜀七      更新:2023-06-19 05:24      字数:4689
  以女子之身想在朝堂立足,何其难也?既然她不愿接受自己的帮助,那自己就等着看她怎么立足吧。红袖喝完了最后一杯温酒。她靠在椅背上,抬头看去。“最近的天可真好啊……”很快,林渊又任命了郑清风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这才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超过了林渊任命红袖时。郑清风倒是毫不推辞的接受了。但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是正二品。这叫他只能强行抑制自己的激动。林渊坐在龙椅上,笑着说:“众卿私下打听许久,可打听出都察院是干什么的了?”百官连忙下跪:“微臣不敢!”林渊似笑非笑:“是不敢私下打听,还是不敢承认自己私下打听?”百官不敢言语。他们可都知道如今坐在龙椅上的陛下并不是仁善之君。或许陛下真有仁善的一面,但这一面只对着百姓和不曾做错事的官员。他杀起官来可从未手软过。林渊又问:“怎么?竟无一人可答此问吗?”还是宋石昭跪在地上说:“皇上息怒!”百官跟道:“皇上息怒!”林渊:“众卿平身吧,毕竟你们人多势众,朕可不敢与这一屋子的大臣为敌。”百官更不敢动了。他们刚刚一起进言,未必没有存着人多势众的念头。这么多官员一起反对,陛下应当会重新考虑,再三思量。这样他们就能打听出更多消息。朝堂之上,官员和皇帝,本身就是互相牵制。君臣之间,好比夫妻之间,哪怕利益共同,也要分出强弱来。官员是妻子,皇帝是丈夫,丈夫更有力,但天下并不是没有妻子强于丈夫的例子。同理,官员也可能压过皇帝。之前的每个朝代不都如此吗?最近的就是安丰的刘福通,或是刚刚弄死叔父的脱脱。官员当不了皇帝,那就架空皇帝。一次来谋取更大的权力和好处。林渊明白这个道理。就算把这些官全杀了,他也要提拔新的官员,依旧是无尽轮回。这不怪官员,只能怪皇帝弱小。林渊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都察院可以监督六部,小事奏裁,大事立断。”所有官员都傻了。虽然这个都察院不管民生,但是它拥有监察六部……不,不止是六部……这样一个新的机构……这是陛下的一只手,全为陛下做事。林渊又说:“诸位是不满意吗?”百官山呼不敢。林渊:“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异议了,郑卿,都察院朕就交托给你了,但凡有错,你就难逃罪责,你可愿往?”郑清风下跪:“微臣,谢主隆恩,万死不辞!”郑清风就这么走马上任了,虽然他手里的下属只有一个红袖,两人倒是很快走动了起来。红袖是院使,这个官职的职权她也知道了。她负责沟通,如果查出哪个官员犯法,那么就是她与这个官员的所属部门联系。红袖是去得罪人的,但也相当于都察院的门面,她手里的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朝堂对她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郑清风身上。郑清风之前一直表现的像个纯臣,不与任何官员走动,每天除了处理自己的事以外就都待在家里。官员们觉得他要么是装的,要么就是个真的忠臣,忠到了近乎愚的程度。可他们现在却要不停的奉承他。就连红袖,之前明明送出去了不少请柬也没人到府庆贺,如今请柬没有再送,贺礼倒是源源不断地来了。仆从都对红袖抱怨:“人手都要不够了。”红袖笑道:“那就得累你能者多劳了。”仆从叹了口气:“您就不想再雇些仆从?”红袖摇头:“先前雇还好,如今再去,就不知道是谁的爪牙了,更何况钱能通神,恐怕这几日就有人在收买我府里的仆从了,还要多累姐姐帮我注意。”仆从叹气道:“不想今时今日,我还要察言观色。”