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
作者:我想吃肉      更新:2023-06-19 07:01      字数:5461
  “叫我睡凉铺,他们就该死了。别听阿娘念叨就跟着念叨我,走了。”皇帝噎着眼看着弟弟潇洒的背影,心道,阿娘说的果然没错,这都憋出毛病来了!等我收拾完了老梅这个烂摊子,专一给他续个弦,好好的过日子,大家就会将他先前的荒唐事都给忘掉了。————————————————————————————————皇帝有了主意,自己决不能给人当枪使。思来想去,越想越奇怪——老古近来总被提出来说道,恐怕是有鬼的!还是弟弟说的对,不能叫下面的人猜着了自己的想法。也罢,且忍一忍,古某人都死了多少年了,不应该再有让朕罢相的本事!皇帝不动声色,眼睛看着朝中百官,看他们的表现,想看出来究竟是哪个敢利用天子!李丞相位最高,又与梅丞相有摩擦,也在考查之列。李丞相敏锐地察觉出了事情不太对来,古老太师是皇帝的死穴,已经到了提到个“古”字就皱眉的地步,连加官,都只有太傅太保,没个太师的。没道理会为了老梅破例。李丞相召集了心腹,开了一场小会,结论便是,皇帝非常的不对劲。李丞相问道:“鼠七之事,真的没有人指使吗?”沈尚书依旧在刑部,低声道:“三法司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没有。”这位老先生自从受了程素素的启发,又钻研出了许多不见血的套路,对审讯一道颇有自信。李丞相挑眉,没有才怪了!当然,这件事情他是不会泄漏出去的。只是要给大家一个印象——确实是老梅当年办下错事,不小心撞到枪口上了,并没有任何人在设计。背后肯定是有程素素的手笔,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这局做得不可谓不巧,但是该入局的人居然垂死挣扎出来了。沈尚书道:“陛下不可能不厌恶古某人的。”“然而没有暗示。”李丞相扔出了一句话。一旦皇帝要搞某个人,必然会透出风声来,让大家一拥而上的。搞不动、搞不了、不想真搞的时候,哪怕两个人当面顶牛,互喷完了依旧该干嘛干嘛。这是真的不想搞,至少不想现在搞。穆先生道:“相公,冷静,照旧。”李丞相想了一想,道:“不错,以不变应万变。我与老梅不对付,此时不该袖手。也不能太狠就是了……究竟为什么呢?近来有谁见了陛下?”几人凑在一起,才发现齐王与皇帝见过了面。齐王会同皇帝讲什么呢?他没有帮扶梅丞相的必要,平常也不会趟这种浑水。那么便是与皇帝有关了?李丞相恍然:“他们是亲兄弟啊!必会提醒陛下不要意气用事的,只是不知道他劝到哪一点,也不知道陛下疑到什么事情上了。”齐王如果有什么优点的话,一是能打仗,二是对他哥还不错,其他的就全是缺点了。而皇帝的一大特点,就是多疑,保不齐是不是已经连李丞相也怀疑到了。李丞相苦笑道:“这一局,反而不好破了。千算万算,没想到他会出来搅局。”沈尚书问道:“现在只好让局面更混乱一些了。要不要让那个鼠七?”比了一个手势。“不,且留着,且留着,”李丞相道,“大家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我与老梅,何时不闹了?安静了,反而有毛病了。先下一般的力气骂着他,下手不要太毒太绝。陛下若有怀疑,也会探我的口风。”到时候谁探到了谁的底,可就不一定了。“下官便等相公的消息。”————————————————————————————————几人才商定完,第二天议事的议事,上本的上本,将梅丞相提出来挂墙头上晃悠。梅丞相也知道皇帝对古老太师的那份心结,急急惶惶,老脸煞白,出列跪倒,痛哭流涕地请辞相位。光这一件事,不足以让梅丞相就死,但是如果被皇帝记恨上了……梅丞相打了个寒颤。皇帝不置可否,也不答应梅丞相请辞的话,也没有表示穷治的意思,只让他“回去好好想想”——中途并没有让梅丞相起身。便在此时,御史大夫陆见琛出列了。陆见琛向皇帝提了个整顿兰台的建议之后,皇帝耳根清净了很多,便觉得陆见琛真是个能干的人!可见之前雪片一样的弹章里,有多少是废话!皇帝对陆见琛口气就好了不少:“卿有何言?”陆见琛受了程素素所托,要他参一下李丞相,但是不能简单粗暴地参,要是直接参李丞相就太显眼了。所以要从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引申过来,让李丞相也吃点瓜落。陆见琛是参人的老手,他参的是当年办案的人员,办案的时候怎么就没查出来梅丞相是这样的人呢?失职了啊!此事与什么构陷丞相、谄阿权臣没关系,古某人死了这么多年了,当年该办的都办了。