红袖笑道:“姐姐不要生气,那些贺礼里头,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仆从瞪了她一眼:“只会用那些东西哄我。”红袖叹气道:“以前的姐妹……”仆从:“好了!我知道了!你不要再唠叨了!”仆从原本和红袖在一同家青楼,她比红袖大了十岁,红袖被买进青楼的时候,她就是当家台柱子,是无数人一掷千金都竞逐追求的花魁。然后红袖一年比一年大,她一年比一年来。红袖十岁那年,仆从被一个富商赎出了青楼。没到两年,富商死了,她被富商的妻子赶了出来。那时候的仆从已经被折腾的没了颜色。她重新回到了青楼,但却不能接客,而是成了里头的一个仆从,她不再有花名,所有人都叫她灰姑,她会擦拭每一层楼梯,会被差使着去倒恭桶。以前光鲜的日子离她越来越远,可她从未怨天尤人,她和红袖这些被拐来的女孩不同,她是父母亡故,叔母虐待后逃出来的,然后自卖自身进了青楼。所以她不能后悔。她若是后悔了,她的一生都会变成一个笑话。到了那时……她就不知该如何活下去了。但她也练就了一双锐利的眼睛,她见识过形形色色地人。也知道怎么看出人们是愧疚,难过,还是愤怒恶心或是心虚。红袖就把她请了过来,虽说是奴仆,但更像是管家,而且红袖近身也只有她一个人伺候。灰姑嘲讽道:“如今是大官了,女子当官,真是闻所未闻。”红袖笑着看她,竟露出几分少女的憨态来:“姐姐嫉妒我?”灰姑不屑道:“我不像你,不用担心有人收买我身边的人,也不用担心被人暗害。”红袖收敛了笑容。灰姑也不再嘲讽,而是郑重地问:“红袖,你可想好了?”红袖也郑重道:“我自踏入安丰……不,是向陛下表达我的意愿时,就绝不会再后退。”“姐姐,人生短暂,我只想不留遗憾。”第167章 167“赵兄!”学子快步走过去, 朝着赵霖作揖,他弱冠之年, 生得唇红齿白, 拿着一把折扇, 效仿魏晋风流, “明日就下场了, 赵兄饱读, 还望赵兄指点一二。”赵霖苦笑:“指点什么啊……”他自己近日都没有温书,全在帮着周容造字, 家里不知遣仆人来骂了他多少次, 没见明日就要下场, 他今日连家都不敢回吗?现在谁还在街头闲逛?怕是只有这样“风流倜傥”的学子有这么逍遥了。那学子叹气道:“那咱们找个茶楼坐坐?我可是好不容易找了个借口出来的,赵兄可怜可怜我吧。”赵霖也不敢回家, 两人只能找了个茶馆。茶馆门口还有一面锦旗, 上面写着“诚信商户”。他们才走到门口,小二就连忙迎他们进去。小二这个称呼还是元末才有的, 以前都叫茶博士。小二满脸堆笑:“客官坐哪儿?楼上也有位子。”赵霖:“就去楼上吧, 你家都有些什么茶?”“龙井虎丘碧螺春,别的也有。”小二领他们上楼。赵霖:“碧螺春吧。”小二:“好勒!二位客官稍等。”学子叫住他,奇怪地问:“你家门口那面锦旗?”小二有些骄傲地说:“是朝廷给的, 因我家态度好,又都是好茶,从不用茶沫子充数,客官若将物什落在了我家, 我家还会收起来,客官再来就会奉还。”“有客官写信去区商管部夸我们,朝廷便赐了这锦旗。”诚信商户!朝廷认证的!这就是金字招牌,多少商户羡慕不来的。而且朝廷每个季度还会组织每个区的诚信商户老板开会。自从有了这个锦旗之后,茶楼的生意一日比一日好,为了这个锦旗不会收走,老板就更是叮嘱他们不能偷斤少两,查出来一个就打走一个。现如今谁会偷斤少两呢?每个月茶馆的收入多,他们还有奖金呢!老板挣得越多,他们的奖金就越多!恨不得把客人们都供起来。但似乎他们态度更好了以后,以往脾气不好的客人们态度也变好了,不像以前一样跟他们为难。学子叫小二离开后才摸着下巴说:“陛下太看重商人了。”士农工商,虽说元朝时期商人的地位就提升了不少,但现在商人的地位就更高了。赵霖苦笑着说:“陛下眼里,人不分三六九等。”学子诧异地睁大眼睛:“怎能不分呢?”赵霖想了想,他帮周容做了这么久的事,自己也有自己的见解,就说:“你家有多少仆从?”学子不明白赵霖问这个干什么,就说:“没算过,以前的走了一些,又新雇了一些,应当还有一百多个吧?”赵霖:“你会把仆从分成三六九等吗?