且只是一封信,毁不了梅丞相这么多年的兢兢业业。陆见琛要问的是,既然信函是存在的,则为何当年办案的人员会疏忽掉?这份信函,它是作为废旧文书处理的,可见它一直都存在于官府文档之内!这是管理上的疏忽!由此及彼,各级官府的文档内,还有多少这样的事情?这只是一封书信,若是干系到人命官司的关键证物呢?所以,现在大家更应该关心的,难道不是这样的大问题吗?至于什么鼠七,什么谄阿古老太师,该怎么判怎么判就是了,值得这么大讨论吗?古某人骨头都烂没了,纵查出来又有什么要紧的?撂开了吧。当年办案的有谁?不得问一问他们怎么搞的吗?一件两件冤案不算大事,体制有漏洞才是大事。陆见琛不点名地批评了某些大臣不要因为私怨,得到机会就啃,而是要想一想大局,想一想,当年办这案子的时候,自己也参与其中的!大家听得出来,这里面有李丞相,不少人为他捏了把冷汗,却不知李丞相心里很谢了他一谢。皇帝也夸赞道:“卿真大臣也!”陆大夫终于把水给搅浑了。公开场合被夸了,陆见琛只有谢恩,可不能像私下召见似的谦虚,而后浑身带着一种升了级的气度,回到了他的班列中去。皇帝借着机会给众臣上了一堂课:“要学学陆见琛,以国事公器为重,不要总想着自己的小心思!揣摩着朕躬!朕不用你们揣摩,朕的心思就是,望这天下太平!你们做到了,朕就是欢喜的!”哦,不用试探了,李丞相瞬间就明白了皇帝为什么不立刻追究了。皇帝的心思,还是要揣摩的。皇帝旋即给他下了命令:“从政事堂起,自察自省,究竟是哪里了了纰漏!有过就要改!玩忽职守者,朕绝不姑息。丞相要办好这件事。”政事堂还剩几个人呀?谢丞相走了就没补,现在梅丞相这样子也不是能正常担事的,任务就落在了李丞相的头上。李丞相脸色不太好看的站着,皇帝厉声道:“怎么?有什么难处么?”李丞相当场一跪:“陛、陛下,当年,断案臣也有份的。”对呢,当年是皇帝动意,李丞相等人还不是丞相,但是瞅准了皇帝的心思,一拥而上,啃倒了古老太师一党。李丞相、谢丞相、梅丞相,以及许许多多因为这一次政治清洗而获益的人,都参与其中了。皇帝一噎:“这个以后再说!你先将交与你的事情办好!”皇帝还是落到了套里。李丞相也有了理由去清查,将梅丞相的人往下踹。罪名都是现成的:你的档案保管有问题!收受贿赂因而循私枉法。查!一查到底!李丞相手里的干货更足。先前没有一个好的爆发点,现在有了,如果一股脑儿拿出来,足以砸死梅丞相了。李丞相既知皇帝的心意,便不全拿出来,只拿其中一部分,将梅丞相砸个半死,却将很大一部分火力放在梅丞相的党羽身上。拔了牙的老虎,活着也是憋屈。外界看来,李丞相与梅丞相虽有夙宿,到底没有下狠手,倒也不算是个坏人了。梅丞相很快病倒了,因病辞相,这理由就很充分了。皇帝强压着不满,屡将领不许他辞相,又派出了御医去为梅丞相诊治。御医得出的结论令皇帝难说满意不满意——梅丞相年老受惊,身体垮了,确实不宜再操心了。【妈的!还要留着他给太子立威呢!】皇帝回过味儿来,十分懊悔,早知道早点让太子去办他了!现在只好准了梅丞相的辞呈。————————————————————————————————另一面,史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里,又到了天一书院。这一天该着他讲一回课,对付这些学问还不算深的学生,史垣随手拈来便将他们给应付了。讲完课,被谢麟请去喝茶,程素素自然是陪客。宾主坐下,史垣不客气地道:“你们不找我,我也要找你们的。”程素素道:“该我上门请先生指教的。”“哼!”史垣不给面子地鄙视她,“陆见琛是你们的人吧?”“啥?”程素素装傻。史垣看不下去地指尖遥点:“当人是傻子呢?那群雏儿看不出来,谁和谁好,老油子心里没个数吗?厉害了你们。”谢麟勇敢地站了出来:“不干她的事,陆世叔……”史垣一扫对程素素的刻薄之态,殷切地握着谢麟的手说:“辛苦你啦。我知道事儿是谁起的头,给她善后可真不容易,大家把她惯坏了。”程素素:不能骂老师,不能骂老师,不能骂老师!谢麟再三解释了,史垣依旧道:“好啦好啦,我们都懂的,李相公也是很明白的。”又问谢麟,谢氏族人有何人要出仕没有。谢麟道:“晚辈守孝读书,这些事情并不是很清楚。”“老梅滚了,空出不少位子来,要的话,可要赶紧的。帖子往哪里送,不用我说了吧?”第185章 叶宁拜相既说到了实质的利益问题, 就不可能是史垣凭想当然信口开河, 谢麟拔了拔坐姿:“先生的意思是?”或者说,这是谁的意思?史垣对谢麟说话就很正经了:“是我恩师的意思。”谢麟与程素素对望了一眼,程素素腼腆地:“这……不太好吧?我们又没做什么……”史垣给了她一个鄙视的眼神:“装, 接着装。”