或许仆从们自己会分,但你会吗?”学子大惊失色:“陛下不可能把我们当仆人!”赵霖笑了笑:“不是仆人,陛下只是把我们当有用的人,百姓也是有用的人,商人也是,士兵也是,每个人都有用。”学子一时无言,垂头思索良久,忽然站起来又在作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赵霖没想到学子这么快就想通了,他自己想的时候都惊起了一身冷汗,如今才能视作平常:“我还以为你会……”学子认真道:“不瞒赵兄,弟少时也曾想过,若天下之人各司其职,各领其事,皇上知人善用,不因出身卑微而轻视,不因出身高贵而另眼,人们才能奋发图强,强国壮国。”“只是所想空泛,如今一想,陛下所为,岂不是与我少时一念相合?”赵霖更加敬佩了,收起了自己刚才的轻视之心,也作揖道:“是我自大了。”学子笑道:“可惜啊,世上有几人看得透呢?”赵霖也说:“我等明白这是富国强国之法,然……”世家们未必看不透皇上的想法,也未必不知道这是于国于民的好事。但是这个好事代表着他们的阶级要走下神坛。怎能不叫他们痛苦呢?他们看不透的,是他们的未来在何方。学子又说:“明日下场,我知道我要怎么答了。”赵霖奇怪的看着他,因为他知道对方以前只是个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无论是作诗还是文章都不太拿得出手,就连字写得也算不上是优。两人分别时,那李姓学子还与他说:“待金榜题名,我再与赵兄把手言欢!”毕竟是第一次科举,各地都有不少学子奔赴京城。他们都是在当地进行过院试和乡试的,世家子弟不需要经过院试和乡试,不过这样的优待只有这么一次罢了。所以世家子弟们一边觉得自己本来就不该和庶民学子一样的待遇。一边又铆足了劲要把庶民学子踩在脚下。论真才实学,那些庶民难道比得过他们这些从小饱读诗书,家学渊源的世家子吗?宋石昭看着题目。这次科举的题目选了好几次,最终订在了“民生”上。他和宋濂坐在一起,宋石昭还嘲笑宋濂:“你倒是老了不少。”宋濂叹气道:“累啊!”然后又一本正经:“为国尽忠,再累也撑得住!”宋石昭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我倒有个好事要告诉你。”宋濂看着宋石昭,不信,宋石昭可从来没给过他任何好消息。宋石昭:“刘伯温应召而来,三日内应当就要到了,我看陛下的意思,估计会把民法典的事交给他。”宋濂倒是知道刘伯温,刚刚还在喊累,现在又不是滋味了。就像养育一棵树,眼看着树就要长成,忽然被挪到了别人家的地里。虽说编纂字典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民法典……宋石昭看出了宋濂的纠结之意,笑道:“同你玩笑话,陛下看你辛苦,应当会叫刘伯温与你一同编著,大功劳自然还是你的。”被人看透了心思,宋濂也不恼:“那可好了,我也能轻松许多。”宋石昭:“也不知今年是否能选出人才。”哪怕今年贫民学子中没有人才,为了给天下贫民学子一个榜样,都会选出几个来。宋石昭叹气道:“我看科举还要几届才能成形。”第一届总是最混乱的。宋濂:“怕什么?怕你活不到那时候?”宋石昭装作老迈非常,压着脖子说:“老啦。”他原本就够老了,如今更老,可他自觉还是年轻人的心性。他觉得自己还能再活五十年!“对了,客栈都安排好了吗?”宋濂问。宋石昭点头:“都安排好了。”因为这次来京的学子不少,很多又家贫,所以朝廷出资租下了不少客栈,当然也有客栈不要钱,朝廷还是把钱给了。学子们来住店,自然还是要给钱的,但这个钱他们负担的起,客栈也不会哄抬涨价。韩凌就是进京赶考的学子大军里的一员,他家是耕读之家,说是耕读,其实家里只供得起他一个读书,他有三个弟弟,都只是开了蒙,还是他开的,至今也只是认得些字,会背的也只有三字经等一些启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