程素素缩缩脖子:“到底哪个是你亲学生啊?”史垣的眼神更鄙视了。谢麟笑着说:“有劳先生走这一遭。”史垣故作不悦:“我也喜欢与年轻学生相处, 有什么劳不劳的?”谢麟微笑而已。史垣将话带到,自己也呼吸了郊外的新鲜空气,将双手往背后一背, 施施然踱出了书院。出了书院也不乘车,让车跟在身后慢慢地走, 自己将这附近逛了一逛, 觉得腿胀脚酸才爬上车:“去李府。”且不说史垣到了李丞相家, 说起书院等事, 单说谢麟又召了幕僚们来开个会, 议题便是——推荐什么人给李丞相比较好?程素素列席。赵骞此时成了个没嘴的葫芦, 一声不吭, 等着看江、石二位的表演。他不是谢麟的嫡系, 对谢麟一脉的底细还不是很清楚, 不适合贸然开口。江先生在心里列了很长的名单, 谢麟需要人手帮助,但是谢麟本人的根基太浅,想要成气候, 需要大量的培植亲信, 把梅丞相的势力空出来的位置都拿过来, 这盘口才像个样子。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江先生在心里又将这名单删了又删。石先生另有一点心思:虽然皇帝未必真的放下了仇恨,梅丞相不曾被问罪,对与古老太师有关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或许,再过个几年,龙驭上宾之后,古氏的后人也就没人会再追着打,慢慢就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能回到原籍也说不定……一时之间,竟无人说话了。孟章辈份资历放在那里,第一个提议:“芳臣,三房、四房还有可以出仕的人吧?再有,米枢密那里,也有子侄的。唔,叶府几个郎君也都不错。对了,当年你父亲的旧友……”谢麟急忙叫停:“世叔,人太多啦,咱们做了什么了吗?就要安排这许多人。且本次还是以提拔官员,不是推举白身。”如今科举取士的风气是越来越浓了,这样靠后台做官的,虽不至于被瞧不起,但是数量却是越来越少了的。孟章不好意思地咳嗽两声:“也对,也对。”江先生绷着劲儿:“然而东翁是需要人手的。”古先生也默默地点头。谢麟便问赵骞的意思,赵骞看了程素素一眼,道:“芳臣有什么亲近合用的人,我知道的并不清楚,这事还要你自己拿主意。也不用怕别人知道了谁与你亲近,就藏着掖着的,暗桩是要藏的,谁也不能将所有的势力都藏了不是?该显的还是要显,以威慑群小。”程素素却有话要讲了:“有一个人。”江先生抢着问:“什么人?”“先生还记得邬州的夏偏将吗?他的儿子,该出孝了吧?”程素素想了想,说,“忘了谁也不能忘了他们家呀。”江先生以手加额,大笑道:“将这样一个人推到李相公面前,哈哈哈哈!妙!大妙!”程素素叹道:“本来与他们没什么交情的,拉夏大娘子参伙,也不过是为了行事方便。不想他们是那样的人,能拉一把就顺手拉一把。”将夏偏将的长子夏忠良给推到李丞相面前,自己的人品就砸瓷实了。她知道,自己在李丞相那里的评价,呃,绝对不是大哥那样的正人君子就是了。该刷的好感度,还是要刷的。她还有个心思,便是只推荐夏忠良一个人,还不叫夏家人知道,只对李丞相提。做好事不留名什么的,很有几分周公的意思,很容易博好感。好感度有了,以后再有什么事求到李丞相,李丞相办起来就会更痛快一些。且扳倒梅丞相,主力还是李丞相,因为自己出了一点力就飘飘然,要东要西的,容易惹人厌恶。帮夏家也是真心,她对夏家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双赢的局面。赵骞此时才慢吞吞地说:“长远来看,这样更好。”谢麟拍板:“就这样!”不推荐人呢,反而没办法与李丞相继续结交下去了,有来有往情谊才会深厚。就夏忠良了吧。至于谢家的年轻人想出仕,这一波李丞相踹下去那么多人,又提拔上来一大批,低级的职位空出来不知道多少,何必非得托李丞相呢?往吏部去挂个号,排队也比以前快呢。“还是有劳赵先生走一趟李府。”谢麟对赵骞如是说。赵骞比任何人都熟悉这些门道,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赵骞也不推辞:“故所愿也,不敢请尔。”————————————————————————————————“哼!又弄鬼了,这个时候谦虚的什么劲儿!”李丞相看了看拜帖,又听赵骞讲明了来意,“还送了‘夫人帖’来了!”赵骞就带了一张帖子,依旧是谢麟与程素素联署。被挑剔了,赵骞也不恼,看李丞相说话虽略有些刻薄,脸上却一点生气的意思也没有,那他也就不必跟着诚惶诚恐了。连假作惶恐也没有,赵骞只是意思意思地解释了一句:“晚辈拜见您,当然是署名以示郑重啦。学士也没有抛开娘子与您接交的